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戴望舒《我的记忆》素材

合集下载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
这记忆啊,在戴望舒的笔下,不是那种高大上、闪闪发光的存在,而是非常日常,甚至有点琐碎的东西。

就像他诗里写的那些个旧物、过去的场景,让我觉得记忆就像是一个装满杂物的老箱子,打开来,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有。

我特别佩服他把记忆描写得那么鲜活。

比如说,记忆就像一个老友,有时候不请自来,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噗”地一下冒出来。

这种感觉太真实了,就像我有时候突然闻到一种味道,就立马想起小时候外婆做的饭,那些个被遗忘在角落的画面一下子就全涌出来了。

而且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节奏,读起来就像是雨滴打在老窗玻璃上,滴答滴答的,不紧不慢。

不是那种慷慨激昂的调调,但是却能慢慢地钻进你的心里,让你跟着他的思绪,在记忆的长河里慢慢游荡。

我觉得戴望舒写这首诗就像是在做一个心灵的大扫除,把那些藏在心底的记忆都翻出来晒晒太阳。

而我读这首诗呢,就像是跟着他一起在翻找这些记忆的宝藏,虽然有些是破旧的、黯淡的,但组合在一起却有一种别样的美,一种属于生活、属于岁月的美。

这诗啊,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也开始审视自己的那些记忆,那些看似平常却又无比珍贵的点点滴滴。

戴望舒我底记忆解读

戴望舒我底记忆解读

戴望舒《我底记忆》教学要求:1、戴望舒《我底记忆》的生活化抒情及其意义;2、将抽象“记忆”具象化的艺术;3、以内在情绪的流动构筑诗形与旋律。

一、戴望舒概述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以40年代初在香港以抗日罪被捕入狱和营救获释为界,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如《雨巷》等;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强烈向往,诗歌显得明朗、诚挚,逐渐呈现出现实主义的特色,如《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我底记忆》是一首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品,如果说《雨巷》完成了戴望舒对李金发的象征诗派的改造,那么《我底记忆》这首诗则完成了戴望舒从象征派向现代派的过渡。

它标志着诗人对一个创作时期的结束和另一个创作阶段的开始,显示出诗人在新的艺术探索中诗风的转变。

全诗如下: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牠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牠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底喧嚣,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底声音是低微的,1但是它底话是很长,很长,很多,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它底话是古旧的,老是旧着同样的故事,它底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底声音,它底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底拜访是没有一定的,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甚至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但是我是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戴望舒《我的记忆》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我的记忆》原文与赏析

戴望舒《我的记忆》原文与赏析《我的记忆》戴望舒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但是它的话是很长,很长,很多,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它的话是古旧的,老是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甚至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但是我是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赏析:《我的记忆》首句便以拟人化的手法给记忆做了明晰的定义,“忠实”一词更是把作者对记忆的感情描绘出来,作者把记忆当成做好的朋友,是全文的潜层次基调,为下文的娓娓道来的叙写做了铺衬。

纵观全文,作者把记忆当成最忠实的朋友实际是对自己命运的悲叹,点名了作者在社会现实中不断碰壁,最终不得不寄希望于自己的记忆,用虚幻美化的记忆弥补自己内心的痛楚。

开头的两句在全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在第二段中的几个连续的“生存在”勾勒出作者的生活状态,“烟卷、粉盒、酒瓶、木莓”分别用了“燃着、破旧、颓垣、喝了一半”加以修饰,充分的体现出作者生活在百无聊赖、郁闷烦躁的甚至自暴自弃的状态中,唯一的亮点是“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就像是满山遍野的枯树中的一株新苗,它是希望的化身,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支柱,倾注了作者所有的寄托。

后几句加深了读者对作者生存状态的认识,缺乏活力的生命中看不到希望,能依靠的只有记忆和手中的笔杆,充满了落寞消寂惶惑之感。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400字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400字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400字《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篇一读戴望舒的《我的记忆》,就像是走进了一场朦胧的雨巷梦境,又带着点现实的烟火气。

初读时,感觉这记忆像是个调皮的小鬼,在戴望舒的脑海里东躲西藏。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嘿,他把记忆当成了比朋友还靠谱的存在。

这让我想起自己有时候,连最好的朋友都可能会忘记和我约好的事儿,但记忆这东西,它就像个顽固的钉子,死死地钉在那儿,想忘都忘不掉。

比如说小时候偷拿了妈妈放在柜子里的一块糖,结果被妈妈发现后狠狠教训了一顿,这事儿到现在都还在我的记忆里清晰得很呢。

戴望舒笔下的记忆,它没有什么华丽的外衣,就像个灰扑扑的小老头,“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这可和我们平时想象中的记忆不太一样啊。

我们可能觉得记忆应该是那些伟大的时刻,或者是美好的风景。

但戴望舒却告诉我们,记忆就在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物件上。

我就想啊,也许这就是生活吧,生活不是天天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这些琐碎的、不起眼的小瞬间。

就像我每天上学路上看到的那只总是趴在同一个墙角的小流浪猫,它可能也是我记忆里的一部分,虽然微小,但很真实。

不过呢,这诗里的记忆又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有时候感觉它很近,就像贴在耳边说悄悄话;有时候又觉得它很远,远到你伸手去抓都抓不住。

这让我有点迷茫,记忆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呢?是像戴望舒说的这样,还是有别的样子呢?我觉得吧,每个人的记忆可能都像一个独特的小盒子,里面装着的东西都不一样。

再看下去,这记忆仿佛还带着点淡淡的忧伤。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在热闹的人群里,反而会觉得自己的记忆被尘封了起来,只有当一个人安静下来,那些记忆才会像潮水一样涌来。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参加一个超级热闹的聚会的时候,周围都是欢声笑语,可我却突然有点恍惚,感觉自己的记忆像是被按了暂停键。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

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1.《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哎呀,读了戴望舒的《我的记忆》,我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满是旧时光的房间。

就像我上次在奶奶家,看到那老箱子里的旧玩具,一下子好多回忆都涌出来了。

他说“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可不是嘛,那些记忆才不管好坏呢,都一股脑儿地在我们脑子里呀!我的记忆也是忠实于我的呀!2.《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它是一个静默的少女”,戴望舒这样形容记忆,真的好形象呀!这让我想起我和小伙伴一起偷偷藏在树后的那次,那感觉就像记忆是个安静陪着我们的小伙伴。

记忆可不就是这样嘛,有时候悄悄地就出现了。

读这首诗,真的让我感触好多啊!3.《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它躲在生有洋梧桐的战栗的街心”,哇,这描写绝了!就像我每次经过那个街角的面包店,那股香味就会钻进我的记忆里。

戴望舒真厉害,能把记忆写得这么生动。

我的记忆里也有好多这样特别的角落呀!4.《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嘿,这多有意思呀!就好像我看到爸爸抽烟时的那缕烟,也会让我想起好多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呢。

记忆真的无处不在呀,就像这首诗说的一样,真神奇!5.《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它在颓垣的木莓上”,读着这句我就想到我们小区那破墙上的野果子,每次看到都会想起和朋友们在那玩耍的日子。

戴望舒对记忆的捕捉好细腻呀,我的记忆不也是这样藏在各种小地方嘛!6.《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它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哇哦,这让我想到我以前写的那些日记,翻起来的时候全是满满的回忆呀。

记忆真的是在这些小物件上呀,戴望舒写得太对了!我真的好有感触呀!7.《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它在多苔的石上”,这让我一下子想起老家门口那块长满青苔的石头,那上面可有我好多小时候的脚印呢。

戴望舒的诗让我明白,记忆就是这样依附在各种东西上的呀,难道不是吗?8.《我的记忆戴望舒读后感》“它在喝了酒的醉汉的臂上”,哈哈,这太有趣了!就像我看到舅舅喝醉后那红红的脸,就会想起好多他搞笑的事情。

戴望舒诗歌《我的记忆》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诗歌《我的记忆》原文及赏析

戴望舒诗歌《我的记忆》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戴望舒诗歌《我的记忆》原文及赏析【导语】:《我的记忆戴望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发自“现代”人心中的真正哀曲——戴望舒《我的记忆》简析

发自“现代”人心中的真正哀曲——戴望舒《我的记忆》简析

课例研究新教师教学以《雨巷》成名的戴望舒,是一位富有自觉意识的诗人。

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诗人情绪不断搏动。

在诗歌创作上,他带着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自觉借鉴西方诗歌的艺术营养,开始学会放弃外在的,表面的韵律和格式,大胆地探求内在的诗情,内在的节奏,变格律美为旋律美,从而形成了成熟时期的独特的风格,在诗歌对象的选择上,戴望舒成熟时期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努力在细微的琐碎事物中发现诗,诗人的书写突破了前期的低沉、伤感、愁苦的情绪,开始隐喻当时社会摧残之下的人的痛苦,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的生与死的思考。

多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手法,委婉地展现诗人的主观心境,把情绪客观化,显示了诗歌艺术的进步。

此时的诗作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的现代口语,具有散文美的行特点,比格律诗更有弹性,更适合于中国读者的要求。

《我的记忆》是名副其实的“现代风味”的代表作。

《我的记忆》作于一九二七年夏天,正是诗人情绪的落潮期,此时,由于政治风云,戴望舒受到国民党反动局的通缉,不得不匿居在友人家中,猝不及防的政治挫折使诗人陷入迷惘之中,为此,诗中也开始了政治生活的反映。

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诗人感情生活风波的某些痕迹。

回忆什么,本是心灵屏幕的任务,也实在是内心的一种隐秘。

在本诗中,诗人以简洁而平缓自然的语调,开门见山的叙述“记忆”与“我”的密切关系后,随即用了一系列充满感情色彩的意象,通过排比的方式表现诗人记忆中的往事,对个人日常琐碎生活进行了挖掘和内心抒唱。

意象物境日益生活化,诗句的排比自由化,语言具有奇幻美,表达感情更有弹性。

诸如“烟卷”、“笔干”、“粉盒”、“木莓”、“诗稿”、“酒瓶”、“花片”等等。

总之,“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都能引起他的记忆。

至于诗人“记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没有详细的陈述,使人感到扑朔迷离,难以捉摸,但我们把这些意象一个个串起来,就可体会到,这里有孤独、寂寞、疲惫,有撕碎了的爱情,有已经变得陈旧了的但却难却忘怀的往事。

戴望舒《我的记忆》赏析

戴望舒《我的记忆》赏析

戴望舒《我的记忆》赏析《我的记忆》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或是选一个大清早,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者沉沉地睡了,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戴望舒写出《雨巷》不久,就开始了对诗歌“音乐性”的“反叛”,写下了这首他自认为新的“杰作”的《我的记忆》。

诗人的创作历程中又矗立起一个新的纪念碑。

以此诗为题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的出版,成为1929年诗坛的一大盛事。

诗人对这首诗的偏爱远远的胜过《雨巷》。

这是可以理解的。

记忆,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感情,也是诗人对往事追念的一种感情形式。

在诗人戴望舒的笔下,通过具象的描述和拟人化的手法,抽象的情感变成了有生命有丰富精神世界的“老朋友”。

诗人在“记忆”中注入了人的感情,又在对“记忆”的描述中昼隐藏起了自己的感情,使这首象征派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意义,可以唤起无数读者情感的共鸣。

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失落无限的眷念之感,象流水一样淙淙流过每个读者的心灵,记忆的原野都会因此而绿茵丛生。

看去是一首无主题变奏曲,它却在读者的心灵中唤起各种人生主题的回响。

《我的记忆》这种隐藏了自己私情的抒情内涵的普遍性,正是它最重要的艺术魅力的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望舒《我的记忆》
我的记忆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
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
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
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
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
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
老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
老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或是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
或者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诗文赏析:
戴望舒送出《雨巷》不久,就开始了对诗歌“音乐性”的“反叛”,写下了这首他自认为新的“杰作”的《我的记忆》。

诗人的创作历程中又矗立起一个新的纪念碑。

以此诗为题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的出版,成为1929年诗坛的一大盛事。

诗人对这首诗的偏爱远远的胜过《雨巷》。

这是可以理解的。

记忆,是一种抽象的人类感情,也是诗人对往事追念的一种感情形式。

在诗人戴望舒的笔下,通过具象的描述和拟人化的手法,抽象的情感变成了有生命有丰富精神世界的“老朋友”。

诗人在“记忆”中注入了人的感情,又在对“记忆”的描述中昼隐藏起了自己的感情,使这首象征派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涵盖意义,可以唤起无数读者情感的共鸣。

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失落无限的眷念之感,象流水一样淙淙流过每个读者的心灵,记忆的原野都会因此而绿茵丛生。

看去是一首无主题变奏曲,它却在读者的心灵中唤起各种人生主题的回响。

《我的记忆》这种隐藏了自己私情的抒情内涵的普遍性,正是它最重要的艺术魅力的根源。

人在美好的一切,包括理想、爱情失去之后,伴随孤独寂寞而来的最忠实的朋友,就是咀嚼过去生活的记忆。

记忆忠实,记忆亲切,记忆几乎成了慰籍生活的密友,这是怎样一种辛酸而幸福的心境啊!《我的记忆》为了写出这种心境,首先是把记忆拟人化了。

第一节诗是一个概括,但已隐含着把记忆当成活生生而无限忠实于自己的好友了。

这样,整首诗都贯穿“友人”的特征,赋予抽象的情感以有生命的形态。

诗的第二节写我的记忆几乎无处不在,诗人用了一系列细微的事物的排比,把过去和现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拉近了,泯灭了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节诗格式有些单调,但由于选择的意象具体而充满生活的气息,就给人以形象的亲切感。

记忆到处都生存着,在“燃着的烟卷上”,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在“破旧的粉盒上”和“颓垣的木莓上”,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往日的诗稿”和“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和“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记忆无处不在的生存着。

这些具体的意象,看去信手拈来,实则有很丰富的暗示性,是美好的爱情生活,是爱情的欢乐与枯萎,是在痛苦中不平静的……任你去想象好啦!诗人朦胧的境界构成给了你想象的权利。

读了之后,任你怎样想象,诗人那颗不断地无时无刻地咀嚼过去美好而酸楚生活的灵魂,总是会显现于你的面前。

你的经验与诗人的意象互补,更会灿烂地展示这一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进入第二节,转为写记忆到来时的情态。

它“胆小”,它怕“人们的喧嚣”,它是人们孤寂的朋友,所以在寂寥时,“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它以很低的声音和碎琐的话语,与诗人作不肯休止的谈心。

这一节末尾的五行诗,更具体地透露了这“记忆”的内涵:“它的话是古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着同样的曲子,/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古老的故事和同样和谐而古老的歌曲,这些意象,很容易唤起人们对爱情的联想,把这联想与“爱娇的少女的声音”、“眼泪”、“叹息”放在一起来读,这“眼泪”,这“叹息”当然是记忆中来造访的“少女”的,但又何尝不是在记忆中度日的诗人心境的外射呢?
诗的第四节是写记忆到来的时间没有一定的,虽然这拜访的突然,“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可是我却喜欢,因为“我们是老朋友”,它会在孤寂中带给我甜蜜的慰安。

最后一节进一步说明了,自己无法摆脱这记忆的絮语,那些美好而辛酸的往事太使自己难忘了,除了自己“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的时候。

诗又骒以一种圆圈式抒情结构完成的,末尾两行又返回开篇的两行。

但它比开篇在情感色彩上深化了:“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有美好的记忆固然是幸福的,但只靠记忆的忠实为友的人,内心又是多么荒凉和寂寞啊!诗人虽然没有说自己内心的寂寞和痛苦,但这种感情在种似乎是轻松快乐的调
子中却显得深沉,更引起人们的思索。

人们会带着同样的心境走进这首诗的感情世界。

这首诗明显地受到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Framlis Jammes)的《膳厅》等诗的影响,“抛弃了一切虚夸的华丽、精致、娇美,而以他自己淳朴的心灵来写他的诗”,能够注意“适当地、艺术地抓住”那些“生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上”的美感,如《膳厅》的第一节:“有一架不很光泽的衣橱,/它会听见过我的姑祖母的声音,/它会听见过我的祖父的声音。

/它会听见过我的父亲的声音。

/对于这些记忆,衣橱是忠实的。

/别人以为它只会缄默着是错了。

/因为我和它谈着话。

”但是耶麦是将具体的事物情感化,而戴望舒是将抽象的情感拟人化,就艺术创造的难度来看,后者更甚于前者。

戴望舒在诗中抛弃了一切虚夸的华丽与娇美,在日常生活的物象上捕捉美感,一些似乎与诗无缘的琐碎事物,成为具有丰富象征内涵的意象“燃着的烟卷,破旧的粉盒,颓垣的木莓,压干的花片,凄暗的灯,平静的水......,这些无生命的东西不仅有了生命,而且被赋予很广袤的暗示性的内涵,使人对诗人的记忆发生辽远无边的想象。

因此,这些日常生活的常见物,也就闪着诗的光彩,富有了诗的韵味。

戴望舒摆脱了《雨巷》式外在音乐美的追求,追求一种表现“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的内在韵律的症状。

《我的记忆》是他的第一个自学的实践。

诗里没有《雨巷》那种铿锵的韵脚,华美的字眼,完全用纯然的现代口语,使诗的叙述同读者的情感拉近了距离,增大了抒情的亲切性。

即使在具有气势的排比性很强的诗行中,如第二节前五行还用舒缓的调子,到第六行后“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一行中用了两句“在……上”,修饰语也由长而短,内在节奏的加快,更有利于传达记忆无所不在的“诗情程度”。

《我的记忆》开了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一代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