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013年渭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特征-12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6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原因

6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原因

6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原因作者:董晴晴王会肖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基于渭河关中地区1951年-2013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 检验、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分析了6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变化原因。

结果表明:(1)渭河关中地区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 0206 ℃/(10a),冬季对流域平均气温的变暖贡献最大。

全年及各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均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

(2)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每年约减少05775 mm,春季和秋季对下降趋势贡献较大。

降水量突变点较为复杂,在许多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

降水年内分配较为稳定,集中度基本维持在05~06,集中期为7月。

(3)渭河关中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太阳活动、大气环流、季风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土地覆被类型改变。

关键词:渭河关中地区,MannKendall检验;趋势分析;年内分配;变化成因中图分类号:P3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6)06003306Variation and reason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Weihe River in Guanzhong area in the last 60 yearsDONG Qingqing1,2,WANG Huixiao1(1.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2.Yellow River Zouping Bureau,YRCC,Binzhou 256200,China)Abstract:The identification of changes and reasons for hydrological factor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the ecological health of river basin.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51-2013 of Weihe River in Guanzhong area,the trend and mut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with linear regression,MannKendall test,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concentration time.The change reas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elaborated.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with 0.206 ℃/(10a),and winter contributed most.Obvious mutations occurred in the mid1990s for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mean temperature.(2)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ed an insignificant decrease of about 0.5775 mm per year.Spring and autumn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downward trend.The mutations were complicated,with varying degrees in each era.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was stable,with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concentration time remaining at 0.5~0.6 andin July,respectively.(3)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mainly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Natural factors included solar activity,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monsoon impact,and the human factors were mainly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land cover changes.Key words:Weihe River in Guanzhong area;MannKendall test method;trend analysis;annual distribution;reason for change气候变化使水文气象要素发生变化,影响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渭河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

《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

山在鸟鼠山西北。

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

”《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

……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流域范围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

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

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

其中甘肃占﹪、宁夏占﹪、陕西占﹪。

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

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地形地貌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

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

渭河干流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趋势分析

渭河干流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趋势分析

渭河干流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趋势分析肖洁;罗军刚;解建仓;陈晨【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2(034)011【摘要】为了分析渭河干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年内分配规律,根据渭河干流林家村、成阳、华县3个水文站1951-2010年60a的逐月实测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R/S方法,对渭河干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并划分径流阶段;运用集中度与集中期等指标对各阶段年内径流量的分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水文站的M-K统计量Z值分别为-5.893、-4.892和-4.254;3个水文站的Hurst指数分别为0.945 6、0.940 2和0.884 5,均大于0.5;林家村站的突变点为1971年和1994年,咸阳站的突变点为1969年和1994年,华县站的突变点为1969年和1991年;60 a来渭河径流量显著减少,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持续减少态势;径流集中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年内径流分配不均,径流多集中在5-10月,占年径流量的75%左右;径流集中期从20世纪50年代的8月5日后延到21世纪初的8月15日左右.【总页数】5页(P32-36)【作者】肖洁;罗军刚;解建仓;陈晨【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6;TV121+.4【相关文献】1.渭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J], 杨美临;范晓梅2.西江干流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趋势分析 [J], 陈立华;刘为福;冷刚;王焰3.渭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英文) [J], 杨美临;范晓梅4.松花江干流中游段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 [J], 陆志华;夏自强;于岚岚;王志坚5.渭河干流陕西段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J], 周晓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特征及成灾机制分析

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特征及成灾机制分析
在渭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洪水灾害有其自己的特点。渭河流域干流不同河段的洪水灾害次(表1),从50年代以来渭河上游一共出现了7次洪水灾害,占到了总数的15.2%。相反洪水灾害较多出现在中游和下游地区约占总数的60%,其中渭河中游单独出现洪灾的次数达17次之多,下游地区达到了10次,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8月的洪水灾害,给下游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渭河出现全流域性的洪水灾害在半个世纪以来达到了9次,占的比重比较大[5]。
表1渭河流域干流不同河段的洪水灾害次数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全流域
黄干流
合计
洪水灾害次数
7
17
10
9
3
46
比重
15.2%
37%
21.7%
19.6%
6.5%
100%
表2 渭河流域支流不同河段和局地洪水灾害次数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局地
合计
次数
9
7
3
8
27
百分比
33.3%
26%
11%
29.7%
100%
渭河支流数量较多,渭河汇集了北侧的支流与南侧秦岭北麓的支流,在北侧的支流中由于水量较少降水数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出现洪水灾害的次数较少。而南侧的秦岭北麓的支流由于数量远远多于北侧,而且降水量较大,山地地形汇水速度较快,因此出现洪水的次数远远大于北侧的支流。渭河支流单独出现洪水灾害的次数较干流单独出现的次数多,(渭河流域支流不同河段和局地洪水灾害次数表2)渭河支流单独出现洪水灾害次数达到19次之多,在不同的河段出现的次数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在下游地区支流出现了9次洪水灾害,占到了渭河支流及局地洪水灾害的33.3%;中游出现7次,占到了26%;下游地区最少只有3次只占到了11%。除此之在中游地区外局地的洪水灾害也时常发生,达到了8次,所占比重将近30%[5]。

甘肃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

甘肃渭河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

Ta l 1 Th c n e s o o t tm p r t e a t e be e ha g c pe f he e e aur s t h
人 口 5 3 9万 人 ,国 内生 产 总值 2 95 3. 2 9. 4亿 元 ,耕 地
1 4 . x 0 亩 ,粮食 产量 1 93  ̄ 0 t 70 l 4 4 4 7 .9 1 。是 甘肃 省 除 兰州 以外 的人 口密度 最大经 济最 发达 的 区域 。
称 渭河 流域 均指渭 河 流域甘 肃段 ( 图 1 。 见 )
流域 内辖 天水 、定 西 、平凉 三市 ,有 清水县 、秦 安县 、甘谷 县 、武 山县 、陇西县 、漳 县 、渭 源县 、通
收 稿 日期 :0 1 1 - 9 2 1- 1 2 基金项目 :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0 3 6 4 资助 4903 ) 作者简介 : 牛最 荣 (9 4 )男 , 肃 通 渭 人 , 授 级 高 工 , 1 6一 , 甘 教 主要 从 事 水 文 水 资 源及 水 环境 监 测 、 价 和 研 究 工 作 。E m iz u 2 ia o 评 — almi1 @s . m : ne
年 平 均径 流 量 1 . x 0 m , 大 径 流量 3 . x 0 m 。 1 5 1 最 3 03 1。 4
宁夏 、 陕西 三省 区 1 3个地市 8 6个县 市 , 肃省 境 内集 甘
水 面 积 5 8 0 m , 长 3 49 m。 6 9 k 河 6 .k
渭 河 上游甘 肃段 是渭 河 的源头 至甘肃 和陕 西交界
之 间 的渭 河 干流 区域 。 干流两 岸支 流众 多 , 不对称 水 属
(. 1中国科 学 院寒 区旱 区环境 与工 程研 究所 , 甘肃 兰州 7 0 0 ; 3 0 0 2甘 肃省水 文水 资 源局 , . 甘肃 兰州 7 0 0 ) 3 0 0

1961-2013

1961-2013

采 用 趋 势 系 数法 , 结合显著性检验 , 揭 示 降水 要 素变 化 趋 势 , 正 值 为 增加 趋 势 , 反 之 为下 降 趋 势 。 计算 公 式 采用 : y _ a + b X。 ( 其 中, a 表 示 直 线 在 y轴 上 的截距 , 表 示 直 线斜 率 ,反 应 年平 均 斜率 ; Y表 示统 计数 据 ; X表 示 时 间)
1 8
文章编号 : 1 0 0 5 — 8 6 5 6 ( 2 0 1 5 ) 0 1 — 0 0 1 8 - 0 3
内 蒙 古 气 象
2 0 1 5年 第 1 期
1 9 6 1 —2 O 1 3年 内蒙古地 区极端 降水 时 空变化 分析
郭 明 霞, 杨 晶, 孟 玉婧 , 沈 丽君
2 . 1 极 端 降 水 量
1 9 6 1 -2 0 1 3年 内蒙 地 区 古 极端 降水 量 呈 波 动 变化 趋势 . 常 年平 均值 在 1 0 0 m m左 右 。从 近 5 3 a极 端 降水 量 变化 曲线 上看 出 , 2 0世 纪 6 0 —7 0年 代 , 极 端 降 水 量呈 现 下 降趋 势 : 2 0世 纪 7 0 —8 0年 代 极 端 降水 量高 于常 年平 均值 。其 中 , 历史 上排 名第 一 、 第
( 内蒙 古 气 候 中心 , 内蒙 古 呼 和 浩特 0 1 0 0 5 1 )
摘 要 选取 内蒙古具有代表性 的 7 1 个地 面气象站 1 9 6 1 -2 0 1 3 年逐 日 降水及平均降水量资料 , 计算各等级 降
水 日数 分 析 不 同时 间 尺 度 及 等级 极 端 降 水 时 空 变 化 分 布 特 征 。结 果 表 明 : 近5 3 a内蒙 古 地 区 降 水 日数 和小 雨 日数 均呈减少趋势 , 但暴雨 、 大 雨 和 中雨 出 现 的 概率 略增 : 日和 小 时 短 时 降水 强 度 增 大 . .2 O世 纪 8 0年 代 和 9 O年 代 是 中 雨、 大雨 和 暴 雨 多 发 期 , 也 是 日和 小 时 降 水 强 度 最 大 时期 , 进入 2 1 世纪后 , 强降水发生频次减少。

渭河流域代表站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渭河流域代表站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渭河流域代表站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分析景宏;陈学林;王若臣;姚代顺【摘要】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渭河干流全长818 km,渭河流域面积13.48 km2,其甘肃段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占流域总面积的44.1%.渭河流域自然条件差,地形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且降水分布极为不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小.对甘肃省境内渭河流域各代表站55年水文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得出甘肃省境内渭河流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径流、输沙率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特征,为甘肃省境内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2【总页数】5页(P133-137)【关键词】渭河流域;气象水文要素;特征;分析【作者】景宏;陈学林;王若臣;姚代顺【作者单位】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临洮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甘肃临洮73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6渭河流域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和陕西省中部,东西长约270 km,南北宽约165 km。

流域北与祖历河、宁夏清水河流域相邻;西与洮河分水岭接壤;南以西秦岭和西汉水、白龙江流域相隔;东北与泾河流域毗邻;东侧接陕西省境。

东、南、西三面为陇山、西秦岭、关山、六盘山等山脉所环绕。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部高程3 508 m的豁豁山,上源叫清源河,东北流经渭源县(清源镇)折向东偏南流,经陇西、武山、甘谷、天水等县市,于天水市麦积区东岔乡牛背里村东流入陕西省境,再经宝鸡、咸阳、西安、临潼、渭南、华阴等市县,于潼关的港口汇入黄河(三门峡水库区),全长818 km,流域面积134 766 km2(含泾河、北洛河流域)。

在甘肃省境内长360 km,流域面积25 600 km2(不含泾河流域)。

6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原因

6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原因

6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及其原因董晴晴;王会肖【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6(014)006【摘要】基于渭河关中地区1951年-2013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 ann‐Kendall检验、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分析了6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变化原因。

结果表明:(1)渭河关中地区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幅为0.206℃/(10a),冬季对流域平均气温的变暖贡献最大。

全年及各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均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

(2)降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每年约减少0.5775 mm ,春季和秋季对下降趋势贡献较大。

降水量突变点较为复杂,在许多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突变。

降水年内分配较为稳定,集中度基本维持在0.5~0.6,集中期为7月。

(3)渭河关中地区气温、降水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太阳活动、大气环流、季风影响,人为因素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土地覆被类型改变。

【总页数】7页(P33-38,49)【作者】董晴晴;王会肖【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 邹平黄河河务局,山东滨州256200;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1【相关文献】1.孟定盆地54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王平;程清平;任宾宾2.近50年来渭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张宏利;陈豫;任广鑫;杨改河3.近30年来渭河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遥感分析 [J], 宋维念;占车生;李景玉;徐宗学;王会肖4.近65年来吐鲁番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杨少敏;楚新正;张扬5.基于HASM-SSOR模型的近60年来中国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模拟 [J], 赵娜;岳天祥;范泽孟;王晨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1年―2013年渭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特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加剧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局部强降水事件的发生。

如何对降水和径流等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进行科学识别,并对其变化成因进行分析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不同尺度降水特征进行研究并取得许多有益的成果。

姚惠明利用动态泰森多边形模型计算并分析1951年-2006年中国降水演变趋势,从全国尺度和区域尺度研究降水量时空间分布,并对不同时段降水量震荡周期、演变与突变趋势进行分析。

冯强等研究了我国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降水相关的暴雨洪涝灾害变化特征。

张建云等研究发现北方地区近几年降水量有所增加,然而仍低于多年平均值。

王小玲等基于50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我国8个区域年降水量、平均降水强度和年降水频率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年降水量、平均降水强度和年降水频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变化特征。

姜仁贵等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小波分析对Alberta省降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降水时空分布成因进行剖析。

张皓,束美珍等分析了华北地区、海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年均降水量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

多位学者从应对气候变化、灾害风险管理等角度分析流域降水的变化趋势。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生命河,渭河流域水文要素变化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

新世纪以来,渭河发生了“03.8”、“05.10”、“11.9”等洪水,造成巨大损失。

201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度,提出了全线整治渭河的科学决策。

根据《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计划用五年时间通过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水量调度、绿化治污、开发利用,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本文以陕西渭河流域12个雨量站和渭河下游华县水文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测等方法,分析渭河降水变化特征,并探讨径流变化与影响因素之间联系,分析变化成因,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渭河流域水资源,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资料及方法1.1研究区概况渭河全长8 18 km,流域总面积1 3 48万km2,位于34°-38°N和104°-110°E之间。

流域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由西向东横贯甘肃东部,在陕西省宝鸡县凤阁岭乡附近进入陕西境内。

研究区概况及文中所采用的雨量站、水文站见图1。

1.2数据来源采用1961-2013年共53年陕西渭河流域12个典型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站点名称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对于少部分缺测数据,采用邻近站点进行插补。

选取渭河下游干流控制站华县站,分析径流变化趋势。

径流数据来源于陕西省水文年鉴,径流时间序列截至2010年。

四季时段按气象部门的标准划分,即春季3月-5月,夏季6月-8月,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次年2月。

采用固定临界值进行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划分。

按照我国雨量等级划分标准,定义:小雨(0~9.9 mm/d)、中雨(10~24.9 mm/d)、大雨(25~49.9 mm/d)、暴雨(≥50mm/d);定义:日降水量≥50mm为一个暴雨日,暴雨量/暴雨日数为暴雨强度,年暴雨量占年总降水量百分比为暴雨贡献率。

1.3分析方法借鉴当前国内外主要水气象变化趋势分析方法,结合渭河流域降雨和径流时序特点,本文采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雨量站、水文站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采用滑t检验,有序聚类,双累积曲线法分析其突变性。

2结果与分析2.1降水变化趋势2.1.1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陕西渭河流域1961年-2013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见图2。

年均降水量为624 8 mm,整体呈减少趋势,年均降水量以13 2 mm/(10a)的速率减少。

该区域年均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值出现在1964年,为880.1 mm,最小值出现在1997年,为376.1mm,两者相差504 mm。

从图2可以看出,1961-70年代初,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80年代末-90年代末,降水量呈大幅波动下降趋势;90年代末-2013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流域年均降水量最大值为平均值的1.6倍,为最小值2.9倍,这些说明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大。

各站降水均呈现减少趋势,降水量以3 5~45mm/(10a)的速率减少。

华山站减少幅度最大,为45mm/(10a);秦都站减少幅度最小,为3.5 mm/(10a)。

2.1.2降水量年代变化特征按不同年代分别计算各站降水量,结果见表1。

各站降水量变化和渭河年均降水量变化呈现一致性,20世纪60年代各站降水大于多年平均值;20世纪70年代呈现减少趋势、接近平均值;20世纪80年代降水有所增加;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明显减少,和20世纪世纪60年代相比,减少幅度将近50%;新世纪以来,降水接近或者略高与多年平均值。

各站20世纪90年代平均降水量占20世纪60年代的45%~63%;占多年平均值的48%~76%。

特别是东部华县站20世纪90年代平均降水量为279.8 mm,不及60年618.6 mm的一半,也不及多年平均值的一半。

刘梅等研究发现渭河全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空间上华山的减少最为显著,和本文分析结果相同。

进入新世纪,各站降水量有所增加,降水量和90年代相比增加了30%~99%,平均增加了73%。

研究区北部的耀县站增加90%,华县站增加了近一倍。

大部分站降水量接近多年平均值,部分站略大于多年平均值。

2.2降水量的年内分布陕西渭河流域1961年-2013年降水年内变化见图3。

图3表明1961-2013年研究区降水的年内分布很不均匀,1月、2月、3月,11月,12月的百分比为1%~4%,4月、5月、10月的百分比为5%~10%,6月、7月、8月,9月的百分比为10%~20%。

降水主要分布在7、8月,其次为9月、6月,分别占到19.5%,17.3%,16.9%,10.4%。

6月份降水量最大的为武功站1961年364.2mm,占全年降水1 118.3 mm 的31%;7月份降水量最大的为武功站2007年446.87 mm,占全年降水1 222.6 mm的365%;8月份降水量最大的为太白站1981年509.6 mm,占全年降水1 197.0 mm的42.6%;9月份降水量最大的为武功站1984年397.0 mm,占全年降水1100.4 mm的41.29%;10月份降水量最大的为华山站1983年208.6 mm,占全年降水1100.4 mm的18.8%。

2.3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陕西渭河流域降水季节分布见图4,研究区降水季节差异大。

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分别占全年降水的20.8%、46.3%、20. 3%和3.6%,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的近一半。

春季降水占年降水百分比在2.6~46.8%;其中,吴旗站1998年春季降水241.3 mm,占年降水526.7 mm的46 8%,为最大比例;洛川站1961年春季降水15.5mm,占年降水602.3 mm 的2.3%,为最小比例。

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在13.3~83 8%;其中,吴旗站1995年夏季降水353.5 mm,占全年降水421.8 mm的93.8%,?樽畲蟊壤?;永寿站1974年夏季降水80.6 mm,占年降水605.5 mm的13.3%,为最小比例。

秋季降水占年降水百分比在6.2~67.4%;其中,吴旗站2008年秋季降水239.5 mm,占年降水355.2 mm的67 4%,为最大比例;华山站1998年秋季降水53.1 mm,占全年降水85.07 mm的6.2%,为最小比例。

冬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百分比小于15.5%;其中,华县站1997年冬季降水43.3 mm,占年降水279.8 mm的15.5%,为最大比例;吴旗站1992年、1999年冬季降水都小于1 mm,秦都站1992、1999年冬季降水为1.2 mm、0.2 mm,华县在1999年冬季连续三月未降水。

陕西渭河流域各季节降水变化趋势见表2。

从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看,春季和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

春季降水减少倾向率为4.8~18.6 mm/(10a),华山站降水呈减少趋势最为突出为18 6mm/(10a)。

秋季降水减少倾向率为1.4~19.7mm/(10a),洛川、太白、永寿、武功、华山、秦都等减少倾向率为都大于10 mm/(10 a)。

夏季降水,除蒲城、华山、华县、太白略有减少外,其余地方呈增加趋势;降水增加倾向率分别为1.4~14.7/(10a)。

冬季降水,除吴旗、武功、华山三站呈现水平趋势外,其余地方呈微弱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0.3~1.8/(10a)。

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可知,陕西渭河流域近年的降水量减少主要是以春季和秋季的显著减少为主,部分测站夏季、冬季降水有微弱增加趋势。

来文立研究发现渭河流域夏、冬两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2.4降水日数趋势分析2.4.1降水日数分析1961-2013年研究区域所有站点年降水日数在59-178 d之间;平均为86 d。

降水日最多的是1964年武功站,日数为178 d;最少的是1995年吴旗站,日数为59d。

小雨日数49-140 d之间,占总日数的64 1~95.9%,平均为80.6%./J、雨日数最少的是1995年华县站、2013年洛川站49 d;日数最多的是1964年陇县站140 d。

中雨日数3~27 d,占总日数的2.7%~78.1%,平均14.0%;最少的是1968年吴旗站2 d;最多的是1983年武功站、1961太白站,均为30 d。

年大雨日数小于20 d,占总日数的11.5%以下,平均为4.6%;日数最多的是1984年武功站,1964、1974、1984年华山站均出现13 d的大雨天气。

年暴雨日数小于6 d;占总日数4.4%以下,平均为0.8%;暴雨日数最多的是2011年太白站6 d。

1961年以来陕西渭河流域降水日数均呈现减少趋势,变化趋势见表3。

各站的年降雨日数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减少倾向率为11~29 d/(50a);降水日数减少最为明显的是武功、华山。

小雨日数均呈现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11~26 d/(50a)。

除陇县外,中雨日数呈现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1~5 d/(50a)。

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变化不明显。

各站总降水日数减少趋势和和小雨日数减少趋势基本一致。

2.4.2降雨日数和年降水量关系陕西渭河流域年平均大雨日数和年均降水量相关分析见图5。

在所有降雨日里,小雨日数占总降雨日数为80.6%左右;中雨日数占总降雨日数的14.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