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特点的描述和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乌鲁木齐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乌鲁木齐的降水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本文将对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乌鲁木齐的降水主要表现为夏季多雨、冬季少雪的特点。

夏季是乌鲁木齐的雨季,主要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升高,导致了较为明显的对流运动,产生了大量的降水。

冬季由于乌鲁木齐地区气温较低,降水变为雪或雨夹雪的形式,降雪量相对较少。

而春季和秋季的降水相对较少,表现为干旱的季节。

乌鲁木齐的不同相态级别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差异。

在时间上,乌鲁木齐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其次是6月和9月,降水量相对较少。

在空间上,乌鲁木齐的降水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西部、南部和东部,而北部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

这是由于受到天山山脉的阻挡,在天山山脉背风处形成了乌鲁木齐盆地,使得降水集中在盆地的周边地区。

乌鲁木齐不同相态级别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过去几十年的降水观测数据显示,乌鲁木齐的降水量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

2008年和2013年是乌鲁木齐较为干旱的一年,降水量较少。

而2010年和2016年则是降水较多的一年,降水量超过了历史均值。

这种年际变化可能与气候系统交互作用的影响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具体原因。

乌鲁木齐的不同相态级别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

夏季是乌鲁木齐的雨季,冬季降水以雪或雨夹雪形式为主。

乌鲁木齐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且空间分布不均匀。

乌鲁木齐的降水量具有一定的年际变化,其中2008年和2013年较为干旱,2010年和2016年降水较多。

这些变化特征对于乌鲁木齐气候和水资源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

水多;西部背风 ,降水少.7月:盛行西南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印度洋
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东部为背风地区,降水少.
例3图中M、N两 地降水资料(单位: 毫米).根据图表信 息,分析M、N两地 降水季节分配的差 异,并简述M地降 水季节分配的原因.
No Image
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M地位于本州岛西 部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 形雨,降水丰富,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一、降水的条件:
① 空气 饱和 时,气温继续下降. ② 有足够的 凝结核 . ③ 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示意图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多出现在 赤道地区,其他地区的夏季午后也常出现.例如:赤道地区全年都 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
响的因素是 D
A. 河流 B. 湖泊 C. 城市 D. 山脉
降水主要考点
1、降水的特点; 2、分析降水特点的成因.
1、降水的特点应该怎么回答
降 水
降水总量的多少;
的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特 点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此考点除考查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外,常常更多地考查气温 和降水的局部特殊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地形:等降水量线闭合,数值外高内低,多为内陆盆 地;数值外低内高,多为山地.
祈连山的影响
吐鲁番盆地的影响
海南岛地形的影响
城市雨岛效应: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 大.
市中心的雨岛效应
中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图
等降水量线与 山脉走向平行
等降水量线闭合

降水特点的描述方法

降水特点的描述方法

降水特点的描述方法
北方地区的降水特点是多样而且分布不均匀,这是由于季节变化、气
候环境和地形的原因造成的。

一般来说,在春季,潮湿气流来自南方把大量的降水带到北方地区。

在夏季,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出现弱降水,但是北部干旱地区几乎没有降水,这是因为夏季热带高压控制着北方地区的天气。

在秋季,降水量减少,但
是北方边缘地区的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原因是秋季的东北气流的影响。

而在冬季,大部分的北方地区都会出现有降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降
水量也是较多的,因为此时潮湿的西风常常把大量的雨水带到这里,形成
对流下凝结成雨的气候特点。

另外,在北方地区,地形也会影响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来说,靠近山
脉或者丘陵地区,降水量较多,因为气流经过山脉时会产生湍流,雨点分
布就会比平原地区更集中,因此会有更多的降水。

总之,北方地区的降水特点是多样而且分布不均匀,季节变化、气候
环境以及地形等都会影响其降水量的分布,从而形成多样的降水特点。

降水分析报告

降水分析报告

降水分析报告1. 简介降水是指地球上大气中水分从气态状态凝结并沉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环境要素,对于农业、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降水数据,对降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2. 数据收集与处理为了进行降水分析,我们收集了从2010年至2020年的降水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每日的降水量,覆盖全球各个地区的气象站数据。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清洗,去除了异常值和缺失值。

然后,我们计算了每个地区每年的平均降水量。

3. 降水时空分布3.1 降水时态分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地区的降水时态分布图。

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降水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区,降水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例如,在亚洲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大,而冬季降水量较小。

而在南美洲地区,降水量则呈现出明显的季风特征。

这些时态分布的特点与地理位置、气候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3.2 降水空间分布另一方面,我们还对全球不同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

通过绘制降水量等值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降水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点。

从降水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在热带地区,如赤道附近,降水量较高;而在中纬度地区,如亚洲和欧洲,降水量较低;北极和南极地区则降水量极低。

4. 降水变化趋势通过对多年的降水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研究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

我们采用了趋势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年平均变化率。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发现在一些地区,如北美洲和欧洲,降水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其他地区,如南美洲和非洲,降水量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这些变化趋势可能是由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降水变化的机制和原因。

5. 降水对环境的影响降水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降水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降水可以促进植物生长,维持土壤湿度,保持生态平衡。

深圳降雨特征分析报告

深圳降雨特征分析报告

深圳降雨特征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深圳地区的降雨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

深圳作为中国南方的城市,自然环境复杂多变,降雨是影响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深圳降雨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了解深圳的气候状况,为城市规划和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来源本次分析使用的降雨数据来自深圳气象局,涵盖了从2010年到2020年的降雨记录。

数据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长、降雨强度等信息。

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由深圳气象局完成,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降雨量分析深圳地区年降雨量呈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

通过对历年降雨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深圳地区的降雨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具体而言,2010年的年降雨量约为1000毫米,而2020年的年降雨量则增加到了1600毫米左右。

这表明深圳地区的降雨量在逐年增加,可能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4. 降雨时长分析降雨时长是指降雨事件的持续时间。

通过对降雨时长的分析可以了解深圳地区的降水过程和降水特点。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地区的降雨时长主要集中在1小时到3小时之间。

其中,1小时内的降雨占比最大,达到约30%;而3小时内的降雨占比约为20%。

这表明深圳地区的降雨事件以短时强降雨为主,需要加强防洪措施。

5. 降雨强度分析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大小。

通过对降雨强度的分析可以了解深圳地区的降雨情况和降雨极端性。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地区的降雨强度主要集中在10毫米/小时到30毫米/小时之间。

其中,10毫米/小时到20毫米/小时的降雨强度占比最高,约为40%;而大于30毫米/小时的降雨强度占比较低,仅约为10%。

这表明深圳地区的降雨强度整体较为适中,但也存在部分降雨事件的强度较大。

6. 结论通过对深圳地区的降雨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深圳地区的年降雨量逐年增加,可能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深圳地区的降雨时长主要集中在1小时到3小时之间,需要加强防洪措施。

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的成因

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的成因

03
东南多西北少的成因分析**
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
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较多。 西北内陆地区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受地形阻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较少。 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较少。 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较少。
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
地理位置: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 国西北部,远离海洋,受夏季风 影响较小。
降水成因:由于西北内陆地区受 夏季风影响较小,来自海洋的暖 湿气流难以到达,而来自西部的 冷空气则较为强大,导致降水稀 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气候类型: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 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蒸 发量大,空气干燥。
较少,降水较少。 • (2)地形的影响:东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抬升作用明显,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形成降水;西北地区多平原戈壁,
地形平坦,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形成降水。 • (3)海陆位置的影响:东南地区靠近海洋,水汽来源丰富;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较少。 • 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的影响: • (1)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南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影响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 (2)生态环境差异:东南地区降水较多,生态环境较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 (3)农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东南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西北地区适宜发展重工业和畜牧业。
对比分析: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的降水量明显较少, 这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 型密切相关。
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多低山丘陵,有利于水汽输送
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多低山丘陵,有利于水汽输送 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大,水汽输送能力强 西北内陆地区地形多高原盆地,不利于水汽输送 西北内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水汽输送能力较弱

降水的形成、成因和主要类型PPT课件

降水的形成、成因和主要类型PPT课件
.
锋面雨
.
4、台风雨
(1)、形成原因 热带洋面上暖湿气流围绕 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2)、特点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 伴有狂风雷电 (3)、分布地区
低纬大陆东部沿海地区
.
1.(2011·宁波模拟)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 量分布图,据图判断(1)~(2)题。
c (1)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形成原因
雨带 气压带、风带 降水多或少的原因
降水特点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多雨 带
副热 副热带高气压 带少 带和信风带 雨带
气温高、海洋面积辽 阔,蒸发旺盛,空气 中含有大量水汽;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 行上升气流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 沉气流;大陆内部和 西岸受来自大陆的性 质干燥的信风控制, 降水少
.
.
地形雨
.
2、地形雨
(1)、形成原因 暖湿空气遇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 ( 2 )、特点 降水集中在迎风坡 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 3 )、分布地区
山地迎风坡(山腰地带)
.
地形雨
•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 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 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 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印度的乞拉朋齐 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 雅山迎风坡的缘故,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 多的地方.而处于背风坡的青藏高原,年降 水量却为200~400毫米。
.
地形雨
.
锋面雨
.
锋面雨
• 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 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 的降水,叫锋面雨。
• 在中纬度的季风区,锋面雨较多。

降水的原因分析

降水的原因分析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一、影响降水的因素(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

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

原因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湿润气流受山脉的抬升作用强烈上升,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由于这股湿润空气“源远流长”,不断流入,大多被巍巍的高山阻挡在山的南部,这就是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山谷>山峰,晴天>阴天,低纬>高纬,裸地>植被覆盖地气温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平原>高原举例:(1)昆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四季如春,原因是昆明海拔较高,并且夏季南北纵列的横断山脉有利于西南风的深入,使得降水日数特别多,因而凉爽。

冬季昆明由于纬度较低又位于昆明准静止锋南侧,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小,所以温暖。

(2)南亚印度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北方南下的冬季风受到青藏高原阻挡,所以冬半年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很小,冬春季节该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最热月是5月上旬至6月上旬的原因: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旱季末,持续的干旱加上太阳辐射的不断增强导致气温不断升高,到雨季的来临才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0年北京卷)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 其形成原因。(8分)
(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 丰富),夏季(1月)少雨,(1 分)冬季(7月)多雨;夏季(1 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 (7月)受西风控制。
3、 (2010· 福建卷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 13 世纪~ 16 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4、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 (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 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 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6分)
1.等雪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2分) 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2分)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长; 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摄氏的时间较短. (4分)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地势较高(为山地) (东西高,中间低).(4分) 2.甲地雪期比乙地雪期短, 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3分) 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 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பைடு நூலகம்充足。(3分)
描述降水 特征思路
年降水量 降水的时间变化 (2)特点:(除北部高山 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 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 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 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 富)。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 响,降水较少。)
大气环流
影响 降水 因素
地形 洋流 海陆位置 其他:台风等
(1)指出尼日尔河从 P 点到 Q 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 6~ 8 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 干旱地 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 山地迎 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 不显 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降水特点的描述和原因分析
描述降水 特征思路
年降水量 降水的时间变化 大气环流
影响 降水 因素
地形
洋流
海陆位置
其他:台风等
1、(08年四川卷)36.(36分)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 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08年四川卷)(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
(08年四川卷)(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