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类型的辨别

合集下载

猪瘟类型和猪瘟防治

猪瘟类型和猪瘟防治
病猪出现轻度便血症状,粪便呈淡红 色或暗红色。
05
04
轻度鼻液增多
病猪鼻黏膜轻度发炎,分泌物略有增 多。
03
猪瘟诊断
临床诊断
急性猪瘟
高热、食欲不振、精神萎 靡、皮肤和黏膜出血,急 性死亡。
慢性猪瘟
食欲不振、消瘦、贫血、 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腹 部和耳部皮肤坏死。
温和型猪瘟
低热、食欲不振、轻度结 膜炎、皮肤轻度出血。
情况等信息。
报告程序
03
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执行。
监测方法
临床观察
01
02
03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通过观察猪群的临床表现,如发 热、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采集猪血清样本,采用抗体检测 或抗原检测等方法,检测猪瘟病 毒的存在。
采集病猪组织样本,进行病毒分 离和鉴定,以确定猪瘟病毒的种 类和变异情况。
监测和检测
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猪 ,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及时发现
一旦发现猪瘟疫情,应立即采取隔 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免疫接种
对未感染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提高群体免疫力。
对症治疗
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 素预防继发感染、补充营养等。
减少损失
对于重症病例,应尽早淘汰,以减 少损失。
05
猪瘟疫苗
猪瘟疫苗
疫苗种类- 常规灭活疫苗 疫苗接种方法- 仔猪接种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不同类型疫苗
这是最早研发的猪瘟疫苗,也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 疫苗。该疫苗通过灭活病原体,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达 到免疫效果。- 基因工程疫苗
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应进行首免,4周后进行二免。对 于种猪,建议每年接种一次。- 肌肉注射

非洲猪瘟有什么症状-鉴别方法

非洲猪瘟有什么症状-鉴别方法

非洲猪瘟(简称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极高,超急性型和急性型死亡率高达100%。

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本病潜伏期长短与病毒毒力及猪只抵抗力有关,依临床症状不同,分为超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四种。

1. 超急性型:无症状突然死亡。

2. 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厌食,耳部血管发青、四肢及腹部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发绀。

眼睛发红、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

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神经症状。

妊娠母猪在妊娠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流产。

3. 亚急性型: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持续时间较长。

体温波动无规律,常大于40℃。

呼吸窘迫,湿咳。

耳部血管发青、眼睛发红、关节疼痛、肿胀。

病程持续数周至数月,有的病例康复或转为慢性病例。

4. 慢性型:呼吸困难,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

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

通常可存活数月,但很难康复。

具体的鉴别方法是:1、发病猪体温40℃~42℃,精神沉郁、厌食或绝食、眼睛发红、鼻腔流白色泡沫或带血、便秘、腹泻、呕吐、皮肤发绀,用什么药均无效,发病猪只100%死亡。

2、母猪多先发,有的猪打针针孔流血不止,很快死亡(1-2天)3、尸检出现脾异常肿大,是正常脾脏的2-6倍、呈黑色、质脆。

淋巴结异常肿大、质脆、易碎、出血、形如黑色血瘤。

出现这样的病变应疑为非洲猪瘟。

4、非洲猪瘟没有完整的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经验,若出现以上情况时需高度重视,进一步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

5、疑似非瘟猪只需及时隔离或淘汰,若发病后仍然停留在原圈治疗,会造成病毒在猪场内广泛蔓延而全场覆灭的惨痛结果,所以,非瘟时期,针对发热不食的母猪应采取以下措施:(1)不管是不是非瘟,马上隔离,坚决杜绝在原圈治疗。

(2)如果表现出疑似度更高的临床症状,要立即进行“拔牙式清除”。

常见猪瘟的类型和综合防治

常见猪瘟的类型和综合防治

常见猪瘟的类型和综合防治1猪瘟的分类猪瘟是由猪瘟病毒感染猪只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它是养猪业的头号大敌,自从多年前我国成功地制造出猪瘟疫苗后,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是近年来随着疫苗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病毒出现毒力强弱不同的毒株,本病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同时存在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猪瘟类型。

1.1急性猪瘟主要发生于没有经过猪瘟疫苗免疫的猪只,这类猪只体内没有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一旦感染就会很快发病,多数急性发作死亡。

此类猪只表现出急性发热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典型猪瘟症状,外观猪体温升高到40.50~42 ℃呈稽留热,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粪便干硬如球状,尿色发黄,病猪厌食,精神极差严重沉郁,部分猪只运动失调有痉挛等神经症状。

大多数病猪3d内死亡,病程稍长者出现腹泻、尿脓稠而臭,行走无力,消瘦等变化,此类猪只多于1周内死亡,极少数侥幸存活者成为僵猪,并长期向外排毒。

目前猪瘟免疫比较普遍,此种类型相对较少。

1.2慢性猪瘟也称为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是目前最常见的猪瘟类型。

主要发生于免疫过猪瘟的猪只,这些猪只体内本来应当有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但是由于猪瘟免疫不合理或某些原因引起免疫抑制发生抵抗力下降,不能抵御猪瘟病毒侵袭而发病。

因为猪只还有一些抵抗力,所以表现出的症状就不典型,呈隐性经过,发作慢而温和。

表现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等症状。

慢性猪瘟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可长达11周,其病程也比较长,同时有呼吸和神经症状。

在猪群中不断出现死猪现象(主要是中、小猪,特别是哺乳仔猪)。

猪群中常出现有“无名高热”、“干耳朵”、“干尾巴”、“烂喉病”等病猪,有的出现皮肤烂斑、点状出血。

有的腹下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紫斑蹄、污斑症)、花皮猪等。

本病的发病和死亡率相对急性猪瘟来说比较低,主要是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常耐过者多,但从此以后成为僵猪,并长期向外排毒。

教你如何识别猪场常见病症

教你如何识别猪场常见病症

教你如何识别猪场常见病症猪场常见病症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及时识别和处理病症的情况下,才能保证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场病症,并提供一些识别和处理的方法。

1. 猪瘟(传染性非洲猪瘟,简称ASF)- 病状:发热、厌食、呼吸困难、皮肤出血等。

- 识别方法:观察猪只是否有上述症状,注意是否有死亡猪。

- 处理方法:立即隔离病猪,通知当地的兽医机构,并执行相关的防控措施,如消毒、封控猪场等。

2. 猪流行性腹泻病(简称PED)- 病状:腹泻、厌食、呕吐等。

- 识别方法:观察猪只是否有腹泻和其他消化道异常症状。

- 处理方法:隔离病猪,保持环境清洁,加强营养和水分的补给,可考虑使用相应的病毒灭活疫苗。

3. 猪圆环肺炎(简称APP)- 病状:咳嗽、吸气困难、流鼻涕等。

- 识别方法:观察猪只是否有呼吸道症状。

- 处理方法:隔离病猪,保持环境通风,适当调节温度和湿度,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4.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简称PRRS)- 病状: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流产等。

- 识别方法:观察猪只是否有呼吸道和生殖道异常症状。

- 处理方法:隔离病猪,保持环境清洁,增强饲养管理,可使用特定病毒灭活疫苗。

5.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简称PRRS)- 病状: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流产等。

- 识别方法:观察猪只是否有呼吸道和生殖道异常症状。

- 处理方法:隔离病猪,保持环境清洁,增强饲养管理,可使用特定病毒灭活疫苗。

6. 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 病状:腹泻、呕吐、一般食欲不振等。

- 识别方法:观察猪只是否有消化道异常症状。

- 处理方法:隔离病猪,增强饲养管理,适当调整饲料配方。

7. 猪链球菌病- 病状:高烧、浮肿、关节炎等。

- 识别方法:观察猪只是否有上述症状。

- 处理方法: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8. 猪蓝耳病- 病状: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流产等。

- 识别方法:观察猪只是否有呼吸道和生殖道异常症状。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1 非洲猪瘟及猪瘟的区别辨识1.1 流行特点猪瘟与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猪瘟只有经过接触以后才可传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才可感染,任何时间、任何大小的猪只均可被感染。

而非洲猪瘟除了依靠接触传染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昆虫以及害虫等进行传播,其中软蜱是非洲猪瘟最为常见的虫媒,非洲猪瘟病毒会在软蜱体内寄存并随着软蜱的移动而进行传播,在软蜱体内病毒的活力以及传染性可以得到保证,因而能够实现持续传播。

另外,猪瘟病毒其自身毒株差异会直接决定其病情的严重情况,在我国猪瘟疫情主要发生于各种中小型的养殖场,基本不会向外传播,如果猪只在养殖前已经注射过疫苗,极少出现发病的情况。

而非洲猪瘟因其传播介质较为广泛,因而具有极广的传播范围,同时其病毒毒力较强,导致生猪一旦患病通常会在一周内全部死亡,当前针对非洲猪瘟并不具备有效的防治疫苗。

1.2 临床症状1.2.1 非洲猪瘟一般有15d的潜伏期,如果为直接接触感染,其病猪的潜伏期通常为5~19d,如果为软蜱叮咬感染,病猪的潜伏期一般少于5d,病猪的病死率与非洲猪瘟病毒毒力高低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为强毒株引起的感染病猪死亡率可以达到100%,而中等毒力毒株引起的感染病猪死亡率一般为30%~70%,低毒力猪仅可导致少数猪只发病死亡[1]。

猪瘟的潜伏期通常为7~10d,其潜伏期最短为2d,最长可以达到21d。

1.2.2 非洲猪瘟病猪通常在发热4d以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此时病猪体温开始下降,2d左右以后病猪即会死亡。

而猪瘟病猪通常体温升高以及临床症状同时出现,病猪往往会持续3d及以上的高温,其每日的温差一般在1℃以内。

1.2.3 绝大多数非洲猪瘟为最急性经过,其病程一般为4~7d。

而绝大多数猪瘟为急性型,其病程一般为10d以上。

1.2.4 非洲猪瘟病猪其少毛或者无毛地区可以看到明显的紫绀区,病猪耳部紫绀区发生肿胀,其腹壁以及四肢等皮肤存在出血块,中央位置为黑色,而四周呈干枯状;猪瘟不存在这一病变。

非洲猪瘟最简单的辨认方法

非洲猪瘟最简单的辨认方法

非洲猪瘟最简单的辨认方法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疾病,对于猪群的生产和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

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时,及时进行辨识和隔离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非洲猪瘟最简单的辨认方法,希望可以帮助猪农和兽医快速识别和应对疫情。

一、发病症状1.高烧:病猪体温可高达41℃,且持续时间较长。

2.呼吸困难:猪出现呼吸急促、喘气等症状。

3.精神沉郁:病猪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活动力下降。

4.皮肤瘙痒:病猪皮肤出现瘙痒、疹子等症状。

5.肠胃症状:病猪出现呕吐、泻肚等肠胃症状。

二、死亡情况非洲猪瘟病毒具有极强的病原性和传染性,疫情发生后往往会有大量的猪死亡,尤其是幼猪和年轻猪。

病猪死亡后可出现以下情况:1.棉絮状肺变:病猪肺部出现严重的炎症和水肿,肺组织呈现棉絮状。

2.淋巴组织增大:病猪的淋巴结会明显增大。

3.肠胃溃疡:病猪的肠胃出现明显的溃疡和出血。

4.瘀斑:病猪身体各部位出现大量的瘀斑和瘀点。

三、传染途径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包括:1.直接接触: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感染病毒的猪可通过体液、呼吸道分泌物等直接将病毒传递给健康猪。

2.间接接触:病毒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车辆等间接传播。

3.昆虫叮咬:某些昆虫如壁虱、蚊子等也可能传播非洲猪瘟病毒。

4.食品传播:病毒可通过肉制品等食品传播给人。

四、预防措施1.隔离:疫情发生后应当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2.移除病死猪体:病死猪体应尽快移除,防止其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3.消毒:对于经过病毒接触的环境、饲料、器具等应当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4.加强管理:加强猪场的管理,避免疫情的扩散。

5.强化检疫:对新引进的猪只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其健康。

以上是非洲猪瘟最简单的辨认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养猪人员和兽医及早预防和控制疫情,保障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诊断标准

非洲猪瘟诊断标准

非洲猪瘟诊断标准
非洲猪瘟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流行病学特点:已经规范免疫猪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菌,但猪群发病率、病死率仍然较高;饲喂泔水的猪群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调入猪群15天内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2.临床症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皮肤发红或发累。

高热或结膜炎症状,出现腹泻、运动失调症状等。

3.剖检变化:脾脏异常肿大至两倍甚至以上、易碎,脾脏有出血性梗死,下颌淋巴结出血,腹腔淋巴结出血。

由于非洲猪痘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

确诊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才能确诊。

对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的,必须送病料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的。

判定为确诊疫情。

制表:审核:批准:。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粮安天下”,生猪属于重要的基础产业,对保障供给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洲猪瘟(ASF)与猪瘟(SF)都具有败血症症状,本文就非洲猪瘟与猪瘟的鉴别诊断及宰后检验判定要点谈点粗浅意见,供广大同行和养猪场参考。

一、非洲猪瘟和猪瘟的概念、危害1.非洲猪瘟的概念和危害。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病程短、死亡率极高,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类似急性猪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属,为一种大型DNA病毒,成熟的病毒粒子为六面体,直径175~225纳米。

症状:潜伏期5~9天,体温突然上升,达40.5℃以上,稽留4天,体温下降时,开始精神沉郁、厌食、常卧于一隅;全身衰弱,不愿行动,后肢尤为无力;心跳疾速、呼吸加快,部分病猪呼吸困难,时有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鼻端、耳、腹部等处常发紫绀;有些病毒株引起腹泻,粪便带血,常有呕吐,病程4~7天,致死率95%~100%2.猪瘟的概念和危害。

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很高,是小血管壁变性引起的出血、梗死和坏死。

因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严重威胁养猪业发展。

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病原为猪瘟病毒,猪瘟病毒为一种小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为38~44纳米。

症状:潜伏期7~10天。

根据临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四种类型,其中急性型如下症状:疾病突然发生,食欲显著减少或完全停食;病猪精神高度沉郁,伏卧嗜睡;肌肉震颤,常挤卧于一隅或钻入草堆,呈怕冷状;站立或行走时,背腰拱起,四肢软弱无力,发抖,行动缓慢,摇摆不稳。

病猪体温上升至41℃,稽留不退,死前下降至常温以下。

在体温上升时,白细胞也减少到13000/10-9立方米,甚至仅有3000/10-9立方米。

血小板也减少至0.5万~5万/10-9立方米。

两眼有黏液、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发炎,发病后期,结膜苍白,常有出血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瘟类型的辨别
猪瘟病毒可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及免疫抑制,常导致继发性肠道或呼吸道感染。

这些继发性感染的症状能掩盖是典型的猪瘟症状而常给兽医师以误导。

一般急性型非洲猪瘟呈现非常相似的症状和病变。

猪瘟鉴别诊断时应考虑猪丹毒、PRRS、香豆素(cumarin)中毒、紫癜出血、断奶后多系统消耗性综合征(PMWS)、PDNS沙门氏菌或巴氏杆菌感染,或任何抗生素治疗无效而伴发有发热的肠道和呼吸道综合征。

慢性型
慢性型猪瘟常导致死亡。

当猪不能提供抗感染的有效免疫应答时,感染就发展为慢性。

**初的症状类似于急性型,之后可呈现非特异性症状,即间歇发热、慢性肠火和消瘦。

病猪在死亡之前可存活2-3个月,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一直带毒。

当免疫系统开始产生抗体时,在血清中可短暂地检测到。

此抗体不能在机体中消除病毒,并**终被病中和而无法检出。

病变很不典型,特别是脏器和浆膜没有出血。

呈现慢性腹泻的病菌猪,常在回肠、回盲瓣和直肠有坏死和溃疡。

由于慢性猪瘟的临症很不特异,因而必须考虑和很多其它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先天型和迟发型
虽然母猪常为亚临床感染,但病毒可通过妊娠母猪胎盘,因而在在妊娠全程均可感染胎儿,胎儿胎盘感染的结果依期和病毒的毒力而定。

妊娠早期感染可引起胎儿流产、死产、木乃伊化和畸形,使繁殖指数降低,妊娠50-70天时感染,可产出持续毒血症的仔猪。

这样的仔猪出生时临床上正常,并可活几个月,以后呈现生长不良、消瘦或偶发先天性震颤。

此感染过程称作“迟发型猪瘟”。

这些仔猪携带大量病毒,是
危险的贮存宿主,在猪群中保持感染并传播。

此型猪瘟必须与降低繁殖的细小病毒感染、PRRS、铯端螺旋体病和伪狂犬相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