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肽转运载体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

合集下载

小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_转运和利用

小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_转运和利用

尽管早在1950年有研究者报道了肽转运的证据,但是氨基酸以小肽形式被吸收利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慢慢被接受。

小肽可通过小肠寡肽转运蛋白1(PepT1)转运,也可通过细胞旁路(Para-cellular Movement)和细胞渗透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等替代途径转运。

1小肽的吸收、转运和利用1.1小肽吸收转运的优势虽然游离氨基酸转运蛋白具有底物特异性,但PepT1可潜在转运400种二肽和8000种三肽[1]。

与单个氨基酸吸收利用相比,同样的能量支出,PepT1 1次可转运2或3个氨基酸进入细胞。

此外,如果动物游离氨基酸运输缺乏,PepT1可转运足够的日粮氨基酸,从而补偿其不足带来的不良影响。

有研究者以具有同样氨基酸组成的纯氨基酸混合物作为小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徐运杰,舒建成(湖南唐人神集团质量技术部,湖南株洲412007)摘要:文章通过总结小肽在鼠、兔、家畜和家禽中应用的研究数据,详细论述了其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利用,同时简述了肽转运蛋白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小肠;肽;肽转运蛋白;氨基酸中图分类号:S963.73+1;Q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10)01-0007-04收稿日期:2009-11-02作者简介:徐运杰(1980—),男,湖南邵阳人,硕士,主要从事饲料质量技术控制和配方方面的工作。

Study on Degrading Corn Straw with White-rot FungiHOU Jin,LI Ting,LI Jie*(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best culture medium prescription of white-rot fungi strain which is produced with corn straw,this trail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fermentation which used four kinds of white-rot fungi strains that was made of corn straw(the culture medium of white-rot fungi were divided into four treatment groups,whose materials were74%corn stalk powder and1%lime,add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maize flour and wheat bran,treatmentⅠ:20%,5%,treatmentⅡ:15%,10%,treatmentⅢ:10%,15%and treatmentⅣ: 5%,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treatments all can ferment corn stalks,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rough fiber and improved crude protein(CP)content30days later.The culture medium affected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in fermentation of corn straw more significantly(P<0.01),and content of rough fiber was significantly(P>0.05). Therefore,the effect of corn straw fermentation with white-rot fungi strain produced(74%corn stalk powder and 1%lime,5%maize flour and20%wheat bran)is the best,which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and is a production prescription for white-rot fungi more suitable.Keywords:white-rot fungi;strain;fermentation;corn straw对照组,研究了鼠对蛋清蛋白水解物与大豆蛋白水解物的吸收利用和生长猪对乳蛋白水解物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肽结合氨基酸进入门脉血的速率更快。

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

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

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1.引言1.1 概述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它涉及到小肽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传递信号的机制与作用。

小肽是由较短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分子,具有小分子量和多样的化学结构。

在细胞内和细胞间传递信号的过程中,小肽被证明在调节生长发育、应对逆境和抵御病原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小肽在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机制。

他们发现,小肽可以通过细胞间的长距离运输系统,在植物体内传递信号。

这种信号传递机制被认为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调节植物应激响应和免疫应答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的意义不仅限于植物领域,也在动物和微生物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在动物中,神经肽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通过神经通路传递信号,调节多种生理和行为过程。

在微生物中,小肽也被发现在细菌间进行信号传递,调控社会行为、生物膜形成和生物致病性等。

目前,关于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机制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小肽在信号传递中的具体机制和作用途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解析生物体内复杂的信号网络以及开发新的农业和医学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综述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领域的可能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对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的深入探索,能够揭示更多关于生命信号传递的奥秘,为农业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展开作用进行描述,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使其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成和内容的安排。

在描述文章结构时,可以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题和目的,以及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下面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的一个可能编写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各部分的目的和内容安排如下:1.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领域进行概述,介绍小肽长距离信号运输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小肽的吸收转运机制及生理学作用

小肽的吸收转运机制及生理学作用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a l t r a c t ,whi c h pl a y s a n i mpo r t a n t r o l e i n pr o t e i n n ut r i t i o n. Pr e s e nt s t u d i e s s h o w t h a t s ma ll p e p —
运体系与氨基酸的转运体系相互 独立 。本文就小肽 的吸收转运体系 、其用于肠内营养的优点及一 些具 有重要生理意义的小肽一一进行阐述 。
【 关键 词】小肽 ;转运体系 ;肠内营养 ;生理意 义 【 中图分类号】R 6 5 9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3 5 X ( 2 0 1 3 ) 0 5 — 0 3 0 0 — 0 5
Ab s o r p i t o n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me c h a n i s m o f s ma l l p e p t i d e s a n d t h e i r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WA NG J i e ,
游 离氨 基酸 和小 肽是蛋 白质 在小肠 的主要消 化 产物 ,最早 的 营养学 家认 为 ,游 离氨基 酸可 以直 接 利用 ,而小 肽 只有进 一步 降解 为游离氨 基酸 才能 被 利用 。但 随 后 的 研 究 得 出 了 与 之 相 反 的 结 论 , A g a r …首 先 观 察 到 肠 道 能 完 整 地 吸 收 并 转 运 双 苷
H E G u i — z h e n ,W A N G Y u — k a n g ,C H E N W e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r e n t e r a l a n d 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 ,P U MC H o s p i t a l ,

细说小分子活性肽的特点和营养吸收机制

细说小分子活性肽的特点和营养吸收机制

细说小分子活性肽的特点和营养吸收机制一直都在给大家介绍小分子活性肽,那么它的具体特点究竟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系统的讲讲小分子活性肽的特点和营养吸收机制!敲黑板同学们~~~划重点啦小分子活性肽总的来说有5大特点•小分子活性肽的结构简单、分子量小,可以快速的透过小肠黏膜吸收,而不需要再次消化。

•小分子活性肽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内是它的生物活性的重要体现。

她可以透过皮肤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肠胃黏膜屏障直接进入细胞里面。

•小分子活性肽的活性很高,通常很小的量就能起很大的作用。

•小分子活性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涉及人体的激素、神经、细胞生产和生殖各领域,它可以调节体内各个系统的细胞的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的神经、消化、生殖、生长、运动代谢、循环等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

•小分子活性肽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可防治血栓、高血脂、高血压、延缓衰老,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说了小分子活性肽的特点,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营养吸收机制!已知的研究发现,小分子活性肽的营养吸收机制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小分子活性肽不需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传统上人们认为只有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消化终产物的大部分往往是小肽,而且小肽能完整地通过肠粘膜细胞进入体循环。

•小分子活性肽吸收快速,耗能低且载体不易饱和。

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对肽中氨基酸残基的吸收速度大于对游离氨基酸。

并且小分子肽比氨基酸更易、更快地被机体吸收利用,并且不受抗营养因子的干扰。

•小分子活性肽具有百分之百被人体吸收的特点。

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它的吸收不仅迅速,而且吸收效率高,几乎全部被机体吸收。

•小分子活性肽被人体吸收后,可以直接作为神经递质,间接刺激肠道受体激素或酶的分泌而发挥作用。

肽对人体的健康作用抑制——抑制细胞变性,增强人体免疫力。

激活——激活细胞活性,有效清除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

小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小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小肽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小肽是由2-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物分子,是蛋白质水解产物中的一类。

相对于大肽和蛋白质,小肽分子较小,分子量一般不超过5000,结构相对简单。

但是,小肽的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小肽的种类非常广泛,可以来源于天然蛋白的水解或人工合成等方式。

不仅如此,小肽还具备着多种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抗菌、抗肿瘤、保肝、抗糖尿病、抗血栓等作用。

这一切都为小肽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年来,小肽的生物活性研究成果斐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抗肿瘤作用。

对于临床上普遍存在的癌症问题,小肽抗肿瘤的研究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小肽因为分子量较小,可以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具有良好的药物渗透能力。

同时,相较于大肽和蛋白质,小肽的合成成本较低,更加便捷,可以通过改变氨基酸残基组合或修饰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小肽的药效。

在小肽的抗肿瘤研究中,研究者们通过调控小肽的结构,使其能够靶向癌细胞,从而发挥针对性治疗的效果。

例如,具有TP8序列的小肽就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同时也被证实有交感神经调节作用。

此外,小肽作为新兴领域的研究方向,还可以用于生物制造、医学诊断、食品保鲜等领域。

众所周知,食品的保鲜一直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利用天然小肽防腐保存食品已逐渐成为了一条道路。

同时,小肽还被应用于牙科领域,例如制备天然源抑菌剂等。

当然,小肽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潜力与挑战。

如何在提高小肽的活性的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是当前研究者面临的难题。

此外,小肽的大规模生产也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小肽的应用前景一定是非常广阔的。

在未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小肽的研究必定会更加深入,人们对其作用的认识也会更为清晰。

药物、保健品、食品等领域都离不开小肽的身影,小肽的研究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和贡献。

正如国内外专家所言,小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总而言之,小肽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鱼类小肽转运载体PepT1研究进展

鱼类小肽转运载体PepT1研究进展

综述 。
关 键 词 :鱼 类 ; 小肽 转 运 载体 ;分 子特 征 ;组 织 表 达 中 图分 类 号 :Q 5 .;¥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 0 4 2 1 )4 0 0 — 4 9 94 9 7 4 0 1 0 8 ( 0 10 — 0 9 0
为 游离 氨基 酸 ;通 过 高亲 和 力 、低 容量 的基底膜 转 运 载 体 把 完 整 的 肽 转 运进 入 血 液- 。 但 是鱼 类 又 有 其 自身 特 点 ,鱼 类 P p 1 大 转 运 电 流存 在 p eT 最 H 依 赖性 ,而 且在 刷状 缘 膜 上同时存 在高 、低 两种 亲
和 力转 运 系统 ,并 且在 基底 膜 上存 在低 亲 和力 、高 容 量 的转运 系 统 ,而该 转运 系 统显 示 了 比刷 状缘 膜 上 的转 运 系统更 广 泛 的底 物结 合能 力 。 1 鱼类Pp 1 . 2 e T 转运 的 动 力学特 征 V r 等 通过 测 定脯 一 二肽 D [HIP e L A a er i 丙 一3 — h — — l
A bs r t t ac :Ast e m a n d g si e p o ucs o o e n e td r n p r y tm s i d p n e twih t r n — h i i e tv r d t fpr t i ,p p i e Sta s o ts se i n e e d n t heta s
鱼 类小肽转 运载体 P p 研究进展 e T1
黎航航 ,陈立祥 ,苏建 明
(1湖 南 农 业 大 学 饲 料 安 全 与 高 效 利 用 教 育 部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长 沙 . 4 0 2 ;2 湖 南 农业 大 学 动 物 医 学 院 , 长 沙 1 18 . 402 1 1 8)

小肽转运蛋白(PepT1)及其活性调控

小肽转运蛋白(PepT1)及其活性调控

小肽转运蛋白(PepT1)及其活性调控邓敦;李铁军;黄瑞林;印遇龙;范明哲;伍国耀;钟华宜【期刊名称】《广西农业生物科学》【年(卷),期】2005(24)4【摘要】小肽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以及动物营养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肽转运蛋白(PepT1和PepT2)的克隆揭示了动物小肽转运的机制.主要综述了小肽转运蛋白(PepT1)的分子结构特征,PepT1 mRNA在不同动物、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各种因素对PepT1转运活性的影响,并就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页数】7页(P352-358)【作者】邓敦;李铁军;黄瑞林;印遇龙;范明哲;伍国耀;钟华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23【相关文献】1.小肽转运载体(PepT1)及其活性的调控 [J], 张云华;单安山;冯自科2.小肽转运蛋白PepT1的研究进展 [J], 甘潇;张华;王雄清3.小肽转运蛋白(PepT1)基因研究进展 [J], 孙建义;许梓荣;李卫芬;顾赛红4.寡肽转运蛋白(PepT1)生物学特性及活性调控研究进展 [J], 王建锦;陈宏5.小肽转运蛋白(PepT1)的活性调节 [J], 李霞;王康宁;贾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小肽

浅谈小肽

浅谈小肽摘要:动物采食的日粮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经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降解为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以被动物直接利用,而小肽只有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利用。

后来发现,使用氨基酸纯合日粮或低蛋白平衡氨基酸日粮,并不能获得最佳生产效益。

随后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的降解产物大部分是小肽(主要是二肽和三肽),他们以完整形式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而被组织利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吸收具有吸收快、耗能低、吸收率高等优势。

二者在动物体内具有相互独立的吸收机制,互不干扰,这就有助于减轻由于游离氨基酸间相互竞争共同的吸收位点而产生的吸收抑制作用,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

近年来,编码小肽吸收转运载体活性蛋白质的基因已被克隆,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和生理活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

关键词:小肽;功能机制;展望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一种生化物质,它比蛋白质分子量小,比氨基酸分子量大,是蛋白质的一个片段。

由两个以上以至多达几十个氨基酸肽键相连聚合成肽,再由多个肽以侧链相接聚合成蛋白质。

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的“氨基酸链”或“氨基酸串”就叫做肽。

其中,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被称为多肽,而由2至9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寡肽,由2至4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小分子肽或小肽。

一、小肽的特点1、蛋白质被摄入人体后,经过分解主要以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吸收和为细胞所利用。

2、由食品中提供的异体蛋白质,必须被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才可能重新组建成人体自身的蛋白质。

而在人体内利用肽合成蛋白质的机率高于对氨基酸的利用约25% 。

3、小肽,直接介入血细胞、脑和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生殖细胞、内分泌细胞、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分裂增殖各个环节。

4、能够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氨基酸只有20余种。

但是,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氨基酸,通过排列组合则可以构筑成百上千种多肽。

二、小肽的功能1、因其结构简单,分子量小,不饱和,所以能够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以原形直接进入细胞内,而不需要再次消化,也不需要耗费能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 位于小肠 SLC15
( solutecarrierfamily 15) [4] ,
上皮细胞内的刷状缘膜上,但其三维结构目前尚
不清楚。 SLC15 家族成员是通过质子动力将各种
短链肽和肽的类似物转运到细胞内的。 这个家族
最初的转运子 PepT1(其编码基因为 SLC15A1) 和
PepT2(其编码基因为 SLC15A2) 的主要功能是调
克隆[5]。 PepT1 在小肽转运过程中由质子原动力
提供能量,使之成为区别于其他物质转运的一种
独特转运机制,对于小肽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作
用。 本文旨在就 PepT1 的分类、生物学特征及功
能进行简要综述。
1 PepT1 的生物学特征
1.1 PepT1 的基因组成及分类
PepT1 是 由 载 体 SLC15A1 构 成 的, 属 于
com
1848
基因名称
Genenames SLC15 A1 SSLC15 A2 SLC15 A3
SLC15 A4
动物营养学报
卷 24
表 1 质子寡肽转运家族
Table1 Theproton oligopeptidecotransporterfamily[7]
蛋白质
Proteins
PepT1PepT2 Nhomakorabea中图分类号:S81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006 -267 X( 2012 ) 10 -1847 -07
小肠是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食物
进入小肠后被蛋白水解酶分解成肽的混合物或游
离氨基酸 小肽转运载体 [1]。
( peptidetransporter,
PepT) 主要参与肠道内二肽和三肽的跨膜转运[2] ,
这种跨膜转运是动物体内营养物质运输的重要途
径。 目前已知的小肽转运家族包括 PepT1、PepT2、
肽 组氨酸转运子 /
1( peptide/histidinetransporter1,
PHT1)和 PHT2[3 -4] ,其中研究比较深入的是前两
者。 许多试验动物的 PepT1 和 PepT2 基因都已被
节肠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肽的吸收。 但到目前为
止,在哺乳动物中已经确定出另外 2 种肽的转运
子 PHT1(其编码基因为 SLC15A4) 和 PHT2( 其编
码基因为 SLC15A3)。 它们与 系 PepT 列整体氨基
酸的 序 列 相 似 之 处 达 到 20% ~25%。 PHT1 和
PHT2 主要 运 输 组 氨 酸 和 某 些 二、 三 肽[6] 。 Dan-
(729 bp) ,
预测出12 个跨膜结构域的蛋白质(728 个氨基酸)
(图1)。 其中氨基端和羧基端都位于细胞质内
侧。 在第9 跨膜区和第10 跨膜区之间存在一个较
大的亲水环,位于细胞膜外侧,亲水环上面有许多
糖基化位点。 分别在细胞内环第 6、7 跨膜区之间
和第 8、9 跨膜区之间有 1 个蛋白激酶 C(PKC) 和
1
个蛋白激酶
的磷酸化位点 A( PKA)
[9] 。
不同种
类的动物小肠中 PepT1 长 mRNA 度不同,所编码
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数目也不同,但其分子质
量相同,都为 79 ku。 其中猪小肠内 PepT1 mRNA
是由 708 个氨基酸编码的,与绵羊和牛相似[10]。
收稿日期:2012 -04 -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253) 作者简介:朱宇旌(1972-),女,辽宁彰武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动物营养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mail: syndzhyj@163.
摘 要: 小肽转运载体 是 1(PepT1) H+/肽偶联的转运载体。 该载体通过利用肠腔到肠细胞的
质子梯度来转运二肽和三肽。 PepT1 对游离氨基酸、多肽在动物肠道内的转运调控具有重要作
用。 本文综述了 PepT1 的分类、生物学特征及功能,并探讨了影响 PepT1 活性调控的因素。
关键词: 小肽转运载体 1;生物学特性;功能
iel[7]总结了肽转运家族成员,详见表 1。
1.2 PepT1 的蛋白质分子结构
PepT1 是完整的膜蛋白, 等 Terova [8] 在欧洲
鲈鱼中分离出一个完整的 PepT1 cDNA,一共有
3 014个区域,其中包括 5'-非编码区(101 bp)、开
放编码区 和 非编码区 并 (2 184 bp) 3'-
PepT1 在多种脊椎动物物种中进行了克隆,包
括兔、大鼠、小鼠、羊、鸡、火鸡、狗、人、猪、牛、猴、
大西洋鳕鱼和斑马鱼(表 2)。 PepT1 的氨基酸组
成范围为 707 ~729。 PepT1 在细菌、酵母、植物和
无脊椎动物中也被发现。 目前有研究表明,依靠
Tissuedistribution / cellularexpression
小肠和肾脏 肾脏、肺、大脑、 乳腺、支气管上皮 肺、脾脏、胸腺、 大脑、肝脏、 肾上腺、心脏
大脑、视网膜、胚胎
图 1 PepT1 的跨膜模型
Fig.1 Membrane-spanning modelofPepT1
的克隆 1.3 PepT1
PHT2 、hPHR3 ( human peptide transporter3 )
PHT1 、PTR4 ( human peptide transporter4 )
别名
Aliases
寡肽转运子 1、 H+/小肽转运载体 1
寡肽转运子 2、 H+/小肽转运载体 2 肽/组氨酸转运子 2、 组氨酸、人体小肽
转运载体 3 肽/组氨酸转运子 1、 组氨酸、人体小肽
转运载体 4
底物
Substrates
二 /三肽质子 二 /三肽质子 二 /三肽质子
二 /三肽质子
转运类型和偶联离子
Transporttypeand coupling ion
协同转运,H+ 协同转运,H+
协同转运,H+
协同转运,H+
组织分布 /细胞表达
动物营养学报 2012,24(10):1847-1853
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2.10.001
小肽转运载体 1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
朱宇旌1 王秉玉1 张 勇1 李欣蔚1 邵彩梅2
(1.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沈阳 110866;2.辽宁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沈阳 110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