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形成及防御
台风的形成原理你知道吗

台风的形成原理你知道吗台风的形成原理你知道吗台风是一种狂风暴雨的天气现象,它在热带海洋地区形成,并具有强烈的风力和暴雨特征。
了解台风的形成原理对我们预防和减轻灾害事件,以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台风的形成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自然现象。
一、海洋热带环境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海洋热带环境条件。
首先,热带海洋的表面温度应高于26度,因为高温有助于提供充足的能量供给。
其次,热带海洋地区的水汽含量高,这是台风形成的基础之一。
最后,天气条件应稳定,具有充足的湿度和温暖的空气。
二、热带气旋的生成热带气旋是台风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当海洋温度升高时,海面上的水汽会蒸发,形成高湿度的空气团。
这些空气团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逐渐形成旋转的气旋,即热带低气压。
这种旋转的气旋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初期的热带风暴。
三、热带风暴转变为台风热带风暴在继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会逐渐转变为台风。
这个过程取决于热带海洋的能量供给和大气环流的作用。
当海洋的能量供给充足时,热带风暴会不断吸收这些能量,进一步加强自身,风力不断增强。
同时,大气环流的作用也会为热带风暴提供更多水汽和湿度,进一步加强其暴雨特征。
当风力达到了12级以上时,这个热带风暴就转变为台风。
四、影响破坏力台风的风力非常强大,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以上的速度。
强烈的风力会造成建筑物倒塌、树木被连根拔起等破坏性后果。
此外,台风还伴随着剧烈的暴雨,导致洪水等灾害。
由于其破坏力巨大,台风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五、防御台风的措施为了减轻台风带来的破坏,人们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
首先,及早预警并撤离人员。
当台风来临之前,政府和相关部门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准备并撤离危险区域。
其次,加强房屋和基础设施的抗台风能力。
在台风频发的地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应进行加固,以抵御强风和暴雨的袭击。
此外,人们还需要储备足够食品和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台风形成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台风形成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台风是一种强烈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了解和研究台风的形成过程对于预测和防范台风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台风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篇文章将探讨台风形成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以及这些研究对于台风防灾工作的意义。
1. 数据收集与观测研究台风形成的第一步是收集并观测相关的气象数据。
科学家们利用卫星、雷达和气象观测设备等工具,监测台风生成区域上空的天气变化、海温等数据。
这些数据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台风形成的环境条件和演变过程。
2. 数值模拟与预报数值模拟是研究台风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模型对台风的生成和发展进行模拟和预报。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不同的大气环流场、海洋热力场等变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台风的形成机制。
3. 航空探测与观测航空探测是一种直接观测台风的方法。
科学家们通过使用飞机和无人机在台风中心进行探测,收集台风内部的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台风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非常重要。
4. 实地考察与调查科学家们还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以获取更多的台风形成相关信息。
他们会前往台风生成区域进行采样和观测,收集土壤、水文和生物学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和调查,获取台风影响下的真实情况。
5. 数据分析与建模收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建模,以揭示台风形成的机理和规律。
科学家们使用统计学、计算机模型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和路径。
6. 研究成果的应用上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科学家们在台风形成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台风预警系统的完善和优化,提高台风预报的准确性。
同时,研究成果也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制定台风防灾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台风形成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与手段的综合应用。
通过数据收集与观测、数值模拟与预报、航空探测与观测、实地考察与调查、数据分析与建模等手段,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台风的形成过程,提高台风防灾工作的效果。
台风的形成原因与特征

台风的形成原因与特征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而台风作为其中一种最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给沿海地区和岛屿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性影响。
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与特征对于预防减灾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台风的形成原因与特征进行详细探讨。
一、台风的形成原因台风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暖海水:台风的形成离不开温暖的海水,通常海水温度达到26℃以上才能为台风的形成提供足够的能量。
这是因为温暖的海水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为台风提供了充足的湿度。
2. 水汽充足和上升运动:当温暖的海水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会凝结成水滴,释放出巨大的潜热,形成强大的对流从而形成云团。
这种对流在特定的大气环境条件下逐渐增强,逐渐形成台风。
3. 弱的垂直风切变:台风的形成还需要较为弱的垂直风切变,这样才能保持云团的整体结构不被破坏。
当风切变过大时,会使云团分裂或消散,阻碍台风的形成。
4. 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在一定纬度附近形成的气旋运动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也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所以,以上几个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台风得以形成并逐渐增强。
二、台风的特征台风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1. 强大的风力:台风的最大风速可达每秒6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超过每秒80米,甚至更高。
这种强大的风力可以摧毁房屋、损坏建筑物和破坏基础设施。
2. 大量的降水:台风伴随着大量的降水,同时伴有强烈的雷暴、暴雨和冰雹等恶劣天气现象。
降水导致河流暴涨、山洪暴发,增加洪灾和泥石流的风险。
3. 低气压和风眼:台风的中心是一个气压非常低的区域,存在一个风眼。
风眼周围的风速最高,并且天空晴朗。
风眼内气压非常低,被称为“眼压”,台风强度与眼压大小成反比。
4. 巨大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台风的直径可以达到数百公里,甚至更大,覆盖范围广。
台风一般持续数天或数周,移动速度较慢,对沿途多个地区造成灾害性影响。
台风灾害的形成与防御措施

台风灾害的形成与防御措施自古以来,台风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破坏性力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它汇聚着狂风、暴雨、巨浪等多种恶劣气象因素,可以说是自然界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现象之一。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台风防御的措施。
本文将从台风形成的原理和防御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台风形成的原理1.气候原因台风的形成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只有在海水温度在27摄氏度以上,海洋表层湿度较大,并且上层大气环流不稳定的情况下,台风才有可能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暖湿空气会在地壳的热力激发下迅速上升,形成云系,并旋转着向内收缩,从而形成台风。
2.地理原因地理条件也对台风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台风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形成的概率较大。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受到两极冷暖空气交汇的影响,湿空气很容易上升并形成云系,从而孕育出台风。
二、台风防御的措施1.预警系统的建立及早发现台风的形成和移动轨迹对于防御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台风预警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手段监测台风的形成和移动,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民众做好防御准备。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台风来袭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往往会遭受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为了减少这种破坏性,我们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比如,在建筑方面,可以采用抗震、防风、排水等技术手段,增加建筑的抗灾能力。
在公共设施方面,可以加大抗风建设的投入,确保供电、供水等基本设施能够在台风来袭时正常运行。
3.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台风来袭时,滨海城市常常成为重灾区。
这与滨海城市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将人口密集区远离海岸线,减少台风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此外,要加强海岸线的固防工程建设,提高海堤、护岸等防御设施的强度和稳定性。
4.社会救助与人道主义支援台风来袭后,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破坏,许多人民众会失去家园,面临生活困境。
台风知识演讲稿

台风知识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台风的知识。
台风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它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了解台风知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
接下来,我将从台风的形成原因、特点和防范措施等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是在热带海洋上空,当海水温
度达到26℃以上时,由于地球自转和水蒸气的上升,形成低压,再受到高空暖湿
气流的影响,逐渐形成台风眼,最终形成台风。
台风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海浪,给沿海地区和岛屿带来严重的危害。
其次,台风有着明显的特点。
台风的特点是风力强大、范围广阔、雨量充沛、
持续时间长。
在台风来临时,风力可达12级以上,瞬间风速可超过40米/秒,暴
雨持续时间长达数日,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台风的特点,做好应对准备。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台风的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要提前做好台风的防
范工作,及时了解台风的动向和强度,做好避风和撤离准备。
其次,加固房屋和建筑物结构,及时清理排水沟和河道,防止因暴雨引发的水患。
此外,我们还要做好粮食、饮水和应急物资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总而言之,了解台风知识,掌握台风防范技巧,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希望通
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重视台风防范工作,增强自救互救意识,做好自身安全防范工作。
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台风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台风过境知识点总结

台风过境知识点总结一、台风的定义和形成1. 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是热带海洋、热带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其形成需要一定的海水温度和大气环流条件,通常在赤道附近的海域上形成。
2.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风暴,由于其旋转和气压的低谷,往往带来强风暴雨和海啸等恶劣天气,对人类和物资造成严重危害。
二、台风的名称及分类1. 台风的名称通常是按照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北部出现的先后顺序,从一个固定的台风名称列表中依次挑选。
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命名由亚太国家的气象部门负责。
2. 台风通常根据其最大持续风速的大小,分为热带风暴、台风和超强台风,而其强度则分别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超强台风等级。
三、台风的路径和规律1. 台风的路径受到地球自转、季风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呈西北-北上的方向移动,并且在北半球和南半球中间的热带海洋上出现频率最高。
2. 台风受到高压脊和低压槽的影响,往往遵循一定的路径和规律。
一般来说,夏季高压南移会促使台风向北上移动,而冬季高压北移则会使台风走向东北。
四、台风的破坏性和危害1. 台风通常伴随有强烈的风雨和海浪,往往引发山洪暴发、城市内涝、风灾和海啸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台风还会对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导致断电、通讯中断和交通受阻等后果,给灾区救援工作增加难度。
五、台风的监测和预警1. 台风的监测主要通过卫星遥感、气象雷达、风力测定和海洋浮标等手段来进行,实时掌握台风的位置、强度和路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台风的预警通常通过气象部门发布,包括台风的路径、强度、登陆时间和登陆地点等信息,以提醒地方政府和居民采取措施进行防御。
六、台风的防御和减灾1. 台风来临前,地方政府和居民可以采取封窗、加固房屋、清理排水系统、准备食品和药品等措施,以减少台风带来的破坏。
2. 台风来临时,应随时关注天气预警信息,确保人身安全,避免外出和通行危险地带,尽量躲避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
安全度过台风:防御措施,必备知识

安全度过台风:防御措施,必备知识"风雨防不胜防,但我们可以为抗击台风做好准备。
"台风,是一种猛烈的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破坏。
它如同一头巨大的怪兽,带着强风和暴雨撞击着大地,给沿岸地区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尽管我们无法控制台风的到来,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台风的防御措施和必备知识,帮助您全面了解如何安全度过台风。
我们将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I. 台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在开始探讨台风的防御措施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台风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台风是一种由热带气旋引起的强热带风暴,它通常伴随着巨大的风力和暴雨。
台风在气象学中也被称为“热带气旋”,是一种在热带地区形成的大规模低气压系统。
1. 台风的定义台风的定义是一个旋转的热带气旋,中心有一个低气压区,呈圆形或近似圆形。
台风的强度通常通过风力等级来衡量,其中最强烈的台风可以达到超过每小时250公里的风速。
2. 台风的形成原因台风的形成是由于一系列气象要素的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台风的形成需要以下条件:A. 气温较高的海水海水温度高是台风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
当海水温度超过26摄氏度时,海水的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也会增加。
这样的条件有助于形成台风。
B. 适当的纬度台风主要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形成,因为在这些地区的海水温度相对较高,也易发生对流。
同时,地转偏向力导致空气流向赤道偏向,进一步加强了热带气旋的形成。
C. 一定的纵向温度差当海洋表面温度高于海洋下层的温度时,形成了一定的纵向温度差。
这种温度差可以导致热量的传输,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3. 台风的特点台风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A. 强烈的风力台风伴随着强烈的风力,风速常常超过每小时100公里甚至更高。
这样的强风可以摧毁建筑物、拔起树木,造成巨大的破坏。
B. 大量的降水台风会带来大量的降水,降雨量常常超过500毫米甚至更高。
台风天安全教育内容

台风天安全教育内容一、认识台风台风是一种猛烈的气象灾害,是由气象条件形成的旋转性气旋风暴。
台风的特点是风力强大、降雨丰富、伴有雷电和海浪等多种自然灾害。
台风的路径难以预测,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要认识台风,了解它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危害,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台风带来的灾害。
二、防台风的基本知识1.了解台风的基本特征:台风是由低气压系统形成的,伴随着强风、暴雨、雷电等恶劣天气。
一般来说,台风的风力超过十级,最大风力可达十几级甚至更高,风速可超过每小时100公里。
台风过境时,往往会造成河流洪水、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等严重灾害。
2.了解台风的分类:根据台风的风速和中心气压,台风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和强台风五个级别。
其中,热带低压风速较弱,中心气压较高;而强台风则风力极强,中心气压极低。
3.了解台风的移动路径:台风的移动路径受到大气环流、地形、水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精确预测。
一般来说,台风一般按照“西北-西南-西北”方向移动,但也有向其他方向移动的情况。
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台风路径预报,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三、台风防御知识1.居住区防御措施:(1)加固房屋:在建房时,要注意选择抗震抗台风的结构,加固房屋的基础和墙体,以增加抵御台风的能力。
(2)清理杂物: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清理住宅周围的杂物,避免杂物被台风吹落或飞起造成伤害。
(3)加强窗户保护:台风时,窗户是强风的入口,容易造成风雨的侵袭。
因此,要加装护窗网或用胶带粘贴窗户,以增加窗户的强度。
2.户外活动防御措施:(1)避免外出:台风来临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暴雨和强风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2)注意避险:如必须外出,要选择安全的路线,避免穿越山区、河流等易受台风影响的地方。
(3)避免靠近海岸:台风通常伴随着巨浪和强风,容易引发海啸。
避免靠近海岸,以免受到海浪的侵袭。
3.农田防御措施:(1)加固农田设施:加固农田的水利设施,保证田地排水畅通,避免台风造成农田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台风特点 2010年第九号“玛瑙”
第三节 台风特点 另类台风 路径多变:09年第8号台风“莫拉 克”8月 4日凌晨生成,7日23时45分在台湾花莲登陆 ,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再次登陆,12日停 止编号。从生成到结束共9天。 登陆台湾时 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3级(40米/秒);再次登 陆福建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仍达12级(33米/秒) 登陆台湾后,仍维持台风 强度达42小时,属历史少见。
台风专题培训
1
第一节 内容概述 第一节:内容概述 1.课件结构 第一部分:台风概述 第二部分:台风的形成、结构和特点 第三部分:台风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第四部分:台风的预报
天津航空运行控制部@2013
2
第二节 台风概述
台风与飓风定义
台风(Typhoon)和飓风(Hurricane)都属 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性质一样,只不过是 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国家的 人用了不同的称谓而已。 是一种自产生后不断强烈发展直至消亡的热 带气旋。
第三节 台风形成
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 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 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 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地球自 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 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 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 以上的洋面上 。
第二节 台风概述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西太平 洋菲律宾东侧的洋面、关岛附近和我国 南海中部等地。
第二节 台风概述 台风出现的时间与登陆地点 1 季节性: 台风(包括热带风暴) 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 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 在十一月。 2 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很难准确预报。台风的风 向时有变化,常出人预料,台风中心登陆地 点往往与预报相左。
第二节 台风概述
台风的命名: WMO决定从2000年1月1日 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第31届台风委员会 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 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 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 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 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14个成员提供 (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
第三节 台风特点
第四节 台风危害 对飞行中飞机的影响-----操纵困难 强风(颠簸、风切变) 暴雨 强雷雨 对机场的影响 停场飞机的破坏 机场设施的破坏 起飞降落困难
第四节 防范台风 1 警惕台风动向,注意收听、收看媒体报道 或通过气象咨询电话、气象网站等了解台 风的最新情况。 2 台风来的时候应该关紧门窗防雨,搬移窗 台或阳台上的花盆以防砸落等。 3 台风光临的时候,容易发生 一些大型广告牌掉落、树木被 刮倒、电线杆倒地的事情, 台风来时最好尽量避免外出。
第四节 防范台风
4、不得已需外出作业的人员在避风避雨时要 选择安全地带,小心“飞”来横祸。在野外 主要小心公路塌方、树倒枝折等危险。 5、台风天气会令到路面出现积水、地滑,这 些都会影响开车或者汽车,引发意外事故。 所以司机开车一定要放慢速度,骑车的朋友 在恶劣天气下最好选择步行、乘坐公交车。
第四节 防范台风
第三节 台风结构 台风眼(eye) 眼墙(eyewall) 螺旋雨带 (rainbands)
第三节 台风结构
第三节 台风结构
台风的垂直剖面以 及气流的分布、云 和降水
第三节 台风结构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 由于台风是气旋的一种,其中心气压低, 风会由四周吹向中心,在北半球风向呈逆 时针方向旋转 。
第三节 台风结构
发展成熟的台风,按其结构和带来的 天气,分为台风眼、涡旋风雨区、外围大风 区三部分,从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排列。台 风眼位于台风中心,直径约5~10公里。
第三节 台风结构
台风眼内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睛朗, 风平浪静。台风眼外侧为涡旋风雨区,这里 盛行强烈的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浓厚的云层, 出现狂风暴雨,风力常常在12级以上,是 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区域。
第二节 台风概述
飓风: 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 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 之为飓风。 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作 飓风。
第二节 台风概述
台风: 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 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 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 。
第二节 台风概述
台风发源地: 台风源地分布在西北 太平洋广阔的低纬度洋面上。 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大气 扰动加强,发展为初始台风。热带扰动发展成 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 (1)南海中北部的海面 (2)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海面 (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 (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13级以上大风: 2013年11月7日10时台风海燕升级为 超强台风,中心风力17级以上。菲律宾国 家减灾委员会10日晚宣布,截至13日晚20 时,超强台风“海燕”已造成菲律宾2344 人遇难,3804人受伤,仍有79人失踪。
第五节 台风的预报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 害的重要的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 气象卫星。 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见台风的存在 和大小。可以确定台风 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 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 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 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 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
第五节 台风的预报 当台风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测 台风动向。还有气象台的预报员,根据所得 到的各种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 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台风紧报或 紧急警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为公众服 务。
台风图片
台 风 图 片
台 风 图 片
天津航空运行控制部@2013
41
第二节 台风概述 当某个台风给当地造成了重大损失,将会 从这个名单上除名,以用来单独保留 . 例如: 2009年的8号台风“莫拉克 ” 2009年的17号超强台风“芭玛” 2006年的1号强台风“珍珠” 2006年的8号超强台风“桑美”
tornado
cyclone
Hurricane
Typhoon
第三节 台风结构
外围大风区,风速向外减小,风力通常 在6级以上。台风过境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 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登 陆后,可摧毁庄稼、各风的移动路径: 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 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 1.西移路径: 自菲律宾以东一直向 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 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 地区登陆,这种路线多 发生在10-11月。
第三节 台风特点
第三节 台风特点
2.西北路径: 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 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 减弱为低气压。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7-8月份台风基本都是此类路径 。
第三节 台风特点
第三节 台风特点
3.转向路径: 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 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或 韩国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这种路径 多发生在5-6月和9-11月 。
第三节 台风形成
在洋面温度超过26℃以 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 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 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 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 空气源源 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 受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流入的空气 旋转起来
低压与气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飓风
低
第三节 台风形成 在台风雏形阶段,上升空气膨胀变冷, 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 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 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 后形成了台风。
第三节 台风形成
台风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热带洋面附近的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 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 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 -27℃; 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 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 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 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