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为主线发展旅游经济范文
保护本土文化发展吉林旅游经济

Tourism旅游经济1462012年11月 保护本土文化发展吉林旅游经济吉林省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霍美霖摘 要: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非传统文化,是把不同文化通过本民族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习惯,以及受地域而影响的思维方式等结合的形式。
中国的本土文化包括儒学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化等,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1]。
本文主要通过在吉林市举办“首届吉林本土文化大型服装展演”的主题活动,谈谈如何通过传承这一民族特色文化来发展吉林旅游经济。
关键词:本土文化 文艺活动 服装展演 吉林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c)-146-02游产业发展的信心。
客观而言,尽管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对成长型优质旅游企业乃至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我国当前真正处于运行中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数量还非常少——总计不足5支,而且每支基金的规模都不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仍远未体现出来。
放眼未来,为了能够快速扩充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发挥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在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更加重视以区域或以省为单位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置和运行,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的主导作用。
2.2 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欧洲,为了支持旅游业发展,有各种各样的财政专项基金。
例如,以资助欧盟境内文化和自然遗产项目、改善旅游基础设条件和促进旅游业信息通讯技术提高为主旨的“欧洲地区发展基金”,侧重于培养和训练旅游产业从业者的“欧洲社会基金”,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多元化为主要目的的“欧洲农村发展农业基金”等。
相对于欧洲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种类繁多的各类专项基金,我国对旅游产业投入的财政资金规模其实并不算少,只不过,由于定向投入不够明确且持续性较弱,因此,效果并不是太显著。
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为了提高财政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绩效,至少可以设置如下三支专项基金,即专门支持发展红色旅游的红色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专门扶持小微旅游企业的小微旅游企业成长专项基金,专门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外出旅游的“三农”旅游发展专项基金。
景区特色售卖策划书范文3篇

景区特色售卖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景区特色售卖策划书一、策划背景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作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产品的售卖对于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和游客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策划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区的特色资源,设计独特的售卖方案,吸引游客购买,增加景区的收入。
二、景区特色分析1. 自然景观:[景区名称]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如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岩石等。
2. 历史文化:景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故事等。
3. 地方特产:当地的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纪念品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三、目标市场1. 游客:景区的主要目标市场是游客,他们对景区的特色产品有较高的兴趣和购买意愿。
2. 当地居民:当地居民也是潜在的客户群体,他们可以购买特色产品作为礼物或自用。
四、售卖策略1. 产品设计:开发具有景区特色的纪念品,如印有景区标志的 T 恤、钥匙链、明信片等。
推出与景区自然景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石头画、木雕等。
包装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土特产、小吃等,方便游客携带。
2. 定价策略:根据产品的成本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
采用差异化定价策略,对于高端产品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体现其独特性和品质。
3. 销售渠道:在景区内设立专门的售卖点,如游客中心、景点附近等。
与当地的旅行社、酒店合作,将特色产品纳入旅游套餐或作为赠品。
利用互联网平台,开设景区官方网店,方便游客在线购买。
4. 促销活动:推出打折、满减、赠品等促销活动,吸引游客购买。
举办特色产品展销会,展示景区的特色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与景区的活动相结合,如举办文化节、音乐节等,推出相关的特色产品。
五、品牌建设1. 品牌定位:明确景区特色产品的品牌定位,突出其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2. 品牌形象设计:设计具有景区特色的品牌标识和包装,提高品牌的辨识度。
3. 品牌传播:利用景区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景区的特色产品。
邀请游客进行口碑传播,通过游客的评价和分享,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精选4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篇1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
村旅游发展规划范文

村旅游发展规划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村经济已经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逐渐兴起。
本文旨在村的旅游发展制定一份规划,以帮助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置1.旅游人数:计划在3年内实现旅游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
2.旅游收入:计划在3年内年均旅游收入增长30%以上,提高农民收入。
3.旅游产品:推出特色农产品、农家乐等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体验。
三、发展策略1.旅游资源开发:评估村庄的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文化遗产等,合理开发利用,提升旅游吸引力。
2.乡村规划:通过改善乡村环境、修缮古建筑等方式,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增加乡村的吸引力。
3.旅游产品创新:依据乡村特色,开展特色农产品、农家乐等旅游产品开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培训培养人才:通过培训,提高村民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为村庄旅游提供优质的服务。
5.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旅游资源,确保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方案1.旅游资源开发: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评估共享资源和独特资源,选择开发项目。
例如,开辟自然风光、打造乡村田园景区等。
2.乡村规划:制定乡村改造和发展规划,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修复古建筑,提高乡村整体形象。
3.旅游产品创新:根据群众需求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农产品,开设农家乐等,增加游客到访和参与度。
4.人才培训:组织培训班,培养农村旅游从业人员,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5.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保证旅游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6.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等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村庄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
五、执行与监督1.成立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
2.由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每年的工作计划和预算,并进行年度评估。
3.设立村旅游发展监督组,负责对村旅游工作的落实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发展旅游经济 促进文山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传承
改善民生福祉
旅游业的发展为文山地区提供了展示和传 承本地文化的机会,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地 方特色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提 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民生福祉。
展望未来文山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
拓展旅游市场
文山地区可以进一步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观光。
提升旅游品质
乡村旅游发展
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城市旅游提升
提升城市旅游品质,增强城市吸引 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 收入水平。
改善生活质量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幸福 感。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管理,提高旅游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农业、文化、体育等,形成多 元化、综合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 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可以推动文山经 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地方综合竞 争力。
文山旅游资源
文山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如独特的喀山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旅游产业规模
文山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收入逐年增长,旅游业成 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旅游产品开发
促进社会和谐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 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社会和谐。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发展旅游经济对文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申论作文 发展旅游经济

申论作文发展旅游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旅游经济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我们在发展旅游经济时也要审慎思考,不能盲目追求发展规模,而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首先,要注重挖掘本地特色和文化资源,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只有挖掘和宣传这些资源,才能使旅游业持续发展。
比如,一些历史名城可以通过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以及打造特色文化节庆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而一些自然景点则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农田观光,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度假选择。
通过挖掘特色资源,既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又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其次,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品质。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我们应当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酒店住宿和餐饮服务的改善等。
只有提供良好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形象。
同时,投资者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
再次,要加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旅游产业是以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基础的,只有保护好环境和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加强对旅游景区和景点的规划和管理,限制开发规模,确保环境的完整性和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避免因过度开发而对环境造成伤害。
最后,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旅游业与农业、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的结合能够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政府要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和扶持,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
综上所述,发展旅游经济需要注重本地特色资源的挖掘,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和管理,避免环境破坏,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
只有通过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们才能够实现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促进川南农村经济发展——以宜宾市筠连县古楼坝为例

The o o Y i n t wn f bi Ci y t Ju la G u o Da nin lu m On
Ta g n Ta Li Ch n -xi o u ag u
,
( a y n oma nv ri e o r e a d n i n n E gn eig C l g ,Mi y n 2 0 Mi a g N r l i st R s uc n E vr me t n ie r o l e n U e y o n e a a g 6 1 0。C ia n 0 hn )
K y W o d Rur l o r s e r s: a t u i m
E o o i a a i u t r c l g c l gr c l u e
Ka s a e s Th r r l c n m y r t r a e u a e o o
Bu l n n w cபைடு நூலகம்u r sd idi g e o nt y i e
t e o o S u h ihu n h twn f o t S c a Yi i Ciy uni n u la Guo d m o a in o ii n a t u im e o c s a ay i o k rt n bn t J la j n in lu a lc to c nd to s nd o rs rs ure . n l ss f a s i
的 乡 村 民俗 民 族 文 化 是 乡村 旅 游 的 灵 魂 , 随 着 第 三 产 业 迅 速 发 展 , 游 业 已 成 也 是 提 高 乡村 旅 游 品位 和 丰 富 性 的 根 本 所 旅 为 当今 世 界 朝 阳产 业 。 过 发 展 旅 游 业 以 在 王 时 阳 等 指发 展 乡村 旅 游 必 须十 分 注 通 促 进 经 济 发 展 , 为 各 地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首 意 区 位 的 选 择 , 场 是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成 市 乡村旅 游 的 发 展 , 往 必 须 依 托 中心 往 选 。 着新 农村 建 设 的 开 展 , 村 经 济 发 展 依 托 , 随 农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何利 用 农 村 地 区 优 势 城 市 的 支 撑 , 托 便 捷 的 交 通 条 件 和 良好 如 依 资 源 , 展 乡村 旅游 , 发 以发 展农 村 地 区经 济 的 区 位优 势 。 外 , 展 乡村 旅游 还 必 须立 此 发 已成 为 研 究 热 点 。 足 实 际突 出 乡村 特 色…。 胡平 东 认 真 分 析总 乡村 旅 游 是 与都 市 旅 游 相 对 应 的旅 游 结 了 目前 我 国 乡村 旅 游 的 形 式 和 特 征 。 认 形式 , 以 各种 类 型 的 乡村 为 背 景 、 乡村 为 从 游 客 停 留 时 间 和 活 动 空 间 看 , 要 以 指 以 主 田 园 风 光 、 村 生 活 和 乡村 文 化 为 旅 游 吸 近 程 一 日游 “ 郊 型 ” 主 。 于 中 国 乡村 乡 城 为 由 引 物 , 农 业 和 农 村 特 色 资 源 为 基 础 开 发 度假 型旅 游 才 刚 起 步 , 件 还 很 不成 熟 ; 以 条 加 旅 游 产 品 , 引游 客前 来 观 光 游 览 、 闲 度 上 乡村 旅 游 热 点 区域 的城 市 郊 区交 通 区位 吸 休 假 、 察学 习 、 与体 验 的 旅游 活 动 l。 考 参 l 乡村 的优 化 , 市 对 乡村 的 辐 射 在 增 强 。 J 城 因此 目 旅 游 起 源 于 1 世 纪 中 叶 的 欧 洲 , 早 产 生 前 中 国 乡村 旅 游 , 然 以 短 程 不 过 夜 一 日 9 最 仍 于 法国, 大规 模 的 发 展 是 在 2 世 纪 的 二 三 游 为 主 , 合 中 小 尺 度 旅 游 者 空 间 行 为 特 0 符 十年代 。 乡村 旅 游 在 我 国 主 要 分 布 在 经 济 征 的 规 律 。 这 一 规 律 可 以 看 出 , 于 大 J从 位 郊 发展 特 色 乡村 旅 游 较 发 达 、 通 便 利 的 大 中 型 城 市 周 边 地 带 中小 城 市 , 区 的 农村 , 交 所 发展 乡村 旅 游 及 景 区 周 围1。 南喀 斯 特 地 区 是 指 四 川省 具 有 较 好 的 区 位 优 势 。 以 , 2川 ] 第 拥 南 部 与 云 贵 高 原 相接 的喀 斯 特 地 质 地貌 区 必 须 满 足 以 下 基 本 条 件 : 一 、 有 丰 富 有 域 , 要 位 于 宜 宾 , 州 等 市 。 一 区 域 拥 价 值 的 可供 开发 的旅 游 资源 ; 二 、 有 一 主 泸 这 第 拥 有 典 型 的喀 斯 特 地 质 地 貌 , 斯 特 旅 游 资 定 有 利 的 区位 条 件 ; 三 、 须 立 足 实 际 , 喀 第 必 源 十 分 丰 富 且 保 存 完 好 , 其 是 宜 宾 市 兴 开 发 地 方 特 色 旅 游 资 源 , 展 特 色 乡村 旅 尤 发 文 县 和 筠 连 县 , 利 于 大 力 发 展 喀 斯 特 地 游 。 有 质地 貌 旅 游 。 此 , 究如 何 利 用 地 区优 势 因 研 宜 宾 市 筠 连 县 有 丰 富 的 喀 斯 特 地 质地 旅 游 资 源 , 展 喀 斯 特 地 质 地 貌 观 光 特 色 貌 旅游 资 源 , 溶 洞 , 发 如 间歇 泉 , 丛 等 。 连 峰 筠 巡 乡 村旅 游 , 促 进 该 地 区农 村 经 济 进 一 步 县 的 岩 溶 峰 丛 地 貌 主 要 分 布 在 古 楼 坝 、 对 面 0 其 发 展 , 快 地 区新 农 村 建 设 具 有 重 要 的 社 司 一带 , 积 约 5 多平 方 公 里 , 中 尤 以 古 加 楼 坝 最 为 典 型 。 楼 坝 是 川 南 溶 蚀 洼 地 发 古 会 经济意义 。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范文(通用10篇)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范文(通用10篇)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突出“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洪泽湖湿地公园争创国家5A级景区”这两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旅游业加速突破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和县委县政府一系列部署,精心编制旅游规划,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全县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接待游客突破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5.8亿元。
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坚持规划先行,所有重点旅游项目先规划,后建设。
完成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三个片区详规;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大地风景规划院、南京林业大学设计院、伟信公司景观设计部、南京恒宇设计院、杭州越都设计院等,对古汴河风光带微地形景观、洪泽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园、湿地培训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进行了高标准、高规格设计,避免重复建设,无序建设。
在此基础上又邀请南京尔目公司编制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并已通过专家评审,省级度假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截至10月份,我县共投入旅游发展资金9.8亿元,实施旅游项目40余个。
其中:总长33公里,按时速100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总投资6亿元湿地大道已完成基础铺设,明年5月份前竣工通车。
洪泽湖湿地公园启动实施了39项重点工程,已完成水上森林、水上运动中心、沙滩浴场、荷花大观园、景区标识牌更新等31项,培训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古徐街项目)、杆线入地、道路黑色化等8项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
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完成了双沟至湿地码头11.6公里旅游航道疏浚工程;生态岛屿、植被恢复和观鸟台工程将于近期完工。
此外,临淮镇的湿地森林温泉、临淮古郡,城头乡的洪泽湖湿地采摘园、周台旅游度假村,陈圩乡的野猪林度假村,半城镇的穆墩岛景区、渔家美食村,双沟镇的旅游码头、马术训练基地等项目都在快速推进中,部分已建成投入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仁和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思路仁和区地处攀枝花市近郊,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具有南亚热带风光和地方特色,文明、整洁、优美的现代化城区。
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加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生态环境切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仁和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仁和区旅游资源丰富,风格独特,主要表现为:(一)独特性,仁和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处中国西部阳光地带,年日照2700小时以上,年均气温20℃左右,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四季可游,特别适宜冬季避寒。
境内的俚濮彝族“洞经”音乐、新山傈僳族“约德节”等,独具魅力,堪称人间瑰宝,“砚中极品”-苴却砚,都是唯攀独有的精品、绝品资源。
这些旅游资源不仅品位高,而且垄断性、独特性强。
(二)多样性。
一是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仁和区境内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组合配套较好。
山、水、林、泉、洞景观多样,各具特色。
二是生物的多样性,丰富的光热和悬殊的温差,造就了瑰丽的生物大观,动植物种类众多,粮食作物一年三熟,荔枝、桂圆、芒果、石榴、枇杷等亚热带水果品丰质优,香飘四海,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民族特色的多样性,回龙洞古人类遗迹、南丝绸之路古道、挂榜清真寺等众多少数民族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神奇珍稀的古迹遗存,人文景观异彩纷呈。
(三)神秘性。
仁和区境内以原始森林居多,由于受人为破坏较少,目前这些资源大都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
加之营盘山、迤沙拉等古遗址有太多未解之谜,使得这些名胜景观更具有神秘性。
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旅游业,能够促进促进仁和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经典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仁和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
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根据加拿大学者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3万美元,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也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三)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量的企业家、专家和学者通过旅游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我们低成本地学习和借鉴别人有用的东西,加快观念更新,促进本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及与国际接轨。
旅游的宣传效应率为1比8,即一个旅游者对当地的印象可影响8个人,对扩大仁和区的对外影响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有积极的作用。
(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为仁和区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乡村旅游点所聘用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家庭成员和当地居民,在经营旅游服务的同时积极推销花卉、花果农作物产品,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又增加了农作物附加效益。
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进行“村村通”道路建设和旅游区内道路建设,以及村社环境整治活动。
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加快了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开发建设进程慢。
由于对旅游业开发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再加之对旅游资源缺乏宏观性、系统化的配置,仁和区已开发的景区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旅游景区开发程度低。
目前全区已完全开发成熟的旅游景区点没有,而现已开发的景区也仅开发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景点分布又较为分散,难于调动游客的游览兴致;二是旅游产品种类少。
已开发的产品以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为主,观光、文化旅游类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难以适应旅游者多层次的需求;三是旅游景区容量小。
现已开发的景区容量小,旺季时过分拥挤,接待能力跟不上;四是旅游景区老化进程加快。
由于近年来旅游开发进程较为缓慢,再加之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度挖掘,体验项目设计少,游客的参与度低,缺乏新的热点产品牵引客源市场,对游客吸引力度呈下降趋势。
(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
从目前来看,仁和区旅游业涉及的行、游、娱、购、食、宿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交通条件较差。
从市区到各景区以及各景区之间交通网络建设不健全,道路指示系统不完善,远没有达到旅游交通的“舒适、快速、顺畅”的要求;二是娱乐项目不丰富。
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设施简陋、场所分散,而且规模档次都不是很高,缺乏大型娱乐项目,对游客的逗留吸引力不强;三是旅游商品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没有成熟成形的旅游商品,专门进行旅游商品生产的企业还不具备,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也未形成;四是住宿档次和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全区接待能力有限,旅游星级饭店为数不多,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对外影响力不强,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一是缺乏世界级旅游品牌。
仁和区虽然拥有“攀西石榴节”、“美食节”等一些品牌旅游项目,有了一定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但由于缺乏世界级旅游品牌,致使仁和区旅游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提升缺乏强有力的后劲支撑;二是旅游对外形象不够鲜明,客源市场较窄。
游客的主要来源也只仅限于本省、本市及周边地区;三是客源面临被抢夺的威胁。
邻近区县对旅游的大力投入和舆论宣传,争夺了部分客源市场。
四、仁和区旅游业的前景瞻望及思路(一)政府重视,政策支撑。
按照《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年)》,全市要着力打造“市区—仁和百里生态谷—迤沙拉彝族村寨”内部旅游线路。
即上岩神山览胜,品仁和农家乐,听“洞经”音乐,观彝族风情。
在《仁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政府明确提出要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区和生态保护区,打造以阳光休闲旅游为核心,民族风情为特色,以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为载体。
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涵,把旅游业逐步培育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抓好迤沙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岩神山旅游风景区、仁和滨河景观、仁和镇阳光休闲疗养基地、大黑山森林公园、中坝生态谷风景区、啊喇原始森林风景区、混沙拉和普达农业观光区等一批重点旅游景观的建设。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以“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一线四点”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发以仁和镇莲花村为代表的冬春疗养及城市近郊游;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沙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风情游;以大田石榴、大龙潭芒果、平地葡萄等大型农业产业化基地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观光游,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推进旅游业发展。
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积极申办龙潭苴却石制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断丰富旅游内涵。
(二)以路为轴,大有可为。
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仁和区内成昆铁路纵贯南北,攀田高速、108国道与省、区、乡道形成公路交通网络。
抓住攀田高速公路开通的难得机遇,充分利用沿线总发、大田、平地、大龙潭、中坝、啊喇六个乡镇自身的资源特点和比较优势,以“精品特色农业及民族风情文化观光旅游和物流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以景区景点为龙头,以岩神山生态旅游区、大箐沟风景区、中坝生态谷旅游经济带、普达村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旅游开发项目为载体,形成以运动康体和冬季阳光为特色的城市近郊休闲康体旅游区。
按照“阳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的思路,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突出特色。
一方面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民族特色,展示传统文化,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集镇等旅游项目,努力将平地镇打造成“中国西南里泼彝族第一镇”;另一方面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
(三)走特色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照“打造品牌,提升档次,彰显特色,引领三产”的旅游工作思路,打好“生态牌”、“节庆牌”、“阳光牌”等特色牌,发展阳光度假休闲旅游、川滇民族风情旅游、原始森林探幽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特色游,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举办桃花节、泼水节、大黑山清凉消夏游、美食节等活动,吸引了人气,拉动了消费;通过对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特色,拓展娱乐项目,增加周末和节假日到仁和休闲旅游的人数,冬春疗养休闲度假游更是蜚声省内外,冬季到仁和避寒渐成时尚;继续举办“攀枝花国际石榴节”,使地方品牌节日走出国门,提升了仁和区旅游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