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板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合集下载

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

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

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是一种新型的精密仪器,它可以检测微孔板的孔径大小、分布均匀性以及孔壁的质量等多种参数。

通过这些参数的检测,可以帮助使用者评估微孔板的性能和质量,并选择适合的微孔板用于各种实验和应用。

首先,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可以准确测量微孔板的孔径大小。

微孔板是一种具有微米级孔径的特殊材料,在生物医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孔径大小是决定微孔板性能的重要因素,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可以使用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对微孔板进行精准的孔径测量,并提供准确的数据结果。

其次,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还可以检测微孔板孔径的分布均匀性。

对于一些研究和应用来说,微孔板的孔径分布均匀性是至关重要的。

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可以通过扫描整个微孔板的孔径,并分析统计数据,确定孔径分布的均匀性,并生成相应的图表和报告,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

此外,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还可以检测微孔板的孔壁质量。

微孔板的孔壁质量直接影响着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通过可以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高分辨率仪器来观察微孔板的孔壁形貌,并对孔壁进行化学分析,得出孔壁的成分和质量状况。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用户了解微孔板的性能,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微孔板。

最后,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具有易操作、高效率和自动化的特点。

使用者只需将微孔板放置在检测仪的托盘上,并按下开始按钮,仪器便可以自动完成一系列的检测过程,无需用户进行复杂的操作。

同时,检测过程快速高效,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微孔板各项参数的检测,大大提高了实验和生产的效率。

总之,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是一种全面、可靠且高效的检测仪器,可以帮助用户对微孔板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

它的多种功能和简便的操作方式,使其在科研、生产和品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微孔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扩大,相信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支持。

化学发光检测原理和微孔板

化学发光检测原理和微孔板

化学发光检测原理和微孔板化学发光检测的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所导致的电子激发态的衰变。

化学反应产生的激发态分子通常处于高能量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返回到低能量态。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态分子会释放出能量,通常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这种发光现象被称为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分析通常包括两步反应:化学发光系统的预处理和发光反应。

在预处理中,需要将样品中含有的发光物质经过特定的方法提取出来,并与适当的试剂反应,形成发光物质。

在发光反应中,发光物质会进一步被激发,最终发射出光信号。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发光试剂的浓度、温度、pH等实验条件,以确保发光反应的有效进行。

微孔板(microplat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室中的试验平台。

它通常由塑料或玻璃制成,具有多个孔的阵列,每个孔都可以容纳一定体积的样品。

微孔板通常具有标准化的孔间距和尺寸,以方便自动化设备进行样品的操作。

在化学发光检测中,微孔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孔板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有效提高实验的通量。

每个孔都可以装载不同的试样,从而可以在同一实验中同时进行多个试验,提高实验效率。

其次,微孔板的孔内通常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例如低自发荧光、低自由辐射等,可以减少光信号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此外,微孔板中的孔也可与其他实验装置(如自动加样器、读板仪等)有效配合,实现高通量的化学发光检测。

化学发光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分子的检测中,通过将标记有特定化学发光物质的抗体或探针与待检测物质结合,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NA、RNA等)的灵敏检测。

此外,化学发光检测还被应用于药物筛选,通过检测特定药物对生物分子的作用,可以高通量地筛选出潜在的药物候选物。

在环境监测中,化学发光检测可以用于检测水质、空气中的污染物等。

总之,化学发光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通过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光信号来检测物质。

微孔板作为化学发光检测的重要工具,在样品处理、试剂配制、自动化操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illumina测序原理

illumina测序原理

illumina测序原理illumina测序是一种分子生物技术,是人类基因组测序领域最常用的序列技术。

Illumina测序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物种基因组进行微观上的分析,以了解物种遗传和表型的变化,以及为药物开发和临床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illumina测序的原理、技术方法以及用于探索疾病的应用。

illumina测序的原理illumina测序以能够自动分辨双链DNA的激光荧光技术为基础。

它是一种借助微孔板的半结构化的、多芯片的平台,可以同时对多条双链DNA进行高通量测序。

其基本原理是,在介质中悬浮的DNA片段会在illumina仪器上被电场热像(piezo-electric heating)做成微型沉积,然后由四种激光激发激光(excitation laser)、发射激光(emission laser)、紫外线激光(UV laser)、紫外线破坏激光(UV destruction laser)对每个沉积的微粒进行精确的检测。

illumina测序的技术方法illumina测序通常由四个步骤组成:DNA片段制备、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样品分配和测序读取。

1、DNA片段制备:这一步是首先利用核酸在体外产生固定大小的DNA片段,然后加入抑制剂阻止PCR反应,最后将数据存储在微孔板中。

2、多聚合酶链反应(PCR):多聚合酶链反应(PCR)使得每个DNA 片段可以得到大量的复制,以便illumina仪器可以测试它们。

3、样品分配:在这个步骤中,借助芯片的能力,illumina测序仪可以将样品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上,并精确地控制它们的移动速度和沉积位置,以实现多个样品的定位和分配。

4、测序读取: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即对每一个沉积的DNA片段序列进行精确的测序,以获得每一条双链DNA的完整序列。

illumina测序用于疾病探索illumina测序不仅应用于普通的基因组测序,还可以用于探索疾病机制,鉴定敏感性突变,并检测基因组结构变异。

孔板工作原理

孔板工作原理

孔板工作原理
孔板是一种常见的流体流量测量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流体通过孔板时的压力差来计算流量。

孔板是一个圆形或方形的平板,中间有一个孔。

当流体通过孔板时,会形成一个压力差。

进入孔板前的流体速度较快,经过孔板后速度增加,但压力下降。

这是因为流体必须通过较小的孔径,流道突然变窄,导致速度增加。

孔板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伯努利定律来解释。

根据伯努利定律,当流体通过收缩截面的管道时,流体的速度增加,压力降低。

因此,流体进入孔板前的高速流动使得其压力降低,而出口处的低速流动使得压力增加。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使用测量孔板前后的压力差来计算流量。

流体通过孔板前后的压差与流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用来推算流量值。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通过压力传感器或压差变送器来测量压差。

孔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用于各种流体,但对于粘性流体和低流速下的测量误差较大。

因此,在选择孔板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流体性质和流量范围来进行合理的选择,以获得准确的流量测量结果。

间接elisa的原理及应用

间接elisa的原理及应用

间接ELISA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间接ELISA间接ELISA全称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它依靠特定抗原和抗体之间的高度专一性反应,通过酶标记抗体或抗原的相互作用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2. 间接ELISA的原理间接ELISA的原理是将待测物与特定抗原偶联到固定在微孔板上的抗原表面上。

然后引入与待测物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抗体,使其与待测物结合。

接下来,通过添加底物,酶标记抗体催化底物的变色反应,从而间接检测出待测物的存在。

间接ELISA的步骤如下:1.固相涂布:将抗原溶液均匀涂布在微孔板上,使其在孔壁上固定。

2.阻断:加入一定浓度的非特异性抗体,使其与未吸附的表面结合,防止非特异性的结合。

3.加入待测物:将待测物标本加入到微孔板中与固相抗原发生特异结合。

4.加入检测抗体:加入配有酶标记的抗体,该抗体有望与待测物结合形成夹心免疫复合物。

5.洗涤:洗涤微孔板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

6.加入底物:加入含有底物的试剂,底物受到酶催化产生变色反应。

7.阅读测量:使用酶标仪对底物反应产生的颜色进行定量检测。

3. 间接ELISA的应用间接ELISA广泛用于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制药和农业领域。

以下是间接ELISA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1 医学领域间接ELISA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临床诊断:可以用于检测疾病的早期诊断,如艾滋病、肝炎、结核病等。

•药物监测:可以测定药物的浓度,监测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剂量。

•免疫学研究:可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

3.2 生命科学研究间接ELISA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方面:•蛋白质检测:可以用于检测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生物体中的表达量。

•抗体研究:可以用于检测抗体在细胞或液体中的浓度,了解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的情况。

•基因表达:可以用于检测转基因植物或动物中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ELISA的原理和类型

ELISA的原理和类型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体液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分子。

ELISA可用于诊断疾病、监测药物治疗效果、研究疾病发病机理等。

本文将介绍ELISA的原理和类型。

##ELISA的原理1.涂覆:将待测物质(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微孔板上。

2.结合:加入样本液,待测物质与样本中的目标分子结合。

3.探针:加入与目标分子结合的第二抗体,或标记有酶的第二抗体。

4.显色:加入底物,酶与底物发生反应,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

5.检测:通过测量颜色强度或荧光强度来定量检测目标分子的浓度。

根据酶与抗体/抗原结合的方式,ELISA可以分为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等不同类型。

###直接ELISA直接ELISA是最简单的ELISA类型之一、在直接ELISA中,待测物质被直接固定在微孔板上,然后加入与待测物质特异性结合的第一抗体。

随后加入与第一抗体结合的酶标记的第二抗体,最后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目标分子的浓度。

###间接ELISA在间接ELISA中,待测物质被固定在微孔板上,然后加入与待测物质特异性结合的第一抗体。

接着加入与第一抗体结合的未标记的第二抗体,最后再加入与第二抗体结合的酶标记的第三抗体。

通过酶与底物的反应来检测目标分子的浓度。

###竞争ELISA竞争ELISA是一种测定待测物质浓度的方法。

在竞争ELISA中,待测物质与酶标记的抗体结合时,用于检测的抗体与酶标记的抗体之间存在竞争。

通过测量酶的活性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间接竞争ELISA间接竞争ELISA结合了间接ELISA和竞争ELISA的原理。

在此类型的ELISA中,待测物质被固定在微孔板上,然后加入抗体,抗体与待测物质结合。

接着加入酶标记的抗体,酶标记的抗体与待测物质结合。

通过测量酶的活性来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酶标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酶标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酶标仪简介:酶标仪即酶联免疫检测仪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专用仪器又称微孔板检测器。

可简单地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2大类,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其核心都是一个比色计,即用比色法来进行分析。

测定一般要求测试液的最终体积在250μL以下,用一般光电比色计无法完成测试,因此对酶标仪中的光电比色计有特殊要求。

酶标仪原理:酶标仪实际上就是一台变相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其基本工作原理与主要结构和光电比色计基本相同. 图示是一种单通道自动进样的酶标仪工作原理图.光源灯发出的光波经过滤光片或单色器变成一束单色光,进入塑料微孔极中的待测标本.该单色光一部分被标本吸收,另一部分则透过标本照射到光电检测器上,光电检测器将这一待测标本不同而强弱不同的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经前置放大,对数放大,模数转换等信号处理后送入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最后由显示器和打印机显示结果. 微处理机还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机械驱动机构X方向和Y方向的运动来移动微孔板,从而实现自动进样检测过程.而另一些酶标仪则是采用手工移动微孔板进行检测,因此省去了X,Y方向的机械驱动机构和控制电路,从而使仪器更小巧,结构也更简单.微孔板是一种经事先包理专用于放置待测样本的透明塑料板,板上有多排大小均匀一致的小孔,孔内都包埋着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微孔板上每个小孔可盛放零点几毫升的溶液.光是电磁波,波长100nm~400nm称为紫外光,400nm~780nm之间的光可被人眼观察到,大于780nm称为红外光。

人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色彩,是因为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回来。

绿色植物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植物吸收的大部分为红橙光和蓝紫光,但对绿色不吸收,反射出来,所以植物呈现为绿色。

酶标仪测定的原理是在特定波长下,检测被测物的吸光值。

随着检测方式的发展,拥有多种检测模式的单体台式酶标仪叫做多功能酶标仪,可检测吸光度(Abs)、荧光强度(FI)、时间分辨荧光(TRF)、荧光偏振(FP)、和化学发光(Lum)。

微孔板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微孔板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 • • • • 荧光强度(FI) 时间分辨荧光(TRF) 荧光偏振(FP)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TR-FRET) 荧光寿命(FLT)
荧光强度(FI)
• • • • • • • DNA、RNA的荧光定量 荧光ELISA 酶动力学分析 药物代谢(CYP450) 氧化酶的呼吸爆发 细胞凋亡研究 细胞基础实验(细胞吸附、细胞渗透、细胞迁移、细胞增 殖、细胞毒理研究等) • 钙流检测 • 报告基因检测(GFP)
– 相当于50ng/ul DNA – 相当于40ng/ul RNA – 相当于33ng/ul Oligo
0.084 * 0.159 = 0.101 OD 0.132
• 结果计算:0.101×50ng/ul=5.05ng/ul
实例:蛋白定量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
I0 = e ×c ×b I
I
0
I
吸光值(Absorbance)的意义
Absorbance (Optical Density): 0 OD 1 2 3 4 5 6 7 8 OD OD OD OD OD OD OD OD % of Light Transmitted: 100 10 1 0.1 0.01 0.001 0.0001 0.00001 0.000001 % % % % % % % % % % of Light Absorbed: 0 90 99 99.9 99.99 99.999 99.9999 99.99999 99.999999 % % % % % % % % %
光程测量法
0,16
• 光程不一致时(酶标板)
OD
0,14 0,12 0,10 0,08 0,06 0,04 0,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标准曲线法 – 光程测量法(光程未知【酶标板】)
• 校正吸收值到1cm光程 • 通过水(如果溶剂是水)的1cm光程吸收值来校正
标准曲线法
• 作光吸收最常用的方法
– 已知浓度样品 – 吸收值(同一光程【比色杯】) – 标准曲线 – 未知吸收值带入,得到未知样品浓度
光程测量法
0,16
• 光程不一致时(酶标板)
=
A sample
=
Pathlength
A sample * A water cm1 A 977 A 900
Asample:样品在特定波长的吸光值
• 光程的校正
– 水:998nm等消光点(受温度影响小) 977nm吸收峰
实例:DNA浓度的测量
• 水的吸光度/cm
Result: Awater: A998 – A900: 0.159 OD/cm
光吸收的应用
• 如果光的强度变化能够反映被测量物的待测性质, 则显色反应都可以使用光吸收
– 核酸和蛋白质的紫外光吸收检测 – 酶联免疫检测(ELISA) – 酶动力学分析 – 细菌内毒素检测 – 乙酰胆碱脂酶检测 – 细胞活性检测(MTT) – 环境监测
核酸的紫外光吸收检测
• DNA,RNA的吸收峰在260nm
光的性质
• 基本性质
– 速度:3×108m/s – 波长:颜色 – 频率:能量E = hν
• 其他性质
– 偏振 – 荧光:激发
c = λ ×ν
光的性质
• 物体的颜色
– 白光是复合光 – 单色光 – 互补色光
• 溶液的颜色
– 由溶液中的质点(分子, 离子)吸收特定波长的 光,透射其互补色的光
– 吸收曲线
• 样品的吸光度
A998 – A900: 0.132 OD A260: 0.084 OD
实例:DNA浓度的测量
• 光程的校正
Absorbanceper _ cm _ pathlength
=
A sample
= A sample * A water cm1
Pathlength
A 998 A 900
Absorbanceper _ cm _ pathlength
= 0.084 * 0.159 = 0.101 OD 0.132
• DNA的分光光度计标准,1 OD/cm
– 相当于50ng/ul DNA
– 相当于40ng/ul RNA
– 相当于33ng/ul Oligo
• 结果计算:0.101×50ng/ul=5.05ng/ul
实例:蛋白定量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
– Pathlength:实际的光程
•A977:水溶液样品在977nm的吸光值 •A900:水溶液样品本底 •Awatercm-1:1cm光程比色杯中水的吸光 度值( A977 )-本底值( A900 )
光程测量法
• 水相样品的吸收值/cm光程:
Absorbanceper _ cm _ pathlength
K收M曲n线O4溶液的吸 (cKMnO4: a<b<c<d)
原理及应用介绍大纲
• 光的物理简介 • 光吸收检测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 荧光检测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 发光检测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光吸收检测的原理
• 当光穿过待测物时,光的强度(能量)发 生变化
Absorbance = lg I0 = e ×c ×b
100
%
10
%
1
%
0.1
%
0.01
%
0.001 %
0.0001 %
0.00001 %
0.000001 %
% of Light Absorb源自d:0%90
%
99
%
99.9
%
99.99 %
99.999 %
99.9999 %
99.99999 %
99.999999 %
影响结果的因素
• 单色光不纯 • 非平行入射光 • 介质不均匀 • 溶液浓度过高 • 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
微孔板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张智彧 应用工程师
原理及应用介绍大纲
• 光的物理简介 • 光吸收检测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 荧光检测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 发光检测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光的物理简介
• 光的本质 • 光的性质
光的本质
• 一种能量
– 电磁波
– 电子能级(轨道)

• 波粒二相性
外 线
– 衍射
– 光电效应
Coating
*
*
= Antibody = Antigen = Enzyme * = Incubation, Washing, Aspiration
Test Procedure
Photometric Measurement
实例:细胞活性检测(MTT)
• 细胞代谢活动与活细胞数 直接成比例(线粒体的活 性脱氢酶的活性)
• MTT:
– 一种甲氮唑盐,是细胞线粒 体脱氢酶的底物;活 细胞内 的线粒体脱氢酶可将MTT分 解产生蓝黑色(fromazan) 产物
– 进入活细胞,被分解,裂解 细胞,分析吸光度
Fromazan吸光谱
实例:细胞活性检测(MTT)
实例:内毒素检测(LPS)
• LPS:存在于革兰阴性(G-)细菌细胞壁外 层,脂多糖,为细菌类属的共同抗原,介 导多种生物效应。可作为多种与G-细菌相 关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指标
0,14 0,12
0,10
OD
– 通过水的吸收值(1cm光
0,08 0,06
0,04
程)来求得实际光程
0,02
0,00
850
870
890
910
930
950
970
990
nm
– 水在977nm有吸收峰,在
900nm几乎无吸收(与溶Pathlength 质的吸收峰无重叠)
=
A 977 A 900 A water cm1
I
I
(公式反应了与浓度的依赖关系)
0
I0 入射光强度
I 透射光强度
e 摩尔消光系数
I
b 光程
c 样品浓度
吸光值(Absorbance)的意义
Absorbance (Optical Density):
% of Light Transmitted:
0 OD 1 OD 2 OD 3 OD 4 OD 5 OD 6 OD 7 OD 8 OD
470 nm
CBG 是一种指示剂
595 nm
加入蛋白质
酸性环境下呈茶色
与蛋白质结合变蓝色
实例:ELISA
• 抗原,抗体,底物,显色反应 • 阴性域值,阳性程度,定量
Antibody Patient Sample (Antigen) Enzyme Conjugate Substrate Stop Solution
• 方法:鲎血细胞基质染色试验 • 原理:LPS作用于鲎血细胞溶解物中的凝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