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一 情感内容技巧意境答案

合集下载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意象,形象的鉴赏技巧和方法诗歌之美在于意境,通过意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以及诗人当时所处周围的环境。

意境让我们更加贴近作者,同样,解析诗歌意境也是高中语文的一大难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意境,形象,意象鉴赏的解题技巧和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关于形象类解题方法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

关于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型的答题技巧关于思想感情类的诗歌鉴赏题如何解答?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步骤: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答题要领: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下面用两个例子来说明怎么使用上面所说的答题技巧: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赏析】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

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

诗歌鉴赏(意境)

诗歌鉴赏(意境)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 提问: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提问:首联、 (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 鸿雁” 【参考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 参考答案】 微霜 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黯然神伤的情绪。
感知意象
品味意境
----鉴赏诗歌
一首诗(一 意境鉴赏) 请大家看下面 一首诗 一、意境鉴赏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低头思故乡。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很明显诗眼是“思故乡” 表现在外地生活孤独寂寞的人对家乡的思念。 很明显诗眼是“思故乡”。表现在外地生活孤独寂寞的人对家乡的思念。 2、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 、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 是通过一组意象:明月、月光、地上霜。这些带有作者思想情感的景物, 是通过一组意象:明月、月光、地上霜。这些带有作者思想情感的景物, 意象 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清冷静寂的意境,为下文的写思故乡做了很好的铺垫。 清冷静寂的意境 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清冷静寂的意境,为下文的写思故乡做了很好的铺垫。 孤独思乡之情 在此基础上第四句水到渠成地抒发了孤独思乡之情。 在此基础上第四句水到渠成地抒发了孤独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好多啊,我尽量提高吧。。再不行把以上的答题技巧都背下来,应该也能应付下了。。
相关内容
2008-1-6 语文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76 2010-6-23 150高分跪求高人指点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怕丢分 后加分) 153 2006-7-14 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25 2010-8-5 求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5道加答案 46 2010-7-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考学过的吗 查看同主题问题: 语文 诗歌鉴赏 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的屋舍上翻飞。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
01
02
03
04
05
06
山水诗 主要通过景物的描绘,给读者展现
出一种自然美。
园诗 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风光或劳动场景。
一般较清新、自然、质朴,富有生活情
调。大都反映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朴素
的思想感情。
诗 咏物诗一般表面写物,而实
际上往往在这一表面的形象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1
解答技巧
解题入格 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 含义(即解释诗句)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 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 (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简约工作计划总结通用模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 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 意+文意+主旨情感)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
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二)、答题程式
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01
02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

情感、主旨类题型(解析版)诗歌鉴赏中考答题得分技巧

情感、主旨类题型(解析版)诗歌鉴赏中考答题得分技巧

专题06情感、主旨类题型常见常考题型如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范例】(2020·遂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乐乡县唐·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

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乐乡县:地名,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

②野成:指野外驻防之处。

③断:断绝,消散。

④平:此处指景象模糊一片。

⑤噭噭(jiào):号叫声,这里指猿啼声。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颈联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在抒情方式上,与他的《登幽州台歌》有何不同?【答案】(1)诗人放眼四周:入城前见到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

(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登幽州台歌》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

而这首五律,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

【解析】【分析】⑴这两句诗描写的时间是夜晚,夜晚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清楚了。

描写的景物有:野戍荒烟和深山古木,这些景物在夜晚会呈现出什么画面呢,结合“断”“平”两个字进行想象,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

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⑵①根据“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如何此时恨”可以看出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

②《晚次乐乡县》首联诗人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乡愁伤感情调。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以“烟断”、“木平”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咏怀诗(其八)阮籍灼灼西隤日。

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

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

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

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

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

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

中路将安归。

注释:①灼灼:阳光灿烂。

②隤:落下。

③回风,旋风。

④当路子:掌权有势的人。

⑤磬折,磬是古代一种乐器,形似曲尺,磬折是说像磬一样弯着腰,很恭敬的样子。

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 诗。

2 .这首诗写了三类形象,分别寄托了阮籍怎样的生命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关河道中韦庄槐陌蝉声柳市风,驿楼高倚夕阳东。

往来千里路常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似弓。

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①学钓翁。

注)①沧浪:古水名,湖北省武当县西北汉水中有沧浪洲,屈原曾经长期生活在这里。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蝉声阵阵,柳条轻摆,清风徐拂,夕阳西沉,首联选取驿站高楼前的多种意象,营造了哀伤、凄婉的氛围。

B .几千里的路依然默默在那里,当年故人却都不在身边,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诗人与故友分别的痛惜之感。

C .“时光流似箭”“天道曲似弓”,颔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岂知”语意一转,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之情D .“拟”即“揣度,想”,“沧浪学钓翁”用典,含蓄地表达诗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心境。

2 .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简要概述。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唐)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①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②。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 注) ①楚客:指屈原。

②利木奴:据《水经注》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曾遣人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

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

1 .这首诗首联中的“隅”字意思是________ ;颔联中一个________ 字,阐述了诗人种树的目的。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 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 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 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 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 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1)运用了对照(对比)的写作手法。 (2)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 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 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3)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 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22
(2007 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6分)
试题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 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13
(2007 宁夏) 5.阅读……(6分)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 游憩。②仍:又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 诗简要分析。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 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 妙的音乐。
16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 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 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 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 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21 (2)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思乡之情。

(2009 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11分)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 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 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 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⒐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 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 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 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 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0
10【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11分)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23
(2007 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6分)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 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 样的情怀?(6分)
2.咏物诗
以事物为中心
3.边塞征战诗 4.怀古咏史诗 5.羁旅行役诗 6.送别诗
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 穷兵黩武的不满、故乡亲人的思念 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的伤感、昔盛今 衰的兴替之感 游子的愁思和思乡
离愁别绪、惜别之情
25
诗 歌第 的三 表节 达 鉴 技 赏 巧 古 66 代 页
26
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2011 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11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答 题 模 式 归 类
高 考 古 诗 鉴 赏
届 高 三 语 文 专 题 复 习1
2013
考纲解读
2013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 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并 对本考点作出两点具体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规律探寻 1.题型、题量、分值,延续惯例。 2.材料来源不限时代、唐宋为主。从体裁上 看,诗词都有可能。命题者会继续选择篇 幅较小、文字清新、意境优美、思想健康、 情感纯正的作品。 3.试题难度不会太大。考查对象主要涉及意 象、意境、人物、景物、事物、情感、思 想、语言、表达技巧等。 4.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11(广东卷)9.阅读……(6分)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 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 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4分)
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 表现春天刚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 开易逝、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 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 的美好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 9 放情感)。
学法指导
1.广泛阅读,强化积累。 2.夯实基础,掌握各种鉴赏术语。 3.细析题目,研究鉴赏点和技巧。 4.建构模式,优化书面表达。
年份 选

年代文体
考点分布 内容、物象、情感
2007 《小斋即事》
宋诗
2008 《题李世南画扇》 宋诗
2009 《鹧鸪天代人赋》 宋词 2010
《雨雪曲》
景象、意境、内容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 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 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 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 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 17 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 (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 什么样的情感?(6分)
07(福建卷)9.阅读……(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 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 十年。
[注]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 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 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 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 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 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 、缘由、背景、多
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
11
分析全诗内容
• 一般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样内容(主旨)? 变式提问:XX(句)对XX(句)有什么作用?XX 的原因是什么? • 答题步骤: • 1.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情诗、 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 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 容,作答形式是“XX句写了……”。 • 3.揭示情感。
12
岁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
10【安徽卷Ⅰ】12 、阅读……(8分)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 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 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 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6
第四节、评价诗歌的
思想内容 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优化探究》70页
7
分析全诗情感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变式提问:结合某句,分析诗(词) 人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某物(景),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 答题步骤: • 1、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 写了什么。 • 2、揭示情感。采用作答形式是“描写了……, 抒发了……”。 8
14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 一般提问:诗人对XXX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否同 意这种说法? • 变式提问:诗人为什么认为……?
• 答题步骤:
• 1.概括作者的观点,分析
• 2.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进行 评价。
15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