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成功脱离ICU,重新回到了生活中。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沟通问题。
由于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麻醉药物的影响,患者可能存在记忆障碍、注意力缺陷、语言障碍等问题,因此在ICU清醒患者中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ICU清醒患者由于心理和生理原因,可能会表现出非常敏感和易怒的情绪,因此护士需要采用一些沟通技巧来避免患者情绪的失控。
比如说,护士可以使用带有温暖色调的照明来营造一个温馨亲切的环境,或者播放一些轻音乐来放松患者的情绪。
此外,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护士需要关注自己的语气和肢体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强硬或者威胁性的语言。
其次,ICU清醒患者可能存在说话困难或者残疾等问题,此时医护人员需要适当地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来传达信息。
比如说,护士可以使用简单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为了避免误解和不必要的疑虑产生,参数操作时也可使用可视化辅助工具,如图示化的吸氧模式调整等,具体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案。
最后,ICU清醒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医学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此时医护人员需要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来帮助患者理解和遵守医嘱。
比如说,护士可以使用符号、图片和示意图等简单的视觉教学材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医嘱,有病理飞升的患者还可参考笑话梗。
总之,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与患者沟通,避免误解和疑虑产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患沟通的质量,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指的是人们使用非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技巧。
在ICU清醒患者中,由于患者可能由于病痛、气管插管或口腔机械通气等因素无法说话,所以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在ICU清醒患者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一些例子:1. 目光接触: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直视患者的眼睛来表达关心和尊重,并传递信息。
目光接触可以让患者感到被关注和理解,减轻他们的不安和恐惧感。
2. 手势:医护人员可以使用手势来表示一些基本的需求或询问,例如用手指示“是”或“不是”,或者用手比划表示“疼痛”或“不疼痛”。
3. 笔和纸:为了与患者进行更复杂的交流,医护人员可以提供一支笔和一张纸,让患者通过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这对于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了解他们的病情和感受非常有帮助。
4. 简单的肢体动作:患者可能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痛苦或不适,他们可以通过肢体动作(如握紧拳头、摇头或摇手)来暗示自己的状况。
医护人员应该留意这些肢体动作,并尽力理解患者的意思。
5. 电子沟通工具:一些ICU的清醒患者可能被连接到呼吸机或监测仪器上,无法通过口头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特殊的电子沟通工具,例如手持电子屏幕或符号板,让患者通过触摸屏幕或选择符号来传递信息。
6. 面部表情和姿势: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姿势来判断他们的情绪和舒适度。
患者可能会用紧皱的眉头和疼痛的表情来暗示自己的疼痛或不适。
在应用这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时,医护人员需要保持耐心和敏感,并尽量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应该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询问或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这种有效的非语言性沟通可以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减轻患者的不安和恐惧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对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回顾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间于我院ICU进行了治疗52例危重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采取常规性的ICU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对比两组中患者的负面情绪情况。
结果护护理前,两组中患者SAS以及SDS 评分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SAS以及SDS评分高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具备意义(P<0.05)。
结论在护理ICU危重患者期间,在常规护理上再对患者采取非语言沟通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字:语言沟通 ICU危重病人护理应用价值前言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间于我院ICU进行了治疗的52例患者为对象,对非语言沟通在ICU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回顾了52例危重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
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在22岁至84岁间,平均(49.75±9.86)岁。
观察组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在25岁至82岁间,平均(48.64±8.77)岁。
两组患者资料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在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再采取非语言沟通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为:1、医护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期间举止必须得体,仪表整洁,面带微笑,对患者情绪进行稳定[1]。
2、医护人员可以采取触摸的方式关心和鼓励患者,对患者存在的不适进行缓解,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患者,再对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时需要握住患者的手,安抚好患者情绪[2]。
非语言沟通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临床护理 · 239
年;对照组年龄24 ̄56岁,平均年龄 (36.5士2.8)岁,病程3.0~16.9
年,平均 (8-3±1.1)年。两组患者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
性精 神障碍躁 狂发作 、抑郁 症 。两组患者在 年龄 、性别 和病 程方面 的
1.4 统计学分析
·
本 次研 究 中所有数 据均在统计学 软件SPSSI6.0上予 以处理 。统计
中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差异则运用)c2进行检验。且以结果 P<O.05表 示为显著性 差异 (统 计学意义 ) ,I ̄J,P<O.Ol表示 为有极 显著
性差异 ,以结果 0.05表示为无差 异。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在积极执行各项操作的同时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其身心康复患之间的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方式非语言沟通比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其可以跨越不同的语言障碍利用人的动作表情目光空间距离和辅助语言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临床护理中应用非语言沟通有利于减少护患沟通过程中的主观问题达到护患双方心情愉快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的目的让患者在沟通中感到轻松而没有压抑感愤怒感和被轻视的感觉充分调动患者接受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遵医行为和健康行为10
综上所述 ,实施个性化护 理在改善精神 病患者静脉 输液依从性有 着较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 应用。 参考 文献 [1] 巩玉秀,郑修 霞,姚岚.社区护理学 [M].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3.
【2] 潘 金 娥 ,邱 国 亮,苏 勉 ,等 .延伸 性 护理 对 精神 分 裂症 患 者服 药 依 从 性 的影 I/ ̄j[J].广 州 医药 ,2012,43(3):43—45.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清醒的患者面临着身体状况不佳、环境陌生和情绪焦虑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治疗进程和情况,还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一、肢体语言清醒的患者可能由于疾病或治疗的原因,无法言语交流,这时候医护人员就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和他们进行沟通。
首先要做到的是注意患者的姿势和肢体动作,观察他们的表情和眼神,这可以很好地反映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当患者感到不适或者有需求时,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特定的姿势或动作,比如抓握床头护栏表示焦虑或者疼痛,闭眼表示疲倦或者不舒服等等。
通过细心观察和理解患者的肢体语言,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及时的照顾和帮助。
二、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们情绪表达的重要方式,对于清醒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ICU环境中,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治疗或环境的原因而感到焦虑、恐惧或不安。
这时候,医护人员的面部表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他们要学会用温和、安抚的面部表情来和患者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在告知重大疾病消息或开展治疗操作时。
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来传递鼓励和支持的信息,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心,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合作度。
三、触摸和肢体接触触摸是非语言性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传递温暖和关怀,舒缓患者的情绪和疼痛。
在ICU环境中,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独、恐惧和无助,这时候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触摸和肢体接触来给予他们支持和关心。
比如轻轻握住患者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膀,或者给予适当的按摩和理疗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宽慰,减轻他们的不适和焦虑。
在进行触摸和肢体接触时,医护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隐私,避免引起不适和误解。
四、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可以传递出温暖、关怀和理解等情感信息,帮助患者感到被重视和关心。
非语言交流在CCU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 Ghiya M N,Murty S,Shetty N,et a1.A descriptive study of hand injuries presenting to the adult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are center in urban India[J].J Emerg Trauma Shock,2017,10(1):19.
月 一2016年 2月,于本院 CCU病房住院的 92例重症患者,随机 分为观察组 45例和对照组 47例 ,对照组给 予常规护理 、健康 宣教 、饮食
指导等 ,护理过程 中的 交流 以语 言交流 为主 。观察组在 对照组的 基础上采 用非语 言 交流护理 ,包括仪 表管理 、表情 交流、辅 助工具运
比较 。结 果 观察组满意度评 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P<0.05);2组护理干预后 SAS及 SDS评 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P<0.05);其 中观察组 SAS及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护理干预后 sF一36量表 8个维度评分均
用、身体姿势及手势交流等 。采用护理 满意度 问卷、焦虑 自评 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 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 生活质量量表(Medica 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一36,SF一36),分别对 2组 患者 满意度 、焦E,February,2018,Vo1.25 ,No.5
非 语 言 交 流 在 CCU重 症 患 者 护 理 工 作 中 的 应 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生命被极大地延续,这些患者一般处于清醒状态但却无法进行口头交流。
针对这一特殊情况,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
患者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来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
医护人员可以提前训练患者用眼神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例如眨眼或移动视线。
这种沟通方式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愿望,也可以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安全感。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还可以通过手势和姿势帮助患者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患者可以用手指或者手掌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手势来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
患者还可以通过头部和手部的姿势来表达对体位的要求,如转身或抬高床头。
这种沟通方式通过简单的动作传递信息,不但方便了患者,也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可以通过笔和纸帮助患者进行书面交流。
患者可以使用纸和笔来写下想表达的话语,或者通过简单的画图来传达自己的需求。
医护人员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图片和文字,患者可以通过勾画相应的选项来回答医护人员的问题。
这种沟通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意愿。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方便患者表达需求和愿望,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安全感。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也赋予了患者一种满足自尊和自主权的机会。
在ICU清醒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当积极运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ICU(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专门为有生命危险的患者提供高级监护和治疗的部门。
在ICU中,患者可能因为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治疗过程中的限制而无法说话或使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
这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以及护理师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都提出了挑战。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和治疗效果。
一种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是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们情感和意图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ICU中,由于管线、面罩等因素的限制,面部表情可能会变得模糊或不清晰。
护理师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尤其是患者可能会通过眼神交流传递信息。
护理师应该学会读取患者眼神的含义,以便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意愿进行适当的护理。
患者可能通过眼神示意需要喝水或上厕所。
护理师应该主动提供帮助,并用适当的方式告诉患者他们的需求被理解和满足。
手势也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在ICU中,患者可能无法说话或发出声音,但他们可以使用手势来表达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患者可以通过伸手示意需要接触某个物体或进行某个动作。
护理师应该注意并解读患者的手势,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患者用手指向背部,可能是需要调整体位或给予病痛缓解措施。
护理师可以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互动,并以肢体语言回应患者的需求。
除面部表情和手势外,姿势也可以传递患者的信息和意图。
如果患者蜷缩在床上,可能是因为感到疼痛或不舒服。
护理师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姿势,并与患者进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师还可以使用适当的姿势和动作来传达自己的消息,保持亲切友好的姿势和微笑,可以传递给患者安全和温暖的感觉。
在ICU中,还可以使用图片、符号和手写字等其他非语言性沟通工具来与患者进行交流。
使用图片和符号告诉患者各种护理措施的含义和目的,以便患者能够参与自己的护理过程。
护理师还可以提供手写字条,以便患者可以写下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并与护理师进行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失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艳庚孟欣荣赵春红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5期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失语患者中的临床上应用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非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30例治疗后完全恢复,6例患者部分恢复,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重症监护病房;失语患者;应用效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越来越多,手术及外伤住进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同程度的失语,因此行之有效的沟通为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
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护患沟通是与患者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护理,但是护理过程中由于不了解患者内心想法,使得护理质量较差,患者护理后并发展较多[1]。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地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失语患者中的临床上应用效果。
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有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年龄为(59.3±1.2)岁,病程在1-6h,平均病程为(3.5±
2.4)h;对照组有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40~66岁,平均年龄为(56.7±0.8)岁,病程在1.2~6.5h,平均病程为(4.2±
3.1)h。
研究中,两组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权,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人员临床经验等进行护理,如: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
实验组采用非语言沟通,具体方法如下:①写字板的应用。
对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备好写字板,让患者写下自己的需求,护士给予及时的解决。
此种方法可以使护士更好的把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②图片的应用对于术后几日最痛苦而又缺乏书写能力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喜好,自制图文并茂的卡片。
嘱患者点头或摇头来表示确认或否认,从而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予以合理解决。
③手势语的应用手势语适合文化程度低无法书写的患者,患者只需用
简单的手势来表达自己的主要意愿。
监护病房因为家属不能帮助解释限制了此种方式的应用。
④呼叫器的应用病房床头备有呼叫器,患者只需轻轻按下呼叫器,护士即来至患者身边,解决患者的各种需求。
⑤其他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运用其他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如触摸,空间效应,体语,类语言等。
护士可以通过微笑,坚定的眼神,各种动作语言,消除患者的不安全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护患之间的默契与配合[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利用SPSS16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字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P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90%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5%)(P
3讨论
非语言沟通是伴随沟通而发生的一些非词语性的表达方式和行为的沟通形式。
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性及必要性为:①监护病房患者可能因为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因突然不能说话而得不到所需的帮助,感到害怕和痛苦。
因此,护理人员应设法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方法,减少沟通障碍带来的不良影响。
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后失语患者,有时因自己的需求得不到理解而出现躁动不安,不能有效的呼吸。
如果只采取简单的非语言交流方法,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气管导管脱落,坠床等[3]。
临床上,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非语言性沟通效果理想,它能够及时的了解并解决患者的健康需要,对于建立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提示,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4]。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失语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非语言沟通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但是,这种非语言沟通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加强心理学理论及技巧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朴玉粉,张洪君,骆金铠,等.多元文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 8(10): 29-30.
[2]边巍巍,周艳,梁娜.浅谈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安全性[J].护理研究,2009,23(11A):2893-2894.
[3]岳树锦,成翼娟.影响护士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 891-892.
[4]钟秋梅,高明榕,白利平.多元文化护理中的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1,3(9):678-679.
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