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

特点:
高强度开发与历史连续性并存
南京明城墙
包含内容
文物保护 :
墙体本体保护 城墙安全保护
环境保护 : 依据风景资源分布情况,划定保护界限和控制范围
景观视野保护: 连续景观走廊,形成山水城林连续视景 城墙是具有场所意义的步行通道
东京代官山集合住宅
设计师:桢文彦 工程分期:三期
第一期 : 沿街围墙空间 城市设计手 法 通透视野 沿街
城市设计
今天 :
(1)矶崎新的——“空中城市” (2)阿基格拉姆 ——“行走城市”和“插入式城市”
城市设计
矶崎新的——“空中城市”
空中城市是一组连续延展的构 架,打算建在地面15M以上处, 跨越原有的城市街区,原有城 市到一定时期便被废弃。
城市设计
阿基格拉姆学派
城市设计
实践中,区域和城市级的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城市设计
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再开发
80年代初,南京夫子庙一代环境品 质十分恶劣,1984年,南京市人民 政府决定开发建设以夫子庙为中心 景区的“十里秦淮”风光带。 经过几年的努力,以内秦淮河为轴线 ,夫子庙为中心,兼具明清特色的文 化、商业、服务、旅游4种功能的秦淮 风光带已初具规模。
城市设计
2.3地段级城市设计
开发型城市设计:城市大尺度的发展计划提升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 性。 案例:横滨未来港 保存型城市设计:提升具有城市历史文脉和场所意义的城市地段空 间品质 案例:南京明城墙保护 社区型城市设计:注重人的生活要求,强调社区参与 案例:东京代官山集合住宅
横滨未来港
年代
1980s—1990s建造著名项目
地标塔 美术馆 展览中心 大厦环境适应:人对环境可接受的生理限度 特色表达:城市个性 可达性和方位:地域性,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1、土地使用体系。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城市典型空间要素指的是城市中具有特定功能和影响力的空间元素,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要素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城市功能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1.公园景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绿地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绿色植被的规划和布置,通过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等植物,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此外,公园中还可以设置湖泊、喷泉等水景,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艺术感。
2.广场空间: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交汇点和社交活动场所。
广场景观设计要考虑到人流量的流动和集聚,以及人们的活动需求。
广场中可以设置座椅、休息区、喷泉和艺术装置等,使人们能够休息、交流和欣赏景观。
此外,广场的地面材质也要选择适合行人行走的材料,如石板或花岗岩等,以提供良好的行走体验。
3.街道景观:街道是城市中主要的交通通道,也是人们出行和活动的场所。
街道景观设计要注重人行道的宽度和安全性,为行人提供良好的行走条件。
此外,街头建筑的外观和店铺的布局也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统一的建筑风格和精心设计的商业立面,打造出独特的街道景观。
4.建筑景观:城市中的建筑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建筑景观设计要注重建筑的比例、形态和材质的选择,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建筑物的立面装饰和照明设计也能够提升建筑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夜间效果。
5.水域景观:城市中的水域景观包括河流、湖泊、运河等水体。
水域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保护水质和水环境,通过绿化、水生植物和人工景观等手法,打造出优美的水域景观。
水域景观还可以与周围的建筑和公园景观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总之,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景观设计分类

3 生活性街道
生活性街道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 场所,根据人们出行目的的不同, 又可将道路分为生活居住为主和行 政办公为主两种类型。
4 多功能街道
多功能街道在完成其本身交通功能 的同时,还通过商业氛围和生活氛 围来体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精 神追求,打造城市地方特色。
THANK YOU
景观设计分类
目 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公园景观 居住区景观 工业区景观 商业区景观 城市广场景观 城市道路景观
1 综合公园 2 社区公园 3 专类公园 4 带状公园
公园景观
公园景观属于大型景观,是当下主要 景观之一,也是中西方景观的文化形态反 应。有的园林景观加入了一些现代文化元 素,与现代社会发生某种关系。
城市广场分类:主要依照广场性质分类,而城市广场取决于他在城市 广场中的位置、环境、功能和活动内容,以及主题建筑及其标志物的 性质。 1 集会游行广场 2 交通广场 3 游戏集会广场 4 纪念性广场 5 商业广场 按照广场形态分为:规整性广场、不规整性广场及广场群等。 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 等。
1 综合公园
1 市级综合公园 2 区级综合公园
2 社区公园
1 居住区公园 2 小区游园
3 专类公园
1 风景名胜公园 2 植物园、动物园 3 历史名园 4 博览会公园 5 主题公园
4 带状公园
1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要素 2 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
居住区景观
居住区是人们集中居住的空间环境。 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居住方式,社区景观 是高楼加上地面空间优化的居住环境形态。
3 社会要素:人以其特征和行为活动创造和使用环境。居 住空间是人们生活活动的舞台,在这里表现出居民的生 活习俗风貌。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评价城市景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结合建筑、园林、水景、道路、照明等要素,营造出人们居住、工作和休闲的宜人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角度,探讨几个典型的城市景观设计案例。
一、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是一个位于首尔市江南区的城市绿地项目。
该项目利用回填技术将废弃矿山场地改造成公园,营造出一个集绿化、康体活动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绿洲。
该公园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需求。
在绿化方面,公园以丰富的植物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处理,达到了绿意盎然的效果。
此外,公园还设置了跑步道、自行车道、专业运动场等设施,满足了市民进行各类康体活动的需求。
评价:首尔市清潭洞回填公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废弃场地资源,将其改造成一个生态友好、功能齐全的城市绿地。
公园景观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娱乐,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二、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是一个位于密歇根湖畔的城市公园项目。
该项目以复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湿地植物、水文系统和景观特色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米伦尼姆公园的设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公园通过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布置,恢复了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生态教育和研究的场所。
同时,公园还设有步行道、观景平台和游客中心等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学习的空间。
评价:芝加哥市米伦尼姆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恢复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态公园。
公园的景观和设施完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的休闲和学习场所。
三、巴黎市埃菲尔铁塔周边景观设计巴黎市埃菲尔铁塔周边景观设计是一个针对埃菲尔铁塔周边区域的城市景观改造项目。
该项目通过提升铁塔周边的景观环境,提升了巴黎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
景观设计注重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提升景观品质和游客体验。
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

• 一个城市的空间格局在多种因素的交互 影响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往往会呈现出 上述多种模式彼此叠加的复合特征,而非 某一模式的单一反映。
5.2.3 空间格局的演化类型
• 城市的各种功能活动所引起的空间变化,促进了 空间的位移与扩张,而这种空间上的演替,势必 会给城市空间带来整体格局上的变化。段进在 《城市空间发展论》一书中,曾将城市空间格局 的演化分为四种基本类型(P133图5—2—6):同 心圆式扩张,星状扩张,带状生长,跳跃式生长。
• 综合利用的另一含义是对设计用地进行必要的调 整,对用地进行地上、地下、地面的综合开发, 以建筑综合体的方式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如日 本东京市的东京、新宿、涩谷、池带车站就都是 超大规模尺度的建筑综合体其中东京站设置有5层 的地下交通和商业步行街空间,旧金山的市场大 街也是土地综合使用和城市立体开发的优秀案例。
它通常将市民共同举行活动的公共场所包括市政厅教堂供人流集散的广场等置于中心并通过体量或尺度上的处理使其成为城市的视觉与心理中心p131在确立核心的基础上该格局可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呈放射状或同心圆排布建筑系统道路系统与绿化景观系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性与巴洛克式的整体秩序如p1322条带延伸性即通常沿着主要道路走向串接布置建筑绿化道路广场要素并沿线形成一系列的空间节点和节奏变化
• 位于地区之间的残余空间及其边缘的荒芜地带一向需要特 别关注,而“柔性边界”所尝试的正是如何使这些失落的 空间转变为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积极空间。(通节点,或是群众喜欢聚集的场 所,如车站、机场和码头等,这些都是人们来到城市后接 触、认识城市的第一起点,被称为“城市门户”( P135图 5—2—9)这些节点的设计由于影响着人们对城市印象的 好坏,尤其需要注意构成节点的建筑风格、材质色彩、形 体结合、广场空间等城市特色的集合体现。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设计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各项工程设施,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关资料和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技术和经济指导。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是指在城市设计中,对城市空间各要素进行合理整合、统一规划,确保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有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的整合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的基础要素之一,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可以对旧城区进行土地整理,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等用地,提高城市整体的空间品质。
二、交通网络的整合交通网络是连接城市各个要素的纽带,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通过道路、轨道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城市空间的宜居性。
三、绿地与水系的整合绿地和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空间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整合城市绿地和水系,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配置绿地系统,形成城市的绿心地带,同时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提供城市的水景和水体保护,构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功能区域的整合城市功能区域的整合是城市设计中关键的空间要素之一。
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要合理整合城市的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定位,合理整合不同功能区域,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功能区域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五、景观设计的整合六、社会文化的整合城市的社会文化是城市空间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线性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以太仓市滨江新城滨江大道景观设计为例

城市线性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以太仓市滨江新城滨江大道景观设计为例摘要:城市道路景观具有很强的视觉导向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绿地设计要求丰富且空间简约有序1。
本文以太仓市滨江大道为案例,论述城市道路作为带状视觉景观空间,应在多个方面体现城市道路的绿化特色,形成与众不同的富有旋律感的线性景观空间。
关键词:线性景观滨江大道植物景观音乐旋律1 前言线,在数学上是点移动的轨迹,只有位置、长度和方向。
当它作为基本的平面构成要素时,又被赋予一定的宽度,带来无穷尽的视觉变化2。
当“线”的概念出现在城市空间中时,它不仅立体化成线性城市空间,更重要地包含了流动和变化的时间特质,具有四维性。
“线性景观”泛指在规划的场所内呈“线”型的各种景观要素。
2 线性景观空间的认知城市线性景观空间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生态景观要素,如滨河景观廊道、绿化景观道路、线性公园等都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
线性景观理论首先由欧美设计界提出,在很多设计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如美国纽约的高线公园长度超过0.5英里,面积达到2.88英亩,跨越9个城市街区,是利用城市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成的一条带状城市景观走廊3。
再如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普拉特河绿道全长超过50km,用一条连续的自行车道联系起来,种植了成百上千的乔木,大大改善了当地环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引入并研究国外的线性景观理论,逐步应用于实践中,设计手段和方法紧随国外,如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就是典型的线性城市绿地公园,长2.8公里,宽19米,既是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去处,更是一处历史文物的保护地。
笔者将以江苏省太仓市滨江新城的滨江大道景观设计为例,浅析城市线性景观空间的设计方法。
3 方案体系构成3.1 项目背景滨江大道位于太仓市浏河镇滨江新城,是进入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的门户景观大道,地理区位十分重要。
滨江大道南起沪太公路,北至浮浏公路,总长度约8.5KM,两侧绿化带宽度约20m,绿化面积约30公顷(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城市中心区 4.3城市中心区
城市中心是指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 活动的地方,在中心区内一般集中了 城市第三 产业的各种项目,如公共建 筑、政府的行 政办公建筑、商业建筑、 科研建筑和文化娱乐设施等等。 城市中心区的历史发展 古代城市中心多以政治。宗教活动为 主,附带有部分的商业活动,如前迷 古罗马广场群,意大利中世纪城镇中 的广场。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中心 区越来越多地趋向平民化。直到20世 纪初,城市中心区一直是城市社区和 社交生活的主要焦点所在。人们在此 交往,互通信息,游逛购物,休闲娱 乐或表现白我,足城市特定社区的象 征。
4.2城市广场空间
城市广场空间形态 1.平面型 2.空间型
城市广场空间围合 四面围合:当这种广场规模尺度较小里,封闭性 强,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和领域感。 三面围合:封闭感较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向 心性。 两面围合:领域感弱,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 一面围合:封闭性差,规模较大时,可考虑组织 二次空间下沉式。
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概述 2.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构成及价值判断 3.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的设计 4.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5.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
6.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
城市设计
4.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4.1 城市街道空间 4.2 城市广场空间 4.3 城市中心区 4.4 城市空间轴线 4.5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 4.6 历史地段 4.7 步行街(区) 4.8 城市建筑综合体
4.9 城市天际线
4.1城市街道空间
概述: 街道和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 它 道路多以交通为主 街道多以日常生活及出行方式有关
影响因素: 1.城市规模 2.用地布局形态 3.城市交通
4.1城市街道空间
中国城市街道的发展 1.宋以前 ---- 大街廓 2.宋以后 ---- 小街廓 3.新中国 ---- 大街廓 4.改革开放 ---- 大小街廓混杂
4.2城市广场空间
广场是一种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由 建筑物、构筑物或绿化等围合而成的 开放空间。
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有公 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 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在 城市中起着“起 居室”的重要作用。
4.2城市广场空间
中西方城市广场的发展
时期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
特征 集会、市场 审判、庆祝、竞技 较好的围合特性,规模尺度适合于 所在的城市社区,地点多位于城市 中心,
文艺复兴 对中世纪广场改造中体现人文主义 的价值,追求人为的视觉秩序和庄 时期 严雄伟的艺术效果。并运用了透视 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 巴洛克时 巴洛克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 道路体系联成一个整体,并使城市 期 形态呈现为更加活泼和动态的格局。
4.5城市滨水区设计
水滨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空间地段, 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 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 体的部分”。水滨按其毗邻水体 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 湖滨和海滨。
城市滨水区建设大致可以分为 开放、保护和再开发三种类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5城市滨水区设计 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把滨水区作为城市整体的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功能安排、公共活 动组织、交通系统等方面与城市主体协调 一致。通过有效手段加强滨水区与城市腹 地、滨水区各开放空间之间的连接。 2.适配、制宜和特色原则,因地、因时、 因具体对象发挥规划设计和开发运作的主 观能动性,并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在的特 质。应通过缜密的研究与分析,探索适宜 的方案,并使人能够区别场所间的差异, 唤起对一个地方的回忆。 3. 滚动渐进原则,滨水区城市规划和设计 应采用动态、循序渐进且具有一定弹性的 规划设计方法。 4. 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原则,滨水区 设计必须合理处理和协调好不同投资主体 的权益分配问题。
4.3城市中心区
传统城市中心区之所以能成为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焦点,具备两个 基本条件,一是它位于城市交通网 络和系统的枢纽位置;二是复合化 和相对紧凑的土地使用方式,具有 对城市社区各种活动的吸引作用, 从而中心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多样 性和积聚性的特点。
城市中心区的设计开发原则: 1.促进土地使用种类的多样性 2.强调空间安排的紧密性 3.提高土地开发的强度 4.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 5.提供便利的出入交通 6.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 7.建立一个正面的意向
4.4城市空间轴线 4.4城市空间轴线
城市空间轴线 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 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城市空间轴线作用 1.控制城市空间格局 2.组织城市空间序列 3.形成城市天际轮廓 城市空间轴线种类 1.存在形式 实轴与虚轴 2.轴线贯穿的区域 主轴与辅轴
4.4城市空间轴线
城市空间轴线设计要点 1.城市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展需求 而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所在的特定地形地貌来 确定建设。即便是采取几何轴线的城市结构控制 方式,城市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依然能够成为规 划建设可利用的重要素材,并使城市具有地域特 色。 2.适度运用城市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有助于在一 定规模层次上整合或建立城市的空间结构,体现 一个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意图。 3.城市轴线的魅力和完美主要体现在轴向空间系统 与周边建筑规划建设的时空维度上的成长有序性、 形态整体性和场所意义。 4.就具体的城市设计手法而言,城市轴线所特有的 空间连续性及序列场景的考虑和创造是至关重要的。 5.设计者要有目的地在轴线的两边布置一些大小建 筑,从而产生空间上的关联和后退的感觉,或者在 场景中加入跨越轴线的建筑要素,从而建立起空间 尺度的序列感。
交通方式对街道的影响 以公共交通为为主 香港 以小汽车为主 深圳
唐长安
明清北京
4.1城市街道空间
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街道空间设计主要满足以下要求: 1.交通要求 a.处理好人、车交通的关系。 b.处理好步行道、车行道、绿带、停车带、 街道交结点、人行横道以及街道家具各部分关系。 c.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应按四维空间考虑, 但应注意要尽量使人们在同一层面上运动。 d.由于街道在不同地段中人流、车流的活动情况 不同,其横剖面宽窄应有所不同。所以最好是 将街道分成不同段落,并对其进行功能、人流 和车流疏密程度的研究,并相应决定其宽窄变化。 2.贯彻步行有限原则和生活功能要求。 a.能安心居住的街道。 b.有美好生活的街道。 c.被看作是自己故乡的街道。
4.1城市街道空间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街道景观空间设计主要满足以下要求: 1.街道景观设计中处理好使用、形体和空间环境 秩序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连续性包括了 建筑设施,乃至建筑的风格、尺度、用材和色彩 等内容。 2.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 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 建筑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现在城市 中成功的街景设计并不多见,原因在于现代城市 中不少街与坊的布置和规划设计相互脱节。 3.街道上树木的栽植对于街道城市设计的成功是 非常重要的。沿街建筑由于是不同设计师设计, 设计水平、形体尺度、建筑风格常常变化有余, 统一不足,而整排连续的枝叶茂盛的行道树就能 提供视觉统一性的保证,乃至成为一种独特的街 景风格,如南京的林荫道、巴黎的香榭丽大道等。
4.2城市广场空间
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又有了突破性进展: 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围合、视 觉美感问题,而且是城市有机组织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规划建设时除运用传 统的规划学和建筑学科知识外,还必须 综合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的 成果,并充分考虑设计的时空有效性和 将来的维护管理要求。
4.2城市广场空间
广场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是说一个广场应有其相 对明确的功能和主题。在这个基础上,辅 之以相配合的次要功能,这样的广场才能 主次分明、特色突出, 2.尺度适配原则:即是广场不同使用功能 和主题要求,赋予广场合适的规模和尺度。 如政治性广场和一般的市民广场尺度上就 应有较大区别。 3.生态性原则:广场是整个城市开放空间 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 境联系紧密。 4.多样性原则:当代城市广场虽应有一定 的主导功能,但却可以具有多样化的空间 表现形式和特点。 5.步行化原则:这是城市广场的主要特征 之一,也是城市广场的共享性和良好环境 形成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