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许秀瑛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徐艳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你分得不匀!那半块大一点儿。 “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 看我的——”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 儿!”
“你可真会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 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你们谁也没 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 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 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 上!” 就这样,鹬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正当双 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有个渔夫看见了,不禁 喜笑颜开。他没费一点力气,就把他们一起 捉住了。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两
只小熊又 嚷 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又咬
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 了点儿。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 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 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 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 小熊 生气 了,“整块奶酪 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 啦!”狐狸笑着说“你们 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 少吃一口。”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 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 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 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 笑了笑 ,
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 嚷 着,“那半块大
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 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 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 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 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 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 儿。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 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 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
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马静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河南省沁阳市第一小学马静教材分析《狐狸分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本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
本课是继《狐假虎威》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有趣的故事。
通过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自己肚子里,突出了狐狸的本性。
教学目标: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
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二、出示图片,介绍奶酪三、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奶始”1、老师与同学一起观察字形、结构、关键笔画等。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出示生字,检测预习课文情况。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五、学习课文《狐狸分奶酪》(1)听朗读,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帮熊哥哥和熊弟弟(),最后自己却把奶酪吃光的故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
”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
你们别急,看我的--。
”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
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黄秀玲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122狐狸分奶酪教材分析:本文讲了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后把奶酪全部吞到肚子里去,突出了狐狸的本性。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读文后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特点,然后悟出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偏旁“酉”,认识“酪,俩”等生字,会写“奶”字。
2.读懂故事内容,理解狐狸分奶酪的用意,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明白斤斤计较容易被别人有机可乘。
4.借助词语和表格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借助词语和表格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悟出道理:不要斤斤计较,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一、动物声音导入,读题中识奶酪。
1.不同动物声音导入,引出狐狸。
(提示狐狸念轻声)(贴狐狸图)2.齐读课题。
出示奶酪图片,正音,识记“酪”字,认识“酉”字旁。
设计意图:动物声音导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2件什么事。
2.认读词语,随机正音3.课文中除了小狐狸,还有谁呢?小哥儿俩,识记“俩”字师:谁来拼读一下,说说识记的办法。
文中的哥儿俩是谁?(板书贴图)两个男孩儿叫——“哥儿俩”;两个女孩儿叫什么呢?——“姐儿俩”;所以“俩”就是表示两个人。
师:课文中小熊哥俩说狐狸分得不匀,这个“不匀”是什么意思?“匀”又是什么意思?想知道老祖宗是怎么造这个字的吗?出示古字。
最早的“匀”字写成这个样子,表示一个人用手把东西一分为二,后来慢慢演变,里面的两短横就写成点和提,变成了现在的“匀”字,表示平均、均匀或分出的意思。
4.出示填空,检查初步感知课文情况师:请你们把刚才读的词语填到横线上,组成句子。
课文讲了小熊|,不知道怎么分,就|,狐狸跑来|,却总也分|,最后狐狸吃光奶酪,一点儿也没|。
师小结:瞧,借助填词游戏,我们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几句话。
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孙翔宇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振头小学备课纸|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课题:22、狐狸分奶酪执教者:设计者:教学内容分析:《22狐狸分奶酪》是新修订的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第22篇课文,本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
本课是继《狐假虎威》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有趣的故事。
通过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自己肚子里,突出了狐狸的本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
会写“奶、始”等8个字。
会写“开始、过来”的10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演一演“狐狸分奶酪”的故事,读出、演出狐狸的狡猾。
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持可读性强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本身具备的能动性创设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特点。
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表演中体验在一中鉴赏。
教学重点: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
会写“奶、始”等8个字。
会写“开始、过来”的10词语.教学难点:采用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失去更多的道理。
课前预习:预习课文圈一、二类字;了解狐狸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蓝)/反思(红)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1.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
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读课文,提要求2、检查带拼音的词语,自读,小老师领读3、去掉拼音,男女对抗赛4、小组互评5、齐读,用方法识记生字(1)齐读(2)识记生字:这些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3)重点解决①始,奶,都是女字旁②瞧:做动作表演6、指导书写:始(1)观察结构。
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张照容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
|
|
小组合作二
如果重新让熊哥俩自己来分奶酪,它们会怎样分?
|
|
||||
别做贪心熊哥俩,最后啥也没得到。
|
五、续讲故事
想想故事接下来会怎么发展?面对狐狸吃光了奶酪,小熊兄弟俩会怎么说?怎么做?与同学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狐狸分奶酪
公平?
不公平
与人相处
互相谦让
|
导学单
|
小组合作一
狐狸说它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这样分真的公平吗?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为什么?
2、出示对话,看看你们都勾对了吗?
3、提示朗读语气。(狐狸为什么笑着说?它心里在想什么?“嚷”是什么意思?)
练一练
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朗读对话。
注意朗读时的不同语气,可配上动作。
比一比
1、比一比哪一小组读得最好。
|2、其他同学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过渡:你们都表现得很不错,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接下来我要请大家来评评理,狐狸分奶酪的结果令熊兄弟俩并不满意,可是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这样分真的公平吗?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为什么?
4、第一次分奶酪的结果令熊兄弟俩并不满意,那后来又是怎样分的呢?
默读第7--9自然段,
画一画:画出狐狸分奶酪的关键动作。(动作:掰、咬、又咬、不停地咬)
说一说:狐狸又是怎样分的奶酪?
小结: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块奶酪,咬着咬着整块奶酪都被它吃光了。
5、此时小熊是怎么说的?出示第十自然段熊兄弟俩说的话。
|《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
|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韦小彩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 “那半块大一点儿。”
嚷:大声喊叫
读书要求
默读7、8自然段, 用“——”画出狐狸说的话, 用“====”画出小哥儿俩说的话。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 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 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 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你明白了什么?
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要 斤斤计较,不然会让别有用心的 人有机可乘。
作业:
1.生字词抄写两遍。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 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 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 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 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 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 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 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你那可的你整你分半那是我可块一知吃得块儿半现真 点们真奶点道光不大。在块的儿有会酪儿该了,。没又匀一我块分都!你这怎大咬!!点的奶小平多!被们半了过么小你—熊啦吃这我酪块别少—分,!一家们吃急是事来分,呀我你口。伙吵一,大好帮吧不分们,?口一看们什得谁谁办你!。可也也,么,们公没没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
2222 狐狐狸狸分分奶奶酪酪
覃塘街道中心校 韦小彩
奶酪 帮忙 剩下 生气
捡到 均匀 整块 公平
开始 嚷着 过来 仔细
拌嘴 方便 哥儿俩 瞧了瞧
读书要求:
自由读3~6自然段, 用“——”画出狐狸说的话, 用“~~”画出熊弟弟说的话, 用“====”画出小哥俩说的话。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 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 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 “那半块大一点儿。”
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阳倩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要谦让。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要谦让。
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㈠学习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1.指名读。
谁来说一说故事的起因?预设问题:1.拌嘴是什么意思?2.熊哥俩他们为什么拌起嘴来?过渡:他们的争吵引来了谁?这时候狐狸跑来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狐狸是怎样帮他们分奶酪的呢?㈡学习2—6自然段(课件出示2---6自然段内容)1.轻声朗读第2—6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为什么狐狸要跑过来问?3、熊弟弟是怎样回答的?4、当狐狸知道熊哥俩为了分奶酪吵嘴之后又说了什么(指名说)说这句话狐狸为什么“笑”?5、狐狸拿过奶酪后是怎样分的?6、那是怎样的两半呢?7、小哥俩同意这种分法吗?8、你是从课文的哪一句看出来的?9、随机教学“嚷”,了解“嚷”就是大声喊叫。
10、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二、抓住主线,朗读感悟。
1学习7—8自然段(课件出示7---8自然段内容)(1)自由读7—8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熊哥俩嚷着说狐狸第一次奶酪分得不匀,狐狸这次又是怎么做的?(3)问题解决了吗?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4)熊哥俩满意吗?从第8自然段哪句话看出来的?过渡: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狐狸将继续替小哥俩分奶酪,结果如何呢?下面的故事情节更精彩,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后面的内容。
2学习第9—11自然段(课件出示9----11自然段内容)(1)分别指名同学读9、10、11自然段,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两只小熊说的话。
(2)这次狐狸又帮小熊兄弟俩分好奶酪了吗?理解重点词语:不停、吃光、沒剩下|(3)熊兄弟看见奶酪吃光了,心情怎么样?(生气)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
部编二年级上语文《22 狐狸分奶酪》王双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人教五

狐狸分奶酪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奶,吵,始”等3个生字,理解“拌嘴,不匀,嚷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难点:1.会写3个生字,理解“拌嘴,不匀,嚷着”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狐狸与熊哥儿俩的对话,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PPT,田字格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曾经读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狐狸,它来自匈牙利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
2.板书课题。
(随文识字“奶”)3.简单了解“奶酪”4.齐读课题。
二.提出问题,初读课文过渡: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1.师泛读,生认真听。
要求:(1)注意听长句子的停顿。
(2)边听边动笔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指名回答问题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过渡: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呢?它和小哥俩进行了几次对话?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用“——”画出狐狸说的话。
(2)用“~~~~”画出熊哥儿俩的话。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出示对话,指名读。
(2)提问:熊哥儿俩为什么吵了起来?(3)“吵”联系“拌嘴”,随文识字“吵”。
3.学习第二,三次对话。
(1)出示第二次对话,师生合作朗读。
A.狐狸分的怎么样?理解“不匀”。
B.因为分的不均匀,熊哥儿俩“嚷着”,体会“嚷”意思。
指导读好句子“你分得不匀,那半块大一点儿”。
(2)出示第三次对话。
A.质疑:狐狸不是说了这事好办吗?怎么会分不匀呢?(指名说)B.理解“仔细瞧了瞧”。
C.指导读好狐狸的话。
(自由练读,指名读)D.想要真正读好狐狸的语气,可少不了语气词的帮忙呀!尝试加一加语气词,再读狐狸的话。
4.学习第四次对话。
过渡: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整块奶酪都被它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1)出示熊的话如果你是小熊,奶酪被吃光了,心情怎么样?读出生气的语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2课《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许秀瑛广州市荔湾区龙津小学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文本分析《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为了分这块奶酪而拌嘴,狐狸趁机提议帮它们分奶酪,结果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的故事。
故事刻画了一只非常狡猾、侵占他人利益的狐狸,也刻画了一对相互间斤斤计较的小熊兄弟。
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狐狸分奶酪》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相处”,训练重点是引导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本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本文富含想象,幽默有趣,篇幅较长,有11个自然段,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是本课的表达特色。
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借助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以读代讲,借助插图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同时,在进行充分的分角色朗读训练后,以课后的问题为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个问题的多次深入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生字教学分析课文要求会认读12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
认读“捡、拌”2个字,可拓展“提手旁”的字,引导学生归类积累,并发现带有提手旁的字,多和动作有关。
认读“始、匀”2个字,将生字放在词语中结合具体情境识记。
认读“酪、俩、嚷、瞧、便、剩”6个字,宜用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认读,如“酪”字,可利用已认识的“骆”,将马字旁换成“酉”。
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奶、始、吵、仔、咬”是左右结构的字。
“奶、始”都是“女字旁”,左右齐平,注意“女字旁”起笔为撇点,第3笔横宜写得略向右上扬。
其中“奶”要重点提醒右半边的书写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吵、咬”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仔”左右齐平。
“急、第、公”为上下结构,“急”字上收下放,心字底宜写扁些,尽可能舒展;“第”字上面是“竹字头”,撇是写撇,下半部分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公”字写好撇捺则整个字自然舒展。
|本课的字词理解的学习,在随文朗读中落实。
如,“小哥俩”可以在进行角色分工时渗透意思,从“俩”的意思理解“两个人”。
“嚷着说”“瞧一瞧”,可以作为提示语,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并促进学生拿捏角色语气。
(三)课后习题分析课后第一题,继续学习分角色朗读。
这篇文章对话较多,提示语很丰富,主人公形象刻画也很到位,特别适合训练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可以按照“学——教——练”三个步骤进行引导。
首先,引导学生听优质音频范读,听别人如何讲故事,模仿着学,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朗读,多人配合着分角色朗读,进一步熟悉故事。
然后,先学后教,老师的指导此时介入学生的学习,通过三次的朗读训练,通过抓住问号和感叹号,读出了对话的语气,同时,抓住了文中的提示语,通过揣摩角色当时的想法,慢慢代入了角色,引导注意比较朗读,加强重点字音的朗读,把角色该有的语气拿捏到位,在多次练读中,读出具有不同的层次感,角色感,故事感和情境感,整个朗读指导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课文要表达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
课后第二题的安排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题目: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样做?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明显是否定的,狐狸偷换概念,骗了两只小熊,把奶酪全吃光了。
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意在启发学生思考造成故事结局的原因。
此时,可能不少学生会把责任推到狡猾的狐狸身上。
第二个问题,则把学生代入情景中,思考探索问题。
为了能深挖问题根源,在教学时,可以把第二个问题分解为两个问题进行思辨:为什么小哥俩儿最后一口奶酪都没有吃到?有一天,熊哥哥和熊弟弟又捡到了一块奶酪,你觉得他们应不应该分奶酪呢?同时,运用故事理解故事的方法,适时插入《孔融让梨》的故事,深化道理。
通过引导和启迪,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
课后的第三题,是词语开花的一种特别积累,感觉很有意思,可以在记忆的过程中适当拓展组词。
学生脑海中词汇量的丰富,就可以在每一节课里点点汇集。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本课故事情节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情节紧扣孩子的心灵,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但二年级的学生在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上是一个难点。
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借助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理解课文内容。
还可以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同时,通过设计有思辨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分享表达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1.借助思维导图,检查“捡、拌、帮”等生字的读音掌握情况,并练说故事大概。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嚷、不匀、瞧了瞧”等词语,读中感悟故事内容。
3.思考开放性问题,鼓励敢于表达自己对“分奶酪”的想法,提高思辨能力。
4.拓展阅读主题相关的课外寓言故事,深化对“相处之道”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语句的大体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气,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能读懂对话内容,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法、学法教法:多媒体辅助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比较法学法指导: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感体验法、迁移学习法四、教学准备预习单、课堂学习单、课后学习单、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奶酪道具五、学习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测学情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举起手指书空“奶”字的笔顺,与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完整。
(书写:奶酪;贴图:奶酪)2.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有谁?(贴图:熊哥哥、熊弟弟、狐狸)3.检查一下同学们上一节课的学习记住了多少:(出示:一字多词)轮着读。
4.过渡:看来同学们对词语记得挺牢的,请同学们继续拿出学习单,看生字,写拼音。
(PPT出示导图)看看自己都写对了吗?|5.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根据这个导图,跟你的同桌说说这个故事吧。
指名讲。
【设计意图:通过书空课题,复习“奶”字的笔顺,以及“酪”字的读音。
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课时的生字词读音,以及根据思维导图说一说故事大概,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故事1.过渡:《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特别适合我们分角色来读,在以前的学习,我们也会进行分角色,怎么才能读好呢?(指名说已掌握的朗读技巧)。
先来听听示范录音,边听边学,看看你对哪个角色感兴趣?播放示范录音。
2.四人小组分配好每个人的角色。
(出示旁白、狐狸、熊哥哥、熊弟弟)旁白,请你拍拍手;小狐狸,招招手;熊哥哥,举举手;熊弟弟,摇摇头;小哥俩,握握手。
3.过渡:大家已经分工明确,赶紧合作试一试。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4.分段进行朗读训练(1)出示3—5自然段,指名一组表演,学生点评。
(师点评:朗读中要注意了标点符号要表达的语气。
再读狐狸的话。
)(2)过渡:不同角色说的话,做的事,想的心事都不同,要关注提示语。
(出示:笑了笑)猜猜狐狸心里在想什么?(读出狐狸狡猾的感觉)过渡:按照这样的朗读方法,在第二次分奶酪的部分,要注意哪些朗读的地方?(3)出示6—8自然段,让学生发现、交流。
○1抓住“嚷着、又嚷”:看到“嚷”这个字,你能马上想到哪个字的意思跟它相近吗?(喊、叫)“嚷”字里面就有三个口,有大喊大叫的意思。
各组的熊哥哥和熊弟弟起来读。
○2比较读:抓住“那半块大一点儿”和“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练读。
师问:小熊俩为什么总要嚷嚷呢?——因为分得不匀——为什么分得不匀就要嚷呢?——小熊俩谁都不想吃亏。
○3抓住“瞧了瞧”:读出狐狸的狡猾。
各小组的狐狸比赛读。
(4)出示9——11自然段,练读故事的结局○1由你们来推选同学出来读狐狸、熊哥哥和熊弟弟的话(推选同学,带头饰)○2读之前,大家有什么朗读上的提醒呢?可以结合我们的小技巧来提醒哦。
|(要读出生气、笑着说等提示语)○3我们大家都来当讲故事的人,做好旁白,台上的同学投入角色,把故事的结局读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情感体验等方式,播放优质音频范读,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听别人如何故事,学习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出示课文插图和文段,教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学习过程中,出示重点字词的圈划,配合插图理解,帮助学生进行角色定位。
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不同层次感,角色感,故事感,情境感。
】(三)进行思辨,领悟道理1.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传递“奶酪”说想法。
(引导:公平: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找狐狸帮忙分奶酪吗?不公平:狐狸真狡猾,这个假公平,只是想把奶酪骗了吃了。
)2.熊哥哥和熊弟弟捡到了奶酪,为什么最后却一口奶酪都没有吃到呢?讨论一下(引导:这全怪狐狸吗?小哥儿俩有责任吗?)3.过渡:我们学习,可以多想想以前学过的,或课外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如果小哥儿俩能想起《孔融让梨》的故事,或许就不会这个结果了。
(出示故事《孔融让梨》),继续传递“奶酪”说看法。
(引导: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要斤斤计较,否则就容易被人有机可乘。
)4.续编故事:有一天,熊哥哥和熊弟弟又捡到了一块奶酪,你觉得它俩应不应该分奶酪呢?传递“奶酪”说想法。
(引导:分:怎么分?不分:为什么?“捡”要还)5.要点:同伴相处的时候不要斤斤计较,不然会失去更多。
【设计意图:延伸课外阅读材料,PPT加入《孔融让梨》的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用故事理解故事,从中领悟蕴含的道理。
】(四)拓展阅读,领悟“相处”过渡:看来,跟小伙伴在一起要好好相处,不要斤斤计较,同学们都懂得这个道理,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的相处好像也出现了点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朋友和熊》这个故事,帮他们解决解决吧。
1.阅读《朋友和熊》2.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