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语文教育学导论(07824)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学自考试题答案

教育学自考试题答案

教育学自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B2.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性B. 历史性C. 阶级性D. 传承性答案:A3. 教育学中,"隐性课程"是指()。

A. 学校正式课程之外的学习内容B. 学校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C. 学生自发组织的教学活动D. 教师私下教授的知识答案:B4.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5.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提出的。

A. 阿尔伯特·班杜拉B. 卡尔·罗杰斯C. 亚伯拉罕·马斯洛D. 埃里克·埃里克森答案:A二、填空题1.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________。

答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差异。

答案:个体3.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其中“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出于对学习内容的________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兴趣或好奇心4.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________”,以促进其认知发展。

答案:最近发展区5. 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和教学,其核心是对学生的________进行评价。

答案:学习成果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三大功能。

答案:教育的三大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适应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指的是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个性来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社会适应功能是指教育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文化传承功能则是指教育在传递文化、价值观和信仰方面的作用,保持社会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自测题及答案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自测题及答案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自测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毛泽东B.蔡元培C.周恩来D.朱自清2.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属于()A.程序记忆B.情景记忆C.内隐记忆D.陈述记忆3.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D.成绩评定4.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

这体现的动作技能特点是A.动作进行的外显性B.动作结构的展开性C.动作记忆的内隐性D.动作对象的物质性5.“说明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体现的心理学研究目标是()。

A.陈述B.解释C.预测D.控制6.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B.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7.教育目的在于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完整人格。

主张这种观点的教育学派别是A.实验教育学B.合作教育学C.北判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8.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9.规定不准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0.小明仰望天空,以蓝天为背景看到白云像一座雪山,而以白云做背景看到天空像蓝色海洋。

这种对象和背景的转换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1.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卢梭12.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13.学生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2024年度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4年度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4年度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典型题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A.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2.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3.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研究个体的心理特性,这种方法称为A.实验法B.观察法C.测验法D.调查法4.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5.通过中考、高考以及研究生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发展性评价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7.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侧重于哪一教育流派?()A.形式教育派B.实质教育派C.传统教育派D.现代教育派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功能的是A.调节认知活动B.适应环境C.价值表达D.信息传递9.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皮亚杰C.布卢姆D.维果茨基10.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毛泽东B.蔡元培C.周恩来D.朱自清11.优秀班主任总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顽强的意志。

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意志的A.果断性B.自制性C.积极性D.坚韧性12.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07824语文教育学导论试题和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07824语文教育学导论试题和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文教育学导论试题(课程代码0782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的学习方式的第一要义是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网络学习D.探究学习2.英国朗曼公司出版的《国家课程管理》一书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发展知识和理解力B.培养技巧和能力C.形成态度和个性品质D.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3.陈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并表示“每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千篇一律”。

这是由所提出。

A.林砺儒B.吴天石C.李幸保D.徐世荣4.《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又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的归纳,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内涵突出的思想是A.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B.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C.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D.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5.下列文件中,出现在特殊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回响(1949~1966)时期的是A.《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B.《怎样教好语文课》C.《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D.《语文规律与语文教学》6.“人、从、众”配图为“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体现的汉字教学方法是A.看图会意明字理B.转盘识字辨形声C.抓住部首带一串D.朗读品味促连缀7.向创造性阅读输送水分、营养的干和枝的是A.比较阅读B.理解性阅读C.积累性阅读D.探究性阅读8.识字写字不仅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强调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体现了识字写字目标的A.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C.应用性与知识性的统一D.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9.不让学生认真阅读品味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这属于阅读教学的A.教法不当B.学法不当C.阅读面窄D.考法不当10.通过教具、学具的改革,以汉字智力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方法是A.立体结构识字B.部件识字C.双脑识字D.字理识字11.阅读说明性文章是小学的阅读要求。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备考题库及答案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备考题库及答案

2024广东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备考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演示法C.谈话法D.实验法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主体性与示范性B.连续性与广延性C.长期性与间接性D.复杂性与创造性3.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4.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A.独立性B.继承性C.社会性D.永恒性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6.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运动竞赛B.运动队训练C.早操、课间操D.体育课7.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A.认知、情感、行动B.认知、情感、知识C.情感、知识、认知D.情感、行动、知识8.决定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民族文化传统D.人口结构9.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课程D.教学10.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11.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理论12.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A.斯皮尔曼B.艾宾浩斯C.斯腾伯格D.麦克里兰13.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A.闻鸡起舞B.谈成色变C.见花落泪D.触景生情14.《论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5.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叫()A.反馈B.反映C.反射D.感应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功能的是A.调节认知活动B.适应环境C.价值表达D.信息传递17.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课程名称: 语文教育学导论 课程代码:07824

课程名称: 语文教育学导论 课程代码:07824

课程名称:语文教育学导论课程代码:0782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属于基础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

该课程吸收了近年来语文教育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赋予了学习内容新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一是用新的课程观构建教材的章节框架;二是用新的教育理念解读新课程标准;三是用新的手法体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四是用新的思路探索教改的新途径;五是用新的成果指导语文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旨在让学生学习新的语文教学理论,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及教学体系,培养语文素养和执教语文的能力,获得从教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新的语文教学理论;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培养自身语文素养和执教语文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建构与课程基本任务相匹配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是本门课程建设的主体工程,理论体系是这一工程的骨架。

在基础教育专业中,这门课程具有基础理论的重要地位,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等应用性课程的必要准备。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语文教育学的性质,重点掌握语文教育学的基本体系,灵活运用学习语文教育学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理论知识识记:语文教育学的性质(一般)理解:学习语文教育学的任务(次重点)应用:学习语文教育学的方法(重点)目的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掌握语文学科的功能,吃透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与目标识记:语文学科的性质(一般)理解:语文学科的功能(次重点)应用: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重点)(二)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识记:建国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一般)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一般)应用: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重点)内容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基本要领,掌握综合性学习方法的基本思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教学识记: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一般)理解: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次重点)应用: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识字(重点)(二)阅读教学(上)识记:阅读教学的地位和功能(一般)理解:阅读教学的目标(次重点)应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重点)(三)阅读教学(下)识记:文学阅读教学(一般)理解:记叙文阅读教学(次重点)应用:文言文阅读教学(重点)(四)写作教学识记:写作的本质(一般)理解:写作教学的基本规律(次重点)应用:写作教学的策略(重点)(五)口语交际教学识记: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脉络(一般)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含义及其特征(次重点)应用: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则与方法(重点)(六)综合性学习识记: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发展(一般)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次重点)应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重点)方法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模式,掌握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和策略,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正确使用语文评价的手段。

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04759)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20年1月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04759)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课程代码0457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基础教育中母语课程使用“语文”这一名称,其含义是指A.语言文字B.语言文学C.语言文化D.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A.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与文化性的统一3.“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属于语文教科书的A.范文系统B.知识系统C.训练系统D.助读系统4.抓住语文教材里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将有利于培养学生A.优秀的思想品质B.良好的情感品质C.高尚的道德品质D.优良的政治品质5.语文美育的个性鲜明性主要表现在课文展示的、教师教学的个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三方面。

A.编者个性B.作者个性C.文章艺术特色D.文章语言特点6.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标志是A.调查研究的能力B.选题定向的能力C.开展实验的能力D.撰写论文的能力7.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师良好的具体表现之一。

A.思想品德素养B.学业知识素养C.语文教学能力D.职业心理品质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初中阶段学生每学年写作文必须写不少于A.10次B.12次C.14次D.16次9.创立阅读教学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成为影响我国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教学模式的人是A.赫尔巴特B.杜威C.莱因D.凯洛夫10.学生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丰厚积累最主要的阅读方法是A.精读B.略读C.默读D.速读11.作文教学要教给学生记叙、说明、议论等文体知识和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知识,这是属于写作知识中A.与语言表达相关的知识B.与内容表达相关的知识C.与文章组织相关的知识D.与作文过程相关的知识12.由原本让学生自由写作,不限题目、题材等,到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方法严格地进行作文训练,从操作层面划分作文训练序列这属于A.从说到写B.从述到作C.从仿到创D.从放到收13.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把“听”和“说”两个教学系列合并,称之为A.口语交际B.言语交际C.口头表达D.听说训练14.开展中学课外语文活动需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全员自觉参与。

自考07824语文教育学导论串讲重点汇总

自考07824语文教育学导论串讲重点汇总

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重点难点考试分析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001501.2.2B3.0.54.卷面的安排30130分)10220分)5630分)8分)12分)每章常考知识点1.2.1. 2.1. 2.每章常考知识点考题举例(2013,0130130分)5)ABCD【正确答案】B考题举例(2020,0110220分。

34.)A. B.C. D.E.【正确答案】ACD考题举例(2013,015630分)45.【参考答案】(1(2(3考题举例(2020,018分)46.【参考答案】(12分)(22分)(32分)考题举例(2013,0112分。

47(1(2考题举例【参考答案】47(1(2(31(2谢谢第一章绪论——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语文教学的转型本章知识框架绪论知识点归纳考点1.考点2.考点1.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重建21考点1.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重建例题(2013.01 1.)A.B.C.D.【正确答案】C考点2.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的影响"转变例题(2013.011)ABCDE【正确答案】ABCE第二章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本章知识框架知识点归纳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1.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例题(2020.0136)A B C D E【正确答案】ACD考点2.语文素养的整体结构例题(2020.019.)A.B.C.D.【正确答案】B考点3.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解释1.:(1(2(32.3.4.5.例题(2020.01 4.)A.B.C.D.【正确答案】B考点4.加强言语实践例题(2013.0119)ABCD【正确答案】A考点5.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题(2013.0129)ABCD【正确答案】A考点6.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考点6.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选择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语文教学的三大准则。

语文课程形态、语文教材形态与语文教学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语文教育学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782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的学习方式的第一要义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网络学习
D.探究学习
2.英国朗曼公司出版的《国家课程管理》一书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发展知识和理解力
B.培养技巧和能力
C.形成态度和个性品质
D.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3.陈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并表示“每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千篇一律”。

这是由所提出。

A.林砺儒
B.吴天石
C.李幸保
D.徐世荣
4.《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又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的归纳,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内涵突出的思想是
A.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B.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C.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
D.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征
5.下列文件中,出现在特殊历史时期政治运动的回响(1949~1966)时期的是
A.《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
B.《怎样教好语文课》
C.《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D.《语文规律与语文教学》
6.“人、从、众”配图为“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三个小朋友”体现的汉字教学方法是
A.看图会意明字理
B.转盘识字辨形声
C.抓住部首带一串
D.朗读品味促连缀
7.向创造性阅读输送水分、营养的干和枝的是
A.比较阅读
B.理解性阅读
C.积累性阅读
D.探究性阅读
8.识字写字不仅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强调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体现了识字写字目标的
A.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C.应用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D.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9.不让学生认真阅读品味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不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这属于阅读教学的
A.教法不当
B.学法不当
C.阅读面窄
D.考法不当
10.通过教具、学具的改革,以汉字智力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方法是
A.立体结构识字
B.部件识字
C.双脑识字
D.字理识字
11.阅读说明性文章是小学的阅读要求。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12.语文课标规定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下列属于精读评价要求的是
A.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B.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C.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
D.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形象的理解
13.“先行组织策略”的提倡者是
A.洛克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奥苏伯尔
14.把汉语拼音的学习要求由“默写声母、韵母”改为“正确书写”是为了
A.增加拼读教学时间
B.强调拼读的重要性
C.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D.降低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15.下列不属于
...阅读能力评价与测试方式的是
A.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
B.开卷与闭卷评价相结合
C.主观题与客观题评价相结合
D.笔试与口试、实践活动等评价相结合
16.看图作文包含六个教学活动要素,其中不包括
...
A.表象操作
B.选择素材
C.言语训练
D.例文引路
17.新课程写作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淡化技巧训练
B.淡化写作过程
C.强调写作客体
D.倡导叙事型写作
18.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重“知”轻“能”
B.重“内”轻“外”
C.重“文”轻“境”
D.重“理”轻“情”
19.有教师认为,“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发展”,这体现了的阅读教学策略。

A.丰富阅读活动
B.感受阅读乐趣
C.注重阅读体验
D.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0.“表象操作型作文心理模型”,该模型引用的是赵为华的“表象操作加工过程模型”,该模型是赵卫华依据谢帕德和库柏的提出的。

A.概念重塑理论
B.表象知识理论
C.言语组合理论
D.双重同构理论
21.有时不需要说话,只用手势或表情等副语言就可以直接表达出想要说的意思和态度体现了说话的心理特点。

A.临场性
B.瞬息性
C.审听审说
D.辅之以体态语
22.下列不属于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关于口语交际》中所强调的是
A.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B.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C.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D.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3.能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对大家关注的问题组织讨论或演讲,这属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目标。

A.1~2年级
B.3~4年级
C.5~6年级
D.7-8年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