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积极奉献社会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反思(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反思关爱他人教学反思“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是八年级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在生活的点滴中得到培养后,能使学生在学校德育教学中得到行之有效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创造社会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加强关爱他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养成推己及人的处事准则,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因为,关爱他人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价值观。
社会是由无数个能力参差不齐的独立个体组合而成的,有的个体需要关爱,有有的个体就要伸出温暖之手予以帮助。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学校德育教育追求的应该是确保每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时能自然地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只有竞争意识而缺乏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精神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因此,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
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树立,注重的是学生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奉献精神的养成。
它意味着我们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意味着我们要求学生能以一种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希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多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并且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而是让学生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也能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并且作为一种习惯持久地保持下来,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在贯穿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时刻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与人为善、奉献社会,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而努力。
在“关爱他人、与人为善、奉献社会”观念支配下的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师生之间关系也随之融洽,利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反思(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反思(关爱他人、服务社会)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教学反思关爱他人教学反思“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是八年级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在生活的点滴中得到培养后,能使学生在学校德育教学中得到行之有效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创造社会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加强关爱他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养成推己及人的处事准则,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因为,关爱他人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价值观。
社会是由无数个能力参差不齐的独立个体组合而成的,有的个体需要关爱,有有的个体就要伸出温暖之手予以帮助。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人,学校德育教育追求的应该是确保每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时能自然地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
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只有竞争意识而缺乏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精神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因此,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
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树立,注重的是学生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奉献精神的养成。
它意味着我们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意味着我们要求学生能以一种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希望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更多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并且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课堂上,而是让学生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也能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并且作为一种习惯持久地保持下来,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在贯穿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时刻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与人为善、奉献社会,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而努力。
在“关爱他人、与人为善、奉献社会”观念支配下的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和睦、师生之间关系也随之融洽,利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知识梳理与复习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关爱他人1.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
2.关爱他人要,,。
3.“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这告诉我们( )①与人为善,最终善待的是自己②帮助他人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③帮助他人不仅是付出,也是快乐④帮助他人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帮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深情丈夫”王世所43年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妻子,默默地付出,用真情诠释爱的真谛与永恒。
他的这份真情,我们可以理解为( )A.热爱生活,自尊自爱B.平等待人,乐于助人C.关爱亲人,承担责任D.热心公益,无私奉献5.当我们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别人时,会感觉到( )①付出太多,得到的回报太少,不值得②比得到帮助时更快乐③帮助他人不仅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也有益于自己④赠人玫瑰,手留余香A.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②④6.关爱是一门艺术。
下列说法与其不符的是( )A.要考虑他人的心理感受B.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和缺陷C.只要诚心就行,不必考虑其他D.要注意爱心传递的方式7.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以下对孟子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我年老后也像别人一样老,我年幼时与别人一样不懂事B.从我家的老人知道别的老人,从我家的孩子知道别的孩子C.用关爱自己父母、子女的方式,去爱世界上其他的老人、孩子D.把爱心先给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然后才能爱其他的老人、孩子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下面对格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学会主动关心、帮助朋友B.真诚和热情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友情C.在同学交往中太主动会掉价,被别人看不起D.主动交往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9.自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关爱孤寡老人活动之后,小明更加体会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小明是从这一经验中进行学习的。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

新2024秋季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听课记录: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奉献社会》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价值,认识不同领域中的社会奉献行为,并了解参与社会奉献的途径和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培养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导入教师行为:•播放一段关于社会奉献的感人视频,如志愿者在灾区救援、环保人士保护生态环境等场景。
•提问:“视频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感受视频中人物的奉献精神和社会影响。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
过程点评:•视频导入直观生动,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社会奉献话题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1.1 理解奉献社会的含义和价值教师行为:•解释奉献社会的含义,强调它是指个人或集体为社会发展、他人幸福而做出的无私贡献。
•举例说明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社会奉献事迹,分析其对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小组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它为什么重要?”每组派代表分享。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深入浅出,学生理解透彻。
小组讨论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奉献社会含义和价值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认识不同领域中的社会奉献行为教师行为:•展示不同领域(如教育、医疗、环保、公益等)中的社会奉献行为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的特点、意义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学生活动:•观看案例,思考其背后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角色扮演:选取一个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奉献行为的过程和感受。
过程点评:•案例展示丰富多样,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不同领域中的社会奉献行为。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责任感。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关爱他人》_9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一、教材分析:本框《关爱他人》主要讲述关爱他人的方式和积极影响,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要心怀善念,尽已所能,讲究策略。
通过本课的学习,协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知道关爱他人是正能量,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并掌握关爱他人的方式并在生活中尝试践行。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长辈的关爱下成长。
部分同学有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责任感,很难做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全面理解关爱他人也需要讲究策略,需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在协助他人的同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他人的方式和积极影响,懂得关爱是一门艺术,要心怀善念、尽己所能、讲究策略。
(二)水平目标能够认知关爱他人的方式并在生活中尝试践行,能够体会关爱他人是一门快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协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知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念,要尽己所能,要讲究策略。
知道关爱他人是正能量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关爱他人的表现;关爱他人的积极影响;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难点: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五、教学方法活动法、体验、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事例。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引申到身边关爱他人的行为,感受到“温暖中国”的社会正能量。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享受社会温暖的时候,享受爱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奉献自己的爱?板书:《关爱他人》(二)新知解惑板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1、关爱的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活动①“使用你的经验”p75小鸣和妈妈约好时间看电影,在错过公交站,手机又没电的情况下向陌生人说明情况,请求借用手机……思考: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师点拨:这种温暖的感受就是关爱的力量。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教案、教学设计

5.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对道德规范有一定的遵循意识,但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时,可能难以作出正确判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9.评价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实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关爱他人,不断提升道德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内容包括关爱他人的温馨场景,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等,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它们给我们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价值观?
5.角色扮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增进同理心。
6.情感引导: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他人实践的重要性。
8.课后实践:布置关爱他人的实色扮演: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关爱他人的过程。
6.总结提升:结合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7.课后实践:布置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8.评价反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实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4.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关爱他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探究活动二:P81
思考问题:
1、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道德模范?
探究活动三:P81
思考问题:
1、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结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
探究活动四:P82
问题:1、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2、在参加类似的活动时,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展示中国青年志愿者图标及介绍,了解该组织的性质及奉行的准则。展示志愿者劳动的图片
播放视频《微公益我能行》
举例讲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参与公益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服务社会
(一)交流展示
检查学生课前自学完成情况:
1、我们为什么要主动服务社会?
2、服务、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么做?
3、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公益活动?
学生结合书本自学并交流展示自学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欣赏图片:无所不在的志愿者(图片展示假期看到的一些志愿者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视频的播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不长,把时间放在辩论环节,以小组的学生,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让学生将知识点和实际情况相联系,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关爱他人。
(三)训练总结
课堂训练:见课件
课堂小结:带领学生按照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学生展示
学生谈学习收获
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行为习惯。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3单元 第7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的意义⎩⎪⎨⎪⎧关爱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关爱他人的艺术:要心怀善意;要尽己所能;要讲究策略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的意义: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要求⎩⎪⎨⎪⎧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1.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3.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4.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要尽己所能,要讲究策略。
5.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6.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7.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8.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1.(2021·百色中考)全国扶贫状元陈开枝25年来情系老区,截至今年5月底,他先后117次到广西百色等地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解决了5万多名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题,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广西扶贫工作特别贡献者”称号。
陈开枝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A)①应该心怀善意主动帮助他人 ②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③只有捐资助学才是奉献社会 ④参与扶贫一定能够获得表彰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2021·海南中考)2021年4月26日,海口市突降暴雨,一名小学生蹚水触电倒在水里,周围路人纷纷伸出援手,科学施救。
下列关于这一事件的评价中,最贴切的是(B)A .平等待人,促进社会进步B .关爱他人,彰显城市友善C .关爱他人,胜过珍爱自己D .奉献社会,履行合同义务3.时代楷模——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探究与分享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教材:P78图中中学 生这种情况,做了好事反被误会,如果没有目击 者,可能就会引发不必要的纠纷。(P77)
(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和老爷爷的行为? (1)这位中学生和老爷爷的行为都是心怀善意,帮助他人 的行为,他们懂得关爱他人。
(2)如果没有目击者,事态可能发展成怎样?
关爱的作用
2、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他
3、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人
1、心怀善意
关爱他人的做法
2、尽己所能 3、讲究策略
志愿服务
义务劳动
5、服务社会的意义(作用/原因/重要性):
01 02
退休工人曹师傅是一位热心人,热衷于组织和参加有关环保公 益活动,在他的影响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公益活动。
活动2 问题探究 交流分享
小芳参加学校举办的义卖活动,在出售自己的手工作品过程 中,由开始的紧张到后来与人交流越来越自然,这次活动既帮助 了他人,小芳也得到了锻炼。
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1视)野小不芳断的拓经展历; 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知)识结不合断自丰己富参; 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
4.关爱他人的技巧、策略有哪些?
①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 害他人的自尊心; ②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 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 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关爱的含义及表现
1、关爱传递美好情感,给人带来 温暖和希
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关 爱
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一 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 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尽己所 能,关爱他人。
小涛的好朋友赵磊知道了小涛的难处,非常想帮助他, 于是第二天早晨一进教室,就急切地大声对小涛说:“涛子,我 知道你家里穷,你连早饭都舍不得吃,我替你捐200元吧,够意思 吧?看着同学们投来的目光,小涛垂下了头…… 1、你如何评价赵磊的做法? 2、我懂得了,关爱他人要:---------
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75- --83页,通过自学解决以下问题。 1、关爱他人的含义? 2、从不同角度(他人、社会、自己)分析关爱他人的意 义(重要性、作用、原因) 3、如何关爱他人? 4、关爱他人,要讲究哪些策略? 5、服务社会的意义(作用/重要性/原因)?
6、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通过案例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
2、关爱他人的意义?(作用/重要性/原因)
①(对他人)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②(对社会)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 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 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 步。 ③(对自己)关爱他人,收获幸福。从一定意义上说,关 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策略之一 : 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
害他人的自尊心; 策略之 二 : 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的关爱他人?(关爱他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 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 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 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 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7、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应注意什么问题?
含义: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关爱与被关爱的表现:
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
材料一: 2017年6月26日,在成都地铁4号线上, 一位坐着轮椅的乘客上车,一名小伙伸出一只手拉 住轮椅并用脚卡住轮子,另一只手握着手机玩耍, 一直保持该状态20多分钟后,直至坐轮椅的乘客下 车。下车后轮椅乘客对小伙子表示感谢。
(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受着社会所提 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 会提供服务。 (2)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 么。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1课时 关爱他人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 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 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那个盲人认真地 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 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这样他们也 能看见我,这就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如果没有老人过来说明真相,这位中学生关爱他人的行为会被他 人误解,他与自行车主人之间可能产生矛盾甚至冲突。
分析:受人的素质、客观情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 间的误会难以避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关爱他人的行为, 而是应该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这一基本素养,始终心怀善意,也要 讲究策略。
3、如何关爱他人? ①要心怀善意。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 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材料二:一天下午,公交车即将发车时,售票员发现车后有一 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招手,于是赶紧提醒司机等一等,司机打 开车门让售票员下车去接老人。售票员赶上前搀扶这老人说: “您不用着急,车子在等您呢!”上车后,乘客们纷纷给老人 让座,老人感激地说:“让你们久等了,谢谢大家!”
材料三:小李培育的南瓜个头大、品质优,为了避免蜜蜂授粉时将较差南瓜 品种传给自己的南瓜,小李将优质的南瓜种子分给邻居们种植,从而使邻居和自 己都获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