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寒潮3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发生了一次寒潮和霜冻的天气过程。
这次天气过程对农作物和交通产生了严重影响。
下面是对这次天气过程的分析。
这次天气过程发生在2011年3月中旬,当时河套地区正处于春季,气温开始逐渐回升。
突然之间,一股强冷空气从西北方向向河套地区袭来,气温急剧下降。
由于寒冷空气的急速入侵,气温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下降了十几度,达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
这种骤降的气温对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次寒潮和霜冻天气过程对河套地区的农作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此之前,农民们已经开始准备春耕工作。
这次突如其来的低温天气使得农作物的幼苗受到了冻害。
一些刚开始发芽的小麦、玉米和蔬菜受到了严重的冻害,甚至大部分都枯萎死亡。
这对农民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他们的劳动和期望都付诸了东流。
这次冻害不仅对当年的农作物产量造成了影响,还对农民的经济收入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次天气过程对交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寒潮和霜冻导致了道路结冰,给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由于被冻成冰面的道路非常滑,许多车辆很难行驶,甚至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很多司机没有及时调整驾驶技术,加上路面结冰,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增加。
这给交通的疏通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这次天气过程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突如其来的寒冷天气让人们穿着不足,很多人感觉到了寒冷。
由于气温骤降,许多人没有及时准备棉衣或者厚外套,在户外的时间也少了许多。
由于冻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一些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发生了一次寒潮和霜冻的天气过程。
这次天气过程对农作物和交通产生了严重影响,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这次天气过程让农民们的劳动和期望付诸东流,对农民经济收入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寒潮和霜冻天气过程对交通和人们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这次天气过程使得人们深刻认识到气候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寒潮霜冻天气过程。
这次天气过程对当地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农作物生长和畜禽养殖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下面将对这次寒潮霜
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发生的时间是在2011年春季。
在春季一般是由于冷空气南下,与暖湿空气相遇,形成了锋面天气,导致天气骤冷和降温,从而引发了寒潮和霜冻天气。
寒潮霜冻天气过程主要持续了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给当地农作物生长和畜禽养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由于气温骤降,降至冰点以下甚至更低,农作物受到了严重的冻害。
许多早春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都无法抵御低温,导致农作物枯死、凋谢,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成和收益。
由于土
地受到严重冻害,给未来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困扰。
对于畜禽养殖来说,
由于寒潮霜冻天气导致草原牧场的草原植被丧失,牲畜饲料紧缺,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
压力。
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的发生原因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
了各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
在温暖的冬季可能会出现冷空气南下的情况,从而导致
寒潮和霜冻天气的发生。
人类活动也可能对天气变化产生影响,例如大气污染和森林砍伐
等可能导致更新的气候模式和变化。
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张掖市是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张掖市因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常年气温较低,而且时常受到特强寒潮的影响。
特强寒潮天气过程一般表现为气温骤降、冰雪覆盖、大风等极端气象现象,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一、影响因素及成因分析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与多种气候系统的影响有关。
首先是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
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冬季的重要气压系统之一,它的位置和强度变化会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当西伯利亚高压南退和加强时,就会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寒潮天气。
其次是青藏高原冷空气的南下。
冷空气源于青藏高原和西伯利亚,由于地形和季节的原因,冷空气一旦南下,就会引发强烈的寒潮天气。
东亚季风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东亚季风在冬季北移,会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大风和低温天气。
特强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可以总结为冷空气活动频繁、辐合线活动明显和大范围强风的共同作用。
冷空气活动频繁是指冷空气源地有丰富的冷空气资源,南下过程中受到大气环流的推动,形成大规模的冷空气。
辐合线活动明显是指在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南下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在边界线处活动强烈,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和降温现象。
大范围强风则是特强寒潮天气的另一重要特征,强风会加剧气温下降和降雪的情况,对交通和生产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二、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的气象特征在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张掖市的气象特征主要包括气温骤降、冰雪覆盖和大风等方面。
首先是气温骤降。
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张掖市的气温会出现明显的骤降现象,一般在短时间内气温会下降10摄氏度以上,甚至更多。
这种气温骤降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尤其对于农业生产和畜牧业来说,影响更为严重。
其次是冰雪覆盖。
特强寒潮天气过程期间,张掖市会有明显的降雪现象,大范围的地区都会受到冰雪的覆盖。
这种冰雪覆盖不仅给城乡交通带来了不便,也对树木和作物造成了损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摘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8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脊前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下,西伯利亚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向东南爆发,受此强冷空气的影响,垦区经历了一次以大风、降温、降水和霜冻为主的寒潮天气过程。
全垦区普遍出现了重度霜冻灾害或雨雪冰冻灾害,部分地方出现大风灾害。
关键词:寒潮;气压梯度;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458.1+22 文献标识码:a前言寒潮是我国春冬季严重的灾害天气之一,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天气的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霜冻等,会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人类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利用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4月17日~20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寒潮天气的科学认识,为今后寒潮天气的预警和防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加强防灾减灾的能力。
1 天气实况据83团气象站观测,最低气温由16日10.2℃下降到19日-3.3℃、降幅达13.5℃,18日、19日、20日最低气温分别降到-1.9℃、-3.3℃、-2.9℃。
地面最低温度由16日5.7℃下降到19日-9.0℃、降幅达14.7℃,18日、19日、20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降到-4.6℃、-9.0℃、-8.2℃。
最低气温由16日11.8℃下降到19日-1.9℃、降幅达13.7℃,18日、19日、20日最低气温分别降到-1.4℃、-1.9℃、-1.3℃。
89团气象站观测地面最低温度由16日8.5℃下降到19日-6.1℃、降幅达14.6℃,18日、19日、20日地面最低温度分别降到-5.1℃、-6.1℃、-5.6℃。
17日15时29分风力7.4米/秒,最大风力出现在17日19时06分,14.4米/秒。
寒潮个例分析

(1)寒潮酝酿过程
新地岛-喀拉海的冷低压中摆出一个 小槽(赶槽),并有-40 ℃冷中心与 槽配合,这股冷空气沿西欧脊前西北 气流东南下追赶来自欧洲东移过来的 冷空气。
10号08时500hPA
在贝加尔湖西部地区有来自欧洲的两股冷空气的汇合, 使负的ΔT24加强为-16 ℃,说明冷平流强度增强。
由欧洲移来的冷高 压移到咸海附近, 强度只有1029hPa, 中心附近最低气温 为-5 ℃ 10日08时地面
12日08时850hPa
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 升到1052hPa
11日08时地面图
冷锋合并为一条,强度 也加强了,锋后出现大 风和阵雪天气。
12日08时地面
综合上述情况,这次寒潮不但要 影响到我国北部地区,还会影响 江南地区。到 15日08时,东亚大 槽已经建立.寒潮冷锋也进南海, 本次寒潮宣告结束。
11日冷中心增强到-44 ℃, 从低压中生出一个小槽, 同时带出一股冷空气沿高 空西北气流东南下。
11日08时500hPa
在11日08时850 hPa图,可以 看到贝尔加湖至我国新疆北部 有一个强锋区,并伴有较强的 冷平流。
11日08时850hPa
这两股冷空气是否合并加强, 就成为这次冷空气东移能否 造成寒潮天气的关键。
15日08时地面
谢谢观赏
地面图长冷锋(主锋)的后 部出现一条较小的冷锋。同 时长冷锋已进入蒙古和我国 新疆北部地区。
11日08时地面图
(2)寒潮爆发过程
南、北两条槽线已经完全 合并并加强,而且移到贝 加尔湖、蒙古等地的下坡 地区。槽加深发展
11日08时500hPa
12日08时500hPa
可以看到,强锋区已压到哈 尔滨和哈密一线,锋区内的 冷平流强度和范围有明显的 增强和扩大。
驻马店市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此次降雪回波属于积状和层状云混合降水。一般降雪的dbz在30左右,由于实况降水以冰粒为主,回波的dbz在35以上。在13:30出现了初雷,结合当时的发射率因子回波来看,中心回波强度达到56dbz。
21日13时反射率因子剖面图(图略):回波顶高在9km以上,回波强中心位于3km左右,其中大于30dbz回波发展到6km高度。反射率剖面图上(图略),强回波中心在3km左右,具有低质心特性,降水效率高,与实况强降雪时段对应。
驻马店市一次寒潮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19—20日,东北地区冷槽发展东移,引导槽后冷空气南下。20日上午冷锋移过我市,受冷空气影响,温度逐渐下降。随着东北冷槽持续发展东移入海,南支槽分裂产生短波槽东移发展。21日08时,500hPa上,短波槽位于河套至四川盆地,我市处在槽前西南气流里。低层700上,西南低涡逐渐发展,切变线及西南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我市。850hPa上,西南低涡伸出的切变线位于我市南部,我市处在东南暖湿急流中。受500hPa短波槽,700hPa切变线,西南低涡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冷暖空气在我市上空交汇。深厚的湿层和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底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加强了水汽的垂直上升运动,造成了此次暴雪过程。最强回波在3Km附近,也就是700hPa附近,而这个高度的温度在零上,为大水滴。由于1.5km处接近-10℃,雨滴经过此高度急剧冷却冻结成冰粒落地,且前期为降雨或雨夹雪,所以此次过程降雪量虽然大,但积雪深度不大。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一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分析2011年春季,中国河套地区遭遇一次罕见的寒潮天气,严重的霜冻天气给当地农作物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这次寒潮霜冻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影响。
一、天气形势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的天气一直以晴朗、温暖为主,农作物生长态势良好,农民们对当年的丰收充满了期待。
4月初,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极地冷空气突然南下,导致河套地区的气温骤降,出现了寒潮天气。
二、天气过程1. 温度骤降在寒潮天气的影响下,河套地区的气温骤降到了零下,并且持续了数日。
尤其是夜间的气温更是低至零下十几度,对当地的农作物和果树造成了严重的冻害。
2. 严重冻害由于此次寒潮来袭比较突然,当地农民和农作物并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寒措施。
当大宗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受到严重的霜冻侵害,果树也大面积受损,导致严重减产。
三、影响分析1. 农作物受损此次寒潮霜冻天气对河套地区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受灾面积广泛,减产幅度惊人。
农民们因此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2. 果树冻害果树是河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此次寒潮导致的果树冻害更是让当地果农备受打击。
大面积的果树死亡,将严重影响当年的果品产量和果农的收益。
3. 生活影响寒潮霜冻天气还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室外温度的降低让人们不得不增加取暖设备的使用,同时也增加了取暖的费用开支,给家庭经济带来了一定压力。
四、结语此次2011年春季河套地区遭遇的寒潮霜冻天气给当地农民和农作物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这次天气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也提醒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极端天气,保护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提前布置防护工作,以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稳定。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2008年12月2日至6日期间,中国南方地区遭遇了一次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为该地区带来了大范围的低温和降雪天气。
本文将对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该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
该次寒潮天气主要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12月2日,由西伯利亚高压东移至蒙古,形成了强冷空气团。
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南海副高较强,加之副高与冷空气东南气流的强烈对接,导致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
此外,粤港澳地区受到强劲的冷空气切变线和槽位系统的双重影响,使得暖湿气流受阻,寒潮天气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其次,我们分析该寒潮天气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受寒潮天气的影响,南方地区迎来了明显降温和大范围的降雪天气。
特别是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出现了大雪和暴雪天气,给当地交通、农业、电力等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交通方面,由于降雪天气的出现,公路、铁路交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道路结冰和积雪严重,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增多,许多地方出现交通瘫痪的情况。
农业方面,降雪天气对农作物的破坏性较大,尤其是广东和广西地区的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受到严重的冻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电力方面,由于降雪导致的断线、设备故障等原因,一些地方出现了停电的情况,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但是,无论再严寒的冬天也会过去,寒潮过后,南方地区的天气逐渐回暖。
市民迎来了阳光明媚的天气,尽管外面仍旧寒风刺骨,但人们的心中已充满了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总之,2008年12月2—6日的寒潮天气过程对南方地区的影响不可忽视。
寒潮天气的形成离不开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和气压系统的配合,而对于南方地区而言,降温和降雪给交通、农业和电力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然而,人们始终带着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寒潮过后,春天还会再次来临,带给我们温暖与希望。
对于未来,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应对寒潮天气的准备,加强气象观测和预警工作,提高社会应对能力,以减轻寒潮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2008年12月2-6日的寒潮天气对南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 谢!
2、天气形势的分析
12日-13日,500hPa高空图,中高纬度环流场 的情况。(如:欧亚中高纬为两脊一槽型,其 中乌拉尔山附近为脊控制…..)
3、高空形势场分析 12日-13日,500hPa高空图,主要系统移动和强 度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
4、地面主要系统分析 12日-14日,地面天气图,系统移动和强度的变化。 为什么这样变化?
槽入海
11日08h 500hPa
高压脊 发展
东亚大槽 基本建立
12日08h 500hPa
脊加强,T落后H, 仍发展
新加L来强冷为-空44气℃并。入,冷中心
东亚大槽减 弱东移,让
位
13日08h 500hPa
T落后H
L
加强,-44°C,T落后H,槽加强
南支:基本无平流
14日08h 500hPa
暖平流,脊加强
东亚大槽重建 13
12日08时地面
14
G
13日08点
16
过程概况
• 时间:1970年11月10~14日
来自欧洲西部(冰岛以南洋面)的冷空
气与来自新地岛——喀拉海洋面的冷空气 合并,并经西北路自11日开始自西向东、
自北向南先后影响我国。冷高压前沿的冷 锋10、11日以东移为主,11日冷锋已影响 新疆北部,11~12日随着冷高压的增强, 寒潮冷锋东南下,12日冷锋移到东北地区 西北部经中蒙交界处到河套西北部。13日 南压到山东半岛——河套地区,14日冷锋 压过长江流域以南地区,15日冷锋进入南 海,全国性寒潮结束。
大风:内蒙古个别站 雪:贝湖附近出现大雪。
• 13日:降温达寒潮落区位于贝湖—蒙新高地— 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
大风:东北北部,华北地区出现区域性大风(53698 石家庄,20m/s,8级)
雪:内蒙古中部,东北东部——朝鲜半岛降雪。
• 14日:降温达寒潮落区位于东北东部—山东半 岛—华北北部和东北的西北角 大风:华北、山东半岛、长江沿岸出现区域性 大风(58527江西景德镇,20m/s,8级)
槽北段慢,南
段快,位于鄂 海—东北北 侧—黄海—杭
州,北段明显 加强。
15日08h 500hPa
脊后出现冷平流, 脊减弱
地面主要系统分析
28
10日08h 地面
冷高压
冷锋
1029
11日08h 地面
副冷锋
冷高压
1039
主冷锋12日08Biblioteka 地面105231
13日08h 地面
1057
32
14日08h 地面
蒙古高压1050-1060hPa或以上
2
新地岛-喀 拉海赶槽
乌拉尔山以南 影响槽
11月10日08时 500hPa
3
关 键 区
11月11日08时 500hPa
4
此次寒潮过程的冷空气堆积
• 500hPa 1.10日,新地岛-喀拉海-40°C,乌山以南-
40°C 2.11日,西西伯利亚-44°C,蒙新高地西侧-
此次过程,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幅
度的降温,不少地区24h降温达10℃以上, 同时陆地和海洋上出现6~7级偏北大风, 海上平均风力达7~8级。12~14日东北大部 分地区降雪,个别站达大到暴雪。
降温大于等于10°C 区域
19
• 12日:降温达寒潮标准的落区,位于中西伯利 亚—蒙新高地—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 内蒙古中部中蒙交界处。
1053
33
15日08h地面
35
高空低槽动态图
地面冷高压与冷锋动态图
预报着眼点
• 冷空气合并得到增强 欧洲东移的低槽,与喀拉海的赶槽相叠加;
• 在蒙新高地的有利下坡地形下,槽得到加深。 • 槽后的高压脊脊后有明显暖平流,脊发展加
强,使脊前西北气流加大,加速北方冷空气 南下。 • 青高上小槽,过山后加深共同引导北方冷空 气南下。
20
形势分析
• 这次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属于低槽东移型 • 欧亚大陆为纬向型环流,后随寒潮爆发,经
向度逐渐增大。在基本气流中槽脊自西向东 移动略有发展,东亚大槽重建。 • 冷空气的源地在欧洲——冰岛以南洋面。 • 来自新地岛以东洋面上南下的冷空气补充。
21
10日08h 500hPa
弱暖平流 =>脊发展
有利于寒潮爆发情况:
• 符合寒潮环流形势 • 东亚大槽可能重建 • 南支与北支槽的叠加 • 地面气旋发展(先有北方气旋、后有南方气旋发展)
1970年11月9日08时500hPa等压面图
10日08h 500hPa
11日08h500hPa
12日08h 500hPa
L L
13日08时500hPa
寒潮预报
寒潮预报包括冷空气强度、冷空气爆发南下、冷空气主体 移动路径(寒潮路径)、降温幅度(寒潮强度)及寒潮天 气预报几个部分: (1)首先考虑有无冷空气的聚积、是否达到了比较寒冷的程度, 否则即使南下也难以形成寒潮; (2)其次判别达到一定强度的冷空气有无爆发南下的条件,即 有利的环流形势; (3) 根据环流形势推断主力冷空气的移动方向即寒潮路径; (4) 然后根据南下冷空气的强度与所预报地区在冷空气影响前 气温回升的情况估计降温幅度; (5)最后综合多种因素分析能否产生大风、霜冻、雨雪等各种 寒潮天气。
39
寒潮个例小结
1、过程的概述 2、环流形势分析 3、高空形势场分析 4、地面主要系统分析 5、小结
1、过程的概述
(概述寒潮的发生情况及伴随的天气现象)
提示:这是一次来自冰岛以南洋面上的冷空气, 经地中海——黑海——咸海进入我国,与新地 岛以东洋面上南下的冷空气合并,经西北路影 响我国的寒潮天气过程,属于低槽东移型。
40°C (进入关键区) 3.12日,西伯利亚-44°C 4.13日,东西伯利亚-44°C
5
中心 1041hPa
11日20点
中心 1052hPa
12日08点
2、寒潮强冷空气爆发的分析和预报
有冷空气的堆积,但不一定能向我国爆发成为寒潮。
能否出现寒潮,主要取决于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 能否加大,即有无可能使高纬堆积加强的强冷空 气迅速南下,因此预报冷空气爆发,需判断引导 冷空气的低槽能否发展或槽后高压脊能否发展; 若为横槽则需判断横槽能否转竖。
参考姚学祥等《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
1、寒潮强冷空气堆积的分析
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蒙古堆积是寒潮爆
发的必要条件。根据高空天气图上冷中心(或 冷舌)及地面图上冷高压的配合情况,可以判 断有无强冷空气堆积。 (1) 高空图有冷舌
500hPa -40°C或更低
700hPa -30°C或更低
(2) 地面图有冷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