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体育事业发展现状
4台港澳广播电视事业现状

•
• •
• 商业二台也是中文台,听众多为年轻人,以音 乐节目、综艺节目以及纯音乐节目为主,全天 24小时播出,主要用粤语播音 • 商业英文台是英文台,收听对象主要是25岁 以上有较高收入的商务人员及专业人士及外籍 人士等。它的播出内容主要以信息、清谈和国 际流行歌曲为主。 • 三个台都采用娱乐与资讯并重的方针,除有针 对性地办好娱乐、服务性节目外,每半小时都 会报一次新闻,争取最高的新闻时效。
•
•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简称无线电视台或无线电视, 1967年11月19日正式开播,成为香港第一家提供无 线电视播映的电视台。 “无线”开播时就分中文、英文两个台,中文台称 “翡翠台”,英文台称“明珠台”。 翡翠台每天用粤语播出23小时左右,它比较重视节 目内容的通俗性和娱乐性,时事信息节目、大型综 艺节目、电视剧、体育比赛转播以及一些受欢迎的 杂志类节目等有比较高的收视率,在香港电视竞争 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台港澳广播电视事业现状
一、台湾广播电视事业
• “中视”、“台视”、“华视” • “台视”——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视” 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它是台湾地区第一家商业电视台,1969年9月, 台视开始试播彩色节目。 1970年4月,《群英会》成为第一个固定播出的 现场直播彩色节目。 到1972年4月台视庆祝成立10周年时,彩色节目 比例已达到80%。
• 1996年3月31日开播,前身是卫星电视中文台, 覆盖两岸三地。 • 该台集娱乐、服务、信息、电影、电视剧为一 体,全部节目用普通话24小时播出 • 目前,凤凰卫视已开播中文台、资讯台、欧洲 台、美洲台、电影台5个频道。
• 凤凰卫视从1997年3月开始逐步增加新闻报道 量,不仅创出了新闻节目的特色,而且对世界 重大突发事件能够作出迅速反应和及时报道。 • “香港回归”、“黛安娜王妃葬礼”、“9·11 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重大事件的新闻直 播报道中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 • 同时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名牌节目和明星主持人
殖民地开展体育运动的文化入侵和文化认同──以日据时期台湾登山

Ta k e“ Mo u n t a i n e e r i n g d u r i n g t h e P e r i o d o f J a p a n e s e Oc c u p a t i o g. CAO Li
到文化统治的 目的。
关键词 : 体育运 动 ; 休 闲; 宗教 ; 文化 同化
中图 分 类 号 : G 8 1 2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7— 7 4 1 3 ( 2 0 1 5 ) 0 5— 0 0 4 0—0 5
Re s e a r c h i n Cul t ur e As s i mi l a t i o n a nd I de n t i t y o f t he S p o r t s De v e l o pe d i n Co l o ny
S po ts Sc i e n c e Re s e a r c h
Vo 1 .1 9. NO . 5 Se p., 2 01 5
殖 民地 开 展 体 育 运 动 的 文 化 入 侵 和 文 化 认 同
一 一
以 日据 时期 台湾登 山运 动 为例
杨 雄 , 曹 立 , 叶佳梅
统治的双重效果 , 最终实现殖 民统治 的 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法 、 逻辑分 析法 、 实地调查 法对 日治时期 在 台湾 开展的登 山运动深入剖析 。研究结果表明 :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 发展 的一种文化符 号 , 被殖 民者加 以利 用成为其 实现文化 同化 、
达到长期殖 民统治的手段 。深刻揭示 了殖 民掠夺者借助体育强 身健体的外衣 , 巧妙 掩盖文化 侵略的险 恶野心 。告知 和警示一部分人只认为 : 日据 时期殖 民者对 台湾体 育发展 的益处 , 而忽视 殖 民入 侵者 开展体育 运动 的背后是 为 了达
关于台湾的新闻发言稿题目

关于台湾的新闻发言稿题目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台湾地区负责人,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各位媒体朋友见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台湾地区最近的新闻动态和发展情况。
首先,我想就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我们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发展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台湾。
在政治方面,我们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声权和参与度。
我们也积极推进全民参与的民主化进程,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在社会事务方面,我们重视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我们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我们还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扶力度,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
此外,台湾地区还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我们积极推广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
作为台湾地区的未来,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和力量。
我们将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以上仅是对台湾地区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了解台湾地区的发展动态和新闻热点。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台湾地区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台湾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谢谢大家!。
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在对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及发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历程、现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及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影响因素,以求通过多方的努力,发展两岸体育事业,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标签: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发展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在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合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近20余年的体育文化交流经验和成果看,两岸体育文化交流不但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并可在互惠中化解误会,更进一步发展互动关系,建立良好的互动与合作空间。
开展海峡两岸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两岸体育乃至体育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能增进两岸体育工作者、青年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对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也将起积极的作用。
(一)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现状分析现阶段,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体育交流、社会体育交流、学校体育交流、体育产业、体育学术交流等几个方面,其中高校体育文化交流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两岸体育文化的交流仍然偏重于竞赛和参观访问等方面。
高校是青年学子汇集、文化素养极高的聚集地,因而高校之间的体育文化交流备受关注,任何地方都不例外。
提升闽台高校体育水平已成为海峡两岸各高校共同的愿望。
(二)海峡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发展的展望近年来海峡两岸的教育交流和体育文化交流稳步开展。
应台湾有关大学、团体的邀请,中国内地高校派出多个团组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考察访问、讲学、合作研究,密切了两岸人民的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台湾大、中学生来祖国大陆开展学习和体育文化交流及联欢联谊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当前,两岸关系“既有发展,也有曲折;既有希望,也有隐忧。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揭示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合作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全方位的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对缓和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同统一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闽台体育产业合作发展前景研究

生产或提供某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 以满足其需求的厂商集合 , 而这些厂商所生产或提供之产 品、 服务彼此可以相互替代者。运动产业分为运动核心产业和运动周边产业两大类 。大陆则 认为, 体育产业 “ 指为满足人们健身健美 、 娱乐休 闲和精神需要 , 从事体育劳务产 品的生产和
经 营服务 的体育 部 门 、 机构 、 会 团体 、 业 和其 他 法 人 的 总称 ” 包 括体 育 主 体 产 业 ( 育 竞 社 企 , 体
赛表演业 、 体育健身娱乐业 、 体育培训 、 体育科技服务 、 体育无形 资产经 营等 )体 育相关产业 ; ( 图样服装 、 体育器材 、 体育运动用品 、 体育保健食品和药品、 体育场馆建设 与装修 、 体育旅游 、 体育保险等 )体育部门办的与体育无关 的产业( ; 即体育部 门出于补助的需要而开展的与体育 无关 的其他经营活动, 如出租 、 房屋 , 经营餐厅 、 舞厅 、 宾馆 , 或兴办公司、 商店、 工厂等 )( 。) 1
工作。因为对于不熟悉此行业的业主 , 在筹办时是需要多方面协助的 , 中能有位理想的经纪 其 人是非常重要 的。然而, 要有实际经验又具备领导管理能力的专业经纪人 , 在此业界内却成为 难得一求。台商们普遍认为 : 台资企业大多不了解大陆体育界的运作方式 , 不知如何与体育行 政 部门联系 , 寻找合作项 目等。福建 目前可用于民众体育健身活动场馆是紧缺的 , 有待于资金 投人 建设 , 因此作 为各地 的体育行 政 主管 部 门都 积极 争 取各 种 社 会 资 源投 人 开 发体 育 设 施场 地的建设 。如果有体育经纪人参与协助完成 , 这一事情 就好办多了。此外 , 两岸运动员 、 职业 俱乐 部参 与两 岸职 业赛 事 的事项 办理 , 也需 要 体育 中介 机 构广 泛 参 与 帮 助完 成 。但 闽台 的体 育中介机构参与两地体育事务合作是滞后 的。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人才的流动 , . 不应受 政治干预, 尤其是加入 XT V O后 , 台湾的人 才市场应该更开放 , 允许大陆的体育人力资源开拓 台湾体育市场 ; 其次 , 台湾人才 向大陆发 让 展的现象浮出水面 , 由那种“ 地下流动” 民间) ( 成为官方主导 , 使单项 的人力流动能成为双向 流动 , 使更多的有意愿在体育市场领域拓展天地 的闽台业者架起彩虹桥 。
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

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一文旨在全面审视和分析当前中国竞技排球运动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其发展战略,以推动中国排球运动的持续发展与进步。
本文首先对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国内外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竞技排球运动的竞争格局、中国排球运动的现状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提升整体实力、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推进体制改革等方面。
随后,文章从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文章强调了实施这些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竞技排球运动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背景分析在新时期,中国竞技排球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排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竞技排球需要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明确自身定位,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从国际环境来看,排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排球运动具有较高的普及度和竞技水平。
这些国家在排球技术、训练理念、赛事组织等方面都拥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对于中国竞技排球而言,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排球运动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
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竞技排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与此国内排球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人才流失、后备力量不足、俱乐部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制约了竞技排球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竞技排球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排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中国竞技排球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台湾硕士体育申请

台湾硕士体育申请台湾硕士体育申请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是一名对体育事业充满热爱并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出贡献的申请者。
我在此申请台湾的硕士体育课程,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我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在下面的文本中,我将介绍我个人的背景、教育经历、研究兴趣和职业目标。
我出生并成长在一个体育家庭中,父亲是一名体育教练,母亲是一名健康管理专家。
从小,我就被身边的人所影响,他们的热情激发了我对体育的热爱。
通过观察和学习,我认识到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个促进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决定将体育作为我的职业。
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我选择了体育作为我的主修科目,以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我在本科阶段学习了体育科学,并成功获得了学士学位。
这个阶段为我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我特别对运动生理学和训练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的体育活动和竞赛。
我是体育俱乐部的成员,并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和各种比赛。
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也培养了我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些经验将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我的研究兴趣方面,我主要关注体育训练和运动生理学方面的问题。
我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升非常感兴趣,尤其对如何通过训练来改善运动员的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能够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我的研究成果为运动训练和运动生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关注着体育在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我相信体育不仅仅是一种竞技活动,更是一种教育和培养人的工具。
通过体育,人们可以学会团队合作、互相尊重、面对挑战以及克服困难等重要的生活技能。
在我的职业目标方面,我希望成为一名卓越的体育教练和研究者,通过我的工作来改善运动员的表现和普及体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新时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时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当今社会,体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
1.1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体育用品、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贡献巨大。
1.2 体育科技不断创新
在新时期,体育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运动装备、数据分析、训练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运动员提供了更好的训练条件和竞技环境。
1.3 体育教育受到重视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教育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学校、社会组织纷纷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和社会大众的身心健康。
二、发展趋势展望
2.1 大众体育发展迅速
大众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将会更加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2.2 体育与科技融合更深
未来,体育与科技的融合将更加深入,运动数据分析、虚拟现实训练等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
2.3 体育国际化程度提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体育也将更加国际化,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跨国合作等将会更加频繁,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结语
在新时期,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呈现出蓬勃的态势,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体育科技的创新为运动员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体育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全民健身。
未来,大众体育、科技融合和国际化程度提升将是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育在新时期将迎来更加夸姣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
机关、团体及企 业机构依实际需要 设立体育活动计划 与时间,推动员工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4.竞技体育的比较
大陆
运动训练在学 校体育技术上实行 课外训练、业余体 校、运动学校和优 秀运动队层层衔接 的训练体制。
台湾
优秀运动人才区 分等级选送训练中 心、训练站、训练 学校等积极培养、 鼓励社会团体办运 动队。
曾经44次创亚洲纪录。 由于她的成绩特别出众, 获得“东方羚羊”、“世 界女飞人”、“短跑女王” 等美名。
国民党当局和民进党当局时期的台湾体育
朱木炎 ,台湾桃 园县人,跆拳道选手, 2004年8月代表台湾 参加雅典奥运男子组 第一量级(58公斤级) 比赛,为中华台北代 表队拿下参加奥运会 以来的第二面金牌。
5.人才培养的比较
大陆
教育部门通过 师范院校、运动技 术学院、体育学校 培养体育师资和体 育技术人才。
台湾
教育部门通过 体育学院、体专学 校,体育系和体育 研究所培养各类体 育专业人才。
6.体育经费的比较
大陆
政府提供为 主,学校体育经费 由教育部门负责。
台湾
实施体育所需 经费和各级政府 机关及学校列入 预算。 高水平运动队 由企业赞助。
总结
大陆和台湾体育现状在很多方面 是相同的,但由于台湾受西方思想 影响较大,以及由于地理环境,社 会制度等的不同,使大陆与台湾体 育也存在着一些差别。 两岸应该更广泛的交流和学习, 更好的取长补短,早日实现体育界 的统一。
台湾体育事业的历程
√ 1895-1945年日据时期的台湾体育 √ 1945-1980年台湾光复及国民党时期 的体育 √ 1980-至今国民党当局和民进党当局 时期的台湾体育
日据时期的学校体育
日据时期的学校体育
台湾光复后国民党统治时期
左图为获得1968年第 19届奥运会女子80米栏铜 牌的中国台北选手纪政。 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 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1.组织管理的比较
大陆
台湾
教育部门主 国家体委统 一领导,协调监 管体育行政、 督全国体育事业。 统一领导体育 活动。
2.学校体育的比较
大陆
国家教委和 各级教育部门 主管。
台湾
教育部门主管 教学及活动的规 划,督导和考核。
3.社会体育的比较
大陆
各行业、各 部门组织体育协 会和俱乐部开展 活动,国家体委 在方针政策上予 以指导,赞助和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