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己亥杂诗》是语文S版第11册第2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

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学习者分析】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爱我中华为主题下的《开国大典》、《望大陆》、《三海关》、《太阳与士兵》这五篇文章,并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到了每篇文章的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所以学生在大体把握本首诗的情感上会比较容易。

但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

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社会环境的认识。

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己亥杂诗》。

(2)运用借助文中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经历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掌握理解诗意的三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理解诗意,领悟情感,诵读赏析,学法迁移,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交流,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经历,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入情入境地朗读,熟读成诵。

(二)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初步掌握理解诗意的三种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1、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热播过一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

哪些同学看过?这个节目中有个道题叫做看图猜诗。

我们也来挑战一下好不好?出示,学生猜诗。

2、诗中不仅蕴藏着优美的画面,还饱含着动人的情感,诗的魅力是无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诗。

齐读课题。

3、介绍这首诗的创作来历。

一天,诗人龚自珍路过镇江,见郊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原来是人们在虔诚地祭拜玉帝、风神、雷神等天神。

一位道士认出了龚自珍这位大文豪,忙恳请他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大笔一挥,写下了这首不朽的诗作。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地将这首诗读两遍,先读准确,再读流利。

2、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生字和生词。

(“己亥”、“恃”、“万马齐喑”)3、谁来读一读诗?4、诗读准了,我们还要读出节奏。

这是首七言诗,四个字后面稍作停顿,是最基本的节奏。

用斜线在书上画出节奏再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

三、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读得朗朗上口了,我们还得理解诗意。

要读懂古诗,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1、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诗意。

2、你读懂了哪句诗?3、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当我们借助注释也无法理解诗意时,还可运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结合时代背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己亥杂诗》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深入诗的意境,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⒉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法设计】诵读法,品味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课题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

(板书:己亥杂诗)二、进背景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

⒉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三、说作者四、读诗文1、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2、师配乐范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4、全班齐读。

五、看注释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喑(yīn):哑。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究:终究、毕竟。

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降:降生。

六、译诗文,解诗意1、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2、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

3、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4、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

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五、对诗句的理解: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秀推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但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

他的诗文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15首。

2.背景链接《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三)精读(一) 诗歌朗读1.解析“浩荡离愁白日斜”【交流点拨】“浩荡”: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白日斜” :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来烘托离别之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难点)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A.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五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五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五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

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 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坏人,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PPT出示)5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3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一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

设计二: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所借之物就有了丰富的内涵。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

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

唐代文学家。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

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

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

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令。

后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乃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

2、关于文体: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标题,“说”比“论”随便,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3、关于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文《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

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坏人,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PPT出示)5、简介龚自珍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

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完成“自主学习”部分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1、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1)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机会。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

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

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如: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

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

只顾得坏人,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

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

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

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

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

(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读读后一句。

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读!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读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

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学生交流汇报,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

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变革万马齐喑——————九州生气不拘一格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