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017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后作业集
初二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六单元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
下列各项与这种改变有直接关系的是()①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②国民政府积极抗日③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④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进攻的重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认定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C.要独立自主地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D.坚持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综合以下资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碑海外华侨支援抗战的汇款单八路军战士保存的拥军鞋《五龄童抗日漫画》A.抗战时期艺术创作成果辉煌B.抗日战争是中国全民族抗战C.学生参军改变抗日部队结构D.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4.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之一。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选择题1.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红一、四方面军会师C.红二、四方面军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2. “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
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A.选举毛泽东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党代表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C.肯定了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4.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
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5.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
其中,贵州遵义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B.长征会师伟大胜利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
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7.《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人教版(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后精练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基础训练1.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镇压义和团运动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获取大量赔款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3.下图为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
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俄国割占东北领土4.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5.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A.红巾军B.太平军C.义和团D.洋枪队6.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能力提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
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引自马克思的话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3)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C2.B3.B4.D5.B6.D7.(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后作业(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后作业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武昌起义2.“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3.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B.过雪山草地C.渡过金沙江D.井冈山会师5.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四渡赤水,佯攻贵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爬雪山、过草地6.毛泽东感慨地说:“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 )A.瑞金B.遵义C.会宁D.吴起镇7.毛泽东说:“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
”“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8.“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P4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危及国家统治;摧残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P6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清政府制度腐朽落后。
鸦片战争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P7课后活动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西方列强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P9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会发生。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
扩大国内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共同的强烈愿望。
侵略中国,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P10材料研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P12课后活动1.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提示:学生指图说明即可。
重点在强调侵占领土之多,手段之令人不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同步练习(含答案)-word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说的“伟大的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跃进大别山2、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
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是()A.四渡赤水B.强渡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D.翻雪山过草地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
”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
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宁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②①④⑥⑤③D、①③④②⑥⑤4.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斯诺可能报道了()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红军不怕远征难”,毛泽东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下面这首气势磅礴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描写的事件不包括()A.巧渡金沙江B.飞夺泸定桥C.过雪山草地D.井冈山会师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B.会宁会师C.井冈山会师D.吴起镇会师7、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老师讲解的主题是()A.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B.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C.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D.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二、材料解析题8、毛泽东的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初二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后作业第八单元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失败后,几乎所有法令都被慈禧太后废除,仅留下了唯一成果。
它是() A.商务印书馆B.京师大学堂C.大生纱厂D.京张铁路2.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
我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A.《明定国是》B.《奏定学堂章程》C.《义务教育法》D.《钦定宪法大纲》3.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
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B.科举制度的废除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4.《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经典,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扉。
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是()A.冼星海B.徐悲鸿C.聂耳D.鲁迅5.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大众传媒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A.《人民日报》B.《新青年》C.《天演论》D.《申报》6.科举制的废除是在()A.明朝B.清朝C.民国时期D.新中国建立后7.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B.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C.近代历史遗迹D.近代文学艺术成就8.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的作品是()A.《定军山》B.《黄河大合唱》C.《毕业歌》D.《渔光曲》9.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申报》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B.商务印书馆创办于南京,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定军山》是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D.徐悲鸿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状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上册历史 5.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时练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选择题1.“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
”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2.如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A.南昌起义B.井冈山会师C.红军长征D.百团大战4.长征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多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体现出()A.国民革命的光明前景 B.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C.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D.解放战争的艰苦历程5.下面是某班同学自编的一首歌谣:“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
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
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五四运动 B.中共成立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 B.陈独秀C.毛泽东 D.邓小平7.诗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如图所示地点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B.大渡桥横铁索寒C.更喜岷山千里雪D.三军过后尽开颜8.“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练习题集第一课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A.虎门销烟B.炮轰广州城C.鸦片战争D.三元里抗英2.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A.关天培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3.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
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
”“这些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尼布楚条约》4.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A.南京B.上海C.广州D.福州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当()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第二课1.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A.英、法B.英、法、俄C.英、法、美D.英、法、美、俄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帮凶”,且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更多的好处”指()A.得到巨额赔款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4.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尼布楚条约》5.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第三课1.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红头军”的领袖是()A.关天培B.林则徐C.华尔D.洪秀全2、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标志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3. 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1862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
战其即败。
”这位将领是()A. 秦日纲B. 陈玉成C. 李秀成D. 石达开4. “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
”是指中国近代的()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5.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第四课1.曾国藩等人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近代军事工业。
为此,我们把他们称为()A.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B.启动中国近代化的洋务派C.兴办企业的民族资本家D.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派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封建经济B 发展资本主义C 维护封建统治D 抵抗外国侵略3.奕䜣在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洋务派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工业有()A.轮船招商局B.安庆内军械所C.江南制造总局D.福州船政局4.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B.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C. 中法战争中国不战而败 D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第五课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A.丁汝昌B.邓世昌C.左宝贵D.叶志超2.甲午战争中黄海战役的结局是:()A.双方互有损失B.日本舰队全军覆没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虎门条约》4.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5.《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不平等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开放工厂的特权6.《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第六课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A.1888年B.1894年C.1895年D.1898年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裁撤冗官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6.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第七课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外国传教士的活动十分猖獗B.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C.清政府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加深2.八国联军的侵华时间是( )A.1899年B.1900年C.1901年D.1902年3.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
”这次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5.《辛丑条约》签订时,慈禧太后曾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符合当时国际外交形势B.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物力强大C.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D.反映了满清王朝腐败无能6.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第八课1.下列有关孙中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B.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C.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D.领导并成功发动了广州起义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A.檀香山B.长沙C.上海D.东京3.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享主义4.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5.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第九课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A.安庆起义B.广西起义C.萍浏醴起义D.黄花岗起义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3.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A.中国同盟会B.湖北文学社C.湖北新军D.湖北共进会4.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第十课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在()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2.1912年,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这意味着中国()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3.袁世凯成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不包括()A.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孙中山的南京政府B.袁世凯对南京革命政权施加压力C.南京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D.南京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体现天赋人权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D.体现了三权分立5.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第十一课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A.孙中山 B.李烈钧C.宋教仁 D.黄兴2.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作出了哪些“努力”()①解散国民党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规定总统可以连任④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为讨伐袁世凯的复辟活动,维护共和制度的护国战争发生在()A.1913年 B.1914年C.1915年 D.1916年4.湖北省是中国千湖之省,是人杰地灵的旅游胜地。
北洋军阀割据时期,控制湖北省的军阀派系是()A.直系 B.奉系C.皖系 D.滇系第十二课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B、与洋务派论战C、与立宪派的论战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新青年》B、《中外纪闻》C、《民报》D、《申报》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5、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第十三课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队伍壮大B、“一战”期间美日加紧侵略中国C、北洋政府对外卖国、对内掠夺,阶级矛盾加深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A、一次大战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C、十月革命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4、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B、学生爱国运动C、工人和学生的革命运动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领导阶级不同B、指导思想不同C、所处时代不同D、革命前途不同第十四课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A. 北京B. 延安C. 上海D. 瑞金2、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5、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