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构成

合集下载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
集中供热系统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优势 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原理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集中供热系统的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的定义
集中供热系统 是一种将热源 产生的热量通 过热力管网输 送到用户端的
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 包括热源、热 力管网和用户
方便用户使用
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满足 不同用户的需求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提供稳定 的热源保证用户随时使用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PP等智能 设备远程控制供热系统方便
快捷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故障及时 通知用户进行维修保证供热
系统的正常运行
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设备维护和维修成本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集中供热系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保成本
商业用热系统
商业建筑:如商场、写字楼、酒店等 工业园区:如工厂、仓库等 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住宅小区:如公寓、别墅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未来发展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智能 化控制技术提供了支持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特点:实时监控、自动调节、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
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场景
城市供暖系统
应用范围:城市居民区、商业区、 工业区等
供暖效果:提高室内温度改善居住 环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供暖方式:热电厂、区域锅炉房、 地源热泵等
节能环保: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 污染
工业用热系统
化工行业:用于加热反应器 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建城字第45号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建城字第45号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1992年2月2日建设部建城字第45号文发布)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及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我部制定了《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作了相应的修改。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城建司。

附: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污染治理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公用事业之一。

城市集中供热是污染治理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现按《决定》和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办法。

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气、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方式包括热电联产、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等。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能力在7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小城市供热能力在3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

工业供热能力不得小于7兆瓦(锅炉单台容量不小于10吨/时)。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始于五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国务院以国发〔1986〕22号文件转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以后,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集中供热中“直供”运行方式的优点分析

集中供热中“直供”运行方式的优点分析

集中供热中“直供”运行方式的优点分析摘要:对于我国北方城市集中供热区域而言,集中供热系统基本由热源、一级网、换热站、二级网和热用户组成。

根据二级网循环泵和一级网流量调节阀安装位置的不同,混水直供共有六种连接方式,以适应二级网不同的定压要求。

混水直供由于一级网和二级网直接连通,供热系统较大时,对于二级网的失水不能及时确定区域,给供热系统正常运行带来隐患,本文给出已经安全运行多年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集中供热;直供运行方式;优点;分析1混水直供的优势在北方集中供热系统中,绝大多数二级换热站仍采用板式换热器间供的方式,随着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面积采用混水直供的方式成为可能。

混水直供和板式换热器间供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首先,板式换热器是二级换热站投资最大的单体设备,采用混水直供,此项投资可节省;其次,采用混水直供,由于没有了板式换热器,二级网循环泵的扬程普遍可减少3~5m,其中采用图一和图四连接方式的二级网循环泵流量可减少20%左右,在实际运行时可大大减少电能消耗。

采用混水直供,由于没有了板式换热器,一级网和二级网回水温度相同,在实际运行时可拉大一级网供回水温差3~5度,增加一级管网输送能力6%左右。

2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区现有集中供热面积575万平方米。

管网与热用户的连接为简单直接连接方式,无换热站和热力分配站,实际供回温度75℃/50℃。

按照供热区域的划分,从热源总出口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热网系统,即区网、重网和钢网。

其中区网为235万平方米,重网为180万平方米,钢网为160万平方。

随着热负荷的增长,热网规模逐年增大,由于热网缺乏应有的运行调控计量设施,导致热网末端流量不足,不热区域逐年增多,水力工况失调严重。

大量不热用户为了解决室内温度低的问题,采用放水取热的方法,严寒期最大失水量在达1100t/h,占循环水总量的8%左右,远远超出2%的补水标准。

为了保证运行工况,只得采用补充非处理冷水,这样进一步导致了管道腐蚀速率加快。

集中供热基本知

集中供热基本知

集中供热基本知一、城市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者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它由热源、热网及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集中供热的优越性:①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②有利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③可以腾出大批分散的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④易于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⑤实现集中供热是城市能源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国家能源合理分配和利用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热源热源是指生产热能的场所,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作为热源。

它通过蒸汽或热水等介质,沿着热网输送到用户。

三、热媒热媒是指用以传递热能的中间媒介物质,主要有热水介质和蒸汽介质两种。

(1)热水介质优点:①热能效率高;②调节方便;③储热能力强,热稳定性好;④输送距离长,一般可达5—10km,甚至可输送15—20km;热损失小。

缺点:①输送耗电量大。

(2)蒸汽介质优点:①可满足多种热用户的需求;②输送靠自身压力,不用循环泵,不耗电;③使用蒸汽介质,热用户的散热面积可减小。

缺点:①能源效率低;②蒸汽使用后凝结水回收困难,热损失大;③比热水介质输送距离短,一般可以输送到3—5km,最大可以达5—7km。

四、热网热网是指由城市集中供热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

它由一次管网(热源到换热站的供热管线)和二次管网(换热站到用户的供热管线)组成。

(1)根据热媒的不同分为热水管网和蒸汽管网。

热水管网多分为双管式,既有供水管又有回水管,并进行敷设。

蒸汽管网分为单管式、双管式和多管式。

(2)根据平面布臵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3)管线系统:输送介质的管道以及沿线的管路附属件和附属构筑物的总称。

(4)管路附件:供热管路上的管件、阀门、补偿器和支架(座)的总称。

(5)支架(座):将管道或支座所承受的作用力传到建筑物或地面的管道构件(固定支架、活动之架、导向支架)。

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doc

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doc

城市供热管理条例 [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太原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供热管理,维护热用户、供热单位和热源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节能降耗,保障城市供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热,是指由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和分散锅炉等所产生的热水,通过管网供给的生产和生活用热。

本条例所称热源单位,是指为供热单位提供热能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供热单位,是指利用热源单位提供或者自身生产的热能从事供热经营的单位。

本条例所称热用户,是指消费供热单位热能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热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和使用。

第四条城市供热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方式相结合,有计划地取消分散燃煤锅炉供热。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城市集中供热。

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供热。

积极推行分户计量用热。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供热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供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的供热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市、区)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供热管理工作,并接受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发展和改革、规划、财政、物价、税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市政、房地、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供热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建设与设施管理第六条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后实施。

市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供热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供热近期建设计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新建、改建、扩建的供热工程,应当按照城市供热专项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进行。

第七条城市建设和改造应当按照城市供热专项规划,配套建设供热设施或者预留供热设施建设用地。

配套建设的供热设施用地或者预留的供热设施建设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

城市集中供热知识

城市集中供热知识

城市集中供热知识1、什么是城市集中供热?城市集中供热是指供热企业通过城市规划管网直接或者经过热交换站换热后有偿为用户供热的行为。

它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政策。

2、城市集中供热由哪几部分组成?城市集中供热是由热源、热网、热用户系统组成的。

3.城市集中供热有何优越性?一是节约能源。

集中供热用的热源容量大、热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

而分散供热的小型锅炉热效率只有60%左右。

因此,城市集中供热取代分散供热,综合起来可节约20~30%的能源。

二是减少污染。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尘,会直接给城市造成污染。

但由于集中供热的锅炉容量大,且有较完善的除尘设备和脱硫设备,能有效降低煤燃烧带给城市的污染。

三是有益于人民生活。

集中供热可节约城建用地,政府将这些土地可用于绿化并建造更多的活动场所,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热力公司热费收取的依据、方式、标准是什么?答:我们的依据是《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区集中供热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市物发【20××】265号)文件,收费方式分为按面积收费及按热量收费两种。

后附原文如下:①按面积居民每月每平方米不高于5.8元(包括每月每平方米0.5元热交换站到用户的损耗及费用·下同),非居民用热每月每平方米不高于7.5元。

②按热量居民用热每吉焦44元,每千瓦时0.16元;分户计量居民用户,实行基本热价与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计价方式,基本热价占总热价的30%,计量热价占总热价的70%。

具体计算公式为:总热费=基本热价{1.74元(5.8元/平方米·月×30%)×供热建筑面积×4}+计量热价{30.8元/吉焦或0.112元/千瓦时(44元/吉焦或0.16元/千瓦时×70%)×用户所用热计量数}。

非居民用热每吉焦59元,每千瓦时0.21元。

08《供热工程》第八课 集中供热系统

08《供热工程》第八课 集中供热系统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四)闭式双级串联和混联连接的热水系统
作用原理: 热水供应系统的用水首先由串联在网路回水
管上的水加热器(Ⅰ级加热器)1加热。如经过 第Ⅰ级加热后,热水供应水温仍低于所要求的温 度,则通过水温调节器3将阀门打开,进一步利 用网路中的高温水通过第Ⅱ加热器皿,将水加热 到所需温度。经过第Ⅱ级加热器放热后的网路供 水,再进入供暖系统中去。为了稳定供暖系统的 水力工况,在供水管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械,控制 用户系统的流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3.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
在热力站处设置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可以适 当地集中管理。
混合设备连接方式的造价比采用水喷射器的 方式高,运行中需要经常维护并消耗电能。
装混合水泵的连接方式是我国目前尝试高温 水供暖系统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直接连接方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4.间接连接
供热工程
第八章 集中供热系统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成剑林
本章重点及难点
重点: • 闭式与开式热水供热系统的型式。 • 集中供热系统热源型式与热媒的选择。 • 热网系统的形式。 难点: • 不同形式的热水供热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 热网型式。
供热工程
第八章 第一节
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
• 集中供热系统是由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 成的。
• 下部储水箱与换热器用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 循环环路。当热水供热系统用水量较小时,从换热 器出来的一部分热水,流进储水箱蓄热,而当系统 的用水量较大时,从换热器出来的热水量不足,储 水箱内的热水就会被城市上水自下而上挤出,补充 一部分热水量。为了使储水箱能自动地充水和放水, 应将储水箱上部的连接管尽可能选粗一些。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第一章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供热方式多种多样,供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分析集中供热的成本和研究集中供热的价格就必须对国内外集中供热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

第一节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溉况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我国城市供热是从1953年发展起来的。

从1953年至1965年,我国的供热事业发展的很快,特别是热电联产。

新增单机6MW以上的热电机组2.4GW,占同期新增火电机组的20%,为我国的热电事业奠定了基础。

但是从1965年至1980年间,热电发展进入缓慢阶段,供热机组比重降到11%。

随着“六五”、“七五”计划的实施,供热机组的比重有所回升,已经超过12%。

近几年来虽然热电联产供热量以10%’13%的速度递增,我国供热机组所占的比重仍然只保持在12%的水平。

而实际的情况是为了满足工业,特别是地方工业的要求,不得不建设大量的能耗高、效率低的小锅炉和部分小火电,结果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是建国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到1985年底,我国北方的120个城市中,有40多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面积5500万平方米。

到二十世纪末,发展到81个城市,约占“三北”地区十三个省市165个城市的1/2,供热面积达到I.89亿平方米,热化率达到12.08%。

北京市热化率已经达到25%。

但是,从全国城镇情况看,仍以锅炉房供热为主。

约占全部建筑面积的2/3。

据北京、哈尔滨等29个大城市统计,锅炉供热占总供热量的84%,但这种供热形式存在的问题是供热效率低,实际供热能力只能达到设计能力的40%。

1二.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2I.供热方式我国且前主要的采暖方式大体上有三类;1)集中供热(热电厂、集中锅炉房)2)分散锅炉房3)电采暖、燃气及小火炉采暖经过调查:1)全国各县城市668个,其中286个城市已具有集中供热基础设施见表卜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