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1、土地使用体系。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达到一定的美观、功能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城市设计需要整合多种空间要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等。
自然环境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等,它们是城市的基础和依托。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情况来确定城市的布局和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和水系等,保护水体环境,提高水体利用效率。
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植被,包括公园绿地、街道绿化和建筑绿化等,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人文环境是城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人文环境包括历史遗存、文化景观和社会活动空间等。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文化景观,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中心等,提供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社会活动空间,包括广场、公共设施和社区中心等,促进居民的社交交流和互动。
建筑环境是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建筑环境包括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住宅区,包括不同类型的住宅、社区设施和绿化景观等,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商业区,包括商业街、购物中心和市场等,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商业服务。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共建筑,包括政府办公楼、学校和医院等,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
除了以上的空间要素,城市设计还需要整合交通、节能和环保等要素。
交通要素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划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系统。
节能要素包括能源利用和建筑设计等,需要采用节能技术和设计原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环保要素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环保设施,保护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功能和可持续性。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城市典型空间要素指的是城市中具有特定功能和影响力的空间元素,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要素能够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色,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城市功能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1.公园景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绿地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景观设计要注重绿色植被的规划和布置,通过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等植物,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此外,公园中还可以设置湖泊、喷泉等水景,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艺术感。
2.广场空间: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交汇点和社交活动场所。
广场景观设计要考虑到人流量的流动和集聚,以及人们的活动需求。
广场中可以设置座椅、休息区、喷泉和艺术装置等,使人们能够休息、交流和欣赏景观。
此外,广场的地面材质也要选择适合行人行走的材料,如石板或花岗岩等,以提供良好的行走体验。
3.街道景观:街道是城市中主要的交通通道,也是人们出行和活动的场所。
街道景观设计要注重人行道的宽度和安全性,为行人提供良好的行走条件。
此外,街头建筑的外观和店铺的布局也是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统一的建筑风格和精心设计的商业立面,打造出独特的街道景观。
4.建筑景观:城市中的建筑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建筑景观设计要注重建筑的比例、形态和材质的选择,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建筑物的立面装饰和照明设计也能够提升建筑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夜间效果。
5.水域景观:城市中的水域景观包括河流、湖泊、运河等水体。
水域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保护水质和水环境,通过绿化、水生植物和人工景观等手法,打造出优美的水域景观。
水域景观还可以与周围的建筑和公园景观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
总之,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设计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筑规划,更多的是要面对城市的空间要素整合,以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本文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讨空间要素整合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整合策略。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空间、公共空间以及自然空间三个方面。
建筑空间是城市设计中最为直接和重要的要素之一,包括了居住、工作、商业、文化等各种建筑类型的空间。
公共空间主要是指城市中的公共设施和社会空间,如公园、广场、学校、医院等。
自然空间则是指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了绿化带、河流、湖泊等。
这三个空间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城市设计中需要进行整合,才能够构建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空间要素整合的重要性1. 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因此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
通过对建筑空间、公共空间和自然空间的整合,可以更好地合理分配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2.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空间要素整合可以让城市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丰富,从而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
合理的空间整合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自然景观、公共服务设施等,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3. 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适用性空间要素整合可以促进城市各个空间要素的交融和互补,从而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通过合理的整合,可以让城市的各种功能得以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三、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策略1. 优化建筑空间规划在城市设计中,建筑空间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在建筑空间的规划中,应当尽可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多功能规划,如在居住楼的下层设置商业用房,提高建筑空间的多功能性。
建筑空间的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节能材料和理念,做到绿色环保。
2. 加强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完善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完善可以为城市增添活力。
城市设计--讲义

城市设计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的说法。城市设计的概念具有不明确性,学术界对其的认识和 理论及研究多种多样。
一般的共识是:以城市的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环境三维的空间设计,来贯彻城市规划思 想,指导城市环境元素的进一步设计。
弗洛伦萨
威尼斯
1 历史发展:
5、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设计
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兴建起来。中世纪城市是以一种“渐 进主义”的方式自发成长起来的。欧洲到了中世纪,城市开始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建 立起来。有关学者研究,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要塞型:由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发展而来
1 历史发展:
3、古罗马时期城市设计
古罗马的广场也是这一时期 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功能 除了希腊时期的集会、市场 职能外,还包括审判、庆祝、 竞技等。其中罗马城中的广 场群最壮丽辉煌,其四周一 般多为庙宇、政府、商场。
1 历史发展:
伊斯坦布尔中心区及索非亚大教堂
4、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早期伊斯兰文化几乎没有城市平面的规划准则,惟一可 以识别的空间规则和秩序就是清真寺及其周围的教民住 区,这是当时伊斯兰城市社会生活的唯一核心。到相对 成熟的城市平面。
市场 卫城
奥林匹翁神殿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卫城内各个建筑都处于空间的重要位置,既 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同时也考虑到从卫城 周围仰望她的景观效果。
1 历史发展:
2、古希腊的城市设计
希波战争前,希腊的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城 市空间、街道系统均不规则。公元5世纪, 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 首次系统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 网,建筑物都布置在格网内。城市中心有分 区,广场那个呈规整形状。十字格网这一系 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 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设计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各项工程设施,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关资料和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技术和经济指导。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是指在城市设计中,对城市空间各要素进行合理整合、统一规划,确保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有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的整合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的基础要素之一,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可以对旧城区进行土地整理,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等用地,提高城市整体的空间品质。
二、交通网络的整合交通网络是连接城市各个要素的纽带,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通过道路、轨道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城市空间的宜居性。
三、绿地与水系的整合绿地和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空间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整合城市绿地和水系,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配置绿地系统,形成城市的绿心地带,同时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提供城市的水景和水体保护,构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功能区域的整合城市功能区域的整合是城市设计中关键的空间要素之一。
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要合理整合城市的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定位,合理整合不同功能区域,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功能区域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五、景观设计的整合六、社会文化的整合城市的社会文化是城市空间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与应用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与应用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补充,也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体现。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形象与居住品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与应用分析。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舒适、人性化、多样化、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1、功能性原则。
方便、安全、易用、实用是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公共空间必须满足其功能要求。
2、美学原则。
设计要考虑美学需求,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融合使空间感觉更加自然、舒适。
3、适应性原则。
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公共空间要考虑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季节等要素,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4、可持续性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要考虑环保,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空间要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空间要素包括:1、交通组织:包括人、车道、公交区域的划分和组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考虑的关键要素。
2、绿化与景观:公共空间中引入植被、水体等自然景观,提高空间品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3、功能区域的分隔: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必须分隔不同的区域,以充分利用空间。
4、户外活动设施: 提供多样的户外活动设施,丰富公共空间的功能与活力。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实例A、中国大陆1、上海中心广场上海中心广场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心位置,是上海中央商务区(CBD)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特别重视与周边建筑的衔接,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的高度及其夜景的美感,空间布局合理,绿化率高。
2、北京三元桥商务区北京三元桥商务区的公共空间建设突出了“互动性”与“参与性”的设计理念,活动广场、绿化园林、儿童游乐场等多重功能区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考虑。
B、国外1、巴黎拉丁区骑士花园这是一个坐落于巴黎著名的拉丁区的公园。
公园采用了自然、和谐、和平的设计风格,充分利用资金与空间进行了适宜环境的打造。
城市空间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

城市空间环境构成的基本要素李小芬(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317000)摘要:城市空间环境构成具有物质和精神二种表现形式,二者缺一不可,其中物质是构成空间创造的基础。
人、建筑、水体、绿化、小品五大构成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
关键词:城市空间环境基本要素城市空间环境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物质材料的构成形式,即构成元素——人、建筑、水体、绿化和小品的构成表现形式;二是精神和文化上的构成形式,即空间的主题和文脉,这是环境潜在的内涵。
环境设计的方法很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对其构成的基本要素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一、城市环境构成的主体——人城市环境设计的中心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使人与包围人的环境构成一个共柄共生的、和谐完美的生态体系。
人是环境的主体。
不考虑人的因素的环境设计是错误的设计,如果没有人的参与.一个理论上成功的设计,实际上也是没有意义的。
从哲学意义上讲,人是社会、自然、意识的统一体,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城市是人双重属性的一个载体.在人改造自然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中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自己的个性。
因此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宗旨是为了人。
人的交往。
社会网络的联结,要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得以实现。
城市中,应创造一些宜人的小空间,让人徜徉于花间、柳下。
使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得以放松,这种宜人的小空间直接影响着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意识。
一个发达和进步的社会。
其城市环境一定是令人愉悦、清新和振奋的,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所以搞好城市空间环境,就必须从研究人入手。
因为人是创造环境的主体,也是改造环境的源流。
“张力”。
在这种情况下。
艺术形式与人们的审美知觉就达到了异质同构。
四、视觉语言与设计信息传播法则.一件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要向受众传递大量的有效信息.它们应符合其基本视觉语言法则并准确地编码。
通过外在形象有效地传输信息。
并且能够为广大受众所接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3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概念的狭义指市政工程、城市交 通及电力通讯设备等,广义则还包括公路、铁 路及城市服务事业、文教事业等。基础设施既 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又是城市社会经 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支持系统,其发展应与城 市整体的发展互相协调、相辅相成。
塔克尔认为,“开放空间是指在城市地区的土地和水不 被建筑物所隐蔽的部分”。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1、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功能
林奇教授也曾描述过开放空间的慨念,“只要是任何 人可以在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可 分两类: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自然土地,另一类则属于 城市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民选择来从 事个人或团体的活动”。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城市空间环境中的建筑形态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建筑形态与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开收空
间都有着密切关系; (2)建筑形态具有支持城市运转的功能; (3)建筑形态具有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
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3.2.1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
环境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城市中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 造型、材料、用色等对城市空间环境具有极其重 要的影响。广义的建筑还应包括桥梁、水塔、护 堤、电视通讯塔乃至烟囱等构筑物。城市设计虽 然并不直接设计建筑物,但却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建筑形态的组合、结构方式和城市外部空间的优 劣,尤其是就视觉这一基本感知途径而言,城市 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评价。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在城市土地使用中具有耗资多、建设 周期长、维修困难的特点,而且常常是比城市 形体空间设计先行的步骤,一旦形成,改造更 新就比较麻烦,而良好的基础设施又是城市设 计开发的重要前提。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3基础设施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1土地的综合使用
综合使用的另一含 义是对设计用地进行 必要的凋整,对用地 进行地上、地下、地 面的综合开发,以建 筑综合体的方式来提 高土地使用效率 。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2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
• 自然形体和景观要素的利用常常是城市特色所 在。像河岸、湖泊、海湾、旷野、山谷、山丘、 湿地等都可成为城市形态的要素,设计师应该 很好地分析城市所处的自然基地特征并加以精 心组织,历史上许多城市大都与其所在的地域 特征密切结合,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个 性鲜明的城市格局。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建筑形态的设计原则:
(1)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 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 的环境影响。
(2)注重建筑物形成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基地 的内外空间、交通流线、人流活动和城市景观等,均应与 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相协调。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 3开放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
1、 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功能 关于开放空间(0pen space)的概念和范围,国内外有不
尽相同的说法: 查宾指出,“开放空间是城市发展中最有价值的待开
发空间,它一方面可ຫໍສະໝຸດ 未来城市的再成长做准备,另一方 面也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户外游憩场昕,且有防灾和景观上 的功能”。
艾克伯则指出,“开放空间可分为自然与人为两类,自 然景观包括天然旷地、海洋、山川等,人为景观则包含农 场、果园、公园、广场与花园等”。
含义; (4)建筑形态与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活动行为相关; (5)建筑形态与环境一样,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
系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 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 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 之间的关系。也即“整体大于局部”。
(3)建筑设计不应惟我独尊,而应关注与周边的环 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的环境特色。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2.2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和管理
从管理和控制方面看,城市设计考虑建筑形态 和组合的整体性,乃是从一套弹性驾驭城市开发 建设的城市设计导则和空间艺术要求人手进行的, 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筑体量、高度、容积率、外观、 色彩、沿街后退、风格、材料质感等,城市设计 导可以对建筑形态的设计明确鼓励什么,不鼓励 什么,及反对什么。
• 土地使用设计过程有三个步骤:
第一,根据基本目标和预先的分析研究,建立 土地开发设计的特定目标; 第二,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特 别应注意实施的可行性和使用的充分性; 第三,规划设计,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 用格局。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土地使用
• 在城市设计中,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 3.1.1土地的综合使用 3.1.2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 3.1.3基础设施
第二章 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的设计大致如下: (1)土地使用 (2)建筑形态及组合 (3)开放空间 (4)步行街区 (5)交通与停车 (6)使用活动 (7)保存与改造 (8)城市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 (9)标识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土地使用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1土地的综合使用
土地的综合使用——即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 合理交织,指某块城市用地地界内的空间使用 和占有的情况。
理论上说,设计应尽可能让用地最高合理容限 的占有率保持相对不变,以充分利用城市有限 的空间资源。
第二章城市设计空间要素构成
3.1.1土地的综合使用
综合使用的另一含 义是对设计用地进行 必要的凋整,对用地 进行地上、地下、地 面的综合开发,以建 筑综合体的方式来提 高土地使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