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由超强台风“利奇马”引起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台风“利奇马”与“云娜”对浙江风雨影响的对比分析

收稿日期 修改稿日期 R3736L3J$*"T=*T=$"
R3L693J $*"T="*=$!
##基金项目台州市路桥区科技计划项目$*"V:$<**"
近甚至超过海南)广东)福建等台风登陆频数较多 陆时中心气压为 T>* 2H/!近中心最大风力为 "! 级
的省份*S+(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台风影响的增 $!> K,9f"%!登陆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先后穿越
加!给浙江当前的防台减灾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 浙江省的台州)温州)丽水和衢州地区!于 "< 日 ""
响作为主要因子进行综合评估!"云娜#与"利奇马# 部和南部!面雨量最大台州 $PPe$ KK'测得雨量最
是建国以来对台州影响最重的台风'而根据台风给 大为浙江乐清砩头!P 月 "" 日 *P 时至 "! 日 *P 时过
浙江省带来的风雨强度及影响范围等综合评估!
程雨量有 浙江内陆大部分出现 T"SeV KK*"<="!+(
台风影响增加 ( *"=>+ 台风是影响浙江的主要灾害性 2!"$ 级以上大风持续 $T 2(
天气系统之一!据统计!年均登陆浙江省的台风频 $**! 年台风"云娜#于 P 月 P 日 $* 时在菲律宾
台风“利奇马”降水过程分析

台风“利奇马”降水过程分析作者:王莹贺洪军王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8期王莹贺洪军王东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受极地低压、亚洲大陆低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我国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台风的研究一直时广大气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2019年8月10日—15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辽宁省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造成各方面的巨大损失,因此对于北上台风的路径、强度以及台风降水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1、降水概况受台风“利奇马”、高空槽及台风“温莎”外围云系共同影响,2019年8月10日13时至15日7时鲅鱼圈区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平均降水量84mm,最大降水量126.2mm,出现在山海广场站,熊岳站国家基本站92mm,此次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积累雨量大,并不断伴随着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
2、环流形势分析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01:45在台州温岭登陆,随后减弱北上,11日20:50,在青岛黄岛再次登陆,变性北上,12日00:00,西进回旋,随后北上消亡,13日11:00以后,以残涡及台风倒槽形势影响辽宁。
第1阶段,2条螺旋雨带先后旋转北上,与高空槽云系结合,造成长时间稳定性降水。
12日08:00,螺旋雨带旋转北上影响到中西部地区。
12日14:00,云带减弱移出,辽宁进入降水间歇。
第2阶段,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切变维持少动,形成锋区降水。
冷空气触发对流不稳定,之后斜压对称不稳定发展。
13日20:00高空槽扩散,冷空气激发辽宁中北部对流发展。
14日08:00,辽宁降水明显减弱高空槽主体云系继续东移,高空槽云系和残留水汽结合产生降水。
3、预报着眼点(1)台风路径及强度预报在东北雨季期间,北上台风的路径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对于台风“利奇马”,由于此次过程中西太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因此台风路径也偏西。
对于可以影响西太副高的系统均会对台风路径造成影响:此次过程中,上游并不强势的西风槽以及下游形成的台风“罗莎”,均对西太副高位置偏西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利奇马”的位置偏西。
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

第39卷 第2期2021年4月干 旱 气 象JournalofAridMeteorologyVol.39 No.2April,2021郑 铮,潘灵杰,钱燕珍,等.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J].干旱气象,2021,39(2):269-278,[ZHENGZheng,PANLingjie,QIANYanzhen,etal.Evolu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HeavyPrecipitationinCoastofZhejiangProvinceCausedbyTyphoonLekima[J].JournalofAridMeteorology,2021,39(2):269-278],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2-0269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郑 铮1,潘灵杰1,钱燕珍1,赵昶昱1,黄旋旋2,肖王星1(1.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台,浙江 宁波 315012;2.浙江省气象台,浙江 杭州 310056)摘 要:利用浙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NCEPFNL再分析资料和FY-2G卫星云图、双偏振雷达资料,探讨分析1909号台风“利奇马”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演变特征。
结果发现:台风强度强、范围广以及登陆后减弱缓慢、移速慢是造成浙江沿海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云顶亮温TBB低值区长时间与强降水中心相匹配,且列车效应和东南急流增强预示着暴雨增幅。
双偏振雷达ZH、KDP、ZDR大值区一致,表明浙江沿海上空含有丰富的大水滴。
极端降水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始终维持在70~80mm高位,且有持续强盛的西南急流和东风急流水汽输送,加之对流层低层正涡度中心和强散度中心重合,对流发展极高,有利于暴雨增幅。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中垂直运动项占主导,两者的峰值交替出现,且峰值分布前者始终高于后者,有利于潜热释放,强降雨持续。
关键词:台风;极端强降水;中尺度分析;成因诊断文章编号:1006-7639(2021)02-0269-10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21)-02-0269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20-07-03;改回日期:2020-11-11 基金项目: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2019B10025)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9A610450)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郑铮(1971—),女,浙江象山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相关研究.E-mail:397122929@qq.com。
超强台风1909“利奇马”与0414“云娜”比较分析

超强台风1909“利奇马”与0414“云娜”比较分析作者:罗厚炙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1期摘 ;要:本文对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与0414“云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利奇马”登陆级别为超强台风,“云娜”登陆级别为强台风,但影响温州机场的极大风速更大,原因是“云娜”登陆温岭后折向西南靠近温州。
2)、“云娜”北侧有强大的高压坝,登陆温岭后受副高大陆部分南侧东北气流引导折向西南移向温州。
“利奇马”北侧没有高压坝阻挡,副高稳定维持在日本上空,登陆后继续向西北缓慢移动与高空槽结合。
3)、“利奇马”和“云娜”卫星云图都具有超强台风的表现,“云娜”对称结构维持的时间更长,“利奇马”达到最强强度时,具有对称结构,此后东侧和北侧的螺旋云带范围增长,呈现不对称结构,其东侧、北侧的暴雨范围更大、降水更集中。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卫星云图;台风结构引言超强台风1909“利奇马”2019年8月10日01:45登陆浙江温岭市城南镇,登陆时强度为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 m/s),中心最低气压930 hPa。
截止8月12日,“利奇马”导致浙江省因灾死亡38人,失踪10人。
山东省死亡5人,失踪7人。
0414“云娜”2004年8月12日20时在浙江温岭市石塘镇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力14级(45m/s),中心最低气压950 hPa。
“云娜”对浙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截至8月13日,浙江省因台风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6人,伤病1800多人。
1 “利奇马”与“云娜”强度及影响情况比较“利奇马”强度比“云娜”更强(表1),最强强度17级以上(62m/s),且维持超强台风51h,“云娜”最强强度为强台风级别,14级(45m/s),维持强台风18h。
“利奇马”过程测站极大风速61.4m/s(17级以上),出现在温岭石塘镇三蒜岛。
“云娜”过程测站极大风速58.7m/s (16级),出现在大陈岛,两个台风的测站极大风速均超过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台风“利奇马”路径及其强降水落区分析

台风“利奇马”路径及其强降水落区分析发布时间:2021-04-14T14:17:38.58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4月作者:张茜1 张少华2 [导读] 本文综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自动站观测数据对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的路径和强降水落区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台风“利奇马”的路径主要受500hpa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台风“罗莎”和200hpa高空急流影响,其强降水落区变化与比湿大值区和水汽通量大值区位置变化较为一致,除了台风本体带来的充足水汽之外,“利奇马”登陆前期,“罗莎”和副热带高压均为其提供了部分水汽输送,使得浙江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气象局张茜1 3180002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气象局张少华2 318000摘要:本文综合NCEP再分析资料和浙江省自动站观测数据对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的路径和强降水落区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如下:台风“利奇马”的路径主要受500hpa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台风“罗莎”和200hpa高空急流影响,其强降水落区变化与比湿大值区和水汽通量大值区位置变化较为一致,除了台风本体带来的充足水汽之外,“利奇马”登陆前期,“罗莎”和副热带高压均为其提供了部分水汽输送,使得浙江东部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湿位涡正压项MPV1的负值区与强降水落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与地形高度结合起来预判降水大值区更为准确;“利奇马”登陆前的湿位涡斜压项MPV2负值区不能很好的指示未来强降水落区,而登陆后的MPV2负值区与未来强降水落区对应较好。
任意时间段的MPV1负值区和MPV2负值区重合的区域对于未来六个小时强降水落区的预判都较为准确。
关键词:利奇马强降水落区湿位涡分布1“利奇马”概况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8月4日14时(除特殊标明,下文时间均为北京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生成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不断加强。
6日02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日05时加强为台风,17时加强为强台风,23时继续加强为超强台风,8日夜间中心风力达到17级以上(62米/秒),此后进入东海海域,10日01时45分以超强台风级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城南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
以8807号台风为例分析杭州台风、暴雨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以8807号台风为例分析杭州台风、暴雨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徐二女
【期刊名称】《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3(20)2
【摘要】本文分析了1988年8月8日杭州遭到的7号强台风暴雨(简称8807号台风暴雨)给杭州市造成的灾害特点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杭州市的防灾抗灾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城市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市政建设、防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东南沿海其它城市的防灾抗灾对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7页(P222-228)
【关键词】城市;自然灾害;台风;暴雨
【作者】徐二女
【作者单位】杭州大学地理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5.61
【相关文献】
1.2012年第9号台风“苏拉”暴雨特点及成因分析 [J], 刘爱鸣;左平昭;林毅;吴启树;
2.以8807号台风为例分析杭州市台风、暴雨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J], 徐二女
3.江西台风暴雨的特点及分析阈值研究 [J], 陈鲍发;李密;吴春晖;卢秋芳;余欣;王萱
4.山东省区域性暴雨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个例分析——以台风"利奇马"暴雨过程为
例 [J], 邱粲;陈艳春;刘焕彬;李娟;曹洁
5.台风"浪卡"(2016)暴雨特点及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J], 宁子杰;包文雯;陈峥蓉;潘静;黄明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倒槽暴雨过程初步诊断分析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0,Vol 10,No 9:78-82,85基金项目 江苏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江苏汛期极端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研究”(JSYBY201907);宿迁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S201607)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丁晓敏(1991–),女,江苏宿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中短期以及短时预报。
收稿日期 2020–10–22Preliminary Diagnostic Analysis of Rainstorm Process in the Inverted Trough of No.9 Typhoon “Lekima” in 2019DING Xiao-min et al (Suq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Suqian, Jiangsu 223800)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ground observation data and FNL reanalysis data (resolution: 0.25°×0.25°), the large-scale rainstorm process in Suqian City during August 10-11, 2019 was diagnosed and analyzed in terms of circulation background, water vapor transport, dynamic and thermal conditions, and cold air intr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vy rainstorm was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yphoon trough and cold air. The southwest monsoon warm and wet air flow on the southwest side of Typhoon "Lekima" and the double water vapor channel of southeast wind flow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transported abundant water vapor and unstable energy for the rainstorm process of the typhoon inverted trough. The important mechanism of the rainstorm is that the intrusion of cold air enhances the baroclinic and vertical wind shear of the peripheral circul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release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 energy and latent heat energy.Key words The inverted trough of typhoon; Cold air; Rainstorm; Diagnostic analysis;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2019年9号台风“利奇马”倒槽暴雨过程初步诊断分析丁晓敏1,邵禹晨1,程 昕1,颜雅琼1,唐 舟1,秦亚兰21.宿迁市气象局,江苏宿迁 223800;2.海宁市气象局,浙江海宁 314400摘要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分辨率0.25°×0.25°),从环流背景、水汽输送、动力条件、热力条件及冷空气侵入作用等方面,对宿迁市2019年8月10—11日大范围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2006~2015年浙江台风暴雨物理量分析

2006~2015年浙江台风暴雨物理量分析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遭受了多次台风暴雨的袭击,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这段时间内,台风暴雨的物理量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这些物理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台风暴雨对浙江省的影响,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降雨量分析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遭受了多次严重的台风暴雨袭击,造成了大量的降雨。
2007年的台风“灿都”和2013年的“海燕”是最为严重的两次台风暴雨事件。
这两次台风暴雨给浙江省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天气条件,导致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
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在这些台风暴雨过程中,浙江各地出现了200毫米以上的暴雨天气,这种降雨量的极端情况对于当地的城乡建设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风速分析三、温度变化分析2006年至2015年的台风暴雨过程中,浙江省的气温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气温通常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温度略有下降,湿度增高,空气变得闷热。
随着台风暴雨的到来,降雨的冷空气会迅速将气温降低,其中2010年的台风“梅姬”和2015年的“莫兰蒂”是两次气温明显下降的事件。
而在台风暴雨结束后,气温会有所回升,但在台风暴雨过程中,浙江省的气温波动较大,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通过对2006年至2015年浙江省台风暴雨过程中的物理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台风暴雨给浙江省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对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带来的,还包括了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城乡建设的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台风暴雨的科学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加强对台风暴雨的监测和预测,为台风暴雨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台风暴雨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当地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的保障,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流数据采用了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的 ERA-Interim [9]再分析资料。时间范围为 2019 年 8 月。高度场风场取用了 500、700、850 hPa 三个层次的再分析资料,垂直速度采用 100 到 1000 hPa 每隔 100 hPa 的 10 个层次平均再分析资料,涡度 和散度以及湿度数据为 500、700、850 hPa 层次再分析资料,资料的时间点为每日 0 至 18 时每六小时四 个时次,采用资料的空间分辨率为 1˚ × 1˚。
来对引起暴雨的物理机制进行诊断分析。
其中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需要通过公式计算经纬风场数据及比湿得到,公式分别为:
F= v ⋅ q g [4]
(1)
A
=
∇
⋅
1 g
V q
=
∂ ∂x
1 g
uq
+
∂ ∂x
1 g
vq
[4]
(2)
其中(1)为水汽通量的计算公式,(2)为水汽通量散度的计算公式。当水汽通量散度大于零时,水汽通量有 辐散的趋势,当水汽通量散度小于零时,水汽通量有辐合的趋势。通过这两个公式的运算可以在一张图 上直观地表现出水汽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的分布特征,以此来研究其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Received: Sep. 1st, 2020; accepted: Sep. 16th, 2020; published: Sep. 23rd, 202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ath and intensity data of the typhoon and the 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 are used to diagnose a heavy rain weather process caused by Typhoon “Lekima” on 10 August 2019.
Figure 1.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super typhoon “Lichma” track changes map 图 1. 日本气象厅超强台风“利奇马”路径变化图
4. 暴雨过程环流场特征 4.1. 500 hPa 高度场的演变及分析
图 2 为 8 月 9 号、10 号两日 4 个时次的 500 hPa 高度场图,从中可以看出,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及
Open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 2020, 8(5), 458-46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ojns https:///10.12677/ojns.2020.85056
文章引用: 吴卓亨. 杭州市由超强台风“利奇马”引起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分析[J]. 自然科学, 2020, 8(5): 458-469. DOI: 10.12677/ojns.2020.85056
吴卓亨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d-high latitude westerly trough and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have a certain indication effect on the intensity and path of the typhoo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divergence field configu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yphoon and the vertical velocity,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typhoon rai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front side of the typhoon movement direction. The water vapor sources of the rainstorm are mainly 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Bay of Bengal. Sufficient water vapor supply provides good water vapor conditions for the rainstorm process. The high humidity air column combined with strong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is the key to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Hangzhou. Such obvious dynamic conditions and water vapor condition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yphoon rain forecast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Hangzhou.
整个过程中台风“利奇马”一直位于西风槽前,有上升气流,也有助于“利奇马”强度的不断加强。 在“利奇马”不断东进至浙江登陆的同时也裹挟了大量来自海上的水汽,在较强的上升气流的配合下极 易形成降水。
Figure 2. 500 hPa height field, a is 8:00 on the 9th, b is 20:00 on the 9th, c is 8:00 on the 10th, and d is 20:00 on the 10th, the unit is potential shin meter (dagpm) 图 2. 500 hPa 高度场,a 为 9 日 08 时,b 为 20 时,c 为 10 日 08 时,d 为 20 时,单位为位势什米(dagpm)
DOI: 10.12677/ojns.2020.85056
459
自然科学
吴卓亨
2.2. 研究方法
现代天气预报有资料数据量大、数值预报产品丰富等基本特点,因此本文采用了现有的欧洲中心
ERA-Interim 的再分析资料绘图,来对本次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绘制过程时段的大气环流形势图和降水过
程中杭州市上空垂直速度剖面图及涡度与散度分布图,并绘制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场图,
关键词
台风,暴雨,环流形势,垂直运动,水汽
Analysis of a Precipitation Weather Process Caused by Super Typhoon Lichma in Hangzhou
Zhuoheng Wu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杭州市由超强台风“利奇马”引起的一次降水 天气过程分析
吴卓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பைடு நூலகம்川 成都
收稿日期:2020年9月1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6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3日
摘要
本文应用台风路径及强度资料和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8月10日由 台风“利奇马”引起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西风槽及西太副高对台风的 强度及路径的变化有一定指示作用。从台风前后散度场配置及垂直速度的分析猜测此次台风暴雨主要集 中在台风移动方向前侧。暴雨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太平洋以及孟加拉湾地区,充足的水汽供应为此次暴雨 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高湿度的气柱配合较强水汽辐合是造成杭州地区极端降水的关键。这种明 显的动力条件以及水汽条件可为该杭州市台风暴雨预报与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Open Access
1. 引言
台风的到来往往会伴随暴雨且是最强的暴雨系统,国内外许多极端降水都和台风的活动有关[1]。我 国每年登陆的台风多、受灾重,台风暴雨就是重要的致灾因子之一[2]。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台风的发生 发展机制进行探讨。陈寿联等将台风环流内的暴雨分 5 个暴雨落区:眼壁暴雨、小涡暴雨、倒槽暴雨、 切变暴雨、螺旋雨带暴雨[3]。研究认为,暴雨的强度与位势不稳定层结、水汽辐合能量、垂直运动和边 界层的辐合等有关;而充足的水汽和稳定的水汽输送则是发生暴雨的一个基本条件[4]。REN, et al.针对东 南沿海的台风暴雨展开特征分析,其认为东南沿海地区极端降水的特征与地形和环境配置等有关,且高 低层有利的辐合辐散形势和充足稳定的水汽输送也是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5]。李英等通过试验,研 究水汽输送方向对台风在的维持及所引发的降水的影响,发现通过切断台风环流的水汽输送,能够使台 风强度减弱,同时台风暴雨的强度也会显著减小[6]。陈红专等对比分析了两次相似路径的台风造成的暴 雨,结果发现暴雨上空有中尺度辐散结构,而在暴雨区东侧出现中尺度气旋性涡旋或地面中尺度辐合区, 且有水汽通量的辐合时暴雨强度增强,台风暴雨区往往位于这类区域[7]。
DOI: 10.12677/ojns.2020.85056
460
自然科学
吴卓亨
登入后两天亚欧大陆高纬度环流整体呈现“两槽两脊”的环流形势。中低纬度地区除了台风“利奇马”的 发展,其东侧还存在有 1910 号台风“罗莎”,且在“利奇马”和“罗莎”向西北移动并增强强度的过程中, 东部槽也随西风带东移,9 号 08 时位于内蒙地区的槽在东移过程中持续向南发展加深,西台副高北侧等高 线和西南部的等高线在西风槽东部槽与台风的挤压下变密集,气压梯度加强,导致台风的非对称性结构更 加显著,进一步加强台风强度。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热带气旋变性过程中,随着西风槽的东移会影响西太 平副高减弱东撤[11],但在此次过程中西太副高并未随此减弱东退,反而其脊线的位置略有西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