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解析

合集下载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凄凉哀伤的象征
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 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
suí
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
古人以为蝉餐 风饮露,是高 洁的象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借助这些意象,将词人国破家亡、天 涯沦落的悲苦,以及孤独寂寞的忧郁情 绪和愁苦不安的心情宣泄得淋漓尽致。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钱起 ·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 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古诗 常见 意象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意 谁家。”
象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月亮是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思乡、
品 回首月明中。”
思国的
诗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代名词

—— 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意象: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
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 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 • 杜鹃 哀怨、凄凉或思归等悲苦、悲愁情感 •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什么是意境?

“意”,作者的感情;“境”,
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
(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
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
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登 高 杜甫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品味情景式赏析
•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意境有何特点?)
•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应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三 方面缺一不可。
• 4.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景)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
(论法、表情)
阳光普照
日江山
绝句(其一)
杜甫 风 花 草
迟日江山丽
四野青绿
溪水映日
明 丽
春风和畅 阔 百花竟放 远
风送花香
表明 达净 对绚 初丽 春的 景初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融泥 燕子 暖沙 鸳鸯
泥融土湿 衔泥筑巢
沙滩暖和 鸳鸯静睡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及登岳阳楼

置身诗境_缘景明情 及登岳阳楼
缘置 景身 明诗 情境
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 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
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 自然景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 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 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境互相交 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 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简 言之,就是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济无
舟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拘
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
杜甫眼中不只是一个 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 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 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
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

势不凡,惊天动地。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 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空山、明月、清泉、松、竹、 浣女、渔民,这些都是意象。 这些意象有机地构成了一幅 明丽的图画:山中秋雨过后, 一片清新,洗衣女笑语喧哗 着回家了,而渔民们则趁着 月色打渔去了。这里既有自 然的美景,又有勤劳的山民, 多么清幽宁静啊!这就是作 者所展现的意境。 整首诗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 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登岳阳楼
(唐)杜甫
后乐先忧, 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 杜少陵可与言诗。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单元解读

单元解读
1、掌握常用表述意境的术语: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掌握品味意境的方法:借助意象,品味意境。认知
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苍凉悲壮 萧疏凄寂 淡雅幽远
闲适恬淡 安谧美好 清冷幽静
Hale Waihona Puke 一、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 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把自己投入到诗歌所描绘的境 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二、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 描绘的景或物或人,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 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 情。
三、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 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 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 “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 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 游子)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 悲愁)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 隐逸) 美人 神女 灵修 (国君) 羌笛 竹笛 羌管 蟋蟀 (思乡)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音信、书信) 白雪 玉壶 冰心 (高洁)
五、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 1、抓画面(意象) 2、激起联想与想象3、感受“此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诗歌鉴赏方法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诗歌鉴赏方法
【答题思路】指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情感。
( 分辨以景衬情是正衬还是反衬)
高考考点及答题思路
提问方式
知识储备
答题思路
1、列举意象,分析作用 2、描绘画面(意象连缀、忠于
原诗、语言优美)
1、描绘景物画面, 意象及作用 概括意境 描绘画面
2、分析意象及其作 意境 用
3、概括意象内涵、 景情关系 分析情感
第三步,体会诗人感情。 失望——希望——失望惆怅 诗人寻访不遇的失望惆怅之情表达得 曲折多致。
3、抓住诗中的写景佳句,品味其中的精妙。 天仙子 张 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 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 满径。 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 妙处。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怎样才能置身诗境呢?
1、借助自己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 人取得共鸣。 村前弯弯的小河美在哪里?游泳、抓 鱼、玩沙滩游戏,充满了无限欢乐。 2、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调动视觉、听觉与触 觉,尽量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山崩地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 连。”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思路】
排列意象,连缀成句,再现画面,概括意境。 !再现画面要忠于原诗,力求语言优美。
!概括意境用四字短语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分析】 常见的描写角度有: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触觉 ) 动静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 虚实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

好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何更好的赏析诗歌

好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何更好的赏析诗歌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成文
例:青翠可掬的山层层叠叠。不远处, 飞瀑从天而降,濛濛细雨落在草木上, 草木愈见葱翠。清碧的山泉在诗人身边 迤逦而行,蜿蜒的山径已依稀难辨。诗 人正感迷惘,拐过一道山崖,前面花明 柳暗,几间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试用上面方法扩写以下诗句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 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 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
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 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 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 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诗文扩写式赏析
鉴赏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景,离不开情。 有如下步骤可以借鉴: 1、看诗歌标题、注释,首先获取一个总体 印象。 2、找出诗中写景、物、人的词语,注意修 饰语。 3、借助想象和联想,根据诗歌中的画面, 明确那是怎样一幅图景,即诗歌描绘了什么 或写了什么。 4、根据景物的特点,感受那种情境下给人 带来的感受,也就是说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
高远辽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 相对的二组概念: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 、高远、壮阔、晦涩、深远 、空寂、幽静、宁谧、朦胧 、萧条、明快、荒凉、冷寂
二、品味情景式赏析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意境有何特点?)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 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 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 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 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 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 即“境生象外”。

高中语文 2.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

高中语文 2.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运用“置身诗境”是指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象中让自己进入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有些诗歌写的不是生活中的实物、景色,而是一些神奇的传说和光怪陆离的景象,或者本就是存在于诗人想象中的物象和景象,这种境界是读者从未体验过的。

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力求与诗人取得共鸣。

因为传说也好,诗人的想象也罢,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而来的,是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缘景明情”,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我们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

有些作品篇幅短小,出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只需将诗中的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大,情绪起伏,诗思奇妙,就需要我们抓住其中比较典型的意象,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加以想象来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是以一联、一句,甚至一字见奇,我们就要对这些出色之处多加赏析,品味出其中的精妙来。

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以景言情的点睛之笔,我们切不可只见其景,不见其情。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写景诗、抒情诗和咏史诗的鉴赏中。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的意境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如果能抓住意象,发挥想象,品味诗歌意境,就可能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鉴赏古代诗歌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称之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就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自己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换言之,置身诗境,就是将读者自己置身到诗人创设的情境之中,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努力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

那么,如何做到置身诗境呢?1、运用“以意逆志”的鉴赏方法,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自身与诗人的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2、角色互换法:将自己假想成诗人,站在诗人的角度,用自己在某种情境中的内心感受反过来揣摩诗人的内心情感。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也可以说,只有走进诗歌的情境之中,才能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

缘景明情,是鉴赏写景诗、咏物诗的最常用、最重要的鉴赏方法。

缘,就是沿着、顺着,也含有依据、根据的意思。

缘景明情,也就是依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来探究诗人表达的情感。

一般来说,缘景明情就是指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这种方法运用的基本思路是:抓意象--品意境--探究情景关系--分析思想情感。

而“情景关系”无疑是这一思路中重要的一环。

下面来解说古诗中的情景关系的种类:人在常态下,其感情比较平静,但一旦受到外界特定情境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

简单地说,触景生情,就是先有外界的景物,后有思想感情,景在情先,情在景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仔细分析诗句特点,通过合理想象,抓住诗人心态, 扩写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基本方法
? 1:抓住诗句中的基本景点(意象)。 ? 2:抓住单个景点的基本特点。 ? 3:抓住整幅画面的特点,进而把握诗
的意境,理解人物的情感。 ? 4:合理想象、联想,巧加串联,扩写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 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例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情感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解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 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题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月夜,湖水天光
践 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 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
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从内容上分) ,主要运用了借古抒怀的手法。
? 作者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 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 意境: 萧瑟苍凉。 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
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 鉴赏诗歌,要诵读全诗,抓意 象,品意境,悟情感。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 意象(抓特点) 想象与联想 意境 明情
一、诗文扩写式赏析
? 游山西村 陆 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高洁
自主学习
什么是意境?
? “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 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意境就是将作 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 其中的想象中的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举例
雄浑壮丽 苍凉悲壮 清幽明净 萧疏凄寂 幽僻冷寂 淡雅幽远
壮阔苍茫 闲适恬淡 明丽清新 安谧美好 高远深邃 清冷幽静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2、即事感怀诗 4、怀古咏史诗 6、惜别送别诗 8、山水田园诗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题目类型:
?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 “主旨是什么” ? 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 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 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 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涉及的主要内容
意象出意境 炼字出意境
自主学习
什么是意象?
“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炼字型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 答题套路 ? ①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 ?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 ? 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 ①解释字义,或说出用法; ? ②展开联想描述句中景象; ? ③点出效果 。
(2)颔联的诗眼是什么?试分 析其表达作用。
? 诗眼是自和空。 ①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 ②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
意境: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
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 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 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 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鉴赏意境关键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诗歌中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
转移的,所谓“ 情哀则景哀,情乐 则景乐” (乐景也可以抒发哀情 )。诗 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来说有独特感受 的景物入诗。
酬的悲愤之情。
置身意境,缘景明情
自主学习
? 快速阅读知识短文《置身诗 境,缘景明情》.
单元学习重点
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 体会和品味诗歌意境美。
置身诗境Hale Waihona Puke ? 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 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 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 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 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 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 ③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 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2)颈联最能表达情感的是哪 两个字?请分析。
? 空,已。 ? ①空,白白地。已,已经,已然。 ? ②当年自许为“塞上长城”是徒然的,因
为现在已经是两鬓斑白却一事无成。 ? ③表达了岁月蹉跎(年岁已老)、壮志未
? 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 (2)主旨:作者借咏叹王昭君其人其 事,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 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 的怅惘之情。
课堂训练
登科后 孟 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开头两句采用了 __今__昔___对_ 比直抒胸臆_ 抒情方式, 达了作者 _考__中__科___举__进___士__后的兴奋和得意 的思想感情。
问题归纳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离别、游子
?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 梅花 ? 美人 ? 杜鹃 ? 羌笛 ? 青鸟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松柏 灵修
羌管 雁足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国君
坚贞
寒蛩 蟋蟀
思乡
尺素
音信、书信
? 白雪 玉壶 冰心
二、解题格式
? 1、所抒感情: ?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 2、概括诗歌主旨: ?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通过什么内容(借用 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