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课件
1.癌细胞容易转移,这是因为( ) A.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癌细胞为球形 C.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 癌细胞体积较小 2.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 B.血细胞 C.心肌细胞 D.癌细胞
合作探究2:致癌因子和致癌机理
讨 论
1.环境中致癌因子有哪些?
合作探究2:致癌因子和致癌机理
失控 细胞癌变 (癌细胞的特征)
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5 C D B A A 6.细胞的形态结构 吸烟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健康生活,快乐自我; 关爱他人,团结合作; 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报 !效 !祖 !国 !
②.形态结构变化——异常的细胞!
资料二:
正常的成纤维细胞
癌变后的成纤维细胞
③易分散和转移——会“跑”的细胞! 资料三:
合作探究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无限繁殖——不死的细胞 ②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异常的 细胞
③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 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易扩散 的细胞
跟踪练习
合作探究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讨 论
1、什么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 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 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 殖细胞。 2、探讨癌细胞的特征:
合作探究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无限繁殖——不死的细胞!
资料一:
研究癌症的材料——海拉细胞 (HaLa cell) 来自名叫海拉的女性宫颈癌症患者。这位 患者已死去65年,从她身上取下的癌细胞至今 都还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使用。
合作探究四、癌症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措施: 病理切片的显微镜观察、CT、核

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 细胞的癌变教案

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 细胞的癌变教案
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癌变D、细胞衰老
答案:A C A C D C
强化练习
1.研究发现:细胞中活化的蛋白质Bak可通过改变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使线粒体内外膜之面的细胞色素C等小分子物质释放,进而激活细胞凋亡信号,促使细胞凋亡;同时发现在血液肿瘤细胞中,通过使用抗癌药物,蛋白质Bak活化率可以高达8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总结:
随堂练习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B、物理致癌因子的刺激C、化学致癌因子的刺激D病毒致癌因子的刺激
2、检测某一植物组织,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该细胞正在()
A、分化B、分裂C、衰老D、癌变
3、下列哪组是细胞癌变的特征()
细胞无限分裂②水分减少③畸形改变④酶活性减低⑤色素沉着⑥易分散转移⑦呼吸速率减慢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3)请分析肿瘤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增多对肿瘤生长的影响:葡萄糖载体增多导致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增多,糖酵解原料充足,产生更多的中间产物为合成DNA和蛋白质等提供原料,从而有利于。
(4)研究者已确定编码细胞膜上的单羧酸转运蛋白1基因是将3﹣溴丙酮酸(主要通过抑制糖酵解过程来发挥作用)运输至细胞中的重要条件。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对3﹣溴丙酮酸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不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都含有单羧酸转运蛋白1基因,但。
A、①③⑥B、①②⑤⑦C、②④⑤⑦⑧D、②④⑥⑧
4、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
A、细胞增值B、细胞分化C、细胞癌变D、细胞衰老
5、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无限增值B、形态与结构出现畸形变化C、细胞表面发生变化D、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6、当人的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时,说明该细胞已经完成()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 细胞的癌变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 细胞的癌变

《第4节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吴忠回民高级中学苏晓燕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属于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基础上,比较详细的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等内容,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不同,致癌机理以及建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对防癌、抑癌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的建立,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科学知识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对“细胞癌变”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不仅要使得学生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各种致癌因子以及癌细胞形成的机理等基本知识,而且还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有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探究精神,资料搜集、信息整合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说出癌细胞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癌症的预防措施的讨论,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的研究态度和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及防治的讨论,促使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2)通过学习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最终帮助人类攻克癌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三)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2.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关于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高中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高中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些? • 预防癌症与健康的生
活方式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癌?
材料2
在叙述癌以前,首先对"肿瘤"加以 说明。肿瘤是身体的一部分细胞与机体 的其他组织生长不协调,表现为任意地、 无节制地增殖分裂,增长成一个大的组织 块则为肿瘤。
肿瘤有良性的又有恶性的。良性肿 瘤逐渐增长时仅是压迫周围组织,而恶性 肿瘤除了压迫以外还可以向周围浸润,也 就是肿瘤组织不断侵入周围组织,这种恶 性肿瘤就称为"癌"。
酗酒可诱发咽喉癌; 红肉(即牛肉、羊肉)摄入量过大,可诱发结肠癌; 新鲜水果及蔬菜摄入不足可诱发肺癌;
高盐咸食者,易患胃癌; 报纸包食物可得各种癌症;
吃热烫食物易引起食道癌;
纤维素摄入不足可诱发结肠癌和直肠癌; 过度肥胖可诱发结肠癌与乳腺癌;
缺少锻炼(每周热量消耗少于1000卡)可诱发
长期精神压力可诱发各种癌症;结肠癌和直肠癌;
5. 导致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 B ) A.癌细胞没有接触抑制现象 B.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C.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 D.细胞能无限增殖
6.下列有关癌细胞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由于原癌基因被激活 B.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C.一旦细胞的正常调节过程受阻,就必能使原癌基因
转变成激活状态 D.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在抑制状态
建 议
膳食纤维 不可忽视 坚持运动 保持苗条 新鲜蔬果 每日必备
腌制食物 不宜多食
饮酒适度 切莫贪杯
决不吸烟 健康相伴
情绪稳定 轻松工作
定期检查 防患未然
课外作业:
写一份建议书,纠正家庭的不良生活 (包括饮食)习惯,给家庭成员提出 防癌的生活方式的建议。
课堂反馈:
1.某人长期吸烟成瘾,晚年不幸得了肺癌,他的致癌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第三节细胞的癌变一、细胞的癌变1.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不受限制,能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

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当这种细胞转变成癌细胞后就变成球形了)③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是的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习题一】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

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分析】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②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③获得无限增值的能力。

3、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2)化学致癌因子;(3)病毒致癌因子【解答】解:A、癌变是细胞中的基因突变累加的效应,癌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容易扩散和转移,A错误;B、癌变的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B正确;C、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变为癌细胞,C正确;D、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变为癌细胞,癌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故选:A。

【习题二】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容易分散与转移,是因为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B.某细胞合成了胰岛素意味着该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分化C.细胞的衰老、凋亡和坏死都受基因的控制D.人的造血干细胞和成熟的红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能出现周期性变化【分析】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优秀 )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优秀 )
哪些做法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哪些做法利于防癌?
日常诱癌20例
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诱发肝癌 感染人乳头状病毒可诱发宫颈癌 感染螺旋杆菌可诱发胃癌 吸烟(每日超过2包,10年以上)可诱发肺癌 被动吸烟(22年以上)可诱发肺癌与喉癌 经常接触沥青者,易诱发皮肤癌 经常接触煤焦油者,易患皮肤癌 经常接触放射线者,易诱发肺癌与白血病 长期使用化学性染发剂可诱发淋巴癌 经常在太阳下曝晒,可诱发皮肤癌
二、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 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 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 霉素、亚硝胺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 球十大垃圾食物
油炸类食品
方便类食品
腌制类食品
冷冻甜品类食品
加工类肉食品
癌 细 胞
概念 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一个细胞中单个基因发生突变就能引 发癌症吗?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次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APC抑癌 基因突变
K-ras原癌 DCC抑癌 p53抑癌 其他基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因突变
请尝试从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癌细胞的特征入手, 为癌细胞下定义。
四、癌细胞的概念
酗酒可诱发咽喉癌 新鲜水果及蔬菜摄入不足可诱发肺癌 红肉(即牛肉、羊肉)摄入量过大,可诱发结肠癌 高盐咸食者,易患胃癌 报纸包食物可得各种癌症 吃热烫食物易引起食道癌 纤维素摄入不足可诱发结肠癌和直肠癌 过度肥胖可诱发结肠癌与乳腺癌
缺少锻炼(每周热量消耗少于1000卡)可诱发
结肠癌和直肠癌 长期精神压力可诱发各种癌症
癌症治疗有了新方向
生物免疫疗法——主要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特别是通过增殖和活化T淋巴细胞,增强机体免疫系统 抵抗癌组织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4节-细胞的癌变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细胞癌变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理念: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节之前,学习了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细胞分化”。

本节内容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理解癌细胞是正常分化的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理解癌细胞的特征及癌变机理时都存在困难。

这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足够直观的展现生活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材分析:“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必修1之中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章的内容安排为,先介绍细胞完整的生命历程,然后让学生了解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细胞的癌变。

本节内容承接前三节,同时细胞癌变是社会热点,也是生物学科的热点问题。

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社会现状,注意理论和现实相结合。

注意“教”与“学”联系。

教学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教育”的教学理念。

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药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癌细胞的定义②癌细胞的特征③说出致癌因子的种类有哪些④说出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技能目标: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对于一般癌症相关性问题的分析能力的提高、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在防治癌症,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的重难点重点:癌细胞的三大特征,致癌因子难点:致癌机理五、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资源八、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板书设计(配合PPT)3.3细胞的癌变一.定义三.发生正常细胞——→恶性增殖细胞(本质)内因:原癌基因二.特点外因:致癌因子①不死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变态②化学致癌因子③扩散③生物致癌因子九.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分析:根据细胞癌变图片及生活现象的展示,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将癌细胞的特点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很好的完成了知识目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癌变)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癌变)知识点归纳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的概念:
外因:致癌因子
内因: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叫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适宜的条件下,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游离核糖体增多。

3、致癌因子分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细胞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 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细胞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及其特征
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癌细胞特征:(1)能无限增殖:
① 正常的人体细胞:最多只能分裂50~60次。

② 可以无限增殖。

(2)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如由纤维状变成球形。

成纤维细胞(扁平梭形)−−→−转变癌细胞(球形)
(3) 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黏着性减小→细胞容易移动(易扩散、转移)
二、癌变的机理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原癌基因(抑制状态)−−−−−→−致癌因子诱导癌基因(激活状态)
正常细胞−−−−−−−−−−−−→−转变 癌细胞
三、致癌因子
①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 如:电离辐射、紫外线、X 射线
② 化学致癌因子:有毒化学物质 如:砷、苯、煤焦油
③ 病毒致癌因子:引起癌变的病毒 如:肿瘤病毒(致癌病毒)
四、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 ,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五、如何预防细胞发生癌变:
(1)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病毒的等各种致癌因子
(2)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正常:−−→−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过程:细胞分裂 癌变:−−−→−畸形分化细胞(不受机体控制,恶性增殖)→
癌细胞
无限增殖
特征 改变形态结构
细胞的癌变 易转移和分散(与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
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 射线、紫外线
因子 化学因子:砷、苯、焦油等
病毒生物: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150多种)
机理:致癌基因 常态抑制→正常生长、发育
因子激活→癌变
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保持身心健康,养成良好习惯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练习
细胞的癌变
1.概念:由于细胞的畸形分化而形成的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特征:(1)。

(2)。

(3)。

3.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如,化学致癌因子如,生物致癌因子如。

4、下列哪项不是癌细胞的特征()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B)能无限增殖
(C)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D)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5、癌症是癌细胞在机体内恶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及表现出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

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所产生的
(B)由于癌细胞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肿瘤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
(D)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的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6、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

原因是受什么因素的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7、能够无限增殖的“不死”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血细胞
C、心肌细胞
D、癌细胞
8、关于原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癌症患者的染色体上
B、只存在于被紫外线照射后的人体染色体上
C、只存在于被病素侵染后的细胞的染色体上
D、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9、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比,可能增加数量最多的是()
A、中心体
B、内质网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10、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够无限增殖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以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11、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症,而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原因是()
A、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受抑制状态
B、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12、长期吸烟者易患肺癌,其致癌因子属于()
A、物理致癌B、辐射致癌
C、化学致癌D、病毒致癌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练习答案
2、(1)无限增殖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如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3、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病毒因子亚硝酸、黄曲霉素肉瘤病毒
4、C
5、D
6、A
7、D
8、D
9、C 10、D 11、A 12、C 13、无限增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抑制原癌基因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