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症状与图解

合集下载

猪瘟有哪些主要症状?怎样防制?

猪瘟有哪些主要症状?怎样防制?

猪瘟有哪些主要症状?怎样防制?#猪瘟有哪些主要症状?怎样防制?#( l )症状临诊上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及非典型性4 种。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皮肤和勃膜有紫给和出血,或生前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此型多见于新疫区发病初期。

急性型:病猪食欲显著减退或停食,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眼脸完全封闭,体温升到40 . 5 ℃一41 . 5 ℃,呈稽留热。

四肢软弱无力,全身肌肉震颤,呈怕冷状,精神差,喜卧,弓背,病猪多时则堆卧在一起。

病猪耳翼、颈部、下腹部、四肢内侧、外阴等处常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

仔猪发病时,表现出神经症状,运动失调,感觉过敏,触动时发出尖叫声。

病初便秘,粪便发黑,如算盘珠子。

病猪后期腹泻,液状粪便淡黄或淡绿色,呈消化不良状。

病猪在感染后10 一20 天死亡。

慢性型:多因急性不死而转为慢性或开始即呈慢性经过。

除伴有急性症状外,有的皮肤表现为苍白贫血状态,食欲时有时无,体温时高时低,大便时干时稀,逐渐消瘦,死亡。

非典型性:通常认为是病猪先天感染猪瘟毒株或生后感染弱毒株所致。

感染猪在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这类病猪白细胞总数显著减少,食欲不振、结膜炎、皮炎、腹泻和运动失调。

病猪体温正常,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先天感染猪瘟病毒时,母猪表现为流产,木乃伊胎、畸形胎、死产、弱仔或产出部分外表健康的带毒猪。

这类外表健康的仔猪,生后几个月内表现正常。

随后,可见轻度厌食、结膜炎、皮炎、腹泻、共济失调、后躯麻痹,最终死亡。

( 2 )防制对于猪瘟,目前尚无临床使用的药物,应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①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减少疫病的传人。

如从外地购人种猪时,需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无异常时,进行预防注射后,合群饲养。

②平时要抓好预防接种。

一般在小猪出生后15 一20 天注射一次,断奶后再注射一次;对种猪的预防接种,一般是一年一次。

③要搞好圈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消毒药品可选择2 %一4 %烧碱溶液、10 %生石灰乳、30 %草木灰水等。

猪瘟临床症状 猪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猪瘟临床症状 猪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猪瘟临床症状猪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猪如果感染猪瘟后,经常表现出精神沉郁、不愿活动。

强迫站立时表现弓腰或畏寒姿势,食欲下降或厌食。

感染后6天内体温可高达41~42℃甚至更高。

病猪畏寒,出现扎堆现象。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瘟的临床症状。

随着病程的发展,猪群中发病数量增加。

后期在猪的腹部、鼻唇部、四肢内侧及身体的末梢部位出现紫红色斑块,指压不褪色。

急性猪瘟的症状
猪如果急性感染猪瘟,大部分在感染后l0~20天死亡。

亚急性感染猪症状稍轻,一般在30天内死亡。

慢性感染根据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减少。

几周后食欲和外表出现明显的败改观,体温降至正常或稍高。

第三阶段表现精神沉郁和厌食,直肠温升高,直至临死前下降。

慢性感染猪发育严重迟滞,有皮肤病变,站立时常见弓腰。

这类猪可能存活l00天以上。

先天性猪瘟的症状表现
先天性感染可引起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及弱胎,而且弱胎可能表现震颤。

子宫内感染的仔猪常有皮肤出血。

新生仔猪死亡率高,但也有部分宫内感染猪能够康复。

“后发病”型猪瘟的发病症状
先天性感染的猪可能在开始的较长时间并不发病,而在几个月之后出现轻度的厌食、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腹泻和运动障碍,体温正常。

这种猪可能存活6个月以上,但最终死亡。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瘟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猪瘟,也被称为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感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猪的健康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了解猪瘟的常见症状,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来控制疾病传播。

一、猪瘟的常见症状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的病猪体液或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以下是猪瘟的常见症状:1. 发热:病猪会出现高热,通常可达40℃以上。

2. 消化系统症状:患猪常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3. 呼吸系统症状:感染猪瘟病毒的猪,常常表现为不正常的呼吸音、呼吸困难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病猪体表会出现瘀点、瘀斑、红斑、紫癜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可能表现为抽搐、共济失调、颈椎折叠等神经系统异常。

二、预防措施为了遏制猪瘟的传播和保护猪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隔离病猪、控制人员、车辆和设备的进出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2. 强化疫苗接种:目前已经存在猪瘟的疫苗,及时给猪群接种疫苗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

3. 严格监控疫情: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及时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4. 限制动物交通:尽量减少猪群之间的接触,控制野猪和家猪之间的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

5. 提高员工防控意识:培训养殖场工作人员,加强对病猪症状的认识,教育员工遵守卫生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6. 合理处理猪尸体:正确处理猪尸体和排泄物是预防猪瘟传播的重要一环,确保安全的处理方式,例如焚烧、埋葬或高温消毒等。

三、结语猪瘟作为一种高度感染性猪类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了解猪瘟的常见症状,对于及时发现患病猪并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接种疫苗、严格监测疫情、限制动物交通、提高员工防控意识以及合理处理猪尸体等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减少猪瘟的传播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病诊断图谱001

猪病诊断图谱001
43
猪口蹄疫
• 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水疱性病变的 一种剧烈传染病。 • 流行特点 • ①本病只感染牛、羊、猪等偶蹄动物。病畜是主要传染源。 • ②本病常为大流行,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90%-100%,但死亡率一般不 超过5%。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易流行。 • 主要症状 • ①病猪体温升高,蹄冠、蹄踵、蹄叉等发红、微热。敏感,有米粒大至蚕 豆大的水疱,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病灶。 • ②病猪的鼻镜出现水疱和烂斑。 • ③病猪的舌头出现水疱和烂斑。 • ④哺乳仔猪患病时很少见到水疱和烂斑,常无症状而突然死亡。 • 预防措施 • ①本病无治疗药物,可用与当地流行血清亚型一致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对猪 群进行预防注射。 • ②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对疫点采取封锁措施,病猪深埋或烧毁,并用2%~ 44 4%氢氧化钠溶液、0.1 %过氧乙酸溶液或 10%甲醛溶液进行严格消毒。
15
病 猪 斑的 点喉 头 有 出 血
16
猪 瘟 :
心 外 膜 和 猪 心 瘟 内 : 膜 出 血 。
17
膀 胱 粘猪 膜瘟 出: 血 。
18
有病 点猪 状的 出膀 血胱 粘 膜
19
猪 瘟 :
猪瘟:病猪肋膜有出血斑点
20
猪瘟:病猪的齿龈和唇粘膜溃疡
21
病 猪 斑的 点肺 散 在 出 血
4
• • • •


• ③亚急性型:病猪的症状似急性型,但较缓和,病程21~30天,多数死 亡。 • ④慢性型病猪:病程在1个月以上,全身衰弱,消瘦,体温时高时低,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皮肤有紫斑或坏死。 • 主要病变 • ①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 • ②肾颜色变淡,表面有小出血点,似麻雀蛋颜色。 • ③脾肿大、出血,边缘有黑色坏死(出血性梗死)。 • ④慢性病例盲肠、结肠处有扣状肿。 • 预防措施 • ①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可采用预防接种方法预防本病,常用猪瘟兔 化弱毒疫苗。一般在仔猪20~25日龄时进行首免,60日龄时进行二免, 二免也可采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弱毒冻干苗。另外可采用新生 仔猪乳前免疫方法(超前免疫),接种后2~3小时喂初乳才有效果,断 乳后进行二免。 • ②死猪深埋,场地用 2%~ 4%氢氧化钠溶液、 10%甲醛溶液或 5 %~ 10%漂白粉溶液消毒。受威胁猪群用2~4倍量猪瘟疫苗做紧急预防 5 接种。

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

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猪瘟的类型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1、急性型猪瘟①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②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

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症状】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

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

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2、慢性型猪瘟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

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症状】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3、温和型猪瘟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猪瘟临床症状

猪瘟临床症状

猪瘟的临床症状: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败血症,白血球减少,小血管变性引起内脏器官出血、坏死和梗塞等变化。

根据临床症状和其他特征,猪瘟可分为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一)、急性型:病猪表现呆滞,呈弓背、怕冷、低头垂尾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明显(41℃-42℃),高温常稽留至垂死,才急剧下降。

有的猪只在体温上升后,即停止吃食,脓性结膜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先便秘,后腹泻,偶见带血带脓;全身皮肤重点部位(腹下、鼻端、耳和四肢内侧等少毛部位)出血、发绀非常明显;母猪流产。

病程7-10天,病死率为70%-80%,如发生在哺乳仔猪,最大特点为神经症状、运动障碍、转圈、死前角弓反张、抽搐。

最急性猪瘟常缺乏明显病变。

1、急性和亚急性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

2、脾脏边缘性梗死。

3、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外观。

4、肾脏针尖大的出血斑,以皮质表面常见,外观呈火鸡蛋样。

5、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均可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出血点或出血斑。

(二)、慢性型:主要见于幼龄猪,便秘或腹泻交替出现,口腔黏膜上伪膜明显,还出现溃疡,猪衰弱,出血处出现坏死。

慢性型猪瘟病程可以分为3期。

早期即急性期,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几周后食欲和一般状况显著改善,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但仍有白细胞减少,此时为第二期。

后期病猪重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症状,体温再次升高直至临死不久才下降。

病猪生长迟缓,常有皮肤损害。

慢性猪瘟病猪可存活100天以上,如果不死亡出现僵猪。

慢性猪瘟出血和梗死变化不明显,但回肠未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坏死和溃疡变化,呈纽扣状。

(三)、迟发性猪瘟:迟发型猪瘟是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的结果。

胚胎感染低毒猪瘟病毒,产下正常仔猪,则终生有高水平病毒血症,而不能产生对猪瘟病毒的中和抗体,这是典型的免疫耐受现象。

感染猪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和运动失调。

非洲猪瘟ppt课件

非洲猪瘟ppt课件
非洲猪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耳尖发绀,皮肤充血出血
13
血性腹泻
仔猪浑身发红,神经症状
14
慢性非洲猪瘟常见症状
15
脾脏肿大,易碎,呈暗红色或黑色
16
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
17
胆囊、肺水肿
18
肾脏出血点、出血斑
19
肺部肉芽肿、纤维素性心包炎、出血点
20
21
西班牙防控经验(猪病学第十版)

+ 告知客户疾病的危害性 + 做好生物安全 • 消毒、外来车辆、人员免进猪场 • 驱虫驱蚊蝇、杀灭节肢动物 • 全进全出、净舍消毒 + 加强饲养管理 + 发现异常病猪,马上隔离、封锁,大群发生要及时告知老板,上报主管
畜牧部门
23

猪传染病

猪传染病

猪病:一、猪瘟猪瘟为猪的高度传染性疫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不典型或不明显型猪瘟。

猪瘟病毒(CSFV国际多采用代替HCV)CSFV属瘟疫病毒属,直径40~50nm,单股RNA有囊膜。

传染源:病猪:重复传染源程序CSFV通过口鼻、唾液分泌物、尿和粪排出。

带毒猪:慢性感染猪一直到死后都是连续式间隙性排毒。

先天感染的仔猪:怀孕母猪接触到慢性CSFV 子宫胎儿:死胎、弱胎(很快死亡)健康出生(部份)存活数月病毒扩散源。

先天性持续感染是CSF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别是以弱毒为主的地区。

传播途径:主要是口、鼻腔,间或通过结膜生殖道和皮肤擦伤。

易感动物:猪和野猪临床症状急性型:开始仅几只显示症状,表现为呆滞、不愿活动、怕冷,厌食,结膜炎(脓性分泌物质)病初便秘,排尿下痢,有的呕吐。

少数痉挛,很快死亡。

大多消瘦,后肢麻痹,可见腹部、鼻耳、四肢中部出现紫色区。

亚急性:没有急性严重,一般在30天内死亡。

慢性:分为3期,急性期、中期临床症状改善,后期:病情加重、厌食沉郁,死前体温增高。

可存活100天。

迟发性:先天感染CSFV的后遗症,相当长时间无病状态,数月后轻度厌食、沉郁、结膜炎,后肢麻痹等,T正常,大多数存活6个月以上。

先天性CSFV感染可造成流产、木乃伊、畸形、死胎、弱仔猪(震颤)等。

病理变化急性到亚急性病例,败血症变化,各种大小的多发性出血。

淋巴结:肿胀、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

心脏、膀胱等点状出血。

脾:梗死(具有诊断意义),黑色、大小不一,从表面上轻轻隆起。

持续性CSF(慢性):很少出现或缺乏出血梗死和梗死病变,胸腺萎缩,常见回肠和结肠坏死,形成溃疡,有时呈钮扣状。

诊断急性CSF:出现症状1~2周,很快在各种年龄的猪群传开,在剖解中,诊断性病理变化为淋巴结、肾及其它器官出血及脾梗死。

应注意与猪繁殖呼吸综合症、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链球菌等区别。

亚急性、慢性、迟发性:不可能做出临床诊断,症状比急性轻,且可间隙性出现猪瘟“雀斑肾”不肿大,表现灰黄色,贫血,表面布满红色或褐色的出血点,外观似麻雀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瘟症状及图解
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海林)
猪瘟症状从网上和书本上很好查阅,如下所述:
1、最急性猪瘟:一般无明显病变,或仅见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少量出血点。

2、急性猪瘟:以广泛性出血性素质为主,呈败血症变化。

最具诊断价值的病变是: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围出血明显,整个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纹理;脾脏不肿大或稍大,表面及边缘可见红黑色出血性梗死,大小不一,突出于被膜表面;肾脏一般不肿大,表面有密集或散在的出血点或斑(雀蛋肾);喉头、会厌软骨、膀胱粘膜以及心外膜、肺膜、胸膜等浆膜上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

3、慢性猪瘟:盲肠、回盲瓣口及结肠粘膜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纽扣状溃疡;慢性病例由于钙磷代谢紊乱,在肋软骨连合处有一条污黄色紧密、完全或部分钙化线,永不消失。

但是许多刚刚接触兽医的人员由于接触临床不多,很难从字句中得到全面、具体、形象的理解。

为此,我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临床疑似病例,进行了拍照,并采集病料对猪瘟病毒进行了RT-PCR检测,整理收集后,将照片共享如下,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