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数据分析

合集下载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

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近五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规律的研究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文利用近五十年中国的气象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极端温度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而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变化规律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对于我们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广泛关注。

气候变化导致了一系列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高温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使用近五十年中国的气象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中国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规律:中国的极端温度事件在近五十年以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高温事件的增加,特别是极端高温的发生频率大大提高。

研究发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高温事件的重点区域,这可能与区域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水平有关。

此外,高山区域的极端寒冷事件也有所增加,可能与大气环流变化有关。

这些极端温度事件的增加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总体而言,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既有增加的趋势,也有减少的趋势。

研究发现,华南和西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加趋势,而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则呈现减少趋势。

这可能与地形、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等因素有关。

在季节变化方面,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在夏季和秋季较为突出,而冬季和春季相对较少。

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不仅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对洪涝灾害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不同地区的极端事件变化差异:本研究还发现,中国不同地区的极端事件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和强度的增强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极端事件的检测、评价方法以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极端事件。

极端事件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下,气象要素出现的极端的现象。

常见的极端事件包括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

温度极端事件通常被定义为空气温度超过某个阈值的事件,例如,气温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零摄氏度。

降水极端事件则是指降水量超过某个阈值的事件,例如,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事件。

为了检测和评价极端事件,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百分位数。

通过计算特定气象要素值的百分位数,可以确定是否出现了极端事件。

例如,当一天的气温超过了90%的历史纪录值,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温度极端事件。

另外,一些评价指标,如极端事件频率和强度指数,也可以用来衡量极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程度。

在研究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时,科学家们使用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

他们发现,中国的极端温度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夏季高温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同时,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也有所增多。

这些极端温度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农业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降水方面,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一些地区的暴雨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导致水灾和洪涝的发生。

而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导致旱灾和水资源的短缺。

这些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模型的预测显示,未来极端事件的发生和强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观测系统,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时空分辨率。

《2024年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范文

《2024年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范文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篇一一、引言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我国的气候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日益频繁,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未来极端降水的可能变化趋势。

二、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我国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总体上,南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较为频繁,而北方地区相对较少。

同时,沿海地区和内陆湖泊周边地区也是极端降水的高发区。

此外,山区和平原区的极端降水分布也存在差异,山区由于地形复杂,极端降水事件更为频繁。

2. 时间分布特征我国极端降水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

夏季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期,尤其是夏季的暴雨和洪涝灾害。

此外,我国还存在着一些特定的极端降水事件,如连续多日的暴雨、连续干旱后的突然暴雨等。

从年际变化来看,近年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上升趋势。

三、未来预估根据国内外多家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继续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温升高、大气环流变化等因素所引起的。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南方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将更加频繁,北方地区的干旱和洪涝灾害也将更加严重。

此外,未来我国还将面临更多的突发性极端降水事件,如短时强降水、冰雹等。

四、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预估,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与建议: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2. 加大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 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4. 推广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速度。

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五、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未来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呈上升趋势。

黑龙江省夏季极端降水和暴雨变化规律的分析

黑龙江省夏季极端降水和暴雨变化规律的分析
值 就被 认 为是 极 值 ,该 事 件 则 被称 为 极 端 事件 。根 黑河 和 五大连 池 市 , 另外 还 有三 江平原 北部 绥滨 以东 据 黑 龙 江 省 具 体 情 况 将 日降 水 资 料 按 从 小 到 大 排 沿 松花 江 以 下流 域 区域 。极 端 降 水 总次 数 最 多是 五
了区域 间降水 的 分布 不均 , 同时 也使 得 酷热 、 干旱 和 江省气 象信 息 中心 。
洪 涝 等极 端气 候 事件 增加 l 】 - 2 ] 。而极 端 事件 频 发 与 降 2 阈值 的确 定及划 分 水 特 别是 极端 强 降水 事 件 时空分 布 发 生 变异 有 着密 气象 上通 常把 日降水量 超过 5 0 mm降 水事 件 称 切 的关 系[ 3 1 。我 国西 部 、 长江 中下游地 区 、 以及西 南 和 为暴 雨 .把 日降 水量超 过 2 5 m m 的降 水事 件称 为 大
第3 0卷
第 3期
黑 龙 江 气 象
HE I L ONG J I A NG ME T E OROL OG Y
V0l _ 3 0 No . 3 S e p t .2 01 3
2 0 1 3年 9月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2 5 2 X ( 2 0 1 3 ) 0 3 - 0 0 1 0 - 0 3
大于 暴 雨 的 贡 献 。
关键 词 : 阈值 ; 极 端 降水 ; 暴 雨;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 P 4 6 3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 言
华 南 沿 海 的部 分 地 区极 端 强 降 水事 件 增 多 明显 , 而
极端 降水 具 有 时间 短 、 突然 性 强 、 降 水量 大 等特 华 北 和 四J I i 盆 地极 端强 降水事 件 呈显 著 减少 趋 势[ 4 1 。

1951-2015年太原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研究

1951-2015年太原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研究

进行排序(升序、,取第90个百分

下限,间隔为22d,即三周无有
时作为极端 事件的
下界.
图2为1951—2015年太原市有效降水极端间隔频数年际变化•从年际变化上看,近65 a太原市有效降
水极端间 数呈增加趋势,年际倾向率为0. 2 d/10 a,达到了 a = 0. 05的显
验水平•从年代际变化
上看,根据5 a
第20卷 第2期
太原 师范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20 No.2
2021 年 6 月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 2021
*1951—2015年太原市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研究
赵德一】,钞锦龙】,颜 饪2,韩源源】,马义娟】,吴林栋3 (1.太原师范学&地理科学学&山西晋中030619,2. t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t京100875,
的日期,降水间隔计算与后一次有效降水的间隔的年最大值.
极端降水量:4h降水量达到25 mm及以上,视为一次极端降水事件发生.
极端降水总量:年内出现每一次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总和.
极端
数: 年
每一次极端 事 的 数
最大降水量:年内极端降水事件中的最大值.
最大降水量出现日期:年内极端降水事件最大值出现的日期.若年内出现1个以上的最大值,选取最早
图3为1951—2015年

间隔年内最大值变化趋势•从年际变化上看,近65a来,太原市有
效降水间隔日数年内最大值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年际倾向率为一9. 3d/10a,达到a = 0. 01的显著性检验水 平•从年代际变化上看,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间隔日数相对偏低;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1961—2017年铜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7年铜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7年铜仁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一、总体情况1961-2017年间,铜仁市平均年降水量为1,321.5毫米,最大值出现在2002年,为1,716.7毫米,最小值出现在1962年,为986.6毫米。

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整个时段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1980年至今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山地地势高,降水量较大,南部平原地势低,降水量较小。

二、季节变化铜仁市的季节降水分布明显,年降水量的60%-70%集中在夏季,其中6-8月份为主要降水期。

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的降水量较少,分别为年降水量的10%和15%。

冬季(12-2月)降水量也较少,约占年降水量的5%。

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夏季风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

三、降水强度变化降水强度是指降水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单位时间内雨量大小。

1961-2017年间,由于铜仁市的气候系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各年降水强度变化幅度较大。

统计结果表明,近30年来,江口、石阡、思南、沿河等地区的降水强度有所增加。

四、极端降水事件变化极端降水事件对铜仁市水资源安全和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1961-2017年间,铜仁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和洪涝灾害。

其中1998年、2002年、2003年和2013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铜仁市经济和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

近年来,铜仁市加强了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旨在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冲击。

综上所述,铜仁市的降水变化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其不同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铜仁市的水资源特点和水环境变化趋势,为保障铜仁市的水资源安全和防洪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范文

《2024年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范文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篇一关于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量化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国际气象组织、各国气象局、科研机构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

三、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分析1. 温度变化:根据近百年的全球平均温度数据,我们发现全球温度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温度上升速度明显加快。

2. 降水分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降水分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降水事件增多,而部分地区则面临干旱等问题的困扰。

3. 碳排放:全球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其中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主要来源。

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减少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四、极端天气事件量化分析1. 热带气旋:近年来,全球热带气旋活动增强,影响范围扩大。

通过统计不同地区热带气旋的数量、强度和登陆频率,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其变化趋势。

2. 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

通过对历史洪涝灾害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可以了解其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损失程度。

3. 干旱:干旱是全球许多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通过分析干旱发生的时间、范围和持续时间,可以了解其对农业、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的量化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明显,且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2.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针对此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各国应共享气候数据、技术成果、研究成果等信息,制定统一、协调的气候变化政策。

瑞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趋势预估研究

瑞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趋势预估研究

瑞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趋势预估研究摘要:文章选用选用1957—2020年瑞丽市国家基本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实测数据。

通过计算选取8个极端降水指数对其进行气候倾向率分析,利用5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及R/S预测分析预估瑞丽极端降水指数未来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过去64年来瑞丽极端降水事件呈增长趋势,旱涝两极化增强,大尺度大气环流对瑞丽极端降水影响明显,瑞丽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呈增长趋势。

关键词:瑞丽;极端天气;时空变化;大气环流;趋势预估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文章选用1957—2020年瑞丽市国家基本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实测数据。

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数据集。

1.2 研究方法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极端温度、极端降水的变化趋势,选取趋势明显,显著性强的极端降水作为研究分析重点,根据变化趋势参照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的极端降水指数标准,结合研究区域降水特征,选取了8个极端降水指数来进行分析,这8种极端降水指数大致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为极端降水量指数,包括年降水量(PRCPTOT)、最大1d降水量(RX1day)、连续5d最大降水量(RX5day)、强降水量(R95p);第二类是极端降水日数指数,包括暴雨日数(R50)、持续干燥日数(CDD)、持续湿润日数(CWD);第三类为降水强度指数,包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极端降水指数。

通过趋势分析研究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规律,倾向率大于零时表示极端降水事件呈上升趋势,反之呈下降趋势;利用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来对极端降水指数进行突变检验分析;利用年降水量距平与标准的比值来判定年降水量异常年份(若该比值≥1或≤ -1,即为异常偏高或偏低;若该比值≥2 或≤ -2,即为典型异常偏高或偏低);对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因子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小波变换来分析与大尺度大气环流指数的机理关系;对于未来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利用R/S分析方法计算Hurst指数来预测未来研究区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Hurst指数体现了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尤其反映了序列中隐藏的长期趋势,统计学上称为长期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与突变特征数据分析
摘要应用博州地区1958-2015年5-9月4个基本站逐日降水记录数据,采用百分位的方法确定了博州4个站极端降水量的阈值。

并通过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累计距平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站夏季极端降水的突变特征。

结果表明:博州地区极端降水量、频率、强度均呈增多趋势。

通过检验分别确定了四个测站的突变点,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呈较好的正相关。

关键词极端降水;突变;极端降水量
1 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博州气象局整编的博乐市、温泉、精河、山口4个测站的5-9月逐日降水量数据集,时间段为1958-2015年。

1.2 研究方法
目前国际上在气候极值变化研究中最常用的是采用某个百分位值(一般取为9O )作为极端值的阈值,大于或等于这个阈值的值被认为是极值,该事件可以认为是极端事件。

本文主要讨论5-9月的降水情况。

运用百分位法,确定端降水阈值。

数值等级内变量发生的频数,指变量在不大于该数值等级内的频数,即变量小于等于某上限值的发生频数。

因此,若变量为日降水量,则当日降水量累积频率达到一定的概率分布(一般90%)时,可将此概率分布所对应的降水临界值定义为极端降水的阈值,并认为该日发生极端降水事件[2]。

2 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
2.1 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
博州极端降水阈值分布在8.6~5.3mm/d之问,平均阈值为6.9mm/d。

极端降水阈值西部偏大,东部偏小,温泉、博乐的阈值在平均值以上,山口、精河阈值偏小。

选取阈值最大的温泉和阈值最小的精河进行降水的频率的分析,分析得各站降水的频率都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主要分布在2mm以内,其中在0.1~1.1mm之间降水的次数最多,精河超过2mm降水的频率几乎都在10以下,温泉在20以下。

2.2 年极端降水量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近58年博州四个测站的极端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8.127(温泉)~1.34mm(博乐)/l0a,1998年温泉县站的极端降水量达到最大值202.2mm,年平均极端降水量为60.96(温泉)~24.10mm(精河)。

总体上,近58年来博州各站极端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但在長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突变性。

在温泉站极端降水量M—K突变检验中,UF是按时间序列的统计量,UB 是时间逆序列的统计量,若两条曲线在临界线之间出现交点,那么交点所对应的时刻便是突变开始的时间。

对年极端降水量做M—K突变检验,1958-1967年UF值在逐渐减小,年极端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68年以来UF值逐渐增大,极端降水量逐渐增加;UF和UB曲线在1985年相交,在0.01信度线之间,即1985年为突变点。

同理对博乐、阿拉山口、精河做M-K检验,确定突变年份分别为1998、1997、1981。

2.3 极端频次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博州4个测站极端降水事件的年平均降水日数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极端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每10a约上升0.491(温泉)~0.158d(博乐)。

四个测站1958-2015年极端降水频数最多的年份分别是2000年(博乐)、1998年(温泉)、2004年(阿拉山口)、2000年(精河),均在10次左右。

但是极端降水的日数存在显著的突变性[1]。

2.4 极端降水的强度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
通过对精河站极端降水强度的突变检验发现,1976年附近UF值开始逐渐增大,和UB曲线有12个交点,分别为1958、1959、1960、1962、1964、1966、1967、1973、1976、2007、2010、2014年。

利用累计距平进行信度检验确定突变点,得1976年附近的突变点是可信的。

即1976年附近为突变点。

1958-1976年的平均值为7.5mm/d,1977-2015年的平均值为9.1mm/d,1977-2015比1958—1976年增加幅度达1.6mm/d。

同理对博乐、温泉、阿拉山口做M-K检验,确定突变年份分别为1976、1985、2000。

精河站极端降水强度的M—K突变检验。

3 结束语
(1)近58a来,博州地区的极端降水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每10a增加8.127(温泉)~1.34mm(博乐)。

博乐、温泉、阿拉山口、精河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98、1985、1997、1981。

(2)极端降水频率也呈增加的趋势,每10a约上升0.491(温泉)~0.158d (博乐)。

博乐、温泉、阿拉山口、精河的突变年份分别为:2000、1990、1998、
1998。

(3)极端降水强度呈弱增强。

趋势值为0.432~0.144mm/d/10a。

博乐、温泉、阿拉山口、精河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76、1985、1976、2000。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年极端降水日数呈现出与极端降水量相似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上也基本一致,极端降水频率与极端降水量成较好的正相关。

极端降水量的增加可能是由极端降水日数的增加和极端降水强度的增强共同引起的。

参考文献
[1] 章毅之.基于日降水量的江西省极端降水变化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4):33-36.
[2] 赵勇,邓学良,李秦,等.天山地区夏季极端降水特征及气候变化[J].冰川冻土,2010,32(5):927-934.
哈斯提尔·金思(1989-),男,哈萨克族;学历:大学本科,现就职单位:博州气象局,研究方向: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