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闪点测定

闪点测定
度计读出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同时记录大气 压力。 注:试样蒸气的闪火同点火器火焰的闪光不应混淆 。如果闪火现象不明显,必须在试样升高2℃后继 续点火证实。
8.重复测定 重复步骤2~7进行第二次试验。
4.数据处理
1.大气压力对闪点影响的修正
(1)大气压力低于99.3kPa(745mmHg)时,试验所得到的闪点t0(℃)按式 (1)进行修正(精确到1℃): t0=t+Δt----------------------------(1) 式中:t0—相当于101.3kPa(760mmHg)大气压力时的闪点,℃; Δt—修正数,℃。
测定油品的闪点在生产和使用上的意义
从油品闪点可判断其馏分组成的轻重。一般规律 是:油品蒸气压愈高,馏分组成愈轻,则油品的 闪点愈低。反之,馏分组成愈重油品则有较高的 闪点。
从 燃闪料点愈可易鉴燃定,油火品灾发危生险火性灾愈的大危。险闪性点。在闪45点。愈C以低, 上的液体叫做可燃液体。
闭口杯法
1.温度计 2.点火器 3.实验杯 4.金属比较小球 5.加热板 6.Φ0.8mm孔 7.气源 8.加热器
2.仪器
3.实验步骤
1.准备试样 试样的水分大于0.1%时,必须脱水。脱水处
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并冷却的食盐、硫酸钠 或无水氯化钙进行。 闪点低于100℃的试样脱水时不必加热,其他试 样允许加热至50~80℃时用脱水剂脱水。 脱水后,取试样的上层澄清部分供试验使用。
3.5闪点测定器要放在避风和较暗的地方,才便利于观察闪火。 为了利于观察闪火。为了更有效的避免气流和光线的影响,闪 点测定器应围着防护器。
3.6用检定过的气压计,测出试验时的实际大气压力p。
4.实验步骤
4.1用煤气灯或带变压器的电热装置加热时,应注意下列 事项: 4.1.1试验闪点低于50℃的试样时,从试验开始到结束要 不断地进行搅拌,并使试样温度每分钟升高1℃。 4.1.2试验闪点高于50℃的试样时,开始加热速度均匀上 升、并定期进行搅拌。到预计闪点前40℃时,调整加热 速度,使在预计闪点前20℃时,升温速度能控制在每分 钟升高2-3℃并,还要不断进行搅拌。

沥青闪点试验方法

沥青闪点试验方法

沥青闪点试验方法沥青材料在使用时必须加热,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沥青材料中挥发的油分蒸气与周围空气组成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遇火焰则易发生闪火。

若继续加热,油分蒸气的饱和度增加,此种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极易燃烧,而引起溶油车间发生火灾或使沥青烧坏产生损失。

因此为了保证生产施工安全,必须测定沥青闪点。

闪点是保证沥青加热质量和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国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 M 0671-93)规定,对粘稠石油沥青采用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简称COC法测定闪点。

1.目的和适用范围(1)沥青闪点是试样在规定的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样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火焰时的试样温度,以℃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以确定施工安全性时使用。

本方法不适用于闪点低于79℃的液体石油沥青。

2.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闪点仪:克利夫兰开口杯式。

它由下列部分组成:①克利夫兰开口杯:用黄铜或铜合金制成,内口直径Φ (63.5土0.5)mm,深(33.6土0.5)mm,在内壁与杯上口的距离为(9.4土0.4)mm处刻有一道环状标线,带一个弯柄把手。

②加热板:黄铜或铸铁制,为直径145-160mm、厚约6.5mm的金属板,上有石棉垫板,中心有圆孔,以支承金属试样杯。

在距中心58mm处有一个与标准试焰大小相当的Φ( 4.0土0.2)mm电镀金属小球,供火焰调节的对照使用。

③温度计:0~4oo℃,分度值不大于2℃。

④点火器:金属管制,端部为产生火焰的尖嘴,端部外径约1.6mm,内径为0.7-0.8mm,与可燃气体压力容器(如液化丙烷气或天然气)连接,火焰大小可以调节。

点火器可以150mm 半径水平旋转,且端部恰好通过柑锅中心上方2mm以内,也可采用电动旋转点火用具,但火焰通过金属试验杯的时间应为1.0s左右。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闪点是指石油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油品越轻,闪点越低。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

从闪点可判断油品组成的轻重,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用闭口闪点测定器测定的闪点称闭口闪点,一般用以测定轻质油品。

闪点越高越安全。

闪点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叫易燃品;45℃以上的为可燃品。

在储存使用中禁止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加热的最高温度,一般应低于闪点燃20~30℃。

在油品使用过程中,闪点也有重要意义。

例如:使用中的发动机油闪点显著降低时,说明发动机油已受到燃料稀释,应对发动机进行检修和换油。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润滑油,当油温达到某温度时,润滑油的蒸气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一旦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火现象,最低的闪火温度,称为润滑油的闪点。

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考虑润滑油的闪点高低,一般闪点应比使用温度高20至30度,以保证使用安全和减少挥发损失。

美孚车用机油系列的闪点都很高,一般都在200度以上。

(此段话详见《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第30页)开口闪点用规定的开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开口闪点,以℃表示。

常用于测定润滑油。

闭口闪点用规定的闭口闪点测定器所测得的结果叫做闭口闪点,以℃表示。

常用以测定煤油、柴油、变压器油等。

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测定方法(或者称为闭杯闪点,开杯闪点)闪点是表征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消防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闪点是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施等的确定和选择要根据闪点来确定;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易燃气体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也要以闪点为依据。

此外闪点还是选择灭火剂和确定灭火强度的依据。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

开口杯闪实验实验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书)中文题目:可燃液体开口杯闪点测定实验英文题目:Open cup flash point flammable liquid experiment学号:1410336206姓名:刘建军年级:14级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系别:安全工程系专业:安全工程完成日期:2016年6月8日指导教师:付净摘要本实验采用开口式测量,测定可燃液体的闪点燃点值主要是检测产品的抗燃性或可燃性,国家标准对各种可燃性液体的闪点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闪点值不达标,当油品发热升温时易产生危险。

可燃液体开口杯闪点测定实验就是测定可燃液体在大气压、室温环境下可燃液体的闪点,本实验只要测定了煤油机油混合以及机油纯溶液在开口杯中的闪点值。

关键字闪点;可燃液体;开口式目录摘要 (I)关键字I第一节前言 (2)第二节材料与方法 (3)第三节结果 (5)第四节讨论 (6)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8)第一节前言闪点是表征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消防工作中有着重要意义:闪点是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场所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甲、乙、丙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可燃液体生产、储存厂房和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防爆设施等的确定和选择要根据闪点来确定;液体储罐、堆场的布置、防火间距,可燃和易燃气体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布置、防火间距等也要以闪点为依据。

此外闪点还是选择灭火剂和确定灭火强度的依据。

第二节材料与方法(1)、实验装置KS-3型闭口闪点自动测定仪(1)KS-3型闭口闪点自动测定仪采用ARM微处理器技术设计,仪器采用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中文菜单触摸屏控制,完全电点火方式。

具有自动升温,自动划扫,自动点火,标准程序适时选择,温度自动跟踪显示,自动锁定闪点值并自动打印结果,大气压矫正和强冷风控制功能。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报告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报告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报告1. 引言闪点是石油产品中一个关键的物理性质,它是指在特定压力下石油产品蒸发形成可燃蒸汽的最低温度。

石油产品闪点的测定对于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测定不同石油产品的闪点,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2. 实验方法2.1 实验仪器与试剂本次实验采用以下仪器与试剂:- 闪点测定仪:用于测定石油产品的闪点。

- 石油产品样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2.2 实验步骤1. 将闪点测定仪置于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中,并确保是在无火源的安全状态下进行实验。

2. 将待测样品倒入闪点测定仪的样品舱中,注意不要超过标记线。

3. 调节闪点测定仪的温度升降速率,并开始进行加热。

4. 观察样品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包括颜色、气味等。

5. 当样品表面出现闪光或闪火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即为闪点。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定了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的闪点,得到的结果如下:石油产品闪点(摄氏度):: ::汽油-40柴油55润滑油2203.2 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可看出,不同石油产品的闪点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是由于石油产品的化学组分不同,导致其燃烧特性和挥发性有所差异。

汽油的闪点通常较低,这是因为汽油中含有易挥发的组分,当温度升高时,这些组分易蒸发形成可燃蒸汽。

柴油的闪点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柴油中的挥发性组分较少。

而润滑油的闪点更高,这是因为润滑油主要由长链油脂组成,其挥发较为困难。

闪点与石油产品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当石油产品的闪点较低时,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对生产过程和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根据不同石油产品的闪点特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4.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的闪点,并分析了不同石油产品的闪点差异。

闪点对石油产品的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提醒我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闪点要求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的稳定性。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开口杯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润滑油和深色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2 方法原理将试样装入坩埚中规定的刻线.首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一个小点火器火焰按规定通过试样表面,以点火器火焰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杯法闪点。

继续进行试验,直到点火器火焰使试样发生点燃并至少燃烧5秒钟时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杯法燃点。

3 试剂无铅汽油仪器与材料3.1开口闪点与燃点测定器符合SH/T0318 要求。

3.2温度计 0℃—400℃,最小分度值:1℃注9.13.3酒精灯或电炉(测定闪点高于200℃的试样时,必须使用电炉)。

4 准备工作4.1试样的水分大于0.1%时,必须脱水。

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并经冷却的食盐、硫酸钠或无水氯化钙。

闪点低于100℃的试样脱水时不必加热,其他试样允许加热至50℃—80℃时再用脱水剂脱水。

4.2内坩埚用溶剂油洗涤后,放在电炉或点燃的酒精上加热,除去遗留的溶剂油。

待内坩埚冷却至室温时,放入装有细砂(经过煅烧)的外坩埚中,使细砂表面距离内坩埚的口部边缘约12mm,并使内坩埚底部与外坩埚底部之间保持厚度5mm —8mm的砂层。

对闪点在300℃以上的试样进行测定时,两只坩埚底部之间的砂层厚度允许酌量减薄,但在试验时必须保持6.1.1规定的升温速度。

4.3试样注入内坩埚时,对于闪点在210℃和210℃以下的试样,液面距离坩埚口部边缘为12mm(即内坩埚的下刻线处。

)4.4将装有试样的坩埚平稳地放置在开口闪点测定器的支架上的电炉中,再将温度计垂直地固定在温度计夹上,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内坩埚的中央,与坩埚底部和试样表面的距离大致相等。

4.5测定装置应放在避风或较暗的地方并用防护屏围着,使发生闪火现象时能够看得更清楚。

5 操作步骤5.1闪点5.1.1加热坩埚,使试样逐渐升高温度,当试样温度达到预度闪点前60℃时,调整加热速度,使试样温度达到闪点前40℃时能控制升温速度为每分钟升高4℃±1℃。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来源:油液分析网闪点是在规定条件下,加热石油产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以摄氏度表示。

根据测定仪器和实验条件的不同,闪点分为闭口闪点和开口闪点。

在闪点温度下,只能使油蒸汽与空气所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闪点火燃烧,而不能使液体石油产品燃烧,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油蒸汽很快烧完,而新的油蒸汽来不及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于是燃烧就停止了。

闪火本质上是微小的爆炸,闪点意味着在此温度下石油产品蒸发产生的油蒸汽,已在空气中达到爆炸燃烧所需的浓度。

当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会产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为爆炸界限。

在爆炸界限内,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最低体积分数为爆炸下限,最高体积分数为爆炸上限。

对于汽油等级易挥发的石油产品,在室温下的油气浓度已经超过爆炸下限,其闪点一般为与爆炸上限相对应的温度。

对于喷气燃料、柴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由于其蒸汽压在常温下不高,在测定闪点时都需要加热使其蒸发,当蒸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时,一遇明火即发生闪火。

因此,闪点相当于加热石油产品使油蒸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时温度。

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测定闪点有重要意义:1、闪点高低可表示石油产品的蒸发性,用以判断其分馏组成的轻重。

石油产品蒸汽压越高,馏分组成越低。

反之,馏分组成越重,则闪点越高。

润滑油的闪点低,在高温下蒸发损失多,粘度增大,会影响正常润滑。

2、闪点是一个安全指标,用以鉴定石油产品及其他可燃液体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闪点是火灾出现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根据闪点高低将可燃液体进行分类,闪点低于45摄氏度的属易燃液体,高于45℃的属可燃液体。

3、测定石油产品闪点可判断是否混入了轻馏分。

柴油中混入汽油或煤油,闪点会明显下降。

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如有未燃完的燃料混入曲轴箱,则造成润滑油稀释,闪点也随着燃料的增多而降低。

对于某些润滑油来说,常采用同时测定开、闭口闪点来判断是否混有低沸点成分。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_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_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三、课题: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润滑油闪点测定
组:
测定值 修正值 心得体会 测定值
润滑油燃点的测定
组:

平均值:
平均值:
三、课题: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机油闪点与燃点的测定
组:
闪点的测定 测定值 修正值 燃点的测定 测定值 修正值 心得体会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二、基本知识概述
(二)、测定闪点的意义
闪点是评定石油产品储藏、运输及使用安 全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 1.从油品闪点可判断其馏分组成的轻重。 2.从闪点可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三、课题: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一)、测定原理
将样品倒入试验杯至规定的刻度线,先迅速升高试 样的温度,当接近闪点时再缓慢地以恒定的速度升温 。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一个小的试验火焰扫过试验 杯,使试验火焰引起试样液面上部蒸气闪火的最低温 度即为闪点。如需测定燃点,应继续进行试验,直到 试验火焰引起试样液面的蒸气着火并至少维持燃烧5s 的最低温度即为燃点。 在环境大气压下测得的闪点和燃点用公式修正到标 准大气压下的闪点和燃点。
石油产品 闪点和燃点的 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 3536-2008
目录 1 学习目标
石油产品 闪点和 燃点测定 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2 基础知识概述
3 课题:闪点的测定(开口杯法) 4、 总结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闪点、燃点的定义及测定意义; 2、掌握开口杯法测定闪点的原理; 能力目标 1、掌握SYD-3536开口闪点实验器的操作方法; 2、能够熟练运用开口杯闪点测定仪准确测定石油产品 的闪点; 3、通过测量油类及燃料的闪点,以加强对闪点的概念 及测定闪点的意义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产品闪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班级:油储10-1 姓名:张凯学号:10402050134 试验时间:2012.12.6
同组人姓名:刘振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开口杯法闪点的测定[GB/T 3536—1983(1991)]和大气压力修正计算方法。

2、掌握密开口杯法闪点器的使用性能和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
1 实验仪器
DSY—001A闪点和燃点测定器;防护屏;温度计
2 实验材料
溶剂油;柴油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将试样装入试验杯到规定的刻线。

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恒速升温。

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点火器的小火焰按规定通过试样表面,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杯法闪点。

四、准备工作
(1)安装测定装置将测定装置放在避风暗处,用防护屏围好,以便看清闪火现象。

做到73℃时,能避免由于试验操作或凑近试验杯呼吸引起油蒸气游动而影响试验的结果。

(2)清洗试验杯用溶剂油洗涤试验杯,以除去前次试验留下的所有油迹、微量胶质或残渣。

如果有残渣存在,应该用钢丝刷去。

用冷水冲洗试验杯,并在明火或加热板上干燥几分钟,以除去残存的微量溶剂和水。

使用前应将试验杯冷却到34℃。

(3)装好温度计将温度计旋转在垂直位置,使其球底离试验杯6 mm,并位于试验杯中心与边之间的中点和测试火焰扫过弧(或线)相垂直的直径上,并在点火器的对边。

五、实验步骤
(1)装入试样将试样装入试验杯中,使弯月面的顶部恰好到装试样刻线。

若注入试验杯中的试样过多,则用移液管或其他适当的工具取出多余的试样;若试样沾到仪器的外边,则倒出试样,洗净后再重装。

要除去试样表面上的空气炮。

(2)点燃试样火焰点燃试样火焰,并调节火焰的直径到4 mm左右。

若仪器上安装着金属比较小球,则与金属比较小球直径相同。

(3)控制升温速度开始加热时,试样的升温速度为14 ~ 17 ℃/min,当试样温度到达34℃时,减慢加热速度,使在62℃时为5 ~ 6℃/min。

(4)点火试验在62℃时,开始用试验火焰扫划,温度计上的温度每升高2℃就扫划一次。

试验火焰须在通过温度计直径的直角线上划过试验杯的中心。

动作要平稳、连续,扫划时以直线或沿半径至少为150 mm的周围来进行。

试验火焰的中心必须在试验杯上边缘面上2 mm以内的平面上移动,先向一个方向扫划,下次再向相反的方向扫划,试验火焰每次越过试验杯所需时间约为1 s。

(5)测定闪点当试样液面上任一点出现闪火时,立即记下温度计上的温度读数作为闪点。

但不要把有时在试验火焰周围产生的淡蓝色光环与真正闪点相混淆。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重复性验证:两次试验结果相差2℃,小于试验所要求的重复性要求的8℃,所以符合重复性要求。

大气压修正:本次试验的大气压为102.4KPa,大于95.3 KPa,所以实验结果不需要进行压力修正。

确定闪点:取两次试验的平均值,91℃。

七、结果讨论与注意事项
1 结果讨论
(1)本次试验的所用试样的闪点为91℃,第一次试验时本组将温度继续升高,在94℃时试样液面燃烧,说明此时达到了燃点。

(2)用开口杯法试验所需时间比闭口杯快,所以在试验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温度计,适时的扫火,否则会错过闪火而直接观察到燃火的现象。

(3)本次实验温度控制特别重要,否则可能造成在每隔2℃扫火一次的情况下,观察不到闪火现象。

2 注意事项
(1)温度计安装温度计的正确位置应使温度计上的浸入刻线位于试验杯边缘以下2 mm处。

(2)现象观察试样蒸气发生的闪火与点火器火焰的闪光不应混淆,如果闪火现象不明显,必须在试样升高2℃时继续点火证实。

(3)试样预热黏稠试样应在注入试样杯前先加热到能流动,但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试样预期闪点前56℃。

(4)试样处理含有溶解或游离水的试样可用氯化钙脱水,再用定量滤纸或疏松干燥的脱脂棉过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