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教科书分析:1.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宋·陆游的《示儿》、宋·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示儿》的前两句诗表达了看不到祖国统一的悲愤、遗憾。

后两句诗则寄希望于子孙后代能统一祖国,表达了诗人至死都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题临安邸》前两句诗表达了对南宋权贵不思收复国土的愤怒之情。

后两句诗则直斥南宋权贵纸醉金迷,苟且偷安,忘记了国家危难。

《己亥杂诗》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希望有新兴力量打破清朝腐朽残酷统治下的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用奇特的想象,寄希望有大批有用之才涌现,挽救垂危的国家。

三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炙热的爱国情怀。

2.《示儿》里有2个会写的字,为此,默写的练习达标宜在背诵和写字教学后进行。

3.课后练习“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落实阅读要从题目开始,了解题目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感悟。

4.课后练习“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落实单元重点语文要素的学习训练,是教学的重点。

5.虽然这篇课文由三首古诗词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教学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1.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词了,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学生在四上《古诗三首(出塞)》一课已接触学习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四下又进行了“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训练,这些是“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的学习训练基础,教学设计应充分利用。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己亥杂诗》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古诗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结: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小结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己亥杂诗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己亥杂诗》教案21、朗读《己亥杂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3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范文一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投影显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呼唤人才,呼唤健全的人才制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谈到了作者的人才观,它是唐代大作家韩愈的《马说》。

设计二:我们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所借之物就有了丰富的内涵。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爱莲说》《陋室铭》,今天我们学习韩愈的传世名作《马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韩吏部”之称。

谥号“文”,所以又世称“韩文公”。

唐代文学家。

韩愈三岁而孤,由嫂抚养,刻苦好学。

及长,尽通六经百家之学。

贞元八年进士,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

因关中大旱,上疏奏请减免徭役租赋,得罪权贵,被贬为阳山令。

后又因上书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乃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散文无论说理、叙事、言情,均写得生气流动、雄奇奔放,被誉称为“文起八代之衰”。

2、关于文体: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是《杂说》第四篇,“马说”是后人加的标题,“说”比“论”随便,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3、关于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领悟力。

但这三首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因此让学生理解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识。

再组织点拔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人炽热的爱国之心。

教学时,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后,可引导学生关注三首古诗的题目,说说从题目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知道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古诗,通过借助注释和相关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怀。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难点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古诗,搜集相关资料。

3课时第一课时01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出自古诗《示儿》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2.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02教学流程一、理解诗题,走进诗人1.(课件出示陆游临终绝笔图)一个冬天的夜晚,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因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

弥留之际,他颤抖着手给儿子写了一首诗作为遗嘱。

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它就是——《示儿》。

(板书课题:示儿) 2.通过预习,你知道题目“示儿”的意思了吗?(示儿:给儿子看。

最新-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优秀3篇)

最新-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优秀3篇)

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优秀3篇)《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己亥杂诗龚自珍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品读感悟的方式,理解诗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诗歌史上的三朵奇葩,同时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再一次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解释题目《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

这首诗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好习惯,好人生。

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四、朗读诗歌的要求A、声音洪亮B、字音准确C、停顿正确D、读出情感五、初步朗读课文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六、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大家一同探讨。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的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白日:B、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即:C、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D、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文《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 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己亥杂诗》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设计理念: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 年。

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 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 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案(推荐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已亥杂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龚自珍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本诗。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运用合作赏析的方法,理解诗的含意。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领悟作者情感,学习作者不畏挫折的坚强*格和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教学课时】1课时2学情分析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但内容还迷糊不清或一知半解,特别是对前两句,更是不知其意,对后两句的赏读也不到位。

3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2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己亥杂诗以检查默写的方式导入:指名一生在黑板上默写,再分析评价活动2【讲授】己亥杂诗二、关于诗题“己亥杂诗”1、这四句诗的题目是什么?2、什么是“己亥”?“杂诗”是怎么回事?讨论后出示如下背景:《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

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苏昆山。

往返期间,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

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今天要学的这一首是原第五首。

三、关于“辞官还乡”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命运?诗人离京时,正是战争的前一年,英国利用入侵,清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

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

2、这些内容在哪些诗句里得到体现?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被迫辞官的龚自珍会有怎样的心情?浩荡离愁白日斜四、诗句译读(学生自讲——交流纠正——升格分享)1、译读参考:2、诗意阐述:诗人寄居京师二十年,一旦辞别,离愁满怀。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怀着无边的离愁别绪,“我”辞别京师,骑马东去,要回到远在天边的家乡。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己亥杂诗》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7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己亥杂诗》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难点)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一、导入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x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xx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2、作者简介(注解)二、读诗1、读准字音,划分节奏、押韵……2、读懂诗意,口头翻译。

3、满载离愁,远归故里虽辞官归乡,自比落红,仍可护花仍心系报国。

三、悟诗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第一句)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第二句)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4、名句欣赏(第二句)四、背诗五、作业1、积累落花诗句。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2、背诵默写。

《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难点)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

(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始终实在地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

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由于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平时缺少此积累。

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并通过示范的朗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与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质疑的基础。

2、指名读,评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 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

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

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

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B、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
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出示课件)
(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

读“万马齐喑”!
(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

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

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
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 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

这个意象所
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先从“万马齐喑”的字面意思入手,让学生从词语的对比中想象“万马齐喑”的场面,初步读出这个场景给人的感觉。

接着联系上下文将理解引向深入,体会这里“万马齐喑”指的是全国上下死气沉沉的一番局面。

再将“举国上下”这个空泛的概念,具化为“君、官、民……”几类人,通过补充富有冲击力
的背景资料,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

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

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

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第一行诗)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

(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

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

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

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练习课件)
a)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b) 读到这里,大家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同座之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风雷”指的是什么?这“万马齐喑”指的又是什么?
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
来表达。

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拓展《己亥杂诗》第5首和第45首。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