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PPT
合集下载
《氮气安全培训》PPT课件

标识种类
在现场设置清晰、醒目的安全标 识,包括警告、禁止、指令等类 型,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标识位置
标识应设置在显眼、易见的位置, 如设备附近、通道口、出入口等, 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
更新维护
定期检查标识的完好性,如有损坏 或模糊不清的情况,应及时修复或 更换,保持标识的清晰度和可见度。
个人防护装备
了解氮气泄漏、中毒、窒息等 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预防氮气事故发生
通过培训,降低氮气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提高员工对氮气事故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的氮气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谢谢观看
氮气爆炸
氮气爆炸的条件
氮气虽然是惰性气体,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或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时 ,可能会引发爆炸。
氮气爆炸的预防
在生产和使用氮气的环境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化学物质的浓度等参数,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应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出现泄漏或故障,及时排除隐患 。
03
氮气安全防护措施
现场安全标识
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现场氮气浓度和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 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密闭性和过滤效果,防止 氮气侵入呼吸系统。
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如有损坏或过期情况,应及时更 换或修复,确保防护效果。
安全操作规程
氮气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氮气事故应 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 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等。
预案修订
根据企业生产情况、设备更新、人员 变动等因素,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确 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现场设置清晰、醒目的安全标 识,包括警告、禁止、指令等类 型,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标识位置
标识应设置在显眼、易见的位置, 如设备附近、通道口、出入口等, 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
更新维护
定期检查标识的完好性,如有损坏 或模糊不清的情况,应及时修复或 更换,保持标识的清晰度和可见度。
个人防护装备
了解氮气泄漏、中毒、窒息等 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
预防氮气事故发生
通过培训,降低氮气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提高员工对氮气事故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减少事故损失。
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的氮气安全管理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谢谢观看
氮气爆炸
氮气爆炸的条件
氮气虽然是惰性气体,但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或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时 ,可能会引发爆炸。
氮气爆炸的预防
在生产和使用氮气的环境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化学物质的浓度等参数, 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应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出现泄漏或故障,及时排除隐患 。
03
氮气安全防护措施
现场安全标识
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现场氮气浓度和操作要求,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 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密闭性和过滤效果,防止 氮气侵入呼吸系统。
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如有损坏或过期情况,应及时更 换或修复,确保防护效果。
安全操作规程
氮气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氮气事故应 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 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等。
预案修订
根据企业生产情况、设备更新、人员 变动等因素,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确 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氮气危害培训课件

一、介绍
氮气(N2)是无色、无味、无毒,稳定的气体。 但过多的N2会置换空气中的氧气, 降低空气中的 氧含量,从而引起人员窒息,同时液氮会引起冻伤.
二、氮气的特性
大气中的含量占 78.12% ; 氮气无色、无味、无嗅、无毒;
不能维持生命;
化学性质不活泼,惰性气体; 比空气稍轻(比重为0.97)
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
三、氮气的风险
吸入浓度不太高的氮气时,可能引起胸闷、气短、疲 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 情恍惚、步态不稳,可能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暴露于氮气危害环境中的人员,在出现明显征兆或症 状之前,其生命可能已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脱离现场, 移送至空气新鲜处,并迅速进行医疗救护。
你能看出此处有危险吗?
三、氮气的风险
? 发生什么事了 怎么回事…
另外必须注意,有关气体测试和受限空间进入等的指导手册,必 一名工艺操作员在从反应釜取样(气体)过程中,在氮气吹扫的情况下,敞 须向从事气体测试或从容器外面取样的操作人员提示所存在的潜 开的人孔使操作人员窒息,继而死亡。在离人孔6米的第二层料盘找到尸体。 在危险。下文图片是不良习惯的典型实例。
• 工作许可证上的安全措施已到位,措施得当且大家了解; • 工作现场已仔细检查并确信可以安全进行工作; • 在现场严格遵守安全措施.
工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须保证:
- 懂得安全措施 -遵守安全措施 - 穿上指定的防护用品 - 一旦不安全立即停止工作
三、氮气的风险
一名技术人员重新安装阀门和管节时不幸倒下,参见图示虚线。
氮气安全培训课件
制作单位:安全环保部
氮气的致命危害PPT课件

• 氮气可能造成的其它风险:高压、冻伤、影响侦测器的爆炸下限 侦测.
2009-2
zhoujiandong
.
缺氧相关的医学定义
• 渗透:在可渗透的薄膜二端,一端是浓度较高的物质 ,另一端则浓度较低,则物质会由高浓度处流往低浓 度的地方。
• 组织缺氧:氧气供应到身体的组织不足。 • 缺氧症:缺乏氧气供应到身体的组织中。
• 当一个人进入缺氧环境中5-7秒后,动脉中血液的氧气 浓度会降低至标准以下。
• 再经过10-12 秒,人员会失去意识。 • 如果仍无法呼吸到氧气,则罹灾者会在2-4分钟后心跳
停止及死亡。
2009-2
zhoujiandong
.
如果我暂时停止呼吸呢?
• 暂时停止呼吸会导致你血液中的氧气被用光。 • 当你忍不住而再次呼吸时,大部分人会因吸入的缺氧
2024/1/15
1
.
氮气的致命危 害
每一年,由于对氮气过浓/氧气不足之环境不了解、忽 视或疏于遵守安全规定,因而造成的死亡案例可说是层 出不穷。
以往的缺氧事故案例包括有 –
• 辽化炼油厂—死亡—1987年11月16日 • 燕山石油合成橡胶厂单体车间—死亡—1990年6月13日 • 海沧腾龙特种树脂(厦门)有限公司 —死亡— 2005年4月11日 • 大庆石油管理局建公司球罐分公司—3人死亡—2006年2月20日 • 山东滨化公司石化车间—1人死亡2人受伤—2007年4月15日 • 乌鲁木齐圣力陆桥液化气铁路罐车检修检验站—6人受伤— 2007
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导致窒息及死亡。
2009-2
zhoujiandong
.
是不是我在密闭空间才可能缺氧?
• 不是,只要你可能吸到缺氧空气就有同样的症状。 • 在某化工厂个案例,工作人员在反应器顶部工作因为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氮气作为一种重要的 工业气体,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化工、石 油、食品等多个领域。
加强安全管理
为确保氮气使用的安全,应加强安全管理,采取 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氮气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安全问 题日益突出,如高浓度氮气可能引起缺氧、窒息 等,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技术进步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氮气的安全问题,应 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如开发新型的氮气监测仪器 、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换气等,以确保氮气使用 的安全。
THANK YOU.
氮气危害
氮气是一种双原子气体,其化学性质稳定,音频传导性低, 大约只有普通空气的1/5。高浓度氮气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 如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风险防控
对于氮气危害的风险防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氮 气排放监测、加强作业场所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加强应急 救援能力等。
对未来氮气应用的安全展望
氮气应用广泛
定,避免误操作导致氮气泄漏。
应急处理氮气泄漏的流程
立即停车
在发现氮气泄漏时,应立即停 止设备的运行,并关闭相关阀
门。
疏散人员
迅速将现场人员疏散到安全区 域,确保他们的安全。
报告相关部门
报告应急管理部门,等待专业 人员前来处理。
个人防护与注意事项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在处理氮气泄漏时,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等。
在0℃、101.325kPa下,氮气密度为 1.2572kg/m3,比空气略小。
3
沸点
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
氮气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
氮气分子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 ,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加强安全管理
为确保氮气使用的安全,应加强安全管理,采取 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氮气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安全问 题日益突出,如高浓度氮气可能引起缺氧、窒息 等,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技术进步推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氮气的安全问题,应 积极推动技术进步,如开发新型的氮气监测仪器 、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换气等,以确保氮气使用 的安全。
THANK YOU.
氮气危害
氮气是一种双原子气体,其化学性质稳定,音频传导性低, 大约只有普通空气的1/5。高浓度氮气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 如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风险防控
对于氮气危害的风险防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氮 气排放监测、加强作业场所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加强应急 救援能力等。
对未来氮气应用的安全展望
氮气应用广泛
定,避免误操作导致氮气泄漏。
应急处理氮气泄漏的流程
立即停车
在发现氮气泄漏时,应立即停 止设备的运行,并关闭相关阀
门。
疏散人员
迅速将现场人员疏散到安全区 域,确保他们的安全。
报告相关部门
报告应急管理部门,等待专业 人员前来处理。
个人防护与注意事项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在处理氮气泄漏时,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呼吸器等。
在0℃、101.325kPa下,氮气密度为 1.2572kg/m3,比空气略小。
3
沸点
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氮气沸点为-196℃。
氮气的化学性质
稳定性
氮气分子具有稳定的化学结构 ,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氮气危害与防护PPT课件

➢思考:还有什么场合会用到氮气?尤其是:敞 开口的氮气的使用?
.
3
2. 氮气的性质
➢大气中的含量占 78% ; ➢氮气无色、无味、无嗅; ➢不能维持生命; ➢惰性气体。
.
4
3.氮气的风险
无毒:我们正常呼吸的空气中氮气含量占78% 但是: 它杀死你时没有任何警告!
被视为“隐形”杀手!
•在我们呼吸大气中如果氮气取代了氧气的含量就会造成窒息; •记录表明全世界的炼油厂和化工装置中发生了众多的氮气窒息死亡事故.
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
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身体无法自 由移动。
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
.
6
当一个人进入缺氧的环境时,动脉血管中的氧会在5-7秒内降到很低。10-12秒后开始失 去知觉,如果在2-4分钟内呼吸不到氧,就会心力衰竭,继而死亡。
安全的工作方法
主管必须保证:
工人必须保证:
• Job Hazard Analysis 已经完成;
• 工作许可证上的安全措施已到位,措施得当且大家了解;
• 工作现场已仔细检查并确信可以安全进行工作;
• 在现场严格遵守安全措施.
.
- 懂得安全措施
-遵守安全措施 - 穿上指定的 PPE - 一旦不安全立即停止工作
他们在法兰上面搭起了油布防护罩,但不知是为了在使用着色渗透剂时挡住风或为 了便于黑光检验。油布罩形成的封闭空间不久就充满了氮气,两个人都窒息晕倒。 一个死了,另一个因为晕倒时脸朝向金属格栅,可以吸入维持生命所需的充分的氧 而侥幸活了下来,
.
3
2. 氮气的性质
➢大气中的含量占 78% ; ➢氮气无色、无味、无嗅; ➢不能维持生命; ➢惰性气体。
.
4
3.氮气的风险
无毒:我们正常呼吸的空气中氮气含量占78% 但是: 它杀死你时没有任何警告!
被视为“隐形”杀手!
•在我们呼吸大气中如果氮气取代了氧气的含量就会造成窒息; •记录表明全世界的炼油厂和化工装置中发生了众多的氮气窒息死亡事故.
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
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身体无法自 由移动。
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
.
6
当一个人进入缺氧的环境时,动脉血管中的氧会在5-7秒内降到很低。10-12秒后开始失 去知觉,如果在2-4分钟内呼吸不到氧,就会心力衰竭,继而死亡。
安全的工作方法
主管必须保证:
工人必须保证:
• Job Hazard Analysis 已经完成;
• 工作许可证上的安全措施已到位,措施得当且大家了解;
• 工作现场已仔细检查并确信可以安全进行工作;
• 在现场严格遵守安全措施.
.
- 懂得安全措施
-遵守安全措施 - 穿上指定的 PPE - 一旦不安全立即停止工作
他们在法兰上面搭起了油布防护罩,但不知是为了在使用着色渗透剂时挡住风或为 了便于黑光检验。油布罩形成的封闭空间不久就充满了氮气,两个人都窒息晕倒。 一个死了,另一个因为晕倒时脸朝向金属格栅,可以吸入维持生命所需的充分的氧 而侥幸活了下来,
氮气危险特性及防范措施

.实用文档.
氮气危险特性及防范措施
一、氮气的性质和危害
氮气无色、无味、无嗅;如果空气中氮气含量上升就会造成氧气含量下降,严重时会使人窒息,特别严重时会造成人员死亡。
二、防范措施
1、门上悬挂“氮气危险,留神窒息〞的平安警示牌。
2、任何时间必须保持门窗处于翻开状况,保证空气的自然流动。
3、进入房间前如果门窗关闭,请翻开后自然通风几分种以后再进入。
4、不得一个人在此作业,操作时,必须2人进行,其中1人门口处进行监护。
5、作业人员如发生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等情况时,请迅速撤出。
6、一旦有人受到氮气伤害且失去知觉,要迅速将其移到新鲜空气的环境,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接受治疗,恢复脑部供氧。
.。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4、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关人 员进入该区域; 5、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加设强制通风装置,以减少氮 气聚集; 6、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7、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先制定完善的作业方 案;并报备安全科室审核通过后再作业;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一)氮气窒息急救实例抢救经验
1、吸入氮气后至就诊前20~35分钟的受害者尚有救治可能; 2、氮气窒息者均由缺氧引起,抢救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改善机 体缺氧状态,巩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 3、救离氮气环境后必须立即给予吸氧,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 (在工厂中可以用正压式供氧仪给氧)。
12-14 10-12 8-10
6-8 4-6
缺氧的影响与症状表
影响与症状
最高“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高位报警通常为23.5%)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最低“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低位报警通常为19.5%) 缺氧的最初征兆。努力工作的能力降低。身体方面可能会产生某 些早期症状,例如冠状动脉,肺及循环系统出现问题。 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 降。 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 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 身体无法自由移动。 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3、在含有氮气的管道上作业的风险
在正在氮气吹扫的管线上 作业时必须小心: 如更换阀门; 更换管件;8字盲板换向;安 装或拆除整个盲板等等。
缺氧区域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一名技术人员重新安装阀门和管节 时不幸倒下,参见图示虚线。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氮气的基本特性与危害 • 氮气风险防控措施 • 氮气事故应急处理 • 氮气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 氮气在各行业的应用及风险防控建议
01
氮气的基本特性与危害
氮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氮气是一种双原子气体,其化学性质 稳定,音频传导性低,大约只有普通 空气的1/5。
确保应急救援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对使用应急救援设备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 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进行应急演练
01
确定应急演练的频次和参与人员 。
02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 解演练流程和相关事项。
03
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总 结经验和教训,为实际事故处理
操作。
医疗行业氮气的应用与风险防控
氮气在医疗行业主要用于麻醉、治疗和诊断等。例如 ,使用氮气作为麻醉剂、治疗肿瘤等。
风险防控建议:严格掌握氮气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确保安全使用;加强医务 人员培训,提高对氮气安全使用的认识。
其他行业氮气的应用与风险防控建议
其他行业如电子、冶金、航空航天等也使用氮气,主 要用于保护、冷却、吹扫等。例如,使用氮气保护金 属冶炼、电子元件制造等。
存氮气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02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氮气泄漏、中毒、窒息等事故的
应急处理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
03
建立安全档案,记录氮气使用和储存的安全管理信息
,及时更新并存档。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氮气储存和使用设施的 安全性,包括管道、阀门、仪表
等部件的完好性和密封性。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氮气的基本特性与危害 • 氮气风险防控措施 • 氮气事故应急处理 • 氮气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 氮气在各行业的应用及风险防控建议
01
氮气的基本特性与危害
氮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氮气是一种双原子气体,其化学性质 稳定,音频传导性低,大约只有普通 空气的1/5。
确保应急救援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对使用应急救援设备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正确 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进行应急演练
01
确定应急演练的频次和参与人员 。
02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和实施方案。
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 解演练流程和相关事项。
03
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总 结经验和教训,为实际事故处理
操作。
医疗行业氮气的应用与风险防控
氮气在医疗行业主要用于麻醉、治疗和诊断等。例如 ,使用氮气作为麻醉剂、治疗肿瘤等。
风险防控建议:严格掌握氮气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 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确保安全使用;加强医务 人员培训,提高对氮气安全使用的认识。
其他行业氮气的应用与风险防控建议
其他行业如电子、冶金、航空航天等也使用氮气,主 要用于保护、冷却、吹扫等。例如,使用氮气保护金 属冶炼、电子元件制造等。
存氮气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02
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氮气泄漏、中毒、窒息等事故的
应急处理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
03
建立安全档案,记录氮气使用和储存的安全管理信息
,及时更新并存档。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氮气储存和使用设施的 安全性,包括管道、阀门、仪表
等部件的完好性和密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3、管理原因
(1)临时性检维修项目生产组织混乱,安全责任不清。 合成氨车间对这次临时性的检维修项目没有按照正常的检维修项目安排 任务,没有下达书面检维修项目任务通知单,没有对现场进行技术交底,也 没有告知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单位施工作业前未编制“两书一表”,建设单位也没有对施工单位 的施工方案及“两书一表”进行审查。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3、在含有氮气的管道上作业的风险
在正在氮气吹扫的管线上 作业时必须小心: 如更换阀门; 更换管件;8字盲板换向;安 装或拆除整个盲板等等。
缺氧区域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一名技术人员重新安装阀门和管节 时不幸倒下,参见图示虚线。
技术人员面部正 对着有氮气排出 的法兰。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消 防 队 员 和 120 救 护 人 员将马×等3人从罐内救出, 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 定,3人均为氮气窒息死亡。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充 满氮气,造成进入罐内马 ×、余×、赵×窒息并迅 速昏迷,导致死亡。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4、其它风险分析
(1)氮气环境下,对使用爆炸性气体浓度检测仪(可燃气体测爆仪》测量读 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氮气和空气混用的危险 连接之前,未对空气管线系统检查或确认。 对空气管线系统被隔离并用作氮气总管的情况未及时沟通。 (3)液氮的危险。 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 产生极端低温,引起霜冻,使设备裂开,轮胎爆裂。 在常压下汽化产生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二)氮气风险分析
1、打开含氮气装置人孔的风险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你能看见或闻到隐形杀手吗?
不能!那么你如何保证进入的安 全性?密闭空间进入许可证是必 须的!进入前你准备采取什么防 范措施?你是否携带便携式气体 检测器(当氧气浓度低于19.5% 时会发出警示)?你有看护人员 吗?你是否知道不戴呼吸设备而 探向人孔时就会被N2征服?
进入缺氧环境,动脉内的血液会在5-7秒内 降到过低水平;
接下来10-12秒人将晕厥; 2-4分钟内得不到氧气及时补给将会造成死
亡; 吸入一口高浓度氮气(氮气浓度大于 90% )
就会发生惨剧(可迅速导致人员出现昏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氧气 (%体积)
23.5 21 19.5 15-19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培训目录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一)事件经过
2006年1月1日,由于天然 气原料供应不足,合成氨装置 停车,系统进行吹扫、置换, 并 充 氮 保 护 。 2 月 19 日 , 合 成 氨车间在对装置检查过程中, 发现火炬系统部分伴热管线有 冻堵泄漏情况。
12-14 10-12 8-10
6-8 4-6
缺氧的影响与症状表
影响与症状
最高“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高位报警通常为23.5%)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最低“安全含量”(大部分氧气检测器的低位报警通常为19.5%) 缺氧的最初征兆。努力工作的能力降低。身体方面可能会产生某些早 期症状,例如冠状动脉,肺及循环系统出现问题。 呼吸加速,脉搏跳动剧烈,肌肉协调能力降低,知觉和判断力下降。
呼吸急促,几乎失去判断力,嘴唇发紫。 精神迷乱,昏厥,失去知觉,脸色苍白,嘴唇发紫,恶心,呕吐,身 体无法自由移动。 6分钟-50%死亡可能性 8分钟-100%死亡可能性 40秒后昏迷,痉挛,呼吸停止,死亡。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吸入浓度不太高的氮气时,可能引起胸闷、气短、疲软无 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 步态不稳,可能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暴露于氮气危害环境中的人员,在出现明显征兆或症状之 前,其生命可能已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脱离现场,移送至 空气新鲜处,并迅速进行医疗救护。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在受影响的区域设置警告系统, 通告和围护
推荐的惰性气体区域安全标志
在通往充有惰性气体区域的所有通道上以及距离该区域一定距 离的地方,应安放安全标志、绳、胶带或其它固定屏障,并确保空间 无论在何种风向条件及开口状态下在屏障外的人员都不会受正在使用 中的惰性气体的窒息影响。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正用氮气 吹扫
加氢反应釜的催化剂 已清空
密封连接未完全 上紧
氮气泄漏
缺氧环境
反应器裙座
容器底部周围的裙座必须看作是一个要求许可证的受限空间。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临时受限空间的死亡事故
工艺塔停止操作转入维修阶段,塔已经过清洗,正在进行氮气吹扫, 有几个人孔打开着。两个有经验的工人在检查远处人孔的法兰面是否产生 应力裂缝。他们将染料喷在法兰上,用黑光验证怀疑有裂缝的地方。此时, 阳光明媚,和风吹絮。他们在法兰上面搭起了油布防护罩,但不知是为了 在使用着色渗透剂时挡住风或为了便于黑光检验。油布罩形成的封闭空间 不久就充满了氮气,两个人都窒息晕倒。一个死了,另一个因为晕倒时脸 朝向金属格栅,可以吸入维持生命所需的充分的氧而侥幸活了下来。
(三)作业区域气体浓度的监测
1、使用便携式的检测仪,当氧气浓度在临界状态时将报警。通常,气体检 测器的报警级别为 19.5%(低O2报警)和 23.5%(高O2报警)。 2、进入之前, 首先用绳子把监测器送入容器检测氧含量。 3、没有穿戴空气呼吸器不要进入罐区和沟槽进行氧气含量测试。 4、如果氧含量少于 19.5%, 不得进入受限空间。 5、如果氧含量超过 21%, 肯定什么方面出了错。 (比如氧气瓶泄漏。在人 员进入受限空间前,首先必须先对此情况进行调查。) 6、假如大气中有缺氧的危险,那么持续通风是必须的!
案例2:一工艺操作员在从反应釜取样(气体)的过程中,在 氮气吹扫的情况下,敞开的人孔使操作人员窒息,继而死亡。在 离人孔6米的第二层料盘找到尸体。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2、临时受限空间的风险
外部区域的缺氧状态会因任何形式的防护罩或帐篷而加剧。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沸腾床循环泵
技术员连接马 达时几乎窒息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一)氮气窒息急救实例抢救经验
1、吸入氮气后至就诊前20~35分钟的受害者尚有救治可能; 2、氮气窒息者均由缺氧引起,抢救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改善机 体缺氧状态,巩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 3、救离氮气环境后必须立即给予吸氧,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 (在工厂中可以用正压式供氧仪给氧)。
2、间接原因
(1)装置系统吹扫、置换并充氮保护后,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充满氮气, 施工单位项目副经理余×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执行标准》中“进入容 器、地沟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爆、有害气体进 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与容器相连的管道应采取隔离措施。作业时应佩 戴相应的防护用具,配备足够的照明,并设专人监护。”的规定,在未对罐 内介质进行检测,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 (2)出现险情后,未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下盲目进罐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一)氮气危害 ——氮气性质
大气中的含量占 78.12% ; 氮气无色、无味、无嗅、无毒; 不能维持生命; 化学性质不活泼,惰性气体; 比空气稍轻(比重为0.97)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氮气危害的途径
氮气侵入人体的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 量过高(氧气浓度下降到19.5%以下时), 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氮气是一个沉默的杀手 请给予氮气的使用安全
应有的重视!!!
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8、不得将纯氮气排放至通风不畅的空间;氮气的生产、使用现场和 操作室等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并定期分析周围大气的含氧量,保 证其浓度不低于18%; 9、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对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监控,以便及时发 现氮气泄漏情况并及时得到有效控制; 10、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必须将待检修设备 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经强制置换并分析合格(氧含量>18%), 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在不可能置换完全的情况下,作 业人员必须使用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正确携带CO、O2检测仪,并 设专人监护;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严禁佩戴过滤式 呼吸器作业。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4、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关人 员进入该区域; 5、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加设强制通风装置,以减少氮 气聚集; 6、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7、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先制定完善的作业方 案;并报备安全科室审核通过后再作业;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二)生产过程中可采取的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避免因误操 作导致设备损坏和管道阀门泄漏而引发事故; 2、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氮气的理化性 质、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 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以提 高岗位工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并根据工艺变化和人 员变动适时进行修订,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一、氮气窒息事故案例
(2)施工单位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施工作业过程 中存在的危害没有进行识别、评估,未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没 有执行“进入容器、地沟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 爆、有害气体进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的规定,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的情况下作业。 (3)对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不到位,相关安全知识欠 缺。由于对施工作业现场的情况不了解,对罐内介质情况不明,进罐作业和 救援过程中都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