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玉米1、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得天数2、生育时期:就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得日期。

3、叶面积指数:就是指作物群体得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得土地面积得比值。

4、生长:就是作物个体,器官,组织与细胞在体积,重量与数量上得增加,就是不可逆得量变过程,即包括营养体得生长,也包括生殖体得生长。

5、发育:就是指作物细胞组织与器官得分化形成过程,就是作物形态,机能与功能得质得变化。

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得生长。

7、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得生长。

8、光温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得温度与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开花,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9、经济产量: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得有经济价值得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得产量。

10、生物产量:就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得地上部(包括茎,叶,花与果实,不包括根)风干重。

11、生长中心就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得器官。

一般来讲心:生长,在苗期,生长中心就是茎叶,而后期就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12、感温性:作物(作物)因受温度高低得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得特性。

一定得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缩短生育期;一定得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13、感光性:作物(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得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得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得特性。

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

1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得光照与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得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

15、棒三叶:玉米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16、发展玉米生产得意义:(1)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

玉米具有广泛适应性,就是C4植物,光与效率高,增产潜力大。

(2)发展畜牧业得优良饲料。

玉米就是公认得饲料之王,籽粒与茎秆都就是优质饲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等。

作物栽培学复习完整

作物栽培学复习完整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活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研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科学。

2.作物: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

3.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

4.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获得量。

5.生物产量:作物光合作用形成干物质总量。

6.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7.阶段发育:植物从种子发育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的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

8.叶片功能期:从叶片定型到衰枯前。

9.光合势:持续光合的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积。

10.小麦出苗期:麦田50%植株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幼苗长出地面2cm的时期。

11.小麦分蘖期:麦田50%植株第一分蘖伸出叶鞘1.5—2cm的时期。

12.小麦拔节期: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的时期。

13.玉米拔节期:雄穗伸长,基部节间总长度为2—3cm时期。

14.玉米大喇叭口时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雄穗处在四分体期。

叶龄指数为60左右。

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的时期。

15.棒三叶:果穗叶及其上位叶,下位叶统称为棒三叶。

16.玉米穗肥:从小喇叭口期到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并以大喇叭口期为中心施用的促进穗大粒多的肥。

17.水稻三性:水稻的生育期内具有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统称。

18.水稻感光性:光照偏短、暗期加长,水稻完成光周期的诱导快,幼穗分化提早;光照延长,暗期缩短,水稻完成光周期的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的特性称为水稻感光性。

19.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具有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的特性。

20.小秧:3叶期内移栽的水稻秧苗。

21.中秧:3.0-3.5叶龄内移栽的水稻秧苗。

22.大秧:4.5-6.5叶领移栽的水稻秧苗。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2.作物(广义):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作物(狭义):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或庄稼。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是大田作物。

【作物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二、简答题。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包括作物的特征特性、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根据这二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栽培措施,以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目的。

2.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作物栽培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1)复杂性;(2)季节性;(3)地域性;(4)变动性4.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法有哪些?(1)生物观察法;(2)生长分析法;(3)生长发育究法;(4)发育研究法5.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

(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6.作物起源的研究方法。

(1)调查野生种、栽培种等种质资源的分布;(2)文化遗物考究;(3)史书文献考究;(4)语言学考究;(5)杂交育种与细胞学研究(如分析杂交种的育性、同功酶酶谱类型、基因片断诊断等)。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种植方式:指每一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有空间及形状、行间和株间距离及行向等,实质上是群体的均匀性问题。

分化: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的类型的过程。

有效分蘖:早期发生的低位多次分蘖,能正常抽穗、结实(具有特定的次生根系)。

叶龄:用来表示作物生育进程的一种形态、指标。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总绿叶面积上土地面积的比率叶片功能期:叶片定型至二分之一,叶片发黄的时期。

花期:作物全株开第一朵花到结束开花的时期。

根冠比:根系干物重与地上部茎、叶、花、果实干物重或鲜重的比重。

营养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

生殖生长:花、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相互依赖。

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基础。

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一生中,常有一个对某种营养元素需要量虽不多,但又很迫切的时期。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生长发育一生中,有一个养分需求量很大,施肥增产效率最大的时期。

生物产量: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植株所有干物质的获得量。

经济产量: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作物的群体结构:指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

作物产品品质: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轮作:在同一块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连作:也称重茬,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里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复种: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种植的方式。

复种指数: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单作:也叫清种,是在同一块地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也称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

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各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

垩白率:一般指米粒屮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基月巴:也称底肥,是指播种前或称霸前的施肥,通常在耕翻前或耙地前施入土壤。

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春性小麦:对低温要求不严格,一般在0 —12°c、3-15天即可通过春化作用。

复种指数:作物播种面积/土地面积X100%。

经济系数:也叫收获指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的生产体系。

有效积温:指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效的温度而言,把大于生物学下限、小于生物学上限的温度累加起來的温度总和。

经济产量:指能够满足栽培H的所需要的作物产品的收获量。

感温阶段:某些低温、长日型作物的温光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即先以一定时间完成对花芽分化的温度诱导。

叶面积指数:指单株叶面积的单位面积株数Z积与单位土地面积的比值。

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屮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叶菓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葉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二、填空作物栽培的特点是指实践性、综合性、地域性、季节性、连续性和商品性。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纤维类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嗜好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完全叶主要是由叶鞘、叶舌、叶耳、叶片等组成。

农作物的生育期是指从(出苗)到(主产品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营养效率期指作物一生中(肥料利用率最高,营养效果最好,对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最大的时期。

农产品的品质主要指(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

作物产品卅I质指标主要指生化指标物理指标和信用卅I质指标。

土壤耕作技术可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O肥料种类很多,按其化学万分可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作物:从广义上讲,凡人类以利用为目的所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狭义上是指粮、棉、油、麻、茶、糖、烟等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3、喜温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高,其生长发育最低温度约为10℃的作物。

4、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5、生态型: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6、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7、复种(种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8、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9、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10、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1、叶功能期:从叶片抽出展开到枯黄一半以上所经历的天数。

12、合轴分枝:当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生长得极慢,甚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或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侧芽迅速发展为新枝,不久其顶芽又停止生长,便再由其侧芽代替,形成曲折的、由多级侧枝连接而成的主轴。

13、无限花序(总状花序):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

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14、有限花序:在开花期内的花序轴的顶端由于顶花先开放不能继续生长,只能在顶花下面产生侧轴,各花由内向外或由上而下陆续开放。

15、真果——果实的果皮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或果实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大部分属于此种)。

16、假果——除子房外还有其他部分参与果实形成的如花托,花序轴,花被。

如苹果(花托)、瓜类(胎座)、凤梨(花序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1.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2.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

3.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4.生长:是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即包括营养体的生长,也包括生殖体的生长。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是作物形态,机能和功能的质的变化。

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7.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8.光温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开花,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9.经济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10.生物产量: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的地上部(包括茎,叶,花和果实,不包括根)风干重。

11.生长中心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的器官。

一般来讲心:生长,在苗期,生长中心是茎叶,而后期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12.感温性:作物(作物)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

一定的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缩短生育期;一定的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13.感光性:作物(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的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的特性。

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

1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

15.棒三叶:玉米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16.发展玉米生产的意义:(1)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

玉米具有广泛适应性,是C4植物,光和效率高,增产潜力大。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

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秆都是优质饲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等。

(3)营养丰富。

玉米籽粒能量高,含脂肪约4%,且含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及亚油酸。

(4)重要的工业原料。

可作为原料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玉米油、玉米酒精。

(5)综合利用价值高。

淀粉可生产饲料、化学肥料等;秸秆可作食用菌的培养基;穗轴可用来生产电木、漆布、黑色火药、人造纤维等,玉米穗轴和秸秆是提取糠醛、制造尼龙和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造胶版、纸张、人造纤维等,玉米苞叶是编制精美手工艺品的良好原料。

17.玉米的分类1)按生育时期分: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2)按植株形态分: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3)按籽粒形态及结构分: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甜质型、糯质型、爆裂型、蜡质型、有(捊)型、粉质型18.玉米的生育时期(了解):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19.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1)品种一般生育期较长的根层数也多。

(2)温度根系最适温度24~25度,过低根系停止生长,大于40℃则抑制生长。

(3)水分水分适宜根系生长迅速过多不利于根系生长,尤其苗期(芽涝)。

(4)养分土壤肥沃,根系发达,土壤贫瘠,根系生长不良,根具有向肥性。

(5)氧气玉米称为中耕作物需氧多,中耕可以促进根系生长。

20.影响茎秆生长的因素:1)温度:最适温度24~28℃,小于10~12℃停止生长,大于30度随温度升高生长速度降低。

2)养分:需要氮磷钾充足且比例合适,氮磷丰富缺钾时,节间易碎和倒伏,严重缺磷植株矮缩。

3)光照:短日照作物光周期和光照强度都有影响,增加日照时数,可延长营养生长,茎节增多。

4)水分:水分不足,对地上部生长影响大于地下部。

拔节到抽雄期缺水易出现卡脖旱。

21..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1)光照:光周期和光照度对叶片数量和大小都有影响。

2)温度:影响叶片数目,出生和生长速度及大小,31~32℃生长最快。

3)施肥:是促控叶片生长的重要手段,施肥显著增加叶面积的功能期。

4)水分: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叶片的寿命,功能和生长。

22.影响开花授粉的因素1)温度:20~28℃开花最多,大于38℃或小于18℃雄花不开2)湿度:最适宜的相对湿度65%到90%,小于60%开花少,大于90%易吸水膨胀破裂3)花粉生活力与温湿度关系:在温度28.6~30℃,相对湿度65%~81%时,花粉生活力可维持5~6小时,8小时后显著下降,24小时后完全丧失生活力,花粉暴晒在中午的强光下38℃以上,2小时左右即全部丧失生活力。

23.种子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24.影响籽粒发育的因素1)温度:玉米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20~24℃,温度明显影响抽穗到成熟的日程,昼夜温差对籽粒灌浆有明显影响。

2)水分:水分的多少影响光合能力,影响营养器官中的物质向籽粒中运输3)光照:玉米粒重约90%~95%来自授粉后的光合产物4)肥料:适量供给氮肥,叶片功能期长,有粒大粒饱的效果,品质也明显提高。

25.玉米栽培中存在的问题1)土壤耕作技术落后导致保水保肥能力差2)种子质量参差不齐,播种质量差,难以保证一播全苗3)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农民栽培管理技术差,机械化水平低4)水肥管理落后,不能够按时按需调控水肥供应5)病虫草害防治手段单一,大量使用农药,防治效果差,造成环境污染6)单产水平低,抗灾增产技术落后26.影响种子发芽和出苗的主要因素1)种子的生活力和成熟度:只有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才能发芽,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提高2)温度: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一般为6~10℃,最适温度为25~35℃,最高温度40~45℃。

3)水分:水分是玉米发芽的首要条件,玉米种子吸水达到风干重的35~37%时,就能正常发芽,通常田间持水量为60%以上时,才能满足玉米发芽的需要。

4)氧气: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空气含氧量完全可以满足发芽的需要,但若遇播种过深,土壤水分过多,播后土壤板结等因素则影响发芽。

小麦1.生育期: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

2.生育时期:在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12个生育时期3.阶段发育:小麦的一生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

4.春化阶段(感温阶段):小麦种子萌发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实,此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宜的温度条件,不同的小麦品种对温度及所需天数要求不同。

5.分蘖穗率:指分蘖穗(不包括主茎)占总穗数的百分率即=(总穗数-基本苗数)/总穗数×100%6.分蘖成穗率:指分蘖成穗(不包括主茎)占总分蘖数(不包括主茎)的百分率即=(总穗数-基本苗数)/(最大分蘖期总茎数-基本苗数)×100%。

7.生物产量:成熟的小麦植株所形成的全部干物质,包括根茎叶穗和籽粒。

8.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小麦籽粒。

9.小麦顶凌播钟:春季当土壤表层解冻5~7cm而下层土壤仍结冻时,机车即可下地播种。

10.小麦品质:小麦籽粒在其加工消费过程中,工艺外观营养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的依据。

11.优质小麦:即同时而又最大限度的满足小麦生产者,经销商,加工企业,与消费者对小麦品质的要求的小麦。

12.阶段发育和器官形成的关系1)春化阶段阶段是小麦分化叶原基、分蘖原基、次生根及原始茎节的时期,春化和分蘖同时进行,春化阶段分化的叶片及分蘖原基的数量就多,进入光照阶段后数量不再增加,春化阶段生长锥处于未伸长顶端分化组织不转入幼穗的分化。

2)光照阶段是分化小穗小花的时期,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穗大粒多,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到4℃以上时,茎生长点开始伸长,穗分化开始,标志着进入光照阶段。

从穗分化到雌雄蕊原基形成时关照阶段结束。

1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1)引种:1)在引种时首先要考虑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2)北方冬性品种南移,由于南方气温较高,日照时数较短,春化及光照阶段发育延缓,表现为迟熟甚至不能抽穗。

3)南方的春性品种北移,表现为早熟,冬害严重4)如同纬度地区引种,一般较易成功,但必须注意各地的海拔高度和有关生态条件。

(2)播种期:1)冬性品种的耐寒性强,可适当早播,宜安排在早茬地上2)春性品种抗寒性弱,可适当晚播,宜安排在晚茬地上3)春性品种如播种过早,可能在年前就完成光照阶段的发育而拔节,易受冬春冻害死亡。

(3)播种密度:1)冬性品种的分蘖在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中进行,分蘖期长,分蘖力强,播种密度可适当降低。

2)春性品种的春化阶段短,分蘖在光照阶段中进行,此时幼穗分化已开始,因而分蘖力较弱,播种量适当大些才能达到增穗增产的目的。

14.影响穗分化的环境因素:1)温度:高温能加速穗分化进程,缩短分化时间,小花小穗数目减少,10°C以下光照阶段缓慢。

穗分化时间延长,有利于形成大穗。

(四分体时对低温敏感,5°C以下低温持续时间长会导致花粉发育不好)2)光照:增加光照时间能加速分化进程,长日照结合高温,分化进程加快,不利于形成大穗,缩短光照时间,则分化进程减慢,可增加穗长和小穗数。

(雌雄穗至四分体形成期需强光照,若光照不足则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并引起花粉不育)3)水分:水分不足影响穗部性状,药隔和减数分裂期是水分“临界期”,此期需保持70%左右的田间最大持水量,若过干则会导致花粉、子房发育不良并导致结实率下降4)养分:氮肥可促进小穗小花的分化强度,延长穗分化的时间,药隔到四分体时期追肥,可减少小花退化并可提高结实率。

缺磷则会导致花粉胚珠不孕(适当C/N,可争取穗大粒多)15.籽粒灌浆与环境因素的关系1)温度:最适温度20~22°C昼夜温差大2)光照:光照有利于灌浆胚乳细胞多3)水分: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过多过少引起早衰(青枯及高温逼熟)4)养分:适当的养分可以防止早衰,过多则引起贪青晚熟16.播种量计算公式:播种量(公斤/亩)=每亩基本苗数(万/亩)×千粒重(g)/田间出苗率/发芽率/1000/1000举例:如在一块肥力较高的土地上种植小麦,计划产量400Kg/亩,已知分蘖穗率为10%每穗为30粒,千粒重40g,种子发芽率为90%田间出苗率为80%1)计算每亩穗数每亩穗数=400×1000×1000/30/40=3333332)计算基本苗数:分蘖穗率=分蘖数/总穗数=(总穗数-基本苗数)/总穗数基本苗数=总穗数(1-10%)=333333×90%=300000(苗/亩)3)计算播种量=300000×40/0.8/0.9/1000/1000=16.7(公斤/亩)大豆1.野生大豆到大豆的演变叶:小尖→大圆茎:细弱攀援多汁→粗壮直立少枝籽粒:扁小黑→大圆黄结荚性:无限→有限短日性:强→弱2.大豆花荚脱落的一般现象1)从解剖学上讲,由于在花柄基部形成离层而引起的,落花落荚主要发生在受精作用后2)内圆激素变化讲:主要是内圆激素的复杂及不平衡造成的PS:落花率最高,占40%左右,落荚率次之,占35%左右3.落花落荚的原因:内部原因:有机营养缺乏外部原因:土壤养分不足或氮肥过多;土壤干旱或水分过多;光照不足(低于800LX);温湿度过高(29°C,100%);病虫危害综合的防治技术措施:选用多花多荚的高产良种;合理密植;始花期追施速效N,P肥,合理进行灌排;采用生理调节剂;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