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体骨骼的认识
了解人体的骨骼:生物知识点

了解人体的骨骼:生物知识点人体的骨骼是构成人体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和肌肉的关键部位。
了解人体骨骼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物学知识,掌握基本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
一、骨骼的组成和分类人体骨骼由骨头、软骨和关节组成,大致可分为四类:1.长骨:如上臂骨和股骨,长而细,主要承担身体重量和提供支撑作用。
2.短骨:如手腕骨和足部骨骼,较短而均匀,主要用于保护内脏和关节。
3.扁骨:如胸骨和骨盆,平坦而宽,主要用于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4.不规则骨:如脊椎骨和颅骨,形状复杂而不规则,主要用于保护内脏和支撑身体。
二、骨骼的结构和功能人体骨骼由多种类型的组织构成,包括骨质、骨髓、韧带、肌肉、软骨和关节等。
这些组织相互作用,协调起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支撑、运动、保护和代谢等。
1.支撑作用:人体骨骼是支撑身体的主要支架,可以有效地承担身体的重量和压力,使身体保持姿势和平衡。
2.运动作用:肌肉和骨骼是构成人体运动系统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
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能够引起骨骼的运动,形成复杂的动作和姿势,如走路、跑步、跳跃等。
3.保护作用:人体骨骼可以有效地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不受外界的伤害和危害,如颅骨保护脑部、胸骨保护心脏等。
4.代谢作用:人体骨骼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无机盐和脂肪,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并能够向体内释放钙、磷和其他必须元素,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常见的骨骼疾病人体骨骼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和影响,从而产生各种骨骼疾病和损伤,如:1.骨折:骨头因为外力的作用或者内部因素导致断裂,表现为剧烈的疼痛、肿胀、变形等。
2.关节病: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
3.骨质疏松:骨质密度减少,容易发生骨折。
4.畸形:如脊柱侧弯、马蹄型足等。
四、保护和健康骨骼的方法为了保护和健康骨骼,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促进骨骼的健康发育和成熟。
2.适当运动,增加肌肉和骨骼的负荷,促进骨骼强度的提高,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
人体骨骼认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人体骨骼认识实验实验时间:2022年3月20日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掌握骨骼的分类和命名。
2. 认识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形态和功能。
3. 掌握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实验用具1. 人体骨骼模型2. 骨骼解剖图谱3. 解剖刀、镊子等解剖工具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
中轴骨包括颅骨、脊柱和骨盆,负责支撑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负责运动和支撑。
2. 骨骼的分类和命名骨骼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如股骨、肱骨等,两端较细,中间较粗;短骨如腕骨、跗骨等,呈立方体;扁骨如颅骨、胸骨等,呈扁平面;不规则骨如椎骨、髋骨等,形状不规则。
3. 骨骼各部位的形态和功能(1)颅骨:保护大脑,分为颅盖骨和颅底骨。
(2)脊柱:支撑和保护脊髓,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
(3)骨盆:支撑和保护盆腔器官,由髋骨、耻骨、坐骨和骶骨组成。
(4)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5)下肢骨:包括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4. 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骨骼系统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1)生长发育顺序:从头部到足部,先长骨骼,后长肌肉。
(2)生长发育速度:婴儿期和青春期骨骼生长迅速,成年后骨骼生长速度减慢。
(3)骨骼成熟:青春期骨骼逐渐成熟,骨骼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四、实验步骤1. 观察人体骨骼模型,了解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
2. 对照骨骼解剖图谱,认识骨骼的分类和命名。
3. 仔细观察骨骼各部位的形态和功能,了解其生理作用。
4. 结合实际操作,使用解剖刀、镊子等工具,进一步了解骨骼的解剖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骨骼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分为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
2. 骨骼各部位的形态和功能各异,共同构成人体的骨架,保护内部器官,参与运动。
人体骨骼辨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人体骨骼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掌握人体骨骼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 提高对人体骨骼系统的认知能力。
二、实验原理人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系统,由206块骨骼组成,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个大部分。
骨骼具有保护、支持、运动和造血等功能。
通过观察骨骼标本,可以加深对人体骨骼系统的了解。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人体骨骼标本2. 解剖模型3. 手术显微镜4. 记录本5. 铅笔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颅骨观察- 观察颅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颅骨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颅骨的各个部位,如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等。
- 观察颅骨的连接方式,如颅骨间的缝、骨性结合等。
2. 躯干骨观察- 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脊柱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脊柱的各个部分,如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等。
- 观察脊柱的生理弯曲,如颈曲、胸曲、腰曲、骶曲等。
- 观察胸廓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胸廓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胸廓的各个部分,如胸椎、肋骨、胸骨等。
- 观察肋骨与胸骨的连接方式,如肋骨的软骨连接、胸骨的肋骨连接等。
3. 四肢骨观察- 观察上肢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上肢骨的各个部分,如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等。
- 观察上肢骨的关节连接方式,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 观察下肢骨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下肢骨的各个部分,如股骨、胫骨、腓骨、跖骨、趾骨等。
- 观察下肢骨的关节连接方式,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
4. 骨骼肌观察- 观察骨骼肌的整体形态和结构,了解骨骼肌的组成和功能。
- 分别辨认骨骼肌的各个部分,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
- 观察骨骼肌的起止点和跨关节,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颅骨:颅骨是人体骨骼系统的保护部分,主要由8块骨组成,包括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等。
探索身体的奥秘认识不同骨骼的结构

探索身体的奥秘认识不同骨骼的结构身体是我们生活的载体,它的奥秘一直令人着迷。
而身体的骨骼结构正是身体运动和支撑的基础。
本文将探索不同骨骼的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身体。
一、长骨长骨是人体中最常见的骨骼类型,通常为长形。
它们主要分布在四肢,如手臂和腿部。
长骨的结构由骨干、骨髓腔和骨骺组成。
骨髓腔负责生成红细胞和白细胞,起到血液生成的作用。
二、短骨短骨通常呈立体方块状,比如腕骨和踝骨。
它们在身体运动中起着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短骨的结构由多层骨组成,外部是硬质骨质,内部是海绵状的骨质。
这种结构使得短骨既具有强度,又具有一定的弹性。
三、扁骨扁骨的特点是平板状,如骨盆、肋骨和颅骨。
扁骨具有较广阔的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大的肌肉附着面积。
同时,扁骨也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扁骨的结构由两层紧密结合的致密骨质和中间的海绵骨质组成。
四、不规则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各异,如脊椎骨和面骨。
它们在人体结构中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不规则骨的结构由多个骨板和骨嵴组成,骨板间由软骨连接。
五、空心骨空心骨,也称为管状骨,如股骨和肱骨。
空心骨的结构由骨干外部的致密骨质和内部空腔组成。
这种结构使得空心骨在运动时既能提供强度,又能保持轻盈。
六、骨关节骨关节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身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
它由骨头、关节囊和滑液等组成。
不同形状的骨关节适应不同的运动需求,如球窝关节适用于多方向运动,鞍状关节适用于摆动和旋转运动。
通过对不同骨骼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体的运动原理和保护机制。
同时,了解骨骼结构的不同特点也有助于临床诊疗和康复训练的指导。
总结起来,探索身体的奥秘需要对不同骨骼的结构进行深入了解。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空心骨各具特点,为身体的运动和支撑提供了基础。
骨关节则连接骨骼,使得身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动作。
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运用自己的身体,享受健康生活。
人体结构认识骨骼和肌肉系统

人体结构认识骨骼和肌肉系统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它由众多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每一部分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个庞大的构建中,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支持和使身体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并提供稳定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骨骼和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了解它们对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最坚固的支架,由分布整个身体的骨骼构成。
它包括骨骼、韧带和软骨,并且起到了维持躯体形态、支持内脏器官和保护脆弱组织的作用。
1. 骨骼的结构人体骨骼由206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骨头组成。
骨骼可分为两类:一是轴骨,如头骨、胸椎和骨盆,它们构成了人体的主要支架;二是附肢骨,如手臂和腿骨,它们可使我们自由运动。
骨骼与韧带相连接,韧带具有粘结性,并可连接骨头,起到保护骨骼、防止摩擦、稳定关节和促进运动的作用。
此外,软骨作为连接骨骼的垫子,不仅减少了骨头间的摩擦,还能吸收压力,保护关节。
2. 骨骼的功能首先,骨骼系统提供了身体的支持和结构。
它使我们能够垂直站立,并保持整体平衡。
其次,骨骼保护了内脏器官,如脑部、肺和心脏。
例如,颅骨保护了脑部,胸骨和肋骨保护了肺和心脏。
同时,骨骼还保护了脆弱的神经和血管。
此外,骨骼系统还支持肌肉连接和运动。
肌肉通过骨骼上的肌腱与骨骼相连,当肌肉收缩时,骨骼相应地运动。
这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如行走、跑步和举重。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中最丰富的组织之一,它由肌肉组织和与之相连的肌腱组成。
它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包括主动运动和反射性运动。
1. 肌肉的结构肌肉由许多纤维束组成,这些纤维束由肌原纤维组合而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最小的功能单位,它由许多肌细胞构成。
肌细胞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包括肌球蛋白和肌肉纤维。
肌腱是将肌肉与骨骼相连接的强韧带状组织。
它由胶原纤维组成,具有极高的拉力和弹性,可以承受大量的压力。
2. 肌肉的功能肌肉系统有多种功能。
首先,肌肉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主动运动,如行走、跑步和举重等。
人体骨骼认识教案

人体骨骼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和功能。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人体骨骼结构的认知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骨骼健康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师生对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平时喜欢什么体育活动,为什么喜欢这些活动。
2. 引入主题:从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锻炼身体,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能进行这些活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帮助我们实现运动,那就是我们的骨骼。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人体骨骼结构。
2. 介绍主要骨骼部位和组成:头骨、胸骨、脊柱、肋骨、骨盆、上肢骨骼、下肢骨骼等。
3. 详细解释不同骨骼部位的功能和作用。
三、互动探究(30分钟)1. 实验活动:准备一套骨骼拼图或者模型,让学生按照指示将其拼装起来。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发现每个骨骼间是如何相互连接、支撑和保护的。
3. 思考激发:让学生讨论人体骨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骨骼健康。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人体骨骼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
2. 回顾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体骨骼的主要功能。
五、延伸拓展(20分钟)1. 分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用彩纸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大型人体骨骼模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位进行制作,最后合并展示。
2. 展示和评价:学生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用几句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回答:教师提问相关问题,学生回答。
教学重点:1. 掌握人体骨骼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骨骼结构的直观认知。
教学扩展:1. 借助互联网资源,让学生了解骨骼健康的保护方法和饮食建议。
2.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如体育运动,以促进骨骼健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实践操作时的表现,了解对骨骼结构的认知程度。
奇妙的人体解剖认识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结构

奇妙的人体解剖认识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结构奇妙的人体解剖:认识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结构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机器,它的运作依赖于不同组织与器官的协调合作。
在人体解剖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身体的结构以及各个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人体的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结构,带领读者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一奇妙的机器。
一、骨骼系统骨骼是构成人体框架的基础,它不仅给予我们体态,还起到保护重要器官的作用。
人体骨骼由多个骨头组成,这些骨头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
而关节则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1. 骨骼的分类人体骨骼分为轴骨和附肢骨两大类。
轴骨包括头骨、躯干和骨盆等,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中央支架。
而附肢骨则位于四肢,包括手臂、腿部和肩带等。
2. 骨骼的组成骨骼主要由骨头组成。
骨头是一种充满血管和神经的硬组织,由钙盐矿物质和胶原蛋白构成。
它们赋予我们的身体力量和支撑。
此外,骨骼中还有髓腔,其中生产骨髓。
3. 骨骼的作用骨骼有多个作用:①支撑人体:它们形成了人体的结构,并分担起重力。
②保护内脏:头骨保护大脑,肋骨保护心脏和肺部等。
③储存矿物质:骨骼组织中的钙和磷储存,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健康。
④造血:骨髓是造血的重要场所,它产生血细胞。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它负责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维持。
肌肉有不同的类型,包括骨骼肌肉、平滑肌肉和心肌。
每种类型的肌肉在身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1. 骨骼肌肉骨骼肌肉附着在骨骼上,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
它们负责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动作,如行走、跑步和举重。
骨骼肌肉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当我们下达指令时,它们收缩,产生力量。
2. 平滑肌肉平滑肌肉位于内脏器官如胃、肠道和子宫等的壁内。
与骨骼肌肉不同,平滑肌肉是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它们负责内脏的收缩和放松,使之能够正常运作。
3. 心肌心肌是一种特殊的肌肉类型,仅存在于心脏中。
它具有自主收缩和传导电信号的能力,保持了心脏的正常跳动,推动血液循环。
三、器官系统人体的器官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每个系统都由多个器官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解剖骨骼的知识点总结

解剖骨骼的知识点总结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骨骼的基本知识。
骨骼是由多块骨头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关节相互连接,形成了人体的骨骼系统。
人体的骨骼系统包括了206块骨头,分为轴骨和附肢骨两大类。
轴骨包括了头骨、颅骨、脊椎骨和盆骨,而附肢骨包括了四肢的骨头。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骨骼的结构。
骨骼由骨质和骨髓组成。
骨质是由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的,在人体内起到了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而骨髓则存在于骨腔内,它参与了人体内的造血、免疫和代谢等多种功能。
在了解了骨骼的基本知识之后,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骨骼的解剖结构。
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不同的部位,每个部位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头骨是由多块骨头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缝合线相连,这在人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脊椎骨是由多块椎骨组成的,它在支撑和保护脊髓的同时,还参与了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调节。
除了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骨骼相关疾病。
例如,骨折是最常见的骨骼损伤,它通常是由外力作用导致的。
骨折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两种类型,完全性骨折是指骨头完全断裂,而不完全性骨折是指骨头部分断裂。
此外,骨骺炎、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等疾病也是骨骼系统常见的问题,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医学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了解骨骼的解剖知识是医学生和医学专业人士必须学习的一项基础知识。
仅仅了解骨骼的基本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骨骼的功能、组成、疾病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骨骼系统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骨头知多少
通常,成年人有206 块骨头,包括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可是,我们中国人和日本人,只有204 块骨头。
这是因为我们的第五趾骨只有2节,而欧美人却有3 节,所以中国人比欧美人少了2块。
儿童的骨头比成年人多一些,一般为217或218块。
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没有成型的骨头如骶骨和尾骨等,往往几块连在一起,长大成人后,几块相连的骨头便合为一块了。
人体的骨头形状不同,大小各异,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类型。
其中,长骨像棍棒,短骨近似立方体,扁骨犹如扁扁的板条。
人体中最长的骨头是大腿上的股骨,一般占人体身高的27%。
有个叫康斯坦丁的德国人股骨长
75."9 厘米,可称得上是世界之最。
耳朵里的3 块骨头是人体最小的骨头,其中最小的镫骨只有
0."25 〜
0."43 厘米长。
人的骨头是很硬的。
有人曾作过一番测试,每平方厘米的骨头能承受2 100 千克的压力,花岗石是很硬实的,也只能承受1350 千克。
人的骨头中,一半是水,一半是矿物质和有机物。
一般,成年人尤其是老人骨头中矿物质的比例比较大,因而骨头硬而脆,容易骨折。
少年儿童恰好相反,有机物的比例较大,所以他们的骨头韧而嫩,容易变形。
相比之下,男子的骨头重而粗,女子的骨头轻而细;胖人的骨头,表面比较光滑,而瘦子的骨头表面比较粗糙。
从颅骨到腿骨
颅骨像个坚硬的球壳,保护着我们的大脑。
如果没有颅骨,那么,我们栽了一个跟斗就永远别想爬起来,更别说足球队员顶球射门、杂技演员用头顶物,演出多姿多采的节目了。
男人的肋骨和女人一样多,一共有12 对。
这些肋骨和胸骨及脊柱共同围成胸
廓,好像一只坚固的笼子,保护着里面的心和肺等内脏器官。
连接胸骨和肩胛骨的长骨叫锁骨。
它们位于脖子两侧的皮下,伸手就可以摸
到。
这是颈部和胸部的分界标志,也是上肢和躯干的唯一骨骼联系。
锁骨支撑着肩
胛骨,既能维持肩关节的正常位置,又保证了上肢的灵活运动。
如果说股骨是人体最长的骨头,那么,胫骨就是人体最坚硬的骨头了。
胫骨位于小腿的内侧,它们像两根铁柱,承担着全身的重量。
举重运动员手举几百千克杠铃,而不会被压垮,与一副坚固的胫骨是分不开的。
据测量,胫骨能承受的重量,可以超过人体平均重量的20 多倍。
人体顶梁柱
一间房屋,最重要的是大梁。
在人体中,脊柱像顶梁柱一样,支撑着大部分体重,因而俗称脊梁骨。
它是人体躯干中央的一串骨骼,包括7块颈椎、12 块胸椎、5块腰椎以及1块骶骨和1 块尾骨。
这个顶梁柱是可以活动的,能前屈、后伸、左弯、右旋,作各种方向的运动。
正常人的脊柱并不是笔直的。
从侧面看,它是S形的——有四个地方是弯曲的。
这些弯曲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逐渐形成的。
新生儿的脊柱是弓形的。
小儿开始抬头时,颈部的椎骨逐渐凸向前方,出现了颈曲。
孩子能坐了,胸椎的后凸便变得明显起来;要是胸椎后凸得很厉害,就会成为驼背。
孩子开始学走路了,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腰椎会前凸,骶骨和尾骨就弯向后方。
这四个弯曲可以减轻走路、跳跃时从下面传到脊柱的震动,从而减轻对头部的冲击。
在人的脊柱中,颈椎的体积最小,而活动量最大。
我们能“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能左顾右盼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和颈椎的正常功能分不开的。
为了使颈椎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我们可以在平时适当作些颈部的旋转活动。
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低或过硬。
万一颈部受到损伤,自己不要轻易扭动,最好去请医生帮忙。
科学家发现,十到十六七岁的孩子应该特别注意脊柱的正常发育,否则就容易造成脊柱变形,产生不正常弯曲。
这不仅会影响人体美,还会使肺活量减少,影响全身的健康发育。
人体的三根弹簧
人体的第一根弹簧在脊柱上。
这是脊椎骨之间的“海绵软垫”——椎间盘。
它由内、外两部分组成:
外部是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纤维环,内部是白色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的髓核。
这种结构可以使脊柱承受压力、吸收震荡、减轻冲击。
不同部位的椎间盘,厚度是不一样的:
胸部中段最薄,腰部最厚,因而腰部活动起来方便得多。
女子的腰所以要比男子柔软,原因也在这里。
女子腰部的椎间盘比男子要厚,而且空隙要大一些。
这就使她们得天独厚,能完成柔软的体操或杂技动作,而男子只能望尘莫及了。
人体腿部的肌肉以及连接肌肉和骨骼的肌腱,也是一种弹簧。
其中,最出色的莫过于小腿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特别是与它们相连的跟腱。
跟腱全长37 厘米,弹性与优质橡胶相仿。
据测算,一个人以每秒
4."5 米的中等速度奔跑时,地面的最大作用力大约是人体重量的
2." 8 倍,而跟腱承受的力量约等于人体重量的7 倍。
足弓是人体的另外一种弹簧。
这是脚底的拱形结构。
猿类几乎没有足弓,所以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踉踉跄跄。
有了足弓,人的体重大约52%就落在脚后跟,剩下的落在拇趾跖骨头和小趾跖骨头上。
体重主要落在这“三脚架”上,走路时就不会左右摇摆。
有了足弓,脚就富于弹性,劳动和运动时能对震动起缓冲作用。
软骨人和脆骨人
缺钙或缺维生素D 的人,会得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这种人的骨头会因变软而发生畸形,所以又称软骨病。
据考证,秦始皇就是个软骨病人。
从小进行训练的人,身体会变得特别柔软,如有的杂技演员钻坛子,反曲身咬花等等,柔软自如。
1987 年在瑞士苏黎世的一次比赛中,一个孩子将两脚从前胸经腋窝拉到了后脑,而且保持这种姿势达半个小时,被誉为“软骨人”。
加拿大30 岁男子皮耶全身关节生来就像橡皮一样柔软,可以把两只脚向后转180 度,也可以把两只手臂向后扭转,好像脱了臼。
吃饭时,他常将两脚扭转向上,把脚底当桌子,自由自在地用餐。
医生发现此人一切正常,无法解释他为何能如此弯曲自如。
人的骨头是很坚硬的。
然而,有的人骨骼却脆得像玻璃。
中国广州有位20多岁的“玻璃姑娘”,从小骨头就特别脆,有时在床上翻个身也会骨折。
她的手骨和脚骨经常骨折,好在骨折处会很快自行愈合,而且她自我感觉并不很痛苦。
有的医生认为,这是“先天性骨形成不全症”,并不是缺钙引起的,可是真正的病因却尚未查明。
年龄和骨龄
人体的骨骼发育有一个过程,先是软骨阶段,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软骨逐渐被骨组织代替。
研究表明,在人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的发育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科学家用骨骼生长发育的程度来评定一个人的生理年龄,这就是骨龄。
一般,人们是用手掌骨的X 光片来判断骨龄的。
我们平时说的年龄,是指人出生后经历的年份,也就是生活年龄。
由于每个人生长发育的早晚和快慢不同,有些人的骨龄和生活年龄是一致的,也有些人的骨龄会略大于或小于生活年龄。
比如,在15 岁少年中,有的人骨龄已达到十六七岁,有的人骨龄却只有14 岁。
科学家认为,与生活年龄相比,骨龄能更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生长发育状况。
通常,骨龄小于生活年龄的少年儿童,将来身体比较高大;相反,骨龄大于生活年龄的以后个子不会太高。
此外,骨龄小于生活年龄的少年,生长发育高潮的持续时间较长,运动能力“自然增长”的潜力也比较大,这样的少年经过一定的科学训练,常常能在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因而,测定骨龄是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