清史稿·李世熊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李仕鲁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仕鲁传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
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
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
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
”期年,治行闻。
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
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
”帝不听。
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
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
道教亦然。
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
”遂置笏于地。
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B.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C.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D.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明史熊概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熊概传原文及翻译明史熊概传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明史熊概传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熊概,字元节,丰城人。
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
永乐九年进士。
授御史。
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
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已而果然。
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
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
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
成祖亦知其诬罔。
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
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
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逝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
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
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
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
于是奸宄帖息。
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
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
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
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
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
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
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译文: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
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
永乐九年,中进士。
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
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
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
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
《清史稿·熊赐履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

《清史稿·熊赐履传》文言文原文及全文详细翻译《清史稿·熊赐履传》原文及翻译清史稿原文:熊赐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
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康熙六年,圣祖诏求直言。
时辅臣鳌拜专政,赐履上疏几万言,略谓:“民生困苦孔亟,私派倍淤官征,杂项浮于正额。
一旦水旱频仍,躅豁则吏收其实而民受其名,赈济则官增其肥而民重其瘠。
然非独守令之过也,上之有监司,又上之有督抚。
朝廷方责守令以廉,而上官实纵之以贪;方授守令以乔民之职,而上官实课以厉民之行。
故督抚廉则监司廉,守令亦不得不廉;督抚贪则监司贪,守令亦不得不贫。
此又理势之必然者也。
伏乞甄别督抚,以民生苦乐为守令之贤否,以守令贪廉为督抚之优劣。
督抚得人,守令亦得人矣。
虽然,内臣者外臣之表也,本原之地则在朝延。
其大者尤在立纲陈纪、用人行政之间……”疏入,鳌拜恶之,请治以妄言罪,上勿许。
八年,鳌拜败,陛下命堂兄康亲王杰书等鞫治,以鳌拜衔赐履,意图倾害,为罪状之一。
方鳌拜辅政檀威福,大臣稍与异同,立加诛戮。
赐履以词臣论事侃侃无所避,用是著直声。
上即位后未举经筵赐履特具疏请之并请设起居注官上欲幸塞外以赐履疏谏乃寝且嘉其直。
九年,擢国史院学士。
未几,复内阁,设翰林院,更以为掌院学士。
举经筵,以赐履为讲官,日进讲弘德殿。
赐履上陈道德,下达民隐,上每虚己以听。
十四年,谕奖其才能清慎,迁内阁学士,寻超授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
二十九年,起故官,仍直经筵。
命往江南谳狱,调吏部。
会河督靳辅请豁近河所占民田额赋,命赐履会勘。
奏免高邮、山阳等州县额赋三千七百二十八顷有奇。
四十八年,卒,年七十五,命礼部遣官视丧,赐膊金千两,赠太子太保,谥文端。
(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有删减)译文:熊赐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
顺治十五年进士,选任为庶吉士,被任命为检讨官。
康熙六年,皇帝下诏请求直谏言辞。
当时辅臣鳌拜专政,熊赐履呈上几万字的奏疏,大略是说:“民生困苦很急迫,地方私自摊派相当于官府征敛的几倍,各种名目的征敛数额超过了正式规定的数额。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世绩(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世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李世勣尝得暴疾,方云“须灰可疗”,上自剪须,为之和药。
世勣顿首出血泣谢。
上曰:“为.社稷,非为卿也,何谢之有?”世勣尝侍宴,上从容谓曰:“我儿新登储贰,朕求群臣可托宫事及幼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世勣流涕辞谢,啮指出血。
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信如此。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
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
有顷,上崩。
六月,甲戌朔,高宗即位。
九月,乙卯,以李世勣为左仆射。
它日,李世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
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
许敬宗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昭仪令左右以闻。
庚午,贬遂良为潭州都督。
麟德初,东封.泰山,诏勣为封禅大使,乃从驾。
次滑州,其姊早寡,居勣旧闾,皇后亲自临问,赐以衣服,仍封为东平郡君。
又坠马伤足,上亲降问,以所乘赐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以利为恩者,见利而无不可为。
故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
怀利以孝于亲、忠于君,利尽而去之若驰。
利在他人,则弃君亲,背然诺,不旋踵矣。
此必然也。
故慈父不以利畜其子,明君不以利饵其臣。
太宗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而敕高宗曰:“汝与之无恩,我死,汝用为仆射,以亲任之。
”是已明知世勣之唯利是怀,一夺予之间相形以成恩怨其为无赖之小人灼然见矣;而委之以相柔弱之嗣君,不亦愚乎!长孙无忌之勋戚可依也,褚遂良之忠贞可托也,世勣何能为者?太宗不决而托以.国政。
利在高宗,则为高宗用;利在武氏,则为武氏用。
《清史稿》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清史稿》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清史稿》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岳起,满洲镶白旗人。
乾隆三十六年举人。
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
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
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
逾年,擢内阁学士。
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
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
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
未几,擢江苏巡抚。
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
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
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
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
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
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
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诏嘉其实心除弊。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
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
寻命解署职,遂卒。
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
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
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
异数也。
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
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岳起谢之。
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
吴民尤思其德,呼曰岳青天,演为歌谣,谓可继汤斌云。
(节选自《清史稿》)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殚心民事殚心:竭尽心力。
B.京漕积习相因积习:长久的习惯。
C.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故事:以前事情。
D.君方畏戒之不暇不暇:来不及。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B.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C.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D.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起追求高洁的品格。
《清史稿·李天馥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
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
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
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
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
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
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
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
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
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
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
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
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
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
”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馀年,未尝有失。
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三十四年,服阕,起故官,入阁视事。
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尝谓:“变法不如守法。
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
”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
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
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
子孚青,进士,官编修。
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
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庀:准备,具备B. 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濬:堵塞C. 天馥以其籍举乡试籍:户口D. 卒为名臣卒:去世【解析】籍:籍贯。
濬:疏通。
卒:最终。
【答案】A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
《清史稿·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清史稿·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清史稿·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
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
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
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
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
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
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
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
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
”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
”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
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
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
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
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
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
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
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蕃:增多。
B.元淳尝署州事署:代理。
C.卒定谳,论罪如律论:议论。
D.复欲于计典黜之黜:罢免。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2分)()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③④⑤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
《宋史熊本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宋史•熊本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熊本,字伯通,番阳人。
儿时知学,郡守范仲淹异其文。
进士上第,为抚州军事判官,稍迁秘书丞、知建德县。
县令顷包鱼池为圭田,本弛以与民。
熙宁六年,泸州叛,诏察访梓、夔,得以便宜治夷事。
本尝通判戎州,习其俗,谓:“彼能扰边者,介十二村豪为乡导尔。
”以计致百余人,枭之泸川,其徒股粟,愿矢死自赎。
本请于朝,宠以刺史、巡检之秩,明示劝赏,皆踊跃顺命。
神宗劳之曰:“卿不伤财,不害民,一旦去百年之患。
”赐三品服。
河、湟初复,本为泰凤路都转运使。
熙河法禁阔略,蓄积不支岁月,本奏省冗官百四十员,岁减浮费数十万。
渝州南川獠①木斗叛,诏本安抚。
本进营铜佛坝,抗其亢,焚积聚,以破其党。
木斗气索,举溱州地五百里来归,为四寨九堡。
初,熟獠王仁贵以木斗亲系狱,本释其缚置麾下,至是推锋先登。
大臣议加本天章阁待制,帝曰:“本之文,朕所自知,当典书命。
”遂知制诰。
宜州蛮扰边,道除龙图阁待制、知桂州。
至则谕溪洞酋长,戒边吏勿生事,请选将练兵代戌,益市马以足骑兵,宜州遂无事。
民蔡宝全扇龙蕃与峒户相仇杀,欲引兵致讨以为功。
本质之,色动,缚而投之海。
蛮夷以为神。
谍告交人②明年将入寇,使者实其言,诏访,本曰:“使者在道,安得此?藉使有谋,何自先知之?”已而果妄。
转运判官许彦先议通湖南盐于西广,计口授民,度可得息三十万。
本言:“桂管民贫地瘠,恐不堪命。
”议遂格。
入为吏部侍郎。
逾年,力请外,仍待制、知洪州。
言者谓本弃八洞为失谋,夺一官,徙杭州、江宁府,再知洪州。
召还,卒于道。
(节选自《宋史•熊本传》)【注】①獠:古代少数民族。
②交人:交阯人,古代对今越南人的称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弛以与民驰:放弃B.明示劝赏劝:劝勉C.道除龙图阁待制除:任命D.计口授民授:授予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体现熊本为朝廷去患的一组是(3分)①得以便宜治夷事②以计致百余人,枭之泸川③本请于朝,宠以刺史,巡检之秩④本奏省冗官百四十员⑤抗其亢,焚积聚⑥举溱州地五百里来归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6.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本从小好学,写作出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史稿·李世熊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清史稿·李世熊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
少负奇才,植大节,更危险,无所惧。
于书无所不窥,然独好韩非、屈原、韩愈之书。
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①元年副榜。
兴化司李佘昌得其文,争元□主司,弗得,袖其卷去,日:“须后作元也。
”典闽试者,争欲物色之为重。
甲申②后,自号寒支道人,屏居不见客。
征书累下,固谢却之。
凡守、令、监司、镇将至其门者,罕能一识面。
闽中拥唐王监国③,用大学士黄道周荐,征拜翰林博士,辞不赴。
尝上书道周,感愤时事。
及道周殉节,上《褒恤孤忠疏》,时恤问其孤嫠。
顺治初,师入闽,帅遣某生移书,逼入都,且言:“不出山,祸不测,”世熊复之日:“死生有命,岂遂悬于要津之手?且某年四十八矣,诸葛瘁躬之日,仅少一年;文山尽节之辰,已多一岁。
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时蜚语腾沸,世熊矢死不为动,疑谤旋亦释。
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名大震。
辛卯、壬辰间,建昌溃贼黄希孕剽掠过宁化,有卒摘其园中二橘,希孕立鞭之,驻马园侧,视卒尽过口行。
粤寇至,燔民屋,火及其园,贼魁刘大胜遣卒扑救之,曰:“奈何坏李公居?”当时虽匹夫匹妇,无不知有寒支子者。
世熊积垒块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写其牢骚不平之概。
尝诣西江,交魏禧、魏礼、彭士望诸子,相与泛彭蠡,登庐山绝顶。
耿精忠反,遣伪使敦聘,世熊严拒之。
自春徂冬,坚卧不起,乃得免。
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
有为不善者,曰:“不使李公知也。
”年八十五,卒于家。
世熊有三弟,早世,遗子女,抚育装遣之。
馈遗其亲戚终身。
又独建祖祠,修祖墓,编述九世以来宗谱。
凡祭祀,必亲必谨。
父墨量遇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清史稿·李世熊传》,有删节)
①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②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号。
此年发生了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事变。
③1646年,明皇族后裔唐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
二十天后,朱聿键在福州称帝。
【参考译文】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
从小就有特别的才华,树立了远大的志向,经历过危险,但没有害怕的时候。
在读书方面没有不贯通研究的,然而特别喜好韩非、屈原、韩愈的文章。
十六岁的时候,补弟子员,不久就中了天启元年的副榜,兴化司李佘昌获得了他的文章,在主考面前替他争第一,没有办成,带走他的文章时说:“待以后再做第一名吧!”连在闽主持典试的官员,也争相以得到他的文章为重。
甲申后,自号寒支道人,归隐不见外客。
征召他为官的书信连续不断,他坚决辞谢推却。
凡当地的守、今、监司、镇将等官员,到他门上拜访,很少有人能见到他一面的。
闽中人推拥唐王监国,唐王接纳了大学士黄道周的推荐,征拜李世熊为翰林博士,但他还是推辞不赴任。
李世熊曾经骂信给黄道周,抒发自己对世事的感慨愤激之情。
等到黄道周为国牺牲,李世熊递交了答案为:(我)怎能压抑自己的情感,违背自己的心性,再次招致耻辱呢!注:句式“何……哉”,1分;重:再,又,1分;句意,1分。
②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
(本题分数:4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李世熊在山中居住四十余年,乡人都敬仰他,争着到(他那里请他)决断事务。
注:山居:在山中居住,1分;宗:敬仰,敬重,1分;趋:到,去,1分;句意,1分。
(2)联系全文,概括能体现李世熊“奇才”的三介事例。
(不得照抄原文,需用自己的话概括)(本题分数:3分)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答案为:①文章写得好,被人看重;②官方多次邀请他出仕;
③善于言辞,拒绝清师招降;④处事有方,乡人争着请他决断事务。
注: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上一试题: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欧阳修-欧阳修文集|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下一试题:海南岛是“海丝”的重要节点·王巍_现代文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