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内的火场温度资料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现场的火情侦察及紧急避险探究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现场的火情侦察及紧急避险探究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现场的火情侦察及紧急避险探究摘要:高层建筑风险隐患多,发生火灾后火势发展蔓延快,人员疏散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易造成消防救援人员伤亡。

在讨论高层建筑火灾危害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现场的火情侦察和紧急避险进行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情侦察;紧急避险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登高车辆现场展开困难、垂直供水困难、火灾负荷大易形成立体火、内部情况复杂、内外坠落物多、人员疏散难等扑救难点。

在火灾中,火情侦察的任务是正确分析、判断、确定起火部位,查明受烟火威胁区域、人员被困位置、数量以及进攻路线等,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指导和依据。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易发生轰燃、倒塌、触电、迷路等危险,全面提升消防救援人员在火灾扑救现场的紧急避险能力,降低伤亡率势在必行。

1 高层建筑火灾危害1.1 火灾蔓延迅速我国高层建筑形式复杂多样,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外筒式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外框架(筒)-钢内框架体系等十余种。

大量写字楼、综合体高层建筑存在二次装修分隔,装修材料耐火等级、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等设置不符合建筑规范[1]。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其热辐射和热对流会很快引起周围可燃物燃烧或产生飞火。

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不能迅速控制火势,火势可能会突破石膏板、木板隔墙,高温烟雾可能通过上部吊顶扩散,造成灾情发生变化扩大。

1.2 烟气扩散快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室内装修材料、家具等可燃物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并迅速蔓延到室内空间。

另外,由于烟火可通过外窗、装饰物或保温材料向上燃烧,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通过高层外立面保温材料迅速蔓延的火灾。

同时大量的内部管道井、电梯井上下贯通容易产生“烟囱效应”,极易形成立体火灾。

1.3 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难度大。

首先,高层建筑的空间高度大,但疏散出口少、楼层内可供疏散的面积小。

其次,高层建筑中存在着大量的可燃易燃物质,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和有毒气体。

建筑火灾发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建筑火灾发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建筑火灾发生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建筑火灾是一种严重的天灾人祸,它的发生往往带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会导致人员伤亡和死亡。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对于建筑火灾的发生,不仅需要进行积极的预防和防范措施,同时,在发生火灾后也需要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火灾的发展,减少火灾的危害。

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建筑火灾的三个阶段。

一、燃烧起火期上述燃烧起火期,是建筑物火灾发生的起始阶段,也是火灾发展客观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内,建筑物中出现的火源逐渐加热、着火并引发燃烧,伴随热量的迅速释放,热量的辐射、传导和对流作用使得可燃物的温度开始升高,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释放气体和烟雾,从而助推了火灾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火灾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燃烧的温度和火焰都非常猛烈,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财产都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

二、助燃扩散期燃烧起火期过后,建筑火灾往往会进入到助燃扩散期。

此时,火焰已经烧毁了一些可燃物质,但是火灾的能量仍然非常庞大,它在不断地向周围扩散。

在这个阶段,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和空间被完全包裹在大火焰之中,火势更加旺盛,同时火灾也开始形成火场,火灾现场温度和热辐射非常高,当场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环境的扰动已经非常强烈,在气流、烟雾和烟气的作用下,火场地点内空气流动不畅,所以容易引起二次火灾或人员因缺氧而死亡、窒息等。

三、尾因消散期尾因消散期是建筑火灾发生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几乎所有的可燃物质都已经被烧尽,火焰逐渐减弱、热辐射也逐渐消失,同时现场烟雾和粉尘也越来越少。

在这个阶段,建筑物的内部状况已经明显得到了改变,热能和火灾能量对环境的扰动也比之前要小得多,在火势完全熄灭后,灾害现场将会保持几天到几周左右的时间,化学品的残留物以及存在火雨等情况,都会给处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危险。

总的来说,建筑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天灾人祸,它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燃烧起火期、助燃扩散期和尾因消散期三个阶段。

建筑结构火灾实验报告总结

建筑结构火灾实验报告总结

建筑结构火灾实验报告总结概述:建筑结构火灾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建筑材料和结构对火灾蔓延和热传导的影响,以提供有效的防火保护措施和设计指导。

本报告总结了通过进行实验所得到的关于建筑结构火灾行为的重要发现和结果。

一、火灾蔓延特性分析1.1 火焰蔓延速度与材料燃烧性能关系通过实验观测,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影响着火焰蔓延速度。

高温下易燃材料会迅速释放可燃气体并扩大火场范围;而难燃或阻燃材料则令火势得到有效限制。

1.2 结构布局对火势扩散的影响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不同类型建筑平面布局及出口通道设置,并观察其对火灾蔓延速率的影响。

合理规划出入口通道以及消防设施位置能够有效地减缓火势蔓延速度、增加逃生通道安全性。

1.3 建筑外墙防火措施的研究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多种常见建筑外墙材料的耐火性能。

结果显示,采用难燃或阻燃外墙材料可有效提高建筑整体的抗火能力,并减轻火势蔓延速度。

二、结构稳定性与抗火设计2.1 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在火灾条件下的表现比较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在火灾环境中受到极端温度作用后的行为,我们发现钢结构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而失去强度,进一步导致建筑倒塌;而混凝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承载能力。

2.2 结构施工质量对防治火灾扩散影响经过实验控制组和试验组进行比较观察,我们发现良好的施工质量是确保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细施工可以提高纵横向连通性及密闭性,从而降低了火势传播速率以及避免了火灾事故的扩大。

2.3 专用防火材料对建筑结构阻燃性能的增强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高效的专用防火材料(如防火涂料、阻燃夹层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在火灾中的抵抗能力。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还可以降低热传导和保护结构基本完整。

三、应急逃生设计与消防设备配置3.1 安全疏散路径规划靠谱性验证通过实验模拟不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过程及时间,我们检验了安全疏散路径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科学合理的路径规划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逃生难度,提高人员疏散效率。

火灾的三个阶段

火灾的三个阶段

火灾的三个阶段火灾的历程火灾通常经历三个阶段:着火过程,火灾旺盛阶段,火灾衰减、熄灭阶段。

(1)着火过程引发着火过程的“源头”多种多样:明火、高温物体的表面摩擦或冲击产生的火花、静电放电或电气设施产生的电火花、聚焦的日光、缓慢氧化积蓄的热量(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称为自燃)、闪电或雷击等等。

以火灾中最常见的可燃物质木柴为例,着火过程是:加热到110℃前是木柴干燥失去自由水的过程,175℃分解出化学结合水,185℃开始分解,230℃开始碳化,300℃以上开始燃烧。

300℃则称为木柴的燃点。

工业和民用建筑物中常见可燃物的燃点为:木材300℃,纸130℃,汽油280℃,布200℃。

(2)火灾旺盛阶段从着火到形成火灾,通常需5~15min,有时会更快或更慢。

这一过程中燃烧是局部的,升温也不同步,即使火场温度汛速升高,建筑物还未烤热,故对建筑物尚无明显威胁。

此时,若能扑救,可使火灾消灭在萌发阶段。

着火以后,灾区内的可燃物燃烧,进入火灾的旺盛阶段。

随着可燃物种类、数量、供氧情况不同,火灾以不同方式持续,对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①闪燃。

可燃液体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的一闪即灭的短暂燃烧。

由于新的蒸气来不及补充,这种燃烧不会持久。

只要不引起其他燃烧,对建筑物基本无害。

但是,闪燃是燃爆危险的警告,切不可掉以轻心。

②爆燃。

由火炸药或燃爆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快速燃烧,有时在一瞬间完成。

爆燃对建筑物造成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冲击波。

轻度破坏时仅玻璃破碎、门窗损坏、砖墙出现小于5mm的微细裂缝和稍有倾斜。

严重破坏时可致房屋倒塌。

破坏烈度与冲击波强弱和建筑物结构有关。

③持续燃烧。

可燃物在供氧的情况下充分燃烧,其旺盛程度与持续时间与可燃物的种类、数量、堆放方式、位置、供氧情况等有关。

火场温度常可达1000℃以上,持续时间也可能较长。

对建筑物的损害主要来自高温灼伤、烟气损害等,轻则使材料剥裂、脱落,重则发生坍塌。

持续燃烧常常是火灾中的旺盛阶段,也是对建筑物损坏最重的阶段。

青岛居民楼 耐火等级标准

青岛居民楼 耐火等级标准

青岛居民楼耐火等级标准一、建筑材料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青岛居民楼的建筑材料应满足耐火等级要求。

耐火等级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重要性、使用层数和高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青岛居民楼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其耐火能力由高到底。

其中,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最高可耐火3小时,而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在离开火源后不到1小时就会失去承重能力。

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

二、结构要求在耐火等级标准中,建筑物的结构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青岛居民楼的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并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

具体来说,承重墙、楼板和屋顶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此外,建筑物的梁、柱、板等主要构件也应有相应的耐火极限要求。

三、防火分隔防火分隔是阻止火灾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青岛居民楼中,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措施对建筑物进行防火分隔。

其中,防火墙是防止火灾蔓延的重要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小时。

防火门和防火窗也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在火灾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

四、消防设施消防设施是居民楼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主要包括灭火器、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这些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置,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同时,居民也应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消防设施,提高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

总之,青岛居民楼的耐火等级标准涉及到建筑材料、结构要求、防火分隔和消防设施等方面。

在设计和建造居民楼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火灾发生与蔓延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火灾发生与蔓延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火灾发生与蔓延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第一章:引言火灾一旦发生,其速度和规模都很难预测。

为了提高火灾的防范和应对措施,科研人员开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火灾发生与蔓延过程进行研究,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响应火灾应急。

本文旨在介绍火灾发生与蔓延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包括火灾数学模型的建立、模拟方法的介绍以及案例分析等。

第二章:火灾数学模型的建立火灾温度场的描述是火灾数学模型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般来讲,火灾数学模型可以分为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两种。

1. 离散模型离散模型采用零维、一维和二维等离散化的方式来描述火灾温度场,并对火灾区域内的每个离散点进行计算。

根据火灾发生机理和现场状况,离散模型分为时间离散和空间离散两种。

时间离散模型主要是利用数值方法对火灾蔓延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离散化时间可以计算出每个时刻火场温度场的分布情况。

空间离散模型则采用网格计算的方法对火场进行离散化,通过建立网格模型计算每个网格点的温度分布情况。

2. 连续模型连续模型则采用连续分布函数对火灾温度场进行描述,通过求解数学方程来预测火灾温度场的变化。

连续模型分为自由面模型和收缩过程模型两种。

自由面模型主要是通过自由面相火焰高度和火焰温度的关系来推导温度场分布;而收缩过程模型则是通过分析火焰收缩过程的物理特性,来预测火焰温度分布的变化。

第三章:火灾数值模拟方法的介绍数值模拟方法指的是将火灾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代码,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和可视化分析。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火灾数值模拟方法:1. CFD方法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流体流动的方法。

在火灾数值模拟中,CFD方法主要是对火灾温度场和火灾烟气运动的模拟,旨在分析火灾蔓延过程中火焰的扩散速度和温度分布等参数。

2. FEM方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方法是一种通过将一个区域离散化为数个小区域,将其变成一个有限元体系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

建筑物内的火场温度

建筑物内的火场温度
们全部代入该方程并重新整理可得:
第二节 建筑物 内的火场温度
一、室内火灾温度
的计算*
二、火场温度的判 断依据 三、影响建筑物内 火场条件的重要因 子
Tg qC0.5C 2PAWH12ToATAW1i 2X k 11Ti qR 0.5C 2PAWH12ATAW1i 2X k
(6-15)
Tg应当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例如龙格-库塔法),T1的 值仍需由Tg决定,通过在每一时间步上进行几次迭代计算 就可得到它们的合适值。计算中把燃烧持续时间定为mf / m,式中mf为火灾载荷,用千克当量木材表示;m为质量燃 烧速率。当超过这段时间后便认为qc等于零。
近似为常数。若用表示之,上式可改为:
q LC P T g T oA W H 1 2
(6-7)
(四) 壁面热损失(qW)
第二节 建筑物
以导热形式经壁面传出的热通量应当用数值解法求出。 内的火场温度
就是说把壁面分成若干薄层,对每一薄层可列出其瞬态导
热方程,然后求解它们组成的方程组以得出导热损失速率,一、室内火灾温度
当Tg 》T0时,式(6-3)可简化为:
(三) 对流热损qR失(AqW L)FTg4
(6-5)
火场条件的重要因 子
这种热损失按下式计算:
q L m F C PT g T o
(6-6)
式中,mF是烟气的流出速率。假设mF =mair(即忽略 燃料挥发分的质量),则由川越邦雄的公式可知mF/ AWH1/2
T
T
Tg Ti
Tg4
Ti4
0.023
(kW/:
T
1F
1
i
1 1
(6-12)
u 3 .3 1 5 0 T u 3 .0 9 1 4 0(6-13)

消防工程师常用公式整理

消防工程师常用公式整理

消防工程师常用公式整理消防工程师在工作中需要应对各种火灾风险和安全问题,掌握常用的公式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整理了一些消防工程师常用的公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计算和评估各项参数。

1. 建筑物疏散时间计算公式建筑物疏散时间是指在火灾发生时,人员从建筑物内疏散到安全区域所需的时间,常用公式如下:疏散时间 = (人数 ×疏散系数) / 疏散率其中,疏散系数表示人员疏散时的阻力程度,疏散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疏散的人数。

2. 火场烟气温度计算公式火灾发生后,火场产生的烟气温度对人员逃生和救援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常用公式如下:烟气温度 = (火场热释放速率 ×烟气系统总阻力 + 室温) / (火场热释放速率 ×烟气系统总阻力系数)其中,火场热释放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火灾产生的热量,烟气系统总阻力表示烟气在排烟系统中的阻力,系数表示火场的特性。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流量计算公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常见的消防设施之一,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需要计算系统所需的水流量,常用公式如下:水流量 = 建筑物容积 ×热释放速率 / 喷头覆盖面积其中,建筑物容积表示火灾发生后需要喷水灭火的空间容积,热释放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火灾产生的热量,喷头覆盖面积表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头所能覆盖的面积。

4. 消防泵功率计算公式消防泵是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防工程师需要计算所需的泵功率,常用公式如下:泵功率 = (所需扬程 ×流量) / (102 ×泵效率)其中,所需扬程表示消防泵所需提供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之和,流量表示消防泵每分钟所能提供的水量,泵效率表示水泵工作时的效率。

5. 气体泄漏扩散速度计算公式气体泄漏扩散是消防工程师在处理有关气体泄漏风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常用公式如下:扩散速度 = (泄漏速率 ×安全距离系数) / (扩散系数 ×气体浓度)其中,泄漏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气体泄漏的速率,安全距离系数表示距离泄漏源的安全距离,扩散系数表示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能力,气体浓度表示泄漏地点的气体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化,各面脱落
矿渣水泥(K)
颜色 外形变化
深灰



粉Hale Waihona Puke 无深灰白无
灰白
与普通水 泥相同
浅黄
与普通泥 相同
浅黄
与普通水 泥相同
火山灰水泥(H)
颜色 外形变化
浅粉红



粉红



灰红白 与普通水 泥相同
浅黄
与普通水 泥相同
浅黄
与普通水 泥相同
用矿渣水泥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恒温灼烧试验,试验结 果见表6-2。
AWH1/2 近似为常数。若用表示之,上式可改为:
qL CP Tg To AW H1 2
(6-7)
(四) 壁面热损失(qW)
第二节 建筑物
以导热形式经壁面传出的热通量应当用数值解法求出。 内的火场温度
就是说把壁面分成若干薄层,对每一薄层可列出其瞬态导
热方程,然后求解它们组成的方程组以得出导热损失速率,一、室内火灾温度
为了简化模型还要使用以下假设:(1) 燃烧是完全的, 且全部在室内进行;(2) 室内的温度始终是均匀的;(3) 室 内所有内表面的传热系数都相同;(4) 流向及穿过房间边 界流出的热流按一维传热处理,就是说忽略墙角、墙边等 具体形状而将边界假设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
(一) 释热速率(qC)
假设充分发展火灾处于通风控制状态,即释热速率可
凝土表面的回弹值,判断混凝土被烧温度的高低。
第二节 建筑物 内的火场温度
一、室内火灾温度 的计算 二、火场温度的判
Tg4 Ti4
0.023
(kW/m2K)
(6-11)
式中,T为集总辐射率,即:
T


1
F
1
i
1 1

(6-12)
u 3.3 10 5 Tu 3.09 10 4 (6-13)
通过联立求解方程(6-12)至(6-13),可得到各层的 温度,最后按下式计算qW。
颜色 红 红 红
粉红 粉红 粉红 粉红偏灰 粉红偏灰 粉红偏灰 灰里稍带粉红 灰里稍带粉红 灰里稍带粉红 灰白 灰白 灰白 浅黄 浅黄 浅黄
外形变化情况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角有少量脱落 边开始有少量脱落
边脱落 面局部有少量脱落 全部裂开并有部分脱落
面大部分脱落 面全部脱落 面全部脱落
(二) 根据混凝土表面强度变化判定火场温度
混凝土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其强度将不断降低。如 果受热时间比较短,温度比较低时,外形还未发生变化, 眼睛无法看出各部位受热温度的差别及强度的变化。但当 混凝土受热温度不同时,其表面硬度会发生变化,这种变 化可以借助仪器测量出来。
1、测定回弹值 回弹仪检测作为一种非破损检测技术,在常温下可以 用来评定混凝土的质量。火灾中混凝土受高温作用后,其 微观结构受到了损害,表面硬度发生了变化。由于各部位 在实际火场中受热温度不同,各部位也相应地表现出不同 程度的损伤,因而各部位的回弹值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用 回弹仪检测混凝土构件表面硬度,可以定性地判断烧损程 度,判定其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混凝土表面回弹值与受 热温度、时间的关系见表6-3。
第二节 建筑物 内的火场温度
一、室内火灾温度
的计算*
二、火场温度的判
断依据
三、影响建筑物内
火场条件的重要因

二、火场温度的判断依据
火场的温度可根据混凝土外观和强度变化、化学成分 的变化及火焰的颜色等条件来判断。
第二节 建筑物 内的火场温度
(一) 根据混凝土外观和强度变化判定火场温度
一、室内火灾温度
这q样W 热 平AT衡方AW程1(6iT-g14)XTi中2k的1 各项便都确定了(6,-1将4)它
们全部代入该方程并重新整理可得:
第二节 建筑物 内的火场温度
一、室内火灾温度
的计算*
二、火场温度的判 断依据 三、影响建筑物内 火场条件的重要因 子
Tg

qC
0.52CP AW H 1 2To 0.52CP AW H 1 2
见图6-2。
的计算*
12
j
n-1 n
二、火场温度的判
T1
T2
Tj
Tn-1
Tn
T0
断依据 三、影响建筑物内 火场条件的重要因 子
图6-2 通过房间壁面的瞬态导热过程
设划分的总层数为n,每层的,厚度为X,则对于壁面 最里层可写出:
XC1
T1 t

Tg Ti 1/ 1 X / 2k1
回弹值降 低率(%)
2
6
18
42
加热时间 (min)
0 25 0 30 0 35 0 40
最高温度 (℃) 15 794 15 845 15 845 15 865
回弹值
21 8.3 29.3 9.3 22.3 6.0 24.5 2.0
回弹值降 低率(%)
60.5
68.1
71.3
91.8
从表6-3可以看出,随着加热持续时间的增长、温度的 升高,回弹值越来越小,回弹值降低率越来越大。在加热 5~10min(556~658℃)时混凝土表面硬度变化不大;加 热50min(898℃)以上时,混凝土表面已严重粉化,回弹 值为零。火场勘查人员可以根据混凝土回弹仪测定被烧混
第二节 建筑物 内的火场温度
一、室内火灾温度 的计算 二、火场温度的判
断依据*
三、影响建筑物内 火场条件的重要因 子
表6-2 矿渣水泥混凝土颜色、外形变化
与加热温度、时间的关系
温度(℃)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时间(min) 30 60 90 30 60 90 30 60 90 30 60 90 30 60 90 30 60 90
用普通水泥(P)、矿渣水泥(K)、火山灰水泥(H)制成标 的计算
准混凝土试块,模拟实际火灾升温曲线对试块进行灼烧试 验,试验结果见表6-1。
二、火场温度的判
试验表明:三种水泥制成的混凝土试块受热后颜色都
会发生改变,颜色变化规律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大体是相同 的,都是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温度的升高,颜色由红→ 粉红→灰→浅黄这条规律变化。
XC
j

T j t

X
T j1 T j / 2k j1 X
/ 2k j
X
Tj / 2k j
T j1 X / 2k j1
对于壁面最外层有:
(6-9)
一、室内火灾温度
的计算*
二、火场温度的判 断依据 三、影响建筑物内
XC n

Tn t

Tn1 Tn X / 2kn1 X
环境温度(K);F是室内气体的有效辐射率,它可由下式计
算:
F 1 exp KX F
(6-4)
第二节 建筑物 内的火场温度
一、室内火灾温度
的计算*
二、火场温度的判
式中,XF是火焰厚度(m);K是辐射系数(m-1)。彼得森 断依据
取值为K =1.1(m-1),它是由木垛火的试验数据得出的。三、影响建筑物内
写为: qC 0.09 AW H 1 2H C
(6-2)
式中,HC是可燃物的燃烧热,此处取为木材的燃烧热
(18.8MJ/kg)。并假设从t=0时开始,qC将保持不变,直
到可燃物全部消耗为止。这样便忽略了木炭的燃烧阶段,
因为木炭燃烧与气相燃烧相比要缓慢得多。实际上充分发
展火灾阶段有时也存在燃料控制状态,因此使用上式估计
表6-1 混凝土外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加热时间 (min) 不加热
10 20 30
40-60
70-80
90 以上
最高温度 (℃) 15 658 761 822
925
698
1000 以上
颜色 浅灰 微红 粉红 灰红 灰白黄
浅黄白
浅黄
普通水泥 外形变化 无 无 无 无
表面有裂纹,放置 不粉化,角有脱落 裂纹加大,时角脱

X
T1 / 2k1
T2 X
/ 2k2
(6-8)
设划分的总层数为n,每层的,厚度为 X,则对于壁面 第二节 建筑物
最里层可写出:
内的火场温度
XC1
T1 t

Tg Ti
1/ 1 X / 2k1

X
T1 / 2k1
T2 X
/ 2k2
对于壁面内部的第j层有:
当Tg 》T0时,式(6-3)可简化为:
火场条件的重要因
(三) 对流热损qR失(AqWL) FTg4
(6-5)

这种热损失按下式计算:
qL mF CP Tg To
(6-6)
式中,mF是烟气的流出速率。假设mF =mair(即忽略 燃 料 挥 发 分 的 质 量 ) , 则 由 川 越 邦 雄 的 公 式 可 知 mF/
断依据*
三、影响建筑物内 火场条件的重要因
试验还表明:混凝土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当加热时间 子 不足50min(温度低于898℃),试块外形基本完好,只有四 角稍有脱落;当加热时间持续到60 min(温度925℃),边角 开始粉化脱落;70min(温度948℃),混凝土各面开始粉化; 80min(温度968℃),表面的粉化深度5~8mm;90min(温度 986℃),表面粉化深度8~10mm;100min(温度1002℃), 表面粉化深度10~12mm;120min(温度1029℃),表面粉化 深度12—15mm。从混凝土表面裂纹大小也可以看到被烧 温度的变化。
第二节 建筑物 内的火场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