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梅雨1
梅雨 资料

梅雨资料.txt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
︶﹋丶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1.梅雨(1)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
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
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
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
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下沉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气候变得温和多雨。
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地中海式气候。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副热带湿润气候。
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与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
美国东岸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长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
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
所以,在世界上,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宜昌以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朝鲜半岛最南部有黄梅出现。
也就是说,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2)居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晴雨多变的春天一过,初夏随着而来,但不久,天空又会云层密布,阴雨连绵,有时还会夹带着一阵阵暴雨。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梅雨"来临了。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典型天气梅雨天气过程汇报PPT

◆西阻高位于乌拉尔山偏东南
方向附近,在 13-14 日整个高
压中心强度有微小减弱
(584
580)但是仍然稳定。
◆东阻高位于鄂霍次克海附近,
稳定少变。
2
7月13日20时500hPa(对流层中层)
鄂霍次克海
◆两阻高之间是一宽广稳定的
低压槽,位于贝加尔湖附近上空,
冷空气南下
不断有冷空气南下,与低纬的偏
冷空气华 华
冷空气南下 北
13日20时
北
山东半岛
平
平
空有风的切变线。
黄
海
冷空气
D华南地区
原
西太副高
原 山东半岛
印缅槽 青 藏 高 西南涡
黄
孟加拉湾槽
海
河 西
D
西南涡
走
低纬偏南气流
暖湿空气
2
7月14日08时850hPa(对流层低层)
◆切变线和西南涡:
华
500hPa的槽在13至14日逐渐加
北
深,地面气旋也略有发展,处于
13日20时低涡和切变线 平
(T-Td ≤ ℃ )山东半岛
原
水汽饱和区
D
西南涡
黄
海
冷式切变线
PART 03
天气过程小结
3
总结
高低空系统配置:
1.200hPa
南亚高压:高空辐散区
2.500hPa
阻塞高压:冷空气
长波槽:冷空气
西太副高脊线:暖湿空气
印缅槽:暖湿空气
短波槽:槽前上升运动
3
总结
高低空系统配置:
低空急流。
(风速≥12m/s)
冷式切变线
2
一次典型梅雨锋锋面结构分析

一次典型梅雨锋锋面结构分析柳俊杰;丁一汇;何金海【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03(061)003【摘要】1999年梅雨期在长江中下游维持着一条典型的梅雨锋,锋面和梅雨雨带呈东西走向,从中国的四川省一直延伸到日本.锋面两侧的温度及湿度对比明显,并且其上有数个中间尺度的低涡沿梅雨锋依次向东移动发展,在长江中下游造成严重的梅雨暴雨和洪涝.文中分析了1999年这次典型梅雨锋的锋面结构.结果表明,从温度场看,由于梅雨区对流和降水的显著发展,梅雨锋的低层温度对比几近消失,其中上部仍具有典型的上宽下窄的锋面结构,锋面随高度向北倾斜.在低层经向温度场呈现复杂的暖-冷-暖的结构,即北部华北平原为地面感热加热造成的相对较暖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中间为冷空气南下和降水冷却造成的相对较冷的梅雨区,南部是相对较暖的热带海洋气团.在这种温度场下,由北部低层变性暖气团与梅雨区偏冷空气形成了明显的温度对比区,文中定义这个区域为梅雨赤道锋.因而,在低层东亚梅雨区的锋区结构由梅雨赤道锋和减弱的梅雨锋构成.在600 hPa以上前者消失,只有单一的极锋型的梅雨锋结构.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文中给出了东亚梅雨期锋面结构模型图.另外还指出,从假相当位温场分析,主要表现出梅雨区的深厚对流.降雨引起了高θse带及其南北高θse梯度区,其北侧高θse梯度区大致相当于梅雨锋,而南侧高θse梯度区则不是典型意义下的梅雨锋锋面.【总页数】11页(P291-301)【作者】柳俊杰;丁一汇;何金海【作者单位】南京气象学院,南京,210044;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南京气象学院,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相关文献】1.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结构特征 [J], 赵玉春;王叶红;崔春光2.我区大兴安岭林区一次锋面云系及粒子结构分析 [J], 薄玉华3.2018年一次非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毛程燕; 李浩文; 龚理卿; 孙杭媛; 王健疆; 陈慧玲4.上海一次典型梅雨锋暴雨过程分析 [J], 徐颢玮;兰鑫5.南岭山地一次锋面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分析 [J], 邓雪娇;吴兑;唐浩华;范绍佳;黄浩辉;毛伟康;叶燕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典型天气梅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梅雨,又称“入汛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季节性降水现象。
每年的6月至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进入梅雨季节,此时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梅雨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于2023年在某气象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梅雨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梅雨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2. 掌握梅雨预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分析梅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提高自己的气象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一)梅雨的形成机制和特点1. 形成机制:梅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变动以及冷暖气团的相互作用。
在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加强,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降雨带。
2. 特点:梅雨期间,降水频繁,雨量较大,持续时间长。
雨势以间歇性降雨为主,有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二)梅雨预报1. 基本方法:梅雨预报主要依靠数值预报、卫星遥感、雷达观测等多种手段,结合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2. 技巧:在预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副热带高压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变化,分析冷暖气团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流性降水的发展趋势。
(三)梅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有利影响:梅雨期间,降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 不利影响:梅雨期间,降水频繁,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死亡。
四、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 学习梅雨的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参加培训等方式,了解梅雨的形成机制、特点、预报方法等。
2. 参与预报工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梅雨预报工作,负责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协助预报员进行预报。
3. 实地调查:为了了解梅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需求和遇到的困难。
4. 撰写实习报告:在实习结束后,我根据实习内容和所学知识,撰写了这份实习报告。
梅雨属于什么类型的雨

梅雨属于什么类型的雨
梅雨是锋面雨,梅雨是每年夏季,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向陆地运动的过程中,和陆地上大陆气团相遇,形成了锋面,而大陆气团和海洋气团势力相当,于是锋面在长江流域一点来回摆动,这样就是准静止锋。
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梅雨天气。
梅雨天气的特点是连阴雨不断,空气潮湿,物体发霉,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霉雨”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多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
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
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
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
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
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
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1979-2017年江淮梅雨降水变化及一次典型事件特征分析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2,云南省气象信息中心,云南昆明650100)
摘要:为了研究江淮梅雨的降水情况,采用了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1979 -2017年全国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
料,欧洲中心的再分析资料与Kaplan Extended的海温异常数据,对这39年里江淮梅雨的变化以及2016年梅雨具
根据侧重点或精密度的不同,研究江淮梅雨有多种 选择站点的方法⑵。徐群等⑶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梅
雨时选取了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和汉口 5个气象站的 日降水资料来进行研究,同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定义的长江流域梅雨标准中也是使用的这5个气象台
收稿日期:2019-03-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05034);公益性行业 (气象)科研专项资助项目(GYHY201506001)
Nifiol+2区范围内,是一次典型的东部型El Nino事件,对后期江淮梅雨的降水十分有利。
关键词:大气科学;气候变化;江淮梅雨;海温异常;E1 Nifio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志码:A
doi: 10. 16836/j. cnki. jcuit. 2019.06.012
0引言
江淮梅雨通常是指在每年夏初,湖北宜昌以东 28°N ~34°N的江淮流域出现的连阴雨天气,并且雨量 很大。由于此时正好也是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 称为“梅雨”,又因为此时的空气湿度很大,各种物体 非常容易受潮霉烂,所以又有“霉雨”之称⑴。作为发 生在中国东部的重要天气现象,梅雨季降水是江淮地 区汛期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气象学者研究的 重要课题,中国每年的汛期预报中最为关注之一就是 江淮梅雨。研究表明,中国旱涝灾害多集中发生在长 江流域、淮河流域和东南沿海。江淮地区不仅是中国 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也是经济发达地区。江淮梅雨降 水预报的准确性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公众的生活有着 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中的梅雨季节气候分析

二十四节气中的梅雨季节气候分析梅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到来。
在这个季节,潮湿的气候常常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扰。
本文将对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梅雨季节的定义和起始时间梅雨是指从农历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之间,大约持续40天左右的一个季节,标志着梅花的盛开和暑气的逼近。
梅雨季节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二、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1. 高温多湿:梅雨季节是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多以30摄氏度以上为主。
同时,由于水汽蒸发和大气湿度的增加,梅雨季节的湿度较大,人们会感到闷热和不适。
2. 多雨天气:梅雨季节是雨水集中的时期,每年都是降雨量最多的季节之一。
在梅雨季节,常常伴随着阵雨、雷雨等强降水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3. 多雷电活动:由于湿气和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梅雨季节的雷电活动频繁,雷电灾害也容易发生。
人们在梅雨季节要注意防范雷电天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4. 多雾天气:梅雨季节的湿度高,会出现较多的雾天气。
雾天气会对交通安全和能见度造成影响,人们需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5. 梅雨持续时间较长:梅雨季节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会持续40天左右。
在这段时间内,人们需要做好防潮、防雨和防暑工作,保障身体健康。
三、梅雨季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 服装选择:梅雨季节的气候多湿,人们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衣物,以便在湿热的天气中保持舒适。
2. 防雨措施:由于梅雨季节的降雨较多,人们在外出时需随时携带雨具,做好保护措施,以防雨水淋湿衣物和其他物品。
3. 防暑降温:梅雨季节伴随着高温天气,人们应注意防暑降温,多饮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中暑等热射病的发生。
4. 防雷电:梅雨季节的雷电活动频繁,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空旷地段和高大建筑物,确保自身的安全。
5. 防雾保障出行安全:梅雨季节的雾天气多,给交通出行带来困扰。
梅雨是由什么引起的

梅雨是由什么引起的梅雨季一般在六月出现,而出现的地区一般集中在我国中下游地区。
只要到了梅雨季,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嗣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还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
特别是在二、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来自海洋的非常潮湿的强偏南气流,风速达到每秒十几米到二十米左右。
当它进入我国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
冷暖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是这样产生了。
另外,它还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关,每年的梅雨季节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比且长时间会稳定,这样太平洋出来的暖湿气流到此后,上升冷却形成降雨,由于连续降雨时间较长能达到一个月,好多东西会因此发霉故也叫“霉雨”。
梅雨是极地气团和副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产物。
梅雨雨带的位置和稳定性,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脊线一般稳定在北纬20°~25°之间)和强度密切相关。
二、梅雨一般什么时候出现6月上旬—7月中旬,梅雨期长可达一个多月,一般是持续20—25天左右。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
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
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
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
通过佰佰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主要影响系统: • 700hPa或850hPa上的切变线及其上的低涡 • 地面图上的准静止锋和气旋
梅雨天气形势
环流特征 (1)高层(100,200hPa):江淮上空维持 一个强大的暖性反气旋(南亚高压)
J
DIV
H
高空流出 机制
1973年6月21-25日08时200hPa候平均图 (虚线为200hPa与500hPa的高度差)
江淮梅雨
一、概念及特点
含义:每年初夏,在湖北宜昌以东28°-34°N之间的 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常会出现连阴雨 天气,雨量很大。由于这一时期正是江南梅子的黄 熟季节,故称为 “梅雨”。又因此时空气湿度大, 温度高,百物极易受潮霉烂,因而又有“霉雨”之 称。
34°N
宜昌
28°N
二、出入梅时间: ① 典型梅雨 入梅: 6月中旬 6日-15日 梅雨期长约20至24天左右 出梅: 7月上旬 6日-10日 ② 早梅雨 早梅雨是出现于5月份的梅雨 ③空梅
中国夏季降水
• 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南岭山 脉和南岭以南地区。称为“江南雨季”或“华南 前汛期” • 6 月中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 29N-33N 范围内, 稳定少动。这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 • 7 月中旬开始,雨带再次北移,到了 33N 以北地 区。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 徊,造成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 “华北雨季” • 到 8 月下旬,然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 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 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
第二类梅雨时期500百帕形势示意图
• 第二类的主要特征是在北纬5 0-70度,常有东西两个稳 定的阻塞高压,二者之间是一 个宽广的低压槽,北纬35- 45度地区有一支较平直的西 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在2 2-23度,有时可到北纬2 5度附近,当东北低压一度加 深时,也可以暂时回到北纬2 0度以南。在贝湖西侧的大低 压槽里,不断有冷空气南下, 路径有两条,其中一支从贝湖 南下。另一支从巴湖经河西走 廊南下
江淮气旋
D
江淮静止锋 (梅雨锋)
热带太平洋气团 (副高)
绵延数千公里长的雨带(横贯东亚
和西太平洋地区)
大尺度的天气系统
990627 Vis
(卫星中心,2001)
980720 Tbb Avg
(王立琨等,2000)
绵延数千公里长的雨带(横贯东亚
和西太平洋地区)
云带的走向 云带的形状
纬向、NE-SW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开始早 南方 结束迟 雨季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我国的雨季一般开始于夏季风爆发,止于夏季风撤退,雨带的南北位移是和东亚环流的 季节变化有关,受副高脊线、青藏高压脊线、副热带西风急流和东亚季风季节变化影响
中国大型降水天气过程及暴雨概述
含义:大型降水主要是指范围广大的降水,降 水区可达天气尺度大小,包括连续性和阵性的 大范围雨雪及夏季暴雨。
降水的分级:
24小时雨量 (mm) 等级 <0.1 微量 0.1~10 小雨 10~25 中雨 25~50 大雨 50~100 暴雨 100~200 大暴雨 >200 特大 暴雨
(3) 低空(700、850hPa等压面)
西南涡
D
(3) 低层:在850百帕或700百帕上 为江淮切变线,切变线之南有与之近 乎平行的低空西南风急流,有时切变 线上有西南涡东移。
江淮切变线 西南低空急流
(4) 地面
极 地 太 平 洋 气 团
西伯利亚气团 (蒙古高压)
① 地面图上江淮流域有静止锋停 滞,有较弱的低槽东移,则在低空 常有西南涡与之配合沿切变线东移, 在地面上引起静止锋波动产生江淮 气旋。 ② 中纬西风带上有较强的低槽东 移时,静止锋波动能发展为完好的 锋面气旋。
三、 梅雨的年际变化:
表现在梅雨的起讫时间、长度差异和梅雨 雨量、地区分布差异这两个方面. ① 丰梅类(占30%) ② 枯梅类 (占20%) ③ 雨带类(占50%)
四、梅雨的环流形势
两个主要环流特征: • 副热带高压脊线稳定于20~25N之间; • 西风带环流稳定,欧亚中高纬有阻塞形势存在, 使弱冷空气源源不断南下到江淮流域从而在低 层构成静止锋、切变线而带来绵绵阴雨。
平直、波状
云带的性质
层状云带、
嵌有对流云团的层状云带、 完全由对流云团排成的云 带
Horizontal Structure
梅雨锋 多尺度概念模型
J
副热带高空急流
J
MCS
低空西 南季风
梅雨 气旋
J
东南季风
南亚高压
高空热 带东风
副热带高压
赤道辐合带
作业
1、复习梅雨相关知识 2、天气图分析 500 700 850hPa和地面关键系统 不要遗漏短波槽、切变线 3、描述500hPa环流形势、认识大尺度系统 对梅雨所起的作用
第三类梅雨时期500百帕形势示意图
• 第三类梅雨出现时间一般 较晚,其主要特征是:贝 湖的西北方常有一稳定的 高压或高压脊,我国东北 低压槽的南段可伸到江淮 地区,冷空气从贝湖东北 低压的西侧南下,到达长 江流域。但由于我国沿海 副热带高压脊偏北,大多 数在北纬25度附近摆动, 雨带仍维持在江淮流域。
(2) 对流层中层(500hPa等压面)
高纬度地区:阻塞形势(阻塞高压) 中纬度地区:较平直的西风气流,浅槽东移 副热带地区:带状副高,脊线:日本南部~华南
阻塞高压
乌拉尔山 阻塞高压
120°E 副高脊线
稳定图 (箭头表示冷空气活动路径)
• 第一类的主要特征是在北纬5070度是阻塞高压活动地区,常 有三个稳定的高压或高压脊。 在北纬35-45度之间盛行 西风带,其上不断有短波槽东 移,但不发展。西太平洋副热 带高压脊一般在北纬22度附 近摆动,当东北低压一度加深 时,可暂时退到北纬15度附 近。冷空气路径有两支,一支 从巴湖冷槽分裂出来,随短波 槽东移,经我国新疆和河西走 廊南下;另一支从贝湖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