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中隧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一公司万开工区万开高速公路E2合同段铁峰山1号隧道出口端量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第一节量测的重要性1.1量测是对围岩动态监控的重要手段,是新奥法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铁峰山1号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型式,包括锚喷支护和模筑混凝土两部分组成。
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稳定程度与支护受力变形的力学动态或信息,以判断设计、施工的安全与经济,并以量测来指导施工,有效控制支护变形,特制定本指导书。
1.2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1.2.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控制围岩变形。
1.2.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1.2.3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
1.2.4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第二节量测内容2.1监控量测的内容主要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综合确定。
主要进行收敛量测,其次对开挖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于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的观察和裂缝描述,对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检验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是量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量测部位和测点布置3.1.1对于隧道洞口属浅埋,风化强烈、软弱地段。
量测间距控制在10m内,有效对围岩变形、下沉等进行量测,有效的指导施工。
量测间隙时间适当加密:1-15d:2-3次/d,16d-1个月:1次/d,1-3个月:1-2次/周3.1.2随着开挖工作面离洞口越来越远,埋深越来越深,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的观察和裂缝描述,布置量测点,对围岩地质较差地段加密量测点布置,加密量测间隙时间。
隧道监控量测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组织机构现场监控量测是现代化施工管理喷锚施工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还能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类比依据,因此我经理部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二、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项目及方法见下表。
三、量测项目的测线和测点布置1、洞内测点布置应注意:(1)量测点的安设应能保证初读数在爆破后24小时内和下一循环爆破前完成,并测取初读数。
(2)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且不大于一循环进尺,并应精心保护,不受下一循环爆破的破坏。
(3)各项位移量测的测点,一般可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测点统一在一起,测设结果能相互印证,协同分析与应用。
(4)围岩压力量测,除应与锚杆轴力量测孔相对应布置外,还要在有代表性的部位设测点,以便了解支护体系在整个断面上的受力状态与支护作用。
(5)锚杆轴力量测在局部加强锚杆段,要在加强区域内有代表性位置设量测锚杆。
四、量测频率:1、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除按上表执行外,还应参照下表的频率执行。
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2、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地表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上表进行。
五、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应用1、对各项量测所观察到的数据应认真作详细记录,及时进行整理,并绘制下列曲线。
(1)净空位移(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量测a、绘制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b、绘制(u)——距开挖面距离(t)的关系曲线(1)地表下沉量测a、绘制地表下沉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b、绘制地表下沉位移(u)——距开挖面距离(t)的关系曲线(3)围岩内部位移量测a、绘制孔内各测点(L1,L2,……)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b、绘制不同时间(t1,t……)位移(u)——深度(测点位置L)的关系曲线(4)围岩压力量测:a、绘制围岩压力(б)——应力(t)时间的关系曲线b、绘制围岩压力(б)——应力(L)距开挖面距离的关系曲线(5)锚杆轴向力量测:a、绘制不同时间(t,t……)锚杆轴力(应力б)——深度(L)的关系曲线b、绘制各测点(1,2……)轴力(应力б)——时间(L)的关系曲线2、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1)根据所绘各曲线的变化情况与趋势,判定围岩的稳定性,及时预报险情,确定施工时应采取的措施,提供修改设计参考依据。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 (2)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标题:监控室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监控室是一个重要的管理中心,负责监控和管理各种设备和系统,确保运行正常。
为了保证监控室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制定了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以规范监控室操作流程和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风险。
一、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目的1.1明确监控室操作流程:监控室作业指导书旨在明确监控室的操作流程,包括设备操作、故障处理、通讯流程等,确保操作规范和高效。
1.2规范操作规程: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范了各项操作的规程和标准,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1.3提高工作效率: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可以帮助监控室工作人员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二、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点2.1设备操作规范:监控室作业指导书包括各种设备的操作规范,包括开机、关机、调试等操作流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2故障处理流程: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各种故障的处理流程,包括故障诊断、处理方法、危险预警等,确保故障及时处理,减少影响。
2.3通讯流程规范: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范了监控室内外的通讯流程,包括电话、对讲、通讯设备使用规范,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及时。
三、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实施方法3.1培训操作人员: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实施需要对监控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
3.2定期演练: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实施需要定期进行操作演练,检验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3.3持续改进: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实施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4.1确保监控室安全: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执行可以确保监控室的操作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2提高工作效率: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范了操作流程和规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失误。
4.3降低风险: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范了故障处理流程和通讯流程,可以及时处理故障,降低风险。
五、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未来展望5.1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控室作业指导书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操作和监控。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打算书依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标准要求,采纳新奥法施工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不可缺少的施工顺序,它不仅监测各施工时期的围岩动态转变,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确信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刻提供反馈信息,确保工程施工平安和质量,同时监控量测资料也是工程完工验收及变更设计的依据。
为了切实做好现场的监控量测工作,特成立监控量测小组,由项目部测量人员牵头,会同实验室等相关部室人员,各队测量人员踊跃配合,扎扎实实地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把所测数据真正地用于指导隧道施工,为隧道施工效劳。
1.监控量测的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进程中,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固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衬砌砼施工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平安、指导施工程序的重要手腕。
2.监控量测项目本隧道以洞内外观看、水平相对净空转变值、拱顶下沉及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四项为施工监测必测项目。
另外,隧道穿越围岩破碎地段加设隧道底部隆起项目。
3.隧道洞内、洞外观看隧道内外观看分开挖工作面观看和已施工区段观看两部份(1)洞内观看①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图表观测A、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B、开挖工作面的稳固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C、涌水情形:涌水的位置、涌水量、水压等;D、是不是有底板隆起现象。
②对开挖后的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A、是不是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离开围岩现象;B、喷砼是不是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C、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形;D、锚杆注浆和喷砼,施工质量是不是符合规定的需求。
③观看围岩破坏形态分析A、危险性不大,可不能发生急剧破坏,如加临时支护以后即可稳固的需求;B、应多引发注意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因受弯曲紧缩的阻碍而显现的裂隙;C、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显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2)洞外观看包括洞口地表情形、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固、地表水渗透的观看。
4.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项下沉量测a. 量测工具(1)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量测采纳DSZ1型周密水准仪、3m的铟钢尺(2把)、钢卷尺一把、观测预埋件假设干进行观测。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工程项目JHSK-I标四工区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复核:审批: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吉图珲客专JHSK-I标项目经理部四工区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工程项目JHSK-I标四工区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总则第1条为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控量测在隧道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规范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的要求,并结合本标段的特点和施工图纸,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第2条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和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可靠、指导施工过程和施工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监控量测须纳入关键工序管理。
二、编制依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本标段施工图纸以及铁道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120号文件。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吉图珲客专JHSK-Ⅰ标段四工区隧道监控量测工作。
四、作业准备监控量测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监测项目的确定、人员和仪器设备的组织,以及技术工作的准备。
1、人员配备工区结合施工图纸及施工特点,成立专业监控量测小组,按照隧道划分,负责全工区隧道监控量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2、制定监测作业指导书工区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隧道施工图纸,针对不同隧道的地质状况制定出可行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并上报监理。
五、监控量测的技术要求1、监控量测目的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监测工程状况的累计记录,积累量测数据,有助于修正工程设计,并通过观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为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隧道洞内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变形及应力状态及其稳定情况密切相关,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的各种破坏形式产生之前通常有大的位移、变形、受力异常等,通过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旨在对隧道监控量测作业进行规范和指导,确保监控量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指导书适合于隧道监控量测作业的各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监测设备安装、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环节。
二、任务目的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隧道的变形和变化趋势,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本次监控量测作业的目的是对某隧道进行全面的监测,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三、前期准备1. 建立监测方案:根据隧道的特点和监测要求,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目标、监测点位、监测参数等内容。
2. 选择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选择适合的监测设备,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变计、裂缝计等。
3. 设计监测布点:根据监测方案和隧道结构特点,合理布置监测点位,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4. 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案和监测布点,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监测设备安装1. 安装位置选择:根据监测方案和监测布点,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确保监测设备能够准确、稳定地采集数据。
2. 安装方法:根据监测设备的特点和要求,采用适当的安装方法,包括固定、调整、连接等操作。
3. 安装质量控制: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4. 安装记录:对于每一个监测设备的安装,及时记录安装位置、方法、质量等信息,以备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数据采集与处理1.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方案和设备要求,定期进行数据采集工作。
采集时要注意环境条件的稳定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校正、数据筛选、数据平滑等步骤,得到可靠的监测结果。
3. 数据分析与评估: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判断隧道的变形趋势和安全状况,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4. 数据存储与备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六、作业安全1. 安全措施:在进行监测量测作业时,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围岩监控量测一、任务背景围岩监控量测是为了保障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警。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围岩监控量测作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二、作业目的1. 确保围岩监控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预警措施。
3. 提供监测数据支持,为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三、作业内容1. 围岩监控点的选择和布置。
-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控点位。
- 合理布置监控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 严格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和调试要求进行操作。
- 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
3. 数据采集和传输。
- 按照监测设备的要求,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 采用合适的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备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监测结果。
-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解读和评估。
5. 报告编制和汇报。
- 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
- 汇报监测结果和建议,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作业要求1. 严格按照像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作业。
2.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作业结果应准确可靠,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应符合科学规范。
五、作业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流程。
2. 作业前应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保密性,避免数据泄露和损坏。
4. 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和归档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
六、作业风险评估1. 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设备故障和数据采集错误的风险,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数据验证。
2. 作业人员可能面临围岩坍塌和意外伤害的风险,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2

贵州省余安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中国中铁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贵州望安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二零一四年一月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范围我1分部项目部所属管段的六座双线隧道,为(平洞隧道左、右洞,坝康隧道左、右洞,里开隧道左、右洞,按高隧道左、右洞,平卜隧道左右、洞,油迈隧道左、右洞)。
监控量测的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3、确定二衬施做时间。
4、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2编制依据①、《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②、望谟至安龙段第1、2、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纸第三分册。
③、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指南。
④、现行公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⑤、承包合同、投标文件。
⑤、《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3、监控量测项目及相应设备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量测项目1必测项目(1)在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施工时必须进行必测项目的量测,必测项目见表。
(2)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在不受到爆破影响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在每次开挖后12h 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超过24h ,并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选测项目测点埋设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应能真实的反应围岩、支护的动态变化信息。
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应小于0.2m ,不应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部分应有保护装置。
监控量测工作程序注:b-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
2选测项目应根据设计要求、隧道横断面形状和断面大小、埋深、围岩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综合选择选测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控量测
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项目部
二0一六年四月
测监量测作业指导书
一、测量的目的
1、围岩变形和压力情况,验证支护衬砌的设计效果,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2、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与仰拱的施作时间。
3、对两侧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地层稳定性变化规律,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正支护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的依据,提供围岩和支护衬砌最终稳定的信息。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隧道CRD法、CD法、三台阶法,上下台阶法、全断面法施工监控量测要求。
三、引用文件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隧参02(Y)、03(Y)
四、监控测量要求
1、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
2、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及效果;
3、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经济性;
4、将监控量测结果反馈设计及施工中;
5、积累资料,作为以后设计,施工参考;
6、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建筑物的影响。
五、监控量测作业
隧道主要以洞内、外观察、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拱顶相对下沉量测及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四项为施工监测项目。
1、洞内观察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绘出地质素描图。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
1.1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前围岩的观测:
1.1.1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
1.1.2 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
1.1.3 涌水情况:涌水的位置、涌水量、水压等。
1.1.4 是否有底板隆起现象。
1.2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动态的观测:
1.2.1 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
1.2.2 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
1.2.3 钢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
1.2.4 锚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1.3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
1.3.1 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
如加临时支护之后即可稳定的情况。
1.3.2 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缩的影响而出现裂隙。
1.3.3 危险征兆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2、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
2.1 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应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大量测频率。
2.2 测点布置见下图:
2.2.1 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设计图及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宜为Ⅰ~Ⅱ级围岩的隧道中可适当加大测点间距,Ⅲ级围岩30m,Ⅳ级围岩20m,Ⅴ级围岩10m。
2.2.2 净空变形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小时12小时读取,最迟不得小于24小时,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
初读数。
CD法测点布置图
三台阶法测点布置图
2.2.3 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妥为保护。
拱顶量测后视测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并和洞内水准点建立联系。
2.2.4 拱顶量测本标段隧道采用水准仪进行量测,水平收敛量测采用收敛仪量测。
使用的仪器要进行鉴定。
2.2.5 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
在地质条件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可设一条水平水平测线。
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可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测线。
2.2.6 拱顶下沉量测与水平相对变化量测宜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表1中根据变形速度和局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表表1
2.2.7 本标段监控量测断面间距见下表2
2.2.8 本标段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根据位移变化速度来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⑴变形急剧增长阶段:变形速度大于5㎜/d,说明该段已进入不稳定状态,应停止掘进,必要时应进行加强支护。
⑵变形缓慢增长阶段:变形速度5~0.2㎜/d,说明该段处于较稳定状态,可进行施工。
⑶基本稳定状态:变形速度小于0.2㎜/d,时,说明该段已稳定。
3、地表下沉量测
3.1 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等因素决定。
3.2 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间隔应取5 m,一个量测断面内应设7~11个测点。
3.3 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隧道高度)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
3.4 地表下沉量测与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当量测值变化不大时,可降低量测频率,从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直到无变化为止。
5*n
六、监控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2、根据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的急剧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
支护必要时应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状况,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d的,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d.
4、围岩及支护稳定性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状况,净空水平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率综合判断,并及时反馈设计和施工监理。
5、测量工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6、监控资料的整理与反馈流程框图。
监测反馈程序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