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多帮长辈做些家务活。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多掌握些做家务的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信、负责、自强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做家务的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自信、负责、自强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准备:课件、衣服、裤子;四、教学的过程:一、我做过的家务活:老师出示课本第46页图片的课件请同学们做个“摘苹果”游戏,看哪位同学摘得多。

并顺势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干点家务活》(板书)。

二、做点家务很不错:老师出示课本第47页图片的课件,并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几位小朋友样子,看看他们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巡视指导;老师指出同学们说的很好,以上几个小朋友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1、他们的态度很端正,知道替长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2、他们做家务时知道讲究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蛮干。

3、对于他们不会的家务活他们也勇于去学着干。

三、再来学一招:老师出示课本第48页图片的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想衣服该怎么叠?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巡视指导;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衣服给学生们做示范,之后挑几个同学上来试着叠一叠。

老师总结:在做家务的过程中遇到我们不会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学就能学会。

老师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说出各自在做家务时遇到的难题,并说出各自做家务的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这时怎么办:老师出示课本第49页图片的课件,请同学们帮图上的小朋友想想办法,看他们这时该怎么办?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巡视指导;老师总结:要想家务做的好,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1、必须要勤劳不怕累更不要懒;2、抱定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多试几次就行了的乐观态度;3、如果害怕忘记做家务不妨做张记录表;五、总结升华:老师向同学们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一节课后,都能主动的帮长辈做家务,并逐步在生活中养成勇于任事敢于负责的生活态度,从而能够健健康康的生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2 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2 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2 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干点家务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家务活的重要性,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分工合作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分担家务的意识。

教材内容通过图片、情境和对话等形式,展示家务活的多样性,以及家庭成员在不同家务活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务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意识到家务活的重要性,缺乏主动参与家务的积极性。

学生对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分工合作的概念尚处于模糊状态,需要通过教学活动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家务活的重要性,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关爱、分工合作。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分担家务的意识,养成主动参与家务的习惯。

3.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务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分担家务的意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分工合作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家中实践这一理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情境和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家务活,感受家务活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协作。

3.榜样教学法:通过讲述榜样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榜样,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家务活的相关道具,如家务清单、家务衣物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家务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家庭一起做家务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务活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家务活的多样性。

例如,展示一个家庭一天内的家务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家务活。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12. 干点家务活——“我做过的家务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家》第12主题《干点家务活》第一话题:我做过的家务活。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我爱我家”安排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

四个主题内在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前三主题的学习,已经知道了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感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懂得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便于学生体验、交流。

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自己的家庭还是相当熟悉的,对父母也是很有感情的,这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挑战还是存在的:1.学生年龄小做过的家务活有限。

2.该怎样使用劳动工具,把家务活干好经验不足。

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上述挑战实施有效教学,突破难点、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 树立为家人服务的意识。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1. 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长辈分担家务。

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准备相应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填好家务劳动调查表格,准备上课交流。

活动过程:活动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同学们,因为父母的爱你来到了,你的家里。

在家里你。

得到家人的爱。

为了让家人更加幸福,父母每天出去工作。

工作非常辛苦,下班回家还要做很多家务活,他们多么辛苦和劳累啊!(板书:家)想一想,你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要干哪些家务活呢?(出示图片)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劳累,你想不想减轻父母的负担?你是怎么做的?(出示课题)看一看,你的想法和图上小朋友的一样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看、思、说的活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每天都很辛苦。

12干点家务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2干点家务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2干点家务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务活的种类和意义2.掌握12干点家务活的知识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二、教学内容1. 家务活的种类和意义家务活是家庭中需要完成的各种家务事,包括打扫卫生、收拾物品、洗衣服、做饭等。

通过完成家务活,可以让家庭变得更加整洁舒适,让生活更加有条理和安排。

2. 12干点家务活12干点家务活是小学生在家中需要完成的基础家务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扫地2.拖地3.擦窗户4.擦桌子5.擦椅子6.遛狗7.叠衣服8.洗碗碟9.打扫卫生间10.做家务饭11.浇花12.倒垃圾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务活的种类和意义,掌握12干点家务活的知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前期准备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如扫把、拖把、洗碗刷、倒垃圾桶等,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印象。

教学过程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务活的种类和意义。

2.引导学生了解12干点家务活的内容,并通过实物展示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具体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勤劳节俭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家中积极参与家务活。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和评估,了解学生对于家务活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家务活,以及是否能够养成乐于助人、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六、教学反思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家务活的种类和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奖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让学生在家中能够独立完成基础的家务活,为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点家务活》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12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学会分担家务,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务劳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尚未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家务劳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种类,知道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分担家务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学会分担家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承担家务劳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务劳动的乐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务劳动的心得体会。

3.示范法:教师示范家务劳动的方法,引导学生跟着学做。

4.评价法:对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务劳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家务劳动的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3.准备家务劳动的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的表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家务劳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家务劳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务劳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种类和重要性。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务劳动的认知。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家务劳动的方法,如扫地、拖地等,引导学生跟着学做。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3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3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3篇Lesson 12: do some housework编订:JinTai College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案3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干点家务活范本基础版2、篇章2:干点家务活样本标准版3、篇章3:干点家务活模板(通用版)篇章1:干点家务活范本基础版教学目标:1、懂得做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2、通过分享、交流和实践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3、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增强学生做家务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环节一:家务劳动环境小调查1、课前调查:在班内开展“我的小本领——家务劳动小调查”。

请有条件的家长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像,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2、出示“苹果树”,请学生说说苹果树中的哪几种家务是自己常做的,通常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相应的做家务的视频,观察其过程和步骤,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供资源。

3、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教师提问:平时喜欢做哪些家务?使学生有机会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所做过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及感受。

环节二:我是家务小能手1、请有条件的学生拍摄自家的照片。

通过观察照片,谈话引入:这么整洁、美丽的家是谁的功劳呢?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创造美。

2、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熟悉的、掌握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

教师引导台上台下的互动、欣赏点评,并相继指导,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家务劳动的方法与技巧。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点家务活》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体验参与家务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种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务劳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家务劳动的实践机会,对家务劳动的认识和体验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学生对家务劳动的态度和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种类、意义和价值,学会尊重和感激家务劳动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体验参与家务劳动的乐趣。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种类、意义和价值。

2.讨论教学法:学生讨论家务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二课《干点家务活》的教材和课件。

2.图片、故事素材:收集与家务劳动相关的图片、故事素材。

3.家务劳动工具:准备一些家务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4.评价表:制定家务劳动评价表,用于学生自评和他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种类、意义和价值。

教师简要介绍家务劳动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下第12课《干点家务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干点家务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承担家务责任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家务活,学会合理分配家务,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务活的定义、种类、分配原则以及如何高效完成家务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年级:一年级学生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对家务活的认知和承担意识相对较弱。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务活的定义、种类和分配原则,学会合理安排家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承担家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承担家务责任的意识,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务活的定义、种类、分配原则以及如何高效完成家务。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承担家务责任的意识,提高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家庭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务活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家务操作能力。

4.榜样示范法: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学生学习家务活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家务活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家务活的各个方面。

2.实物:准备一些家务工具,如扫把、拖把等,方便学生实践操作。

3.家庭情境:编排一些家庭情境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务活的重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务活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务活?家务活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呈现家务活的种类,如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等,让学生了解家务活的具体内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家务实践操作,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务活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12. 干点家务活
——“我做过的家务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和我的家》第12主题《干点家务活》第一话题:我做过的家务活。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爱我家”安排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

四个主题内在联系紧密。

学生通过前三主题的学习,已经知道了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感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懂得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便于学生体验、交流。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自己的家庭还是相当熟悉的,对父母也是很有感情的,这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挑战还是存在的:1.学生年龄小做过的家务活有限。

2.该怎样使用劳动工具,把家务活干好经验不足。

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上述挑战实施有效教学,突破难点、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 树立为家人服务的意识。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1. 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

2. 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乐意为长辈分担家务。

教学难点:
1.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教学素材,准备相应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填好家务劳动调查表格,准备上课交流。

活动过程:
活动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因为父母的爱你来到了,你的家里。

在家里你。

得到家人的爱。

为了让家人更加幸福,父母每天出去工作。

工作非常辛苦,下班回家还要做很多家务活,他们多么辛苦和劳累啊!(板书:家)想一想,你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要干哪些家务活呢?(出示图片)看到父母这么辛苦、劳累,你想不想减轻父母的负担?你是怎么做的?(出示课题)
看一看,你的想法和图上小朋友的一样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看、思、说的活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父母每天都很辛苦。

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家务,树立为家人服务的意识】
活动二摘苹果游戏
如果帮父母做家务你可以得到一个苹果,回忆一下自己平时帮助父母做过哪些家务,看看可以摘到几个苹果?(给予学生奖励)
1. 出示家务活苹果树。

2. 学生观察,发言。

(学生说出一个,老师写一个)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深入观察与探究,知道平时都干过哪些家务活。

让他们知道自己很能干。


活动三合作探究交流感受
1. 你还记得第一次做家务的情景吗?当时有什么感受?
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

每组选一位同学发言。

2. 出示图片,对比一下你们第一次做家务也是这样的吗?
总结学生感受:做家务让我动脑筋、长本事,真不错!会做的经常做,不会做的学着做!
小结:其实做家务并不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学,我们都能学会。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帮大人分忧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

让学生知道做家务需要技巧。

动手用动脑才能有创造。


活动四团队合作做记录表
出示做一做建议
1. 学生拿出纸笔和尺子绘制记录表。

2.教师参与活动,并指导。

3.展示学生的记录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回家贴到墙上,会让他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五: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1.同学们,回家后再向父母请教,再教你们一些力所能及家务活。

只要用心学,老师相信你们都可以学会。

2.出示图片:我们一起干家务活!
今天的课就到这儿,谢谢同学们!请休息!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