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秋词五首原文翻译 王昌龄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全诗赏析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全诗赏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四)》全诗赏析长信秋词五首(其四)王昌龄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複道奉恩时。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原诗是一首宫怨诗,七言绝句。
这两句是说,这位失宠的宫嫔,想不到自己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
这种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
一觉醒来,仍然是寂寞的长信宫,于是方觉自己这种希图侥幸的期望,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
因为事实是:“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承宠的场面如自己当年那样在重演,但却换了主人,君王的宠幸再也无法重现了。
诗句抒情细腻,意旨微茫,以委婉含蓄之笔,传哀怨悱恻之情,余韵悠长。
赏析: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
《长信秋词五首》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写了宫怨,这一首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
“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
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
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
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
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
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
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
“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
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
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
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及赏析(最新)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及赏析原文: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译文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
“长信怨”由此而来。
长信:汉宫名。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
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熏(xūn)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
熏:一作“金”。
笼:一作“炉”。
玉枕:即枕头。
南宫:指皇帝的居处。
一作“宫中”。
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
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秋砧(zhēn):秋日捣衣的声音。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夜阑:夜残;夜将尽时。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五》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五》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五》押庚韵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注释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赏析组诗的最后一首是一首抒发宫怨的诗歌。
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
长信宫是在赵飞燕得宠时失宠嫔妃班婕妤住的寝宫,后来泛指失宠嫔妃。
后两句运用对比描写出失宠于得宠截然不同的差距,白露堂中细草迹是指失宠嫔妃的宫闱清冷,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凄清,使得人物也显得十分幽怨。
红罗帐里不胜情,是指得宠的嫔妃寝宫里红帐高挂,与君王软语温存,不胜惬意,说不完的情意绵绵话。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
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长信宫拼音:cháng xìn gōng(1). 汉宫名。
汉太皇太后所居。
因用以为太皇太后的代称。
《三辅黄图·汉宫》:“ 长信宫,汉太后常居之……后宫在西,秋之象也。
秋主信,故宫殿皆以长信、长秋为名。
”《骈雅·释名称》:“ 汉制,帝祖母称长信宫,帝母称长乐宫。
”(2).泛指帝后所居。
《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吕后听説,即发密旨,宣大梁王入朝,某到金鑾殿前,不见娘娘。
太监道:‘娘娘有旨,宣入长信宫议机密事。
’”昭阳拼音:zhāo yáng(1).岁时名。
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
《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
”《淮南子·天文训》:“亥在癸曰昭阳。
” 高诱注:“在癸,言阳气始萌,万物合生,故曰昭阳也。
”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
”(2). 汉宫殿名。
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王昌龄《长信怨》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长信怨》原文及赏析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
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昌龄《长信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长信怨唐代: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译文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
“长信怨”由此而来。
长信:汉宫名。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
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熏(xūn)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
熏:一作“金”。
笼:一作“炉”。
玉枕:即枕头。
南宫:指皇帝的居处。
一作“宫中”。
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原文翻译

王昌龄《长信秋词》原文翻译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原文翻译《长信秋词五首》是王昌龄的代表作,其中,“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是家喻户晓的诗句,而《长信秋词五首》是怎样诗篇呢?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原文翻译,快来看看吧!作品原文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其二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其三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其四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其五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注释译文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
“长信怨”由此而来。
长信:汉宫名。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
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熏(xūn)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
熏:一作“金”。
笼:一作“炉”。
玉枕:即枕头。
南宫:指皇帝的居处。
一作“宫中”。
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
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
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秋砧(zhēn):秋日捣衣的声音。
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夜阑:夜残;夜将尽时。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
唐李峤《春日游苑喜雨应诏》诗:“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
《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
明主:贤明的君主。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您!
《长信秋词》原文:
作者:王昌龄
高殿秋砧响夜阑,
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
还向金城明主看。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长信秋词》诗人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_励志诗歌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长信秋词》共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绝句。
这组诗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长信秋词》原文:
作者:王昌龄
高殿秋砧响夜阑,
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
还向金城明主看。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赏析
《长信秋词》诗人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鉴赏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昌龄《长信秋词》鉴赏《长信秋词》共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绝句。
这组诗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长信秋词》原文:作者:王昌龄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秋词》赏析: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
第四首诗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
“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
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
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
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
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
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
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
“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
这样的心理刻画,是很富包蕴的。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
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
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
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
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倍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
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翻译王昌龄
本文是关于王昌龄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长信秋词五首》是王昌龄的代表作,其中,“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是家喻户晓的诗句,而《长信秋词五首》是怎样诗篇呢?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译文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
1.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
“长信怨”由此而来。
长信:汉宫名。
2.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
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
3.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
赏析其二
第二首诗描写在夜深霜重的凄凉环境中,宫中女子孤独寂寞的悲惨情景。
她彻夜难眠,想起进宫以来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
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顾,在银灯下守到夜深,最后还是失望而终。
这首诗情感抒发较为直接,心理刻画较为生动,充分地表现了宫中失宠女子的幽怨之情。
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
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
王昌龄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