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中英雄的探讨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观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观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
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独特观点。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以及作者的历史观。
一、刘备:仁义之君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英雄之一。
他出身寒微,初为小县令,却在逆境中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仁义之心。
刘备以人道主义的理念,倡导仁爱和公平,致力于帮助民众。
他事事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委任贤能、任人唯贤,最终建立了蜀国,成为了一代英雄。
刘备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仁义之道的追求。
他不仅在政治上重视民生,而且在个人品德上也作出了正面的描述。
他对待部下亲切和蔼,待人宽厚大度,这些都体现出作者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塑造。
二、关羽:忠诚之将关羽是刘备的忠诚得力将领,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英雄形象之一。
他在刘备身边执剑披坚,战功卓著。
关羽以其忠诚和勇猛而闻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忠诚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关羽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忠诚和勇敢的重要性。
关羽始终坚守信仰,对刘备尽心尽力,展现出了对主公忠诚的高尚品质。
他义无反顾地为了保护刘备和蜀国的事业而奋斗,这种忠诚精神激励了无数读者。
三、曹操:复杂的历史人物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复杂的英雄形象之一。
历史上,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称其为英雄,有人批评他为奸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塑造为一个智勇双全、运筹帷幄的形象。
通过对曹操形象的塑造,作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客观描绘。
曹操虽然在军事才能上优秀,但他也有残暴和权谋的一面。
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他描绘成纯粹的恶人,而是通过给予他一些积极的特质,展现出他作为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四、诸葛亮:智慧之士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具智慧和才华的英雄形象之一。
他是蜀国的重要谋士,被誉为“卧龙”。
作者通过对诸葛亮形象的刻画,彰显了智慧和才华的重要性。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智谋和深思熟虑的计划,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蜀国赢得了许多胜利。
他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智慧和才华的崇尚。
论《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论文

论《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其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刘备等。
这些英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英雄人物形象之一。
他是蜀汉的丞相,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他的智慧和谋略,使得蜀汉在三国时期得以立足。
诸葛亮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智慧和才能,他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形象。
他是蜀汉的将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精神。
他的忠诚和勇敢,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忠诚和勇敢的象征。
关羽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武士的精神,他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武士的典范。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形象。
他是蜀汉的将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精神。
他的勇敢和果断,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勇敢和果断的象征。
张飞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武士的精神,他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武士的典范。
赵云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形象。
他是蜀汉的将领,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精神。
他的忠诚和勇敢,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忠诚和勇敢的象征。
赵云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武士的精神,他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武士的典范。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形象。
他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他的智慧和谋略,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典范。
曹操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和才能,他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典范。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形象。
他是蜀汉的创立者,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
这部作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英雄人物的奋斗和智慧为主线,展现了那个时代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三国演义中,众多的英雄人物各展其威,各具特色,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辉之作。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探讨。
1.刘备:忠诚仁义之君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备受称赞的君主之一。
刘备具备胸怀大志的特质,在困苦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仁义和公正。
他对待部下和百姓都非常慈爱,常听取臣下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
他不断努力寻找机会,艰苦求索,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建立了蜀汉。
刘备的这种仁爱和理智的领导风格,使得他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了道德典范和受人景仰的英雄。
2.关羽:忠诚义气之将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位传奇英雄。
他的勇猛和忠诚是他的特点。
他一心要效忠于刘备,始终不渝地跟随刘备,无论在战场上还是生活中,他都是刘备的得力助手。
他有着盖世无敌的武艺,从未败于敌手。
关羽的义气和信念使得他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和尊重。
3.张飞:骁勇善战之猛将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骁勇善战的角色。
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
他敢于正义,善于奋战。
他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非凡的武艺和战略眼光。
张飞对刘备忠诚,百折不挠,维护着了蜀汉的利益。
他的形象也深受读者的喜爱。
4.赵云:青龙偃月之将赵云在三国演义中是独具特色的英雄形象之一。
他的武艺高超,勇猛无敌,被称为"龙的传人"。
他才智过人,懂得利用战略和战术,在战场上取得了许多胜利。
赵云忠诚于诸葛亮,以及自己所效忠的蜀汉,他的英勇和聪明使得他成为三国演义中备受称赞的英雄人物。
5.诸葛亮:智勇双全之谋士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有名的谋士之一。
他深思熟虑,智慧过人,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
他以其出色的智谋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
诸葛亮的形象被塑造成为一个忠诚而智慧的英雄角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解析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解析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英雄豪杰的形象。
本文将从英雄人物的角度出发,对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具有仁德之君形象的人物之一。
他以仁爱之心治国,广纳贤才,对待部下关爱有加。
他的仁德之举体现在多次招纳名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并且对他们信任有加,赏罚分明,使得他们心悦诚服,忠心耿耿。
刘备的仁德之举也体现在对待百姓上,他关心民生,减轻赋税,修建水利工程,使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刘备的仁德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得读者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其次,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之一,他以忠诚义气闻名于世。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忠诚、勇敢、正直的形象。
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情同手足,甘愿为刘备效力,甚至不惜丧命。
他的义气也体现在与张飞的兄弟情义上,他们三人结拜为兄弟,相互扶持,共同抵御外敌。
关羽的义气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和赞美,使得读者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之情。
再次,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反派人物之一,他以智勇双全的形象深入人心。
曹操是一个极具智谋的统治者,他善于用兵,善于调动资源,善于分析形势,善于制定战略。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多次展现出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他的智谋和勇武使得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最具有威望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有两面性,他的心狠手辣、权谋之举也使得他备受争议。
但无论如何,曹操的智勇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使得读者对他的形象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最后,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之士,他以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善于用兵,善于策划,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刘备解决了许多难题。
他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使得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
探究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解读

探究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解读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环,它以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角色形象和深刻的历史背景而闻名于世。
其中,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一直是人们热议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探究,并结合历史解读,来了解这些英雄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
一、刘备:仁者爱人的君子之风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以仁德之风和对中国统一的追求而备受赞誉。
他是刘表之子,继承了刘家的血脉和责任。
刘备的英雄形象在演义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君子的品德和胸怀。
刘备的仁德之心在演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对待百姓和部下总是以和善、宽厚的态度。
他抛弃了卑鄙小气的私心,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能以智慧和勇气做出正确的决策。
刘备的仁心仁义令他的部下心悦诚服,也获得了其他英雄人物的支持。
然而,在历史上,刘备的形象不止于演义中所描绘的君子形象。
刘备在政治上采取了灵活的策略,与其他诸侯进行联姻、结盟,以加强自己的势力。
他的慷慨助人和对百姓的关怀也更多地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
刘备虽然在演义中被赋予了伟大的仁德形象,但在历史上,他的个人动机和政治野心也不能被忽视。
二、关羽:忠诚义气的刚勇之将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备受推崇的英雄形象之一,他以其忠诚、义气和刚勇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是刘备部下的重要将领,以其力大无穷和义薄云天的品质成为了三国演义中极具代表性的英雄。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被赋予了忠诚义气的形象。
他对主公刘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屈服于敌人。
他对义兄张飞的承诺始终如一,即使在困境中也没有背弃过对兄弟的信任。
这些表现无疑突出了关羽作为一个忠诚的将领和义气的好汉。
历史上的关羽据说也是一个勇猛无畏的战士,但他在演义中的形象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关羽作为一个将领,在演义中不仅展现了他的勇猛和英勇,而且展现了他的聪明和智谋。
然而,在历史上,关羽的才智并不十分突出,他主要以武力和勇气著称。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探析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探析引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三国时期乱世的政治斗争和英雄豪杰的较量。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展开探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主体1. 诸葛亮:智勇双全的谋略家诸葛亮被尊称为“卧龙”,他具有超群的智慧和谋略。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其出众的才智帮助刘备建立了强盛的蜀国,并成功地设计了很多战略,如火烧赤壁、借东风等,使其成为史书上备受称赞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2. 关羽:忠诚勇猛无敌关羽是刘备麾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极端忠诚、勇猛无敌、仁义道德标准高尚的形象。
关羽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他的义气和对友谊的忠诚也成为了后世流传的佳话。
3. 曹操:权谋精湛的政治家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个政治谋士、杰出统帅和才情横溢的文化巨擘。
尽管他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了自己的权力,但他也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和领导能力。
曹操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一个既冷酷无情又有城府心计的形象。
4. 刘备:仁义风度兼备的君主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展示了作为一个仁德君主应有的品质。
他重视礼教、公平正义,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平等、繁荣与稳定的社会。
尽管刘备身份地位不高,但却充满魅力和领导力,以其仁爱待人和长远目光受到了许多人民群众的拥护。
5. 孙权:水师强大的智勇之王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首任君主,在小说中以其善于运筹帷幄、稳健果断的决策而闻名。
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并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成为荡平北方的关键力量。
孙权勇敢果断,兼具明智、仁慈和识人之能。
结论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深入探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他们或智计百出、或武艺过人,或忠诚仁义,展示出丰富多样的英雄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娱乐和求知的视角,也成为了后世社会对于品德与理想追求的范本。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影响广泛而深远。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评价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评价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公元184年-280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英雄豪杰和人情世态等内容。
本文将探讨在这部经典小说中出现的英雄形象以及对他们的历史评价。
主要英雄形象分析1. 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完美的英雄形象之一。
他被描绘为仁义善良,能够吸引并团结其他英雄人物。
他才华出众,谋略高超,同时也非常重视治理民生,广纳贤才。
尽管他在政治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因为其过于仁厚宽容,在权谋斗争中有时表现得过于软弱。
2. 关羽关羽是一个忠诚勇敢且信义犹存的英雄角色。
他以剑术高强而闻名,并以刮骨疗肤的事迹赢得了广泛赞誉。
关羽体现了忠诚、义气和武艺的完美结合,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典范。
3. 张飞张飞性格粗犷而勇武,被描绘为一个豪爽直率的英雄角色。
他少言寡语,但战斗力卓越。
虽然张飞在品德方面不如刘备和关羽那样高尚,但他展示出的军事才能无可挑剔,是蜀汉重要的武将。
4. 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枭雄形象。
他聪明、机智,并且有很强的政治手腕。
曹操是个出色的统治者和军事家,善于利用别人之长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然而,他野心勃勃、不择手段,在追求权力时显示出残忍和暴虐的一面。
历史评价与影响《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小说作品,但其中塑造了许多历史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备被赞誉为仁人君子的代表,他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成为了正直、仁爱和好治理之象征。
关羽因其对义气和忠诚的执着追求,成为中国文化中忠诚与勇敢的代表。
张飞则展示了一个粗犷、豪放、勇武同时又有理智和军事才华的英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个战神般的角色。
曹操虽然具有统治者和军事家的雄心壮志,但其残暴和权谋手段也引发争议。
在历史上,曹操领导下的魏国奠定了中国三国时期政治版图。
总体而言,《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兼具历史与文学特点。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价值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价值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文学的巅峰之作。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小说,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这些英雄形象不仅具有文学性,更体现了历史的价值。
本文将从刘备、曹操和诸葛亮三个角度来探讨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形象与历史价值。
一、刘备形象的英雄性与历史价值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被塑造成了一个仁义宽厚、忠诚有义气的英雄形象。
刘备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他通过与刘表、孙权等人的联姻,扩大其势力范围,最终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在剿灭黄巾军,与曹操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斗争中,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谋略,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
刘备的形象在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巴蜀地区为中心的政权,对后来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刘备在历史上也被视为一个仁义之君的代表,他通过注重军民关系、加强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努力,为后来的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因此,刘备的英雄形象与历史价值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二、曹操形象的英雄性与历史价值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他被塑造成了一个智谋超群、胆略过人的英雄形象。
曹操具有冷静果断、善于用兵的特点,他以其出众的军事才能统一了中原地区,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政治集团。
曹操在三国时期的战争中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计谋谋略,成为了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英雄。
曹操的形象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他的统一战争以及建立的曹魏政权为后来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操所倡导的法治思想和重视政治手段,在后来的政治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因此,曹操的英雄形象与历史价值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精确的描绘。
三、诸葛亮形象的英雄性与历史价值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重要角色,他被塑造成了一个聪明睿智、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具有才华横溢的政治智慧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曾为刘备提供了许多明智的建议和战略规划,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国演义》中英雄的探讨
摘要:古典小说中,英雄主义价值观无处不在,而在《三国演义》中显现得尤为突出。
正确认识英雄主义对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小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简单的探讨《三国演义》中的英雄。
关键词:《三国演义》英雄
辉煌璀璨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英雄文化”。
唐宋传奇中很多人物,或勇武健为,或慷慨仗义,或睿知达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宋代话本中,虽然多以市井细民、才子佳人为主,但仍不乏侠义之人,仗剑除暴之士。
尤其是元杂剧中,出现了许多武能定国、文能经邦的豪杰人物以及除邪灭恶、为民伸冤的侠士形象,为古典小说的英雄形象的塑造提供了直接素材。
在文艺作品中,英雄主义的精神价值观是通过塑造英雄形象来实现的。
在文学史上,从先秦神话的夸父追日到荷马史诗的阿伽门农,从《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到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这些形象既反映了特定时代对英雄的崇敬和膜拜,也寄托了人们的期待和希望。
英雄主义在文学创作中是一把双刃剑,它以人物形象塑造为基本手段,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写,潜移默化地表达作者的英雄主义情结和理想。
这种手法运用得好就会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有时代意义。
一、英雄主义在《三国演义》里的突出体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开篇词表现了豪迈冲天的英雄主义气概。
东汉末年,风云际会,英雄辈出,逐鹿中原。
从何进、董卓、李傕、郭汜血染长安,到曹操、袁绍、吕布、孙坚、刘备等拥兵自雄,诚可谓各领风骚。
“一时多少豪杰”,走马灯似的在三国历史舞台上登台亮相,最后曹魏集团以司马父子之力饮马长江,灭蜀吞吴,三分归一。
这种历史时代是变革和转型的时代,也是产生英雄人物的时代。
所谓“英雄史观”,即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将英雄视为人类生活的中心,而把人民群众排斥在政治舞台边缘,忽视他们对历史的创造和推动作用。
《三国演义》叙述了东汉末至西晋初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变幻,“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各封建军阀集团之间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得英雄者得天下,失英雄者失天下”,其英雄主义的思想贯穿全篇终始。
《三国演义》把刘备描写为一个圣贤先哲式的理想化统治者,其封建军阀统治阶级的本质,被大量虚声美词掩盖着,甚至不惜故意否定、贬低黄巾起义的历史作用,标榜吹捧那些镇压起义军的刽子手为历史的缔造者。
在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而刘备固辞不受时,作者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次日,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刘备军队于博望坡大破曹兵,“班师回新野”时,作者又安排了这样的情节:“新野百姓望尘遮道而拜,曰:‘吾属生全,皆使君得贤人之力也!’”(第三十九回)在这种颠倒历史的描写中,封建统治者刘备成了救世主。
为了表现刘备如何受到人民拥护,竟写了猎人刘安杀妻献肉的情
节。
刘备兵败徐州时,人民“皆争进饮食”,猎户刘安“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
(第十九回)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三国演义》作者认为曹操虽是“乱臣贼子”,但又是人类历史和人民群众命运的主宰者。
征张绣时,命令军士不准践踏麦田,“百姓闻谕,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
”(第十七回)在曹操跟刘备一起消灭吕布以后,“百姓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
操曰:‘刘使君功大,且待面君封爵,回来未迟。
’百姓叩谢(第二十回)”。
总之,在枭雄刘备面前,抑或在奸雄曹操面前,人民群众都只有哀求、叩拜的份儿,而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无论是“汉贼”还是“皇叔”,都被吹捧成了掌握人民命运、支配历史进程的“英雄”。
尽管作者对刘备和曹操的褒贬非常明显,却共同反映出作者的英雄主义史观。
除刘备、曹操外,《三国演义》所塑造的其他人物也都突出表现了英雄主义的思想倾向,诸葛亮“未出茅庐而晓天下三分”,“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大摆空城计”;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此外,《三国演义》中大量的神异现象也从侧面烘托了“英雄主义”,关羽假寐被黑猪咬足,则预示败走麦城、被害身亡的结局。
而曹操“忽一夜梦三马同槽而食”,其实正是四十五年后司马氏篡魏的真实历史景象。
因此,英雄主义之于《三国演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英雄主义在古典小说中的地位与不足
英雄一词,最先出现于东汉班彪所作的《王命论》。
曰:“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刘劭释“英雄” 为“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那些智慧超群、才能卓异、武艺高强的人被尊为英雄。
若将《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当做一种历史观,那么思想上的偏颇,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问题关键在于:艺术作品并不是历史,《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不等同于历史观。
艺术作为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方式,是对一定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而不是某一单纯的思想观念和直接的真实再现。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虽与历史观有关,但也不可否认其相对独立而又更为广阔的思想意蕴,寄寓着作者对一定社会历史、现状的独特理解。
《三国演义》所表现的英雄史观,主要是由作品的对象形态的特点决定。
文学是对现实世界的艺术再现,它必然与它所反映的时代的社会特征密切相关。
三、总结
总之,罗贯中并不是在写严肃的历史著作,只是要艺术地反映这段历史。
可以设想,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用艺术方式描绘出他所理解的这一段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
用人的行为来反映历史演变的必然性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人物的活动成为关键,罗贯中的这种选择既是受到创作素材的制约,同时也是实现创作目的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竺洪波.“反英雄”:《三国演义》的当代性阐释[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04).
[2]刘根勤.向死而生:《三国演义》中英雄的生命意识[J].明清小说研究,2008,
(02).
[3]东南清.论《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观主题[J].作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