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知识-抚顺市2019年8月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精品

合集下载

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第二次调研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素有“白色沙漠”和“冰雪高原”之称的是()A.澳大利亚B.青藏高原C.南非高原D.南极大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冰层厚,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干燥;南极大陆降水稀少,冰雪遍布,被称为“白色沙漠”。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界线中与其无关的是()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C.南方与北方地区分界线D.亚热带和中温带分界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故根据题意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哈尔滨经常举行的重大活动是()A.冰雪节B.赛龙舟C.泼水节D.那达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不一,哈尔滨经常举行的重大活动是冰雪节,赛龙舟是南方地区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那达慕是蒙古族的节日。

故选A。

4.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C.矿产资源D.水资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自然资源按资源的更新速度和更新周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一般来说,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而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都属于可更新的可再生资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有关知识.5.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大致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各占二分之一C.海洋占三分之二D.三分海洋,七分陆地【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世界上海洋面积占世界的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海路面积比例大约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抚顺地区总云量与低云量预报方法研究

抚顺地区总云量与低云量预报方法研究

抚顺地区总云量与低云量预报方法研究摘要利用抚顺地区3个气象站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总云量和低云量的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期的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建立总云量和低云量的预报方程。

将2007年欧洲数值预报资料作检验与实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得出的8个方程中,总云量的预报方程能够较好地反映云量的变化趋势,低云量预报方程准确率欠佳,在方程的检验过程中,总体走势是云量的预报值中58%高于实测值。

关键词总云量;低云量;预报方法;检验;辽宁抚顺云是气象要素中的重要指标,不同的云分布的高度和特征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热量平衡[1],也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晾晒指数、日常出行、能见度以及紫外线指数息息相关[2]。

云是能够对飞行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危及飞行安全的气象要素之一[3]。

根据相关单位的研究,云量变化20%~30%就会对气候场产生显著影响[4]。

低云影响飞机起降,云中的低能见度影响目视飞行,云中的过冷水滴使飞机积冰,云中的湍流造成飞机颠簸等。

我国30年间与气象有关的严重飞行事故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由低云造成的飞行事故最多,占55%以上[5]。

云是天气气候系统中变化最复杂的一个部分,可直接与气候系统中的大气、海洋、低温层分量和地形等相互作用,因此对天空云量进行动力学预报现在仍存在较大困难,但天空云量的预报是日常天气预报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目前该预报的制作主要依赖预报员的经验或MOS预报[6]。

1MOS方法简介美国气象学者克莱因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用历史资料与预报对象同时间的实际气象参量作预报因子,建立统计关系[7]。

实际应用时,假定数值预报的结果是完全正确的,用数值预报产品代入到上述统计关系中,就可得到与预报相应时刻的预报值,这种称为完全预报法(PP 法)[8]。

它的长处可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因此得出的统计规律一般比较稳定可靠。

但是该方法除含有统计关系造成的误差外,主要是无法考虑数值模式的预报误差,因而使预报精度受到一定影响。

抚顺市降雨特性分析

抚顺市降雨特性分析

降雨 时空变 化规律 是研究 气象 变化 、水文循 环 以 及 环境 演 变的基础 。关 于降水 等资 料 的分 析 ,均
不 同程 度显 示 了我 国降雨趋 势 的不 同 。因此 ,利
用实测 历史 资料 分析 降雨时 空分布 规律及 变化趋 势 ,对 增 强未来 气 候 变 化认 识 及 其对 区域 水文 、 生态环 境影 响分 析具有 重要 的参考 价值 。 抚 顺 地处辽 宁东部 山区 ,属长 白山系龙 岗山
为 2 亿 m? 1 ,居 全 省 第一 ) 。每 年 为 沈 阳 和抚 顺 及辽 宁 中部 城市群 提供水 2 6亿 m? 。
根 据抚 顺 市 1 7 9 1— 2 0 0 0年 ( 9 ) 的年 平 2a
脉 ,地 势 较高 ,平 均 海 拔 4 0— 5 0 0 0 m,山 脉 呈
东北 、西南 走 向 。抚顺 境 内地处 中温带 ,属 于 中 温带 东亚 大陆季 风气候 区。主要气 候特 点是 夏热 多雨 ,冬 寒漫长 ,温差 较大 ,四季 分 明 。年 均气 温 6 6 ,年均 降水量 为 8 4 2 .℃ 0 . mm,抚顺 水储 量 充足 ,年 均 降水 量 在 7 0— 8 0 5 5 mm 之 问 。境 内 河流众 多 ,主要 河流 有浑河 、太子 河 、清河 、柴
[ 要] 根 据 抚 顺 市 17 -2 0 摘 9 1 0 0年 各 站 平 均 降 水量 统 计 表 资 料 ,探 讨 抚 顺 市降 雨 变化 特 征 和 规 律 。采 用 五 点 滑 动 平 均 法 、 Ma n Ked l趋 势检 验 法 和 相 关 系数 法对 抚 顺 15 —2 0 n~ n al 96 0 0年 各 站 的 降 水 资料 进 行 了分 析 。 结果 表 明 ,抚 顺 市 年 降 雨 量 存在 逐 年下 降 的趋 势 ,相 邻年 闻降 雨 量 的 一 阶 自相 关 系数 为 0 0 2 . 4 ,相 关程 度 较 低 。这 些 规律 可 为抚 顺 地 区降 水 的 中 长 期 变化 趋 势估 报 提 供 参 考 。 [ 关键词] 抚顺 市,季节性肯达尔趋势检验法,年降雨量 自相关 系数 }滑动平均值,流域分 区I行政分 区 [ 图 分 类 号] P 3 中 33 [ 文献 标 识 码 ] B

一次中雨降水过程小结

一次中雨降水过程小结

一次大雨降水过程的预报分析
8月26日到8月28日受高空槽和地方低压共同影响,我杜尔伯特县下了一场中雨,其中,8月26日下了2.8毫米,8月27日下了47.1毫米,8月28日下了7.0毫米。

天气形势:8月26日500百帕高空图,从贝加尔湖以东分裂出一个小槽,槽后有弱冷空气,我县处于高压脊后部,处于西南气流控制,有大量水汽沿西南气流北上,在三江平原上空有水汽堆积。

8月27日500百帕高空图,小槽已经移到松嫩平原,高压脊明显东移,我县正好在槽线内,受西南气流控制,t-td明显变小表明我市水汽条件明显变好,随着高空槽东移,我县降水明显加强(见图1),
图1
27日下了一场中-大雨。

从传真图上分析,26日日本24小时地面形势预报及12小时降水量预报,降水中心在大庆附近,我县处于
降水区中心(见图2),
图2
图3
36小时地面预报,12小时地面降水量预报,降水区明显东移,降水区中心在哈尔滨附近,我区降水量为29到41毫米之间(见图3),
48小时降水中心在牡丹江附近(见图4),
图4
72小时降水区移出我区(图略)。

小结:此次降水过程水汽条件比较好,主要是25日水汽从渤海源源不断在我县范围内的上空堆积,加之高空槽带来冷空气抬升作用使我县范围内产生中雨程度降水。

从日本传真图分析,形势场预报基本和实况吻合,但降水强度略有偏低,需要人为订正。

2019年8月下旬甘南高原一次副高外围型雷阵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9年8月下旬甘南高原一次副高外围型雷阵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9年8月下旬甘南高原一次副高外围型雷阵雨天气过程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6T01:39:36.649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9月下18期作者:芦笑玉[导读]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8月19~20日甘南高原的副高外围型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500hPa处,东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低压环流中心存在,且巴尔喀什湖大槽加深南压,低纬度地区副热带高压略有东退,但仍旧呈现出东西带状分布;700hPa处的热低压中心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区,低压前侧从四川盆地向甘肃南部一带则分布有西南低空急流,对于水汽向青海东部到河西走廊进行输送提供了有利条件;甘南州低层处的上升运动较为强烈,且上升运动发展的高度在300hPa以上,对流发展极为旺盛,强上升运动区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促进了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发展;低层表现为暖平流,500hPa则转为冷平流,且低层空气湿度接近饱和,500hPa处有干冷空气入侵,整层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不稳定状态,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甘南夏河机场分公司芦笑玉 747000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8月19~20日甘南高原的副高外围型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500hPa处,东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低压环流中心存在,且巴尔喀什湖大槽加深南压,低纬度地区副热带高压略有东退,但仍旧呈现出东西带状分布;700hPa处的热低压中心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区,低压前侧从四川盆地向甘肃南部一带则分布有西南低空急流,对于水汽向青海东部到河西走廊进行输送提供了有利条件;甘南州低层处的上升运动较为强烈,且上升运动发展的高度在300hPa以上,对流发展极为旺盛,强上升运动区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促进了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发展;低层表现为暖平流,500hPa则转为冷平流,且低层空气湿度接近饱和,500hPa处有干冷空气入侵,整层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的不稳定状态,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辽宁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到大暴雨成因分析

辽宁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到大暴雨成因分析

暴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暴雨预报是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中小尺度系统是暴雨过程的直接制造者。

朱乾根等[1]指出,暴雨(特别是连续暴雨)的重要条件为降水持续时间。

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产生暴雨,其中:天气尺度系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一般只会引发短时暴雨,但若干中小尺度系统的连续影响可使暴雨系统维持或加强。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辽宁暴雨频发时期,本文选取2016年7月30日至8月2日发生在辽宁地区一次局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主要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和雷达资料3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暴雨产生机制,以期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天气实况2016年7月30日20:00至8月2日8:00,辽宁省出现局部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同时伴随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图1)。

本次天气过程平均降水量29.8mm ,降水量居前3位的分别是瓦房店万家岭(208.6mm )、凤城石城子(162.1mm )、瓦房店老爷庙(161.3mm )。

其中,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大连和丹东部分乡镇。

此次天气过程中出现了较强的对流天气,8月1日14:00,锦州凌海双羊镇出现10级瞬时大风;全省共监测到闪电6568次。

2环流形势的演变7月30日20:00,500hPa 巴尔喀什湖附近为低槽,贝加尔湖为高压脊,内蒙古中部至河北南部为低槽,副高呈带状分布,588dagpm 线位于朝鲜北部,辽宁地区受高空槽前西南气流控制。

河南、山东北部以及大连地区风速依次递减,分别为12、10、8m/s ,大连地区存在风速的辐合,辽宁西部和大连地区开始降水。

850hPa 辽宁北部有一横切变,辽宁受西南气流影响,低压带控制辽宁地区。

7月31日上午8:00,500hPa 高空槽东移加强成一低涡,588dagpm 线南落至朝鲜中部,降水进入辽宁。

850hPa 切变东移加强成一涡旋至内蒙古和辽宁交界,本溪、辽阳、沈阳和铁岭一带存在偏南风风速辐合区,最大风速为8m/s ,相应风速辐合区降水加强。

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3)含解析

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3)含解析

辽宁省抚顺市2019-2020学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某电视台举行的一档“地理知识竞赛”节目中,观众对其中几道题目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B.我国领土跨寒、温、热三带C.我国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D.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东端均位于黑龙江省境内【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我国领土主要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故A叙述正确,B叙述错误;我国位于北半球,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故C叙述正确;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东端均位于黑龙江省境内,故D叙述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

2.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部分代表性景观照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分别多见于图中的()A.①②B.②③C.③①D.④②2.导致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A.水文B.气候C.植被D.地形3.图中③④地理单元分界线位于()A.34°N附近B.23.5°N附近C.30°N附近D.40°N附近【答案】1.C2.B3.A【解析】【分析】1.我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据图可知:①是西北地区,②是青藏地区,③是南方地区,④是北方地区。

甲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河湖纵横交错,人们临水而居,白墙黛瓦与周围的景色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乙问题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沙漠、戈壁,故本题选C。

2.在我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近50年抚顺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抚顺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抚顺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马骁颖;钟子琳【摘要】根据1961—2010年抚顺市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抚顺市逐年、四季和作物生长季的降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抚顺市降水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也有部分年份呈现出一定的震荡增长。

%According to precipitation data of Fushun City from 1961 to 2010 ,the paper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 year after year,four seasons and the crop growth season of Fushun City in recent fifty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cipitation of Fushun City was tended to decrease year by year, but there were also some years presented certain concussion growth.【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年(卷),期】2012(000)014【总页数】3页(P224-226)【关键词】降水;演变规律;特征分析;辽宁抚顺【作者】马骁颖;钟子琳【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气象局,辽宁抚顺113006;辽宁省大伙房水库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4进入21世纪后,气候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气候变暖问题[1-2]。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的降水资料,对当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生长季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年代、不同季节的降水特征和演变规律,以进一步了解抚顺市的气候变化。

1 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近50年抚顺市降水动态变化分布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20世纪60—70年代抚顺市为多雨期;80年代降水量趋于下降,出现5个少雨期;进入90年代以后降水量一直在减少,特别是1997—2009年为明显的少雨期;2010年出现一个降水高峰,是由旱转为涝的突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顺市2019年8月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要利用常规、加密自动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9年8月25
日抚顺一次降水过程。

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具有降水时间短、强度较强、分布范围广
等特点,东部局部雨量降水偏大。

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低压倒槽、配合高空槽南压是此
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本次降水过程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均比较良好。

关键词环流特征;切变线;地面倒槽;强降水;辽宁抚顺;2019年8月
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243-02
东北地区降水主要出现在6―9月,尤以7月和8月最为集中。

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对局地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分析[1-3]。

而对于降水量级的确定,降水落区、强度的预报仍然是目前业务中的研究难点,该文针对此次过程的环流形势、卫星
云图、物理量场等进行分析,为日后本地区的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1 降水概况
2019年8月25日8:00―24:00抚顺全区出现中到大雨天气(图1),平均降水量21 mm,最大降水量78 mm,出现在新宾县马架子,东部山区降水量偏大,降水量30~71 mm,其他地区降水量2~25 mm。

强降水时段集中在25日18:00―24:00。

最大雨强
可达31 mmh(出现在8月25日21:00马架子),本次过程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短、强度较强、分布范围广、局地雨量偏大等特点。

2 环流形势分析
2.1 500 hPa高度场分析
8月23日20:00,欧亚大陆为一槽一脊环流形势,乌山高压脊发展东移,极地冷空气
沿着脊前偏北气流下滑,使贝加尔湖地区形成低涡并南移加强,24日20:00高空槽逐渐东移,此时抚顺位于高空槽前(图2a),25日20:00由于贝湖以东鄂海高压脊阻
挡作用,贝湖冷涡移动缓慢贝湖底部不断有冷空气南下,在内蒙古地区形成572 hPa
的冷涡中心,此时抚顺位于冷涡底部高空槽前,出现明显降水(图2b)。

26日8:00,影响抚顺的高空槽东移减弱,抚顺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降水过程基本结束。

2.2 850 hPa形势场分析
8月24日20:00,850 hPa切变线位于辽宁中部(图3a),有明显的风向辐合。

25日8:00―20:00,西北冷空气进一步南压,切变线进一步东移并维持在辽宁东部,且辽
宁省东部受东南暖湿气流控制,风速较大且与等温线几乎平行,有利于低层增暖增湿,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此时抚顺地区位于切变线右后方,辐合上升
运动较强(图3b)。

与此同时,200 hPa河套东北部和渤海湾―辽东半岛维持了2支
带状风速大值区,抚顺地区位于2支气流的辐散区,水平辐散明显,为此次过程提供
了较好的垂直运动条件。

26日8:00,切变线减弱移出辽宁省,强降水前期趋于结束。

2.3 海平面气压场
8月24日20:00,黄海上形成了一个闭合的低值系统,低压中心为1 017.5 hPa,辽
宁省处于低压中心顶部,受地面倒槽影响,由于该系统移动缓慢,稳定少动,与高空
形成了良好的配置,有利于抬升作用,26日8:00,该系统东移北收。

综上所述,此次过程受高空槽南压影响,配合地面倒槽稳定少动,降水时段集中,低
空有利于水汽输送暖湿气流,850 hPa切变线提供了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

3 物理量诊断分析
25日8:00,从Tlogp图可以看出A=3,K=30,SI=3.83,Cape=5.3,低层925~850 hPa和中高层700~500 hPa存在了较为明显的“逆温”,阻碍了对流天气的发展。

25
日20:00,A=-14,K=31,SI=1.6,Cape=766.4,850~300 hPa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红
色高能区,SI指数减小,大大增加了雷暴天气的概率,cape值增加显著,同时能力增强,K指数也从32增加到36上下,大气不稳定度明显增强。

由假相当位温场可知,24日20:00,在吉林形成了68 ℃高值中心,随着西南暖湿气
流的输送加强,高能锋区由朝鲜半岛向辽宁东南部移动。

25日8:00抚顺地区θse指数为52 ℃左右。

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光亮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结合,导致低层的位势不稳定的建立,从而为此次降水提供了热力条件。

4 卫星云图分析
由红外卫星云图可知,25日8:00,沈阳地区对流云团开始生产,随着高空槽南压和
水汽不断向东北方向输送,云带逐渐向东移动,开始影响抚顺地区,20:00继续发展
东扩,导致抚顺地区强降水,16日5:00,云图逐步东退北抬,强降水趋于结束。

5 结论
(1)本次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集中、分布范围广,东部局地降水强度大等特点。

(2)低层切变线是影响本次降水的主要因素,并较好地配合了地面低压倒槽和高空槽
南压系统,同时,抚顺地区处在2条200 hPa急流的辐散区,提供了较好的垂直条件。

(3)本次降水过程存在一定的对流性天气,较大的不稳定能力提供较好的动力条件;
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集合,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

6 参考文献
王东海,钟水新,刘英,等.东北暴雨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9,22(6):
549-560.
卢娟,孟莹,潘静,等.近4年辽宁极端降水事件分析[J].辽宁气象,2019(4):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