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维语熟语中数字文化及其分布对比

合集下载

汉维语数词的模糊性及其隐喻认知解读

汉维语数词的模糊性及其隐喻认知解读
语 法 范 畴 与 隐 性 语 法 形 式 的 关 系 是 一 致 的 , 在 非 “
形 态 语 言 中 , 类 的语 法 形 式 就 是 这 样 一 种 隐 性 语 词 法 形 式 , 以词类 也 就是 一种 语 义 语 法 范畴 。 在形 所
态 语 言 中 , 类 有 显 性 语 法 形 式 , 时也 有 隐性 语 词 同 法 形 式 , 过 显 性 语 法 形 式 更 引 人 注 目而 已 ” 11) 不 1P5 3 9。 (
德 认 为 , 多 概 念 都 有 一 定 的 模 糊 性 , 类 生 活 离 许 人
不 开 模糊 语 言 。伍 铁 平先 生 指 出 ,在一 定 意义 上 , “ 有 模 糊 词 语 , 没 有 人 类 的 自然 语 言 ”1 于 语 没 便 【 1 。关 言 的 模 糊 性 麦 克 斯 ・ 莱 克 ( xBak 在 《 言 和 布 Ma l ) 语 c 哲 学 》 书 中 写 道 : … … 一 个 语 词 的 模 糊 性 。 表 一 “ 就
语 用 学 研 究 “ 言 符 号与 符 号解 释 者 的 关 系 ” 语 。 语 用 学 关 注 的 是 话 语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的意 义 。语 用 模 糊 是 交 际 过 程 中 交 际 参 与 者 对 意 义 的 表 述 不 确 定 的 种 种 现 象 , 种 不 确 定 的 特 征 有 时 是 说 话 者 有 意 这 为 之 , 时 也 是 无 意 中造 成 的 , 在 特 定 的 语 境 中 , 有 但
意义具 有较 大的不 确定性 和 主观性 。
三、 维语数词 模糊 性 的隐喻认 知分 析 汉 “ 言 的 模 糊 性 是 所 指 活 动 、 号 、 指 物 这 三 语 符 所 个 要 素 同 时 决 定 的 , 主 体 和 客 体 发 生 认 知 关 系 的 是

中英文化-数字篇

中英文化-数字篇

一、引言数字是语言中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类。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和审美观念等文化差异的影响,原本平凡的数字被赋予了各种神秘的褒贬吉凶和象征意义,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数字禁忌文化。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西方数字,虽然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但同时由于受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也是很显然的,各民族赋予其数字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

二、中英语言文化中对数字的喜好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崇拜和数字禁忌。

远古时期,人们处于对自然现象的迷茫和恐惧,本来不具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语言符号的数字被赋予了各种超人的威力,随着迷信的盛行、宗教的发展,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某些数字逐渐产生了喜爱、崇拜之情,对另一些数字则怀有厌恶之情、恐惧之感,对某些数字的崇信和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现象。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观念,不同数字的感知取向也就不同。

2.1 “四”数字“四”在中国被看作一个不吉祥的数字。

究其原因,是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

(1)选电话号码、车牌号,不愿意要带四的(2)成语中:四分五裂、朝三暮四、低三下四(3)歇后语:七个铜钱放两处--不三不四;七个仙女争香脂--香三臭四;七根竹竿掉进猪圈里--横三竖四也有好的地方(1)亲友聚会敬酒时也常常喝四杯,以示“四季发财”(2)四平八稳、四通八达(3)在挑楼房时“金三银四”在英语中four多数意味着不好的含义the fourth 厕所的委婉表达法the four-letter words 指庸俗下流的话语forty-four 是妓女的别称404 可以用来指人,指此人一头雾水,一无所知,例如He is a total 404 and don’t talk to him. “404 not found”搜寻未果2.2 五在中国人心里,“五”是和谐、优美的象征(1)古时军队以五为基层最小单位组织编制,就有“五人为伍”之说:军队中就有“五虎上将”(2)地行政组织出现了“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隶属关系(3)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儒家经典为五经------易、书、诗、礼、春秋;(4)人际关系为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指导人际关系的原则有五常-----仁、义、礼、智、信;(5)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德-----温、良、恭、俭、让。

维语熟语汉译时的归化与异化

维语熟语汉译时的归化与异化
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0”④1995年,韦努蒂在
《译者的隐形》中,将施莱尔马赫论及的第一种方法称作
“异化法”,把第二种方法称作为“归化法”。②同时韦努蒂 也是异化法的代表人物,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而归化法的代表人物尤金・奈达 (Eudene
A.N
ida),则认为“译文基本上应该是源语信息
的翻译方式,否则会造成读者难以理解,文章无法通达的 尴尬现象用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
社,1999:42—52.
[3]王振本,艾力・阿比提.维吾尔语成语词典[z].乌鲁木齐:新 疆人民出版社,1983. [4]马俊民,廖泽余.维汉对照维吾尔语谚语[Z].乌鲁木齐:新疆
“胆小鬼”
■冉‰芦u
着天上掉馅饼。”
tJ镰嶂茧字义:桑葚快熟,掉入我嘴。
2.字面意义相同,实际意义却迥然不同的熟语。在汉 维熟语中存在着一些字面意义相同,而实际意义却迥然不 同的熟语,这些似是而非,貌合神离的熟语存在,主要源 于维汉两种文化及思维模式的巨大差异,对于这类词语使
用异化法只会适得其反,增加读者理解的难度。如:
现。把对馕的亵渎视为大不敬,认为会遭受报应。如:
j川爿J舅∞字义:祝上白路。隐喻:友人远行时的
祝福语。应译为“一路顺风或一路平安”更为合适。
“厶一爿铲u一・汕”若直译为“对馕发誓”不免让人难
以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翻译成“对天发誓”较为 妥当。
“出J女乒歹”字义:鸡一t2,。隐喻:胆小、怕事。应译为
递茶端物都忌讳使用左手,认为左手不洁。而凡与“右” 有关的词语,大多表示正面积极地含义。如: “出u』・。jjs酋j”(用右眼看待)实际上是“正眼看
和语言文化矛盾,使译语更好地贴近译文读者。但过于归

汉维语名词数范畴对比研究

汉维语名词数范畴对比研究

汉维语名词数范畴对比研究
中文和维吾尔语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使用较广泛的两种语言,两种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旨在比较汉语和维吾尔语中名词的数范畴,探讨两种语言在名词数范畴上的异同点。

我们先来看一下汉语中的名词数范畴。

在汉语中,普通名词的数范畴主要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

单数形式指的是一个物体或一个事物,而复数形式指的是多个物体或多个事物。

汉语中的“人”这个名词,在单数形式时表示一个人,“人们”则表示多个人。

而在维吾尔语中,名词的数范畴稍有不同。

在维吾尔语中,名词的数形式主要包括单数、复数和对称双数这三种形式。

单数形式和汉语中的单数形式类似,指的是一个物体或一个事物。

复数形式和汉语中的复数形式也类似,指的是多个物体或多个事物。

而对称双数则指的是恰好两个物体或两个事物,既不是一个,也不是多个。

维吾尔语中的“لايەئ”(家庭)这个名词,其单数形式是“لايەئ”(一个家庭),复数形式是“رلالايەئ”(多个家
وت
لااق”(两个家庭)。

庭),对称双数形式是“لايەئ
通过比较汉语和维吾尔语中名词的数范畴,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在名词数形式上的差异。

汉语中只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而维吾尔语中除了单数和复数,还有对称双数这个特殊的形式。

这表明维吾尔语对两个物体或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加细致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维吾尔语中的对称双数形式在形式上与单数形式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也是维吾尔语中名词数范畴的一个特点。

论中英数字信息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论中英数字信息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有提示)ID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1 浅析《麦田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2 文化语境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3 An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4 电影《八月迷情》与小说《雾都孤儿》的对比5 苦”的隐喻机制/英语基本味觉词“甜6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7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8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9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10 文化差异对于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1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12 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13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14 哈代小说《绿林荫下》的视觉呼唤15 中西校园流行语的文化对比16 中美电影文化营销的比较研究17 论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18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19 怎样结束诗歌:罗伯特•洛威尔的结尾20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2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22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 23 分析《基辅怨》中雅柯夫的“受难”主题24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25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26 中的美国精神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27 双关语的修辞功能及日常应用28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29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30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31 论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小人物生存模式32 中英寒暄语的对比与研究33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34 灰姑娘情结在《理智与情感》中的表现 35 立法语言模糊现象研究——以刑法为视角36 简爱的独立性格剖析37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38 阅读培训课对比研究IELTS和CET-39 40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41 英语谐音双关的语义特点及其不可译性42有提示)ID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43 善与恶二元关系的整合与分离——试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的道德内涵44 解读《喜福会》中吴夙愿与吴精美母女之间被误解的爱45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形象分析46 47 解读托尼•莫瑞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身份的迷失与回归零售创新典范及其对中国零售业的启示48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49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50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谚语的英汉互译:动态对等51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52 53 文化导入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54 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英语系经贸英语(55 汉英禁忌语的对比研究56 Hardy’s View of feminism from SueBridehead in Jude the Obscure57 58 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59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60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61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62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63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64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65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66 《远大前程》中皮普的心路历程67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68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69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70 浅析《阿拉比》中男孩的心理成长历程71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72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73 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74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75 适者生存——解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存法则76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Elizabeth77 Pride and Prejudice 英国足球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78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7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80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B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 81 8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eroin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Injustice to Dou E On Freudian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n Sense and Sensibility 83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84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85有提示)ID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86 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D.H.浅析87 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88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89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90 广告英语的翻译91 对高中生英语听力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和分析92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93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94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95 从《绝望的主妇》的字幕翻译中看文化因素96 97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中西方家庭观比较研究98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99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100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美文化碰撞背后的价值观差异101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102 :从小说到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03 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104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105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106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107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108 DreamAmerican of Tragedy The 109 a of Death in Loman Willy ofImage Tragic -On -- Salesman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110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111 论英汉成语翻译112 小说《红字》分析: 自救或被救113 概念隐喻视角下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4 简析《蝇王》的象征主义115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翻译116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117 美学原则指导下的英文商标汉译118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1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120 论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欣赏121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122 浅析英语原版影视欣赏和英语学习123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 V124 125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词汇衔接手段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126 为例up和in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127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128有提示)ID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129 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130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131 《第十二夜》中女性人物特征分析132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133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134 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13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136 爱丽斯沃克小说《紫色》的妇女主义话语137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138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原型分析139 从跨文化角度论商标的翻译140 Seen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On Women’s Status in the Early th Century 141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142 An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143 Principle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14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145 《宠儿》的非线性叙事模式146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147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148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149 150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151 比较研究广告中中美文化差异152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153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154 中美电影文化营销的比较研究155 156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Saussure’s 寂静的声音——《送菜升降机》中的沉默157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158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课堂中的问题与对策159 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160 如何降低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焦虑161 无法挽回的毁灭--欢乐之家女主角莉莉的悲剧162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163 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差异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体现164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165 Analysis of the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 166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167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168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169 Jane Austen’s Cinderella Complex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170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口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71有提示)ID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172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重复173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174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175 从违反合作原则研究《生活大爆炸》176 177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178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179 Wuthering in Civilization and Nature Between Coexistence Harmonious of Analysis An 180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喜宴》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181 从同化的角度看英语中的中文借词182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183 184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185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86 中国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中的体现及其翻译187 The Influences of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188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189 勃朗特两姐妹创作风格差异探究190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bel and Fergusson in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191《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192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193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194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195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196 从《绝望主妇》对比中美女性家庭观197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198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99 论中英数字信息差异及其翻译方法200。

数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数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

数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分类号密级编号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数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作者姓名杜变变班级2009级二班学号294010604指导教师马金海提交日期2013. 5. 23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Numerals between China and WestCulturesDu BianbianA thesisSubmitted to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ofBACHELOR OF ARTSinENGLISH LANGUAGETianshui, GansuMay, 2013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论文指导教师签名:目录一、论文正文………………………………………………1—17二、附录1.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2.答辩小组意见3.答辩成绩评分表4.论文指导记录5.开题报告CONTENTSAbstract (i)摘要 (ii)I. Introduction (1)II. The Analysis of Numerals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West Cultures (2)2.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eral and Religion (2)2.1.1 The Typical Numerals in Western Religion (3)2.1.2 The Typical Numerals in Chinese Religion (4)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erals and National Psychology (5)2.2.1 Numerals and Chinese Psychology (6)2.2.2 Numerals and Western Psychology (8)2.2.3 Typical Taboo Numer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9)2.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erals and Language Aesthetics (10)2.3.1 Numerals and Chinese Aesthetics (10)2.3.2 Numerals and English Aesthetics (12)III.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Numerals and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14)IV. Conclusion (15)References (17)Acknowledgements..................................................................... i ii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Numbers between Chinese andEnglishDu Bianbian【Abstract】The human languages convey profound historical cultures and national features. And any language all over the world is rooted in a specific cultural background, reflecting the specific cultural contents. Numerals, being an extremely special language branch, have played crucial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over thousand of years. Numerals and human lif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function of numeral in human culture is not only limited in the count of mathematics, but also is a mysterious cultural symbol, which forms a unique numeral culture phenomenon. Numer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development, reflecting the distinctiv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re are quite a few differences in religious beliefs, ethical psychology culture, and languages aesthetics i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so numerals have been given to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factors to reduce misunderstandings in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e the awaren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Numeral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Culture differenc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数字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杜变变【摘要】人类的语言传达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汉维谚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汉维谚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汉维谚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张嘉伟1柳慧2(1.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2.伊犁师范大学预科教学部,新疆伊宁835000)【摘要】谚语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话,通俗易懂。

它展现了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思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精华。

无论是汉族还是维吾尔族,在民间都流传着大量的谚语,是汉族和维吾尔族文学中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

因为谚语是来自人民的 经验汇总,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哲理,所以将汉谚和维谚进行对比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两民族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汉语;维吾尔语;谚语;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H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3-100-03【本文著录格式】张嘉伟,柳慧.汉维谚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2 (03): 100-102.在汉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化中都有许多的谚语,它们有很 强的民族风味和很强地表现力。

在对谚语进行翻译时,对谚 语的理解十分重要,如若理解不充分,将会影响到译文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文化交流的程度。

因此,在选择汉维谚语比较研 究的策略时,我们既要确保谚语翻译的准确性,又要保证谚 语翻译的独特风格和内涵。

因此,通过对谚语的研究和对翻 译方面存在的差异等问题进行剖析,以及对谚语所反映的劳 动经验、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的探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了解谚语和中华文化。

同时,为翻译学习者提供一些思想指 导和启发。

一、谚语槪述(一)汉语谚语谚语是一种老生常谈而惯用成语,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 总结,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短句。

谚语本质上来说是人 民大众创造的一种口头语言形式。

(二)维吾尔语谚语维吾尔谚语来源十分广泛,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诸多领 域。

经过无数学者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独特的谚语 文化体系。

谚语在维吾尔语里称为maqal-temsil,这是一个复 合词语,第一个词和第二个词的含义不同,所使用地表现手 法和表达方式也不同。

浅析德汉熟语中的数字对应关系

浅析德汉熟语中的数字对应关系
2010年 8 月 ( 总第 116 期 )
大 众商 务 Popu la r Business
No . 8, 2010 ( Cum ulativ ely , NO. 116)
浅析德汉熟语中的数字对应关系
张申威
(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 湖北武汉 430072) 中图分类号 : I045
(一 ) 熟语 ( Ph raseologis m u s) 是 民间集体创造 、 广为口传 、 言 简意赅 并较 为 定型 的艺术语句 , 是民 众丰富 智慧 和普 遍经 验的 规律 性总 结 。 对 于 熟 语的 定义 , 维基百 科给出了明 确的 解释 : U n ter einem Phraseo log ismu s ( For m des W ortes !∀# ∃# % &!∋??, fraseolog ism s , von altgriech isch phrazein – an zeigen , vortragen und griech isch logis m s / log is m u s – d ie W ortb ildung ) versteh t d ie eine zu e iner festen For m verw ach sene Folge ( K omponen ten) 。 熟 语是人民群众在 长期的劳动生活 中根据历史 、 传说 或者 生活经验创造 出来的艺 术形 式 , 也不 可避 免地 受到 本国 文化 和 历 史的 影响 。 通过对 一些德国谚语和 中国谚语的比较 , 我们发 现 , 某些 德 语熟 语是德国和中 国所独有的 , 是在长期的 历史过程中所形 成的 , 其 表 达的 方式和思维深 深烙上了 德意 志民 族和 华夏文 化 自己 的烙 印 ; 而 在 另外 一些熟语中 , 我们却发现 由于人类思维 的同一性 , 两个民族的思 维 往往 存在惊人的一 致 , 很多德 国熟语中所使 用的句式 , 甚至词语都和 某 些中 国熟语具 有一 一对 应的 关系 , 例 如 万 事开 头 难 ( A ller A nfang ist schw er) 、 祸不单行 ( E in U ngl ck komm t selten allein) 等 。 在德 语熟 语 中 , 存 在 着 大 量 的 带 有 不 同 数 字 的 谚 语 , 例 如 E ine Schw albe m acht noch k einen S omm er( 一燕不成夏 ) 、 ein e Sache auf zw ei A ugen stellen ( 把某事交给一 个人负责 ) 和 es ist f n f M inu ten vor zw? lf ( 到了 最后关头 , 到非 ! !不可的时 刻 ) 等 , 同样 , 我们也 可以在 汉语 中 找到 许多 带 有数 字 的 熟语 , 例 如 三 番五 次 ( w ied erho lt) 、 五 湖 四 海 ( au s a llen Lan des te ilen ) 和 九 牛 一 毛 ( herz lich w en ig , b itter w en ig ein H au ch von et w as , nur ein e Bagatelle) 等 。 数字作为熟语 的重要组成要 素 之一 , 在各自语言 中扮演了不同 的角 色 , 熟 语中 的数字 也相 应的 各代 表 了不 同民族的历史和 文化 , 我们也可 以通过对熟语 中数字要素的 分析 对 比找 出其中的对应 关系 。 (二 ) 在汉语 和德语这两种语 言中 , 许多带 有数字因素的熟 语具有 十分 惊 人的 相同或者相似 的表达 , 这都体 现出了两国人民 在思维上的一 致性 。 数字 表达和意义相同 的熟语 : E inm al Seh en ist besser als hundert m al H? ren. 看见 一次胜过听说一 百次 ( 百闻不如一 见 ) zw ei Fl iegen m it ein er K lappe sch lagen 一箭 双雕 , 一举两得 zu zw eit od er zu dritt 三三 两两 m it ein er H and kann m an n icht k latschen 一个 巴掌拍不响 在 汉德熟 语中 , 诸 如上述 数字 具有工 整对应 性的例 子屡见 不鲜 , 这 类熟 语无论是意义 、 结构或 是表 达方式 , 都可 以说 是如 出一 辙 , 人 们 在 日常 交际对话中或 者进 行 文本 翻译 时 , 通 常可 以 直接 对应 使 用此 类 熟 语 。 我们不难发现 , 尽管社会制 度和 语言文 化存 在着 各种 各样的 差异 , 但是 一些德国熟语却 和中国熟语存在 着惊人的相似 , 人类思维的 相通 性 在这 里得到了很好 的论证 。 这样 的例子还 有 : alles au f eine K arte setzen ( 孤 注 一掷 ) 、 L iebe au f d en ersten B lick( 一见 钟情 ) 、 von e inem T ag au f den and eren( 日复 一 日 ) 、 f r zw ei arbeiten( 一 个顶俩 ) 、 zw ei G esichter hab en( 两面派 ) 、 der sechste S inn( 第六感 ) 等 。 数字 表达和意义相似 的熟语 : 此外 , 还有一些德语熟 语 , 由于和中 文表达方式和修 辞手法 不同 ,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维语熟语中的数字文化及其分布对比
【摘要】在维语和汉语中,数字的概念、语法功能、特点都基本相似,但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数字文化,这些数字文化也存在于汉维语熟语中。

下面我就从分布对比状况来谈谈汉、维语熟语中的数字文化。

【关键词】汉;维语;熟语;数字文化;分布对比
熟语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使用,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历史内容和深邃的思想哲理,优美的语言韵律和修辞的巧妙运用,无不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芒,反映出民族生活、生产状况以及民族心理特点。

所谓熟语,顾名思义就是人们比较熟知的、习惯使用的、具有特殊表现力的、形式固定的语言单位或短语。

“熟语中的数字文化”,就是把熟语中包含的数目词作为研究对象。

一、汉语熟语中数字的分布运用状况
(1)只含有一个数字的熟语,例如:一丝不苟、食不二味、事不过三、四面楚歌、五体投地、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威风八面、九霄云外、十恶不赦、百听不厌、千里迢迢、万事如意、十万火急、十八般武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半壁江山,从上面例子中,首先我们可以看出此类熟语中的数字包括了个位数一至九,还包括了非个位数半、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十八、二十一、三十六等数字。

上例中的“半”要是被看作分数1/2或小数0.5的话,那它就是汉语熟语中运用最特殊的一个数,因为汉语熟语中几乎不会用到分数和小数。

其次,从分布运用频率上看,一、万、三出现频率较高,二、七、半出现较少,十万、百万、十八、三十六、二十一这样的数属个别出现情况。

还有,从格式上看,在四字成语中,数字一、二、可以分别出现在成语的任何位置;数字三除了在第二字上不出现,其余位置都可以;数字四、八、九、十、百、千、万出现在第一或第三字上;其他数字只出现在成语的第一字上。

(2)含有两个数字的熟语,例如:成语部分:一心一意、十全十美、百依百顺、万事万物。

再如谚语、俗语部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不做二不休。

从谚语和俗语部分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不少谚语、俗语由前、后两个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中数字用在什么位置,后一分句中的数字就对称地用在什么位置,数字可是同一个数字,也可是不同的两个数。

有的谚语、俗语只是有一个单句构成,这样的句子所含的数字一般是两个不同的数字。

(3)含有三个数字的熟语,例如:三六九等、九九归一、十有八九、不管三七二十一。

这类熟语较少,三个数字可以是连着的,也可以是中间隔了一个其他的词语被分开的。

(4)纯数字组成的四字成语,例如:一五一十、三三两两、千千万万、万万千千。

这类熟语很少见,是汉语熟语中很特别的一类,但反映了数字对汉语词汇影响的一个重要侧面。

维语中也很少有这样纯数字的熟语。

二、维语熟语中数字的分布运用状况
维语句子中的数字一般置于名词前,直接修饰名词,而不受其他定语的修饰。

但是成语和谚语中数字的位置和组合方式变化多样。

维语熟语中数字的组合方式大概有以下三种:
(1)某个单一数词和其他词语组合而成的成语和谚语。

例如:望穿秋水骑着毛驴找毛驴。

使用单一数字的成语中,数字一、二出现的频率较高。

除此之外,四、五、六、七、十出现的次数也不少。

数字在大多数情况下用在句子开头,很少用在句子中间或句末。

使用单一数字的谚语中,四十的出现频率较高,另外,七、二出现次数也较多,半、三、四、五、九、十、三十、七十、三分之一等数字出现较少。

(2)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字参与构成的成语,如:一分为二,半斤八两。

数字参与构成的成语中,“一”的重复、“一”和“二”、“二”和“四”、“二”和“八”组合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这些数字时,多数情况下要在其后加上从格。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第二个例子——整句成语有纯数字构成,并且涉及到数字相加的情况,这是维语中十分罕见又十分有意思的一类成语。

汉语中也有纯数字成语,但不
存在数字相加的情况。

(3)同一个数字或不同的两个数字结合其他词语构成的成语或谚语分以下两种:
第一种:一个数字交替使用,例如:一马一鞭,脑袋不成双,家道难兴旺。

一个数字交替使用的情况,在成语中只限于“一”。

大部分情况下,“一”在第一和第三字位置上交替使用。

数字“一”的这种用法在谚语中出现较多,“二”、“三”“四”、“十”、“十五”、“十万”等数字出现较少。

一个数字交替使用的情况在复句谚语中出现较多,组成复句的两个单句中,数字的位置相互对称,也有不对称的情况。

第二种:两个数字搭配使用,例如:话是一般说,听为两样
听,一人挖井,万人饮水。

在单句型谚语中,两个数字在第一和第三字位置,或第一或第四字位置上搭配使用的情况较多。

在复句型谚语中数字的位置比较自由,但是一般两个单句中数字的位置相互对称。

在成语中,两个数字在第一和第三字位置上搭配使用的情况较多,在第二和第四字位置上搭配使用的情况较少见。

两个数字搭配使用的成语中,除两个数此外,其它成分都是属于同一种词性的词,要么是名词,要么是动词。

我们从总体上来对比分析汉、维语熟语中数字在分布运用上的异同。

同:汉、维语熟语所包含数字的范围较广,既包括个位数一至九,也包括一些像十、百、千等大于(含等于)十的数。

两种语言熟语中所含数字基本都是整数,很少有序数词、分数、小数等数的形式。

两种语言熟语中的数字与数字的搭配方式都包括同一个数字交替
使用、两个不同数字搭配使用、几个数字相连使用的情况。

搭配数字所处的位置情况也十分相似。

异:从出现频率的高低来看,汉语熟语中“七”、“二”、“四十”等数字出现频率较低,在维语熟语中出现频率较高。

汉语熟语中“万”是个高频数字,而它维语数语中却很少出现。

汉语熟语中搭配使用的数字有较多讲究,很多是相邻数搭配,有倍数关系的数搭配,而位于熟语中搭配使用的数字似乎没有这方面的讲究。

由于维语成语的字数没有特殊限定,而汉语成语以四字成语居多,因此维语成语中数字所处的位置更加灵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