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最新)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5篇)(最新)

1.中国寓言故事:染丝的联想墨子在经过一家染坊时,看见工匠们将雪白的丝织品分别放进热气腾腾的染缸里,浸泡良久后取出,在晾晒时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织物了。
工匠们工作得十分辛苦而认真。
墨子仔细地观察了染丝的全过程后,顿有所悟,不觉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本来都是雪白的丝织品,而今放到青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青色,放到黄色颜料的染缸里浸泡后就变成了黄色。
所用的颜料不同,染出来的颜色也随之不同。
如果我们将白丝先后放到五种不同颜色的染缸里各染一遍,它就会改变五次颜色了。
如此看来,染丝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谨慎从事啊。
"接着,墨子又从染丝的原理引伸开去,进一步产生联想,从而深深地感到,其实在人世间,不仅是染丝与染缸的颜料有关,即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也存在着一个会染上什么颜色的问题吗?这则寓言提醒人们,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纯洁无瑕的青少年,当他身处五颜六色的社会大染缸之中时,一定要牢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理,择善而从,以促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2.中国寓言故事:乐不思蜀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
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
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
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
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
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中国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_有趣的寓言故事

中国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_有趣的寓言故事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国寓言故事大全文字版,供大家参考。
中国寓言故事1两匹马从前,有两个人骑着马并排走在路上,一个人骑着一匹国马,另一个人骑的是一匹骏马。
这两匹马的性格不太相同,国马温顺,骏马暴躁,在一起行路的时间长了,免不了有些磕磕碰碰的。
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骏马忽然在国马的颈上咬了一口,顿时鲜血直流。
国马负痛跳开,但它并没有扑上去和骏马撕打,只是委屈地低低嘶鸣了几声,盯着骏马看了一会儿,还是照原来那样驮着主人默默赶路。
时间不长,骏马就随主人回家了。
说来奇怪,骏马回家以后,也不知是被什么所困扰,一直都惊恐不安,有两天的时间,不管主人怎么哄它、打它,用尽了各种办法,它都既不吃东西,也不肯喝一口水,成天站在马厩里,两腿索索发抖,像是很恐惧的样子。
骏马的主人对此感到十分迷惑不解,就去找国马的主人问道:“我那匹骏马,也不知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我用最好的草料喂它,它一口也不尝,我用鞭子逼着它吃,它也还是无动于衷,这可怎么办哪!”国马的主人一听就明白了,解释说:“那一定是骏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和后悔了。
这样吧,我带国马去看看它,让它明白就好了。
”于是,国马的主人就牵着国马去看骏马。
国马一见到骏马,就迎上去用鼻子围着它嗅来嗅去,一副亲密的样子。
骏马见国马一点嫌隙的意思都没有,也就用鼻子嗅着国马,表示欢迎,两匹马开始一块儿有滋有味地吃起草来。
国马被咬了一口,却非常宽宏大量,一点都不记仇,并用自己的宽容感动了骏马。
而骏马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也毫不纵容自己,懂得羞愧和悔改。
我们做人也要有这两匹马的精神:宽以待人,知错就改。
中国寓言故事2仁智的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是一个好孩子,他在外玩耍看到双头蛇,知道双头蛇会毒害别人,于是就立刻把蛇打死了,孙叔敖却闷闷不乐,母亲会怎么安慰孙叔敖呢?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
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

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寓言故事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样式,深受读者的欢迎,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
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1:熊和“老虎”小熊长大了,熊妈妈第一次让它自己到外面去玩。
小熊玩得可开心啦。
眼前满是色彩缤纷的鲜花,鸟儿啼鸣婉转圆润,蓝天上的白云轻轻流动——太美啦。
忽然,小熊听到一声吼叫。
虽然没见过老虎,但它早就听过老虎的叫声了。
它吓坏了,拔腿就往家里跑。
好在离家不远,小熊一会工夫就跑回家里。
看着孩子惊慌失措的样子,熊妈妈心疼地问它发生了什么事。
“老虎,不远的地方有一只老虎。
”“你怎么知道一定是老虎?你看到啦?”“没看见。
我听到一声老虎叫,就立即跑回来了。
”“哦,孩子,你领妈妈一道去看看。
听到老虎的叫声,不一定就有老虎。
俗话说,眼见为实呀!”小熊领着妈妈回到了原处。
就在这时,又传来一声虎叫。
紧接着,眼前出现了一只小老虎,浑身斑纹,头上清楚地印着个“王”字。
小熊大气也不敢出。
熊妈妈仔细地观察这只老虎,发现它除了皮毛像老虎外,走路的姿势简直和狼一模一样。
果然,熊妈妈发现了假老虎后腿下面夹着的狼尾巴。
“原来是只狼,孩子,别怕!”熊妈妈走过去,只一掌下去,“老虎”就趴下了。
揭开皮一看,地地道道的一只狼。
“妈妈,你不是说眼见为实吗?”小熊睁大了疑惑的眼睛问妈妈。
“孩子,眼见为实并没有错。
”熊妈妈摸着孩子的头,笑着说,“但是,眼见的也可能是假相啊!”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2:老鼠审判官面对严厉的判官,坐在被告席上的老鼠,昂着头,挺着胸,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老鼠!”判官厉声喝道,“你偷多少粮食?从实招来!”“哼——”老鼠小鼻子一哼,“你有什么资格审我啊?你受贿的肮脏事少吗?”“判官受贿?!”审判大厅里“哄”了起来,“好象老鼠知情?!”判官的脸有些红了,不等他说话,老鼠就掏出小小的录音机来:“说话要有证据,请大家听听,我就住在这判官家的墙壁里,这只是头几天晚上录下来的。
”录音一放,判官受贿的事实一下子暴露在光天华日之下了。
中国寓言故事(通用41篇)

中国寓言故事(通用41篇)一个小山村里住着老大爷和老大娘一家,他们养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马每天跟着大爷下地干活;忠实的狗给大娘作伴、看家;大爷每天从地里带回很多鲜嫩的青草给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劳任怨的马翘起尾巴轻蔑的’对狗和兔子说:”你们从来不帮主人干活,每天就知道在家里吃闲饭,白养你们了哼......”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咙对着马大声嚷道:”我咋没用了?我每天给大娘作伴、看家,你没看见吗?”然后又转身冲着兔子嘟囔:”兔子才没用呢,就知道吃”。
兔子听了他们的嘲讽,停下来想了很久,什么都没说,又低下头默默地吃起草来。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厉害。
为了给大娘补充营养,大爷杀了两只大兔子炖了给大娘吃。
没几天大娘就痊愈了。
从此以后,马和狗再也不说兔子没用了。
中国寓言故事 2 一年一度的森林赛跑比赛开始了,自从上次兔子输了之后它很不服气。
于是,她再次约乌龟进行比赛。
另一边,乌龟觉得上一场是因为运气的缘故赢得了比赛,这次运气可能不会那么好了。
所以,它去找燕子姐姐让她在乌龟壳下装了四个滑轮,帮助自己快速到达终点。
比赛开始了,他俩竞争非常激烈。
你追我赶,两人相互叫着劲,谁也不肯让谁。
但是,兔子由于缺乏锻炼,双腿跳久了,便没了力气。
四个轮滑,始终保持着高速前进。
兔子跳累了,想停下休息下,可是一眨眼的功夫,乌龟就冲到了终点线。
最后乌龟赢了,兔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捧起了冠军奖杯。
兔子最后太过于伤心,把眼睛哭红了。
后来,它生下来的`小兔子也自带红眼睛。
就这样,兔子的眼睛就一直是红色的了。
中国寓言故事 3 一只十分勤奋的蚂蚁,有一天误入了牛角。
蚂蚁很小,弯弯的牛角,在它看来就像是一条极其宽阔的隧道。
它想,走出隧道,一定会是一个草美水丰的洞天福地。
谁知,脚下的路却越走越窄,到后来竞难以容身。
为此,蚂蚁不得不停下来进行认真思考,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它决心掉过头去重新开始。
这一回,它从牛角尖向牛角口进发。
结果它惊喜地发现道路越走越宽广,而且步出牛角后,天空蓝盈盈的,极其高远。
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大全

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大全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洁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将来。
下面是我整理共享的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盼望对你们有关心!1.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大全篇一一个读书人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外出,正好遇到天下雨,路滑,很不好走。
他们看到一辆饭车,正停在高高的山路上休息着。
读书人用手指着那辆饭车对弟子们说:“你们看,那辆饭车要不了多会儿确定会翻覆。
”弟子们不解地看着那辆车说:“为什么呢?”读书人说:“你们看就是了。
”说着,他们连续行路。
他们刚走了十几步远,忽听到一片吵闹声从山路那边传来,他们惊异地回头看时,那辆饭车果真已经翻了。
几个弟子觉得老师果真料事如神。
他们问:“先生,您何以知道那车会翻的呢?”读书人说:“我是从这件事的一种趋势中推断出来的。
”几个弟子急迫地说:“请先生讲给我们听,长长我们的见识。
”读书人说:“你们看,天下着雨,道路泥泞难行,唯独那高高的山路没有烂泥浆,比较好通行。
可是那条山路却又高又窄,此时天雨,众人驾着车只好都奔向那里。
而那辆饭车又有些自不量力,上了那条山路却又走不动,还不顾别人焦急,顽固地占踞在高高的位置上,阻碍着众人的车进去,它怎么能不翻覆呢?”弟子们点头称是,佩服老师的推断正确。
读书人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世上还有比饭车翻覆更大的祸害,你们都记住饭车的危急作为教训吧!”有些身居显要地位的人,若不称职,反而成为阻碍别人进步的绊脚石,那将是危急的。
2.中国寓言故事文字版大全篇二魏国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乡,常常有爱装扮成乡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没。
有一天,家住黎丘农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遇到了装做自己儿子模样的黎丘鬼怪。
那鬼怪一边假惺惺地搀扶老人,一边左推右晃,让老人一路上受够了罪。
老人回到家里以后,不脱鞋、合着衣,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

【导语】中国寓⾔故事是中国传统⽂化和民族智慧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故事都向我们打开了⼀扇窗户,从这⾥能够瞭望到⼀个新鲜的天地。
那⾥不仅趣味⽆穷,还可以领悟⽆数的世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寓⾔故事精选⽂字版。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寓⾔故事精选⽂字版 越国没有车,越国的⼈也⼀直都不懂得该如何造车。
越⼈很希望学会造车的技术,好将车⽤在战场上,增强本国的军事⼒量。
有⼀次,⼀个越⼈到晋国去游玩。
野外空⽓新鲜、风景美丽,他⼀路⾛⼀路看,不知不觉到了晋国和楚国交界的郊野。
忽然,不远处的⼀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过去。
“咦,这不是⼀辆车吗?”这个越⼈马上联想起在晋国见到过的车。
这东西确实是辆车,不过毁坏得很厉害,所以才被⼈弃置在这⾥,这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毁坏,輗(ni)也折断了,车辕也毁了,上上下下没有⼀处完好的地⽅。
但这个越⼈对车本来看得不真切,⼜⼀⼼想为没有车的家乡⽴⼀⼤功,就想办法把破车运了回去。
回到越国,这个越⼈便到处夸耀:“去我家看车吧,我弄到⼀辆车,是⼀辆真正的车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去看车的⼈络绎不绝,⼤家都想⼀睹为快。
⼏乎每⼀个⼈都听信了这个越⼈的炫耀之词,纷纷议论着说:“原来车就是这个样⼦的啊!”“看上去怕不能⽤吧,是不是损坏过呢?”“你不信先⽣的话吗?车⼀定本来就是这个样⼦的。
”“对,我看也是。
”这样,越⼈造起车来都摹仿这个车的形状。
后来,晋国和楚国的⼈见到越⼈造的车,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讥讽说:“越⼈实在太笨拙了,竟然将车都造成破车,哪⾥能⽤呢?”可是越⼈根本不理会晋⼈和楚⼈的讥讽,还是我⾏我素,造出了⼀辆辆的破车。
终于有⼀天,战争爆发了,敌⼈⼤兵压境,就要侵⼊越国领⼟了。
越⼈⼀点也不惊慌,从容应战,他们都觉得现在有车了,再没什么可怕的,越⼈驾着破车向敌军冲过去,才冲了没多远,破车就散了架,在地上滚得七零⼋落,越国⼠兵也纷纷从车上跌落下来。
敌军趁乱杀将过来,把越⼈的阵形冲得乱七⼋糟,越⼈抵挡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败如⼭倒。
经典寓言故事文本5篇

经典寓言故事文本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导游词、学科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subject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经典寓言故事文本5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21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21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1东汉时期,有个叫乌吉的农夫,种了一大块地甜瓜。
到收获季节时,滚圆香甜的瓜招来了一伙贼。
这伙贼非常狡猾,他们经常趁乌吉打盹的时候偷。
乌吉实在没辙,就索性不去看瓜了。
不光如此,他还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每天傍晚他都摘了几个顶大的`甜瓜放在地头,等贼夜里来将它们拿走。
从此,这伙贼偷瓜更方便了,连地都不要下的,拿一只大的麻袋将地头的大甜瓜直接装走就是了。
村人都以为乌吉被偷怕了,你不防贼就罢了,也不能养贼啊?乌吉淡淡一笑,说:“你们都只看到一步棋啊,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如果我不把瓜摘好放在地头,那些偷瓜贼就要自己下地摘,因为毕竟是偷窃,就必须争分夺秒,心理素质再好也会有一点手忙脚乱,这样他们不但偷了我的瓜,每一次还踩坏了不少瓜。
现在我把瓜摘好放在地头,就减少了不少损失。
”村人一听,顿时觉得乌吉的做法不仅不愚蠢可笑,反而充满了智慧。
后来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乌吉“养贼”后不久,贼们不知道是碍于脸面,还是被乌吉的举动所触动,或者是领悟到什么,不再来偷瓜了。
乌吉“养贼”看似无稽可笑,实则充满应变智慧。
当我们对身边的丑恶行为实在无力改变时,也不妨运用乌吉的这种欲擒故纵的策略,将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一日朝毕,皇帝给群臣出了一道智力测试题:谁能用最多三个字来告诉他真理和谬误的区别。
大臣伯博伸出四个手指头,说道:“四指。
”“四指?”皇帝和其他的大臣一样,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陛下。
这‘四指’就是真理与谬误之间的区别。
”伯博道:“眼见为实,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才可算真;耳听为虚,耳朵听来的东西多半是假,常常是无稽之谈。
”皇帝赞叹:“不错,人人都长了一双眼睛,就是要去明辨是非,甄别真伪。
可是,这与你说的`‘四指’有什么关系呢?”伯博笑道:“陛下,这‘四指’正是眼睛到耳朵的距离。
”用眼睛还是用耳朵,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方法;“四指”距离虽短,却是庸人与智者的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
越国没有车,越国的人也一直都不懂得该如何造车。
越人很希望学会造车的技术,好将车用在战场上,增强本国的军事力量。
有一次,一个越人到晋国去游玩。
野外空气新鲜、风景美丽,他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到了晋国和楚国交界的郊野。
忽然,不远处的一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过去。
“咦,这不是一辆车吗?”这个越人马上联想起在晋国见到过的车。
这东西确实是辆车,不过毁坏得很厉害,所以才被人弃置在这里,这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子毁坏,輗(ni)也折断了,车辕也毁了,上上下下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
但这个越人对车本来看得不真切,又一心想为没有车的家乡立一大功,就想办法把破车运了回去。
回到越国,这个越人便到处夸耀:“去我家看车吧,我弄到一辆车,是一辆真正的车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去看车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一睹为快。
几乎每一个人都听信了这个越人的炫耀之词,纷纷议论着说:“原来车就是这个样子的啊!”“看上去怕不能用吧,是不是损坏过呢?”“你不信先生的话吗?车一定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对,我看也是。
”这样,越人造起车来都摹仿这个车的形状。
后来,晋国和楚国的人见到越人造的车,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讥讽说:“越人实在太笨拙了,竟然将车都造成破车,哪里能用呢?”可是越人根本不理会晋人和楚人的讥讽,还是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辆辆的破车。
终于有一天,战争爆发了,敌人大兵压境,就要侵入越国领土了。
越人一点也不惊慌,从容应战,他们都觉得现在有车了,再没什么可怕的,越人驾着破车向敌军冲过去,才冲了没多远,破车就散了架,在地上滚得七零八落,越国士兵也纷纷从车上跌落下来。
敌军趁乱杀将过来,把越人的阵形冲得乱七八糟,越人抵挡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败如山倒。
可是直到最后,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败在了车上。
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
【篇二】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
传说古代在很远很远的北方,大地以草木为毛发,而那个地方气候异常的寒冷,草木不生,于是人们把那个地方叫“穷发”。
在那个草木不生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是大自然造就的一片辽阔的水域。
在这片水域中,生活着一条硕大无比的鱼,这条鱼的身体有几千里宽,而它的身体有多长呢,谁也说不清楚,这条大鱼的名字就叫做鲲。
有一天,这条大鱼变作了一只鸟,也同样是大得不可思议。
这只鸟的脊背有泰山那样高大,双翅一展,就像是挂在天空的云彩遮住了半个天空,这只鸟名叫鹏。
这只大鹏鸟打算从北海飞到南海一游,它扇动起两个巨大的翅膀,盘旋直冲天空而形成一股狂飚,大鹏鸟直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那是一个连云气都达不到的地方。
大鹏的脊背几乎是紧靠着青天了,然后它再准备朝南海的方向飞去。
有一群小蓬雀活动在一片灌木丛中,整天聚集在蓬刺矮树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倒也自得其乐十分满足。
当它们听说了大鹏鸟上飞高空九万里的事情后,十分惊讶与困惑,它们嚷嚷道:“简直是发了疯了,发了疯了。
它干嘛要飞那么高呢?它到底想干什么呢?”其中一只蓬雀以一种批评家的口气说:“我跳跃着向上一飞,也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我在灌木丛中飞来飞去,悠然自得,我这就是世界上的飞翔了,那只奇怪的大鹏干嘛要飞那么高呢?飞那高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这些胸无大志的蓬雀不但不能理解壮志凌云的鲲鹏,反而还讥笑它,这真是小和大的鸿沟,愚蠢和智慧的区别啊。
【篇三】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
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人喜欢唱歌,他唱的歌很好听。
薛谭在学习唱歌的时候是拜当时唱歌唱得非常好的秦青为老师,向秦青学唱歌。
秦青也很耐心地教他,告诉他应该怎样练音,怎样唱出节拍,怎样在唱歌时投入情感等。
薛谭学了一段时间后,他唱的歌好听多了;但是他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全部学到手便自以为学会了,可以出师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辞回家。
秦青听到薛谭不打算继续学习而要告辞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劝阻他,就在薛谭临行的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摆设着酒为他送行。
当饮完临别酒后,秦青自己却向着他的学生——薛谭打着节拍,自己唱着送别的歌曲。
秦青唱着、唱着,他的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木都仿佛被这抑扬动听、悲壮激昂的歌声振动了;那歌声优美动听、婉转宏亮,在天空回荡,连天上的彩云也仿佛是被什么阻住,也不浮动了,好像伫立在天空静听着。
听到秦青为他送行唱的歌一会儿慷慨悲壮,抑扬动听;一会儿优美宏亮,婉转悠扬。
薛谭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学完秦青老师的全部技术,自己唱的歌远不及老师唱的好,内心感到非常惭愧。
于是薛谭忙向秦青道歉,请求回到老师身边继续学习深造。
从此以后,薛谭一辈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学无止境。
要想真正学有所成,就不能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否则便不会有任何成就。
【篇四】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
春秋时期,在现在河南省境内有一个小国叫“宋”。
宋国大夫戴不胜比较开明,很关心国事,很想让宋国国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劝说宋王才好。
戴不胜知道孟子很有见识,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请教。
有一次孟子到宋国
旅行,戴不胜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请教说:“您是很有学问的人。
请您告诉我,怎样才能劝说一个国家的国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管理自己的国家,多为国家办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会儿,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道:“这话看怎么说,比如说,有位楚国大夫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学说齐国话,您看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好呢?”戴不胜亦笑着回答说:“那当然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着说;“即使请来一个齐国人教他,并且很耐心地教他说齐国话,然而他周围的人觉得很希奇,整天来干扰他,吵吵闹闹难得安静,到了这种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来抽打他,逼迫他学齐国话,他仍然是学不会的。
如果把他带引到齐国去,并且住在齐国都城最有名、最繁华的街巷里,住下来学讲齐国话。
几年以后,他的齐国话学会了,讲得很好了,到那时再要他说楚国话,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很困难的了。
”
听了孟子一席话以后,戴不胜终于明白过来:在宋国,国王周围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坏大夫的谗言欺骗下,也难怪宋国国君会变得无道啊!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视客观环境、周围风气对人的影响。
【篇五】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
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
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
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
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
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
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
”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
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
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篇六】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字版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平,学问也不错。
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
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学多智,虽眼睛看不见,但心里亮堂着呢。
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70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很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觉得是否太晚了呢?”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跟我瞎扯什么?哪有做臣子的随便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一听,乐了,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
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
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已日暮,没有了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可是只要获得了这点烛光,尽管有限,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
诚然,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