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教教案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教教案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材分析】本节是济南版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最后一节:第五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在学生学习完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的类型之后,本节从宏观上把前四节的内容融为一体。

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一般能自我调节,但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利于学生从小树立生态意识。

本节分为两个部分,从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调节能力两个方面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重点)2.阐明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又是有限的。

(重点、难点)3.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4.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通过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雾霾形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设计了实地调查、小组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中引入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及让学生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实例,让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的生态学观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平时在保护环境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有关破坏生态系统的例子、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请大家简要说说雾霾形成的原因。

我们人类的一些活动影响到了周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怎样应对这在分析驼鹿和狼巡视并引导学生曲线图的画法,总结:在自然状态下,由于生态系上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田鼠和猫头鹰三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

请分析:(1)三条曲线代表的种群分别是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总结归纳: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一般的说,生态系统中生通过以上事例你获得了哪些信息?B类:(知识目标1、2)3.下图是温带落叶林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包括条食物链。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课堂讨论法 讲授法 指导法 启发法
教具准备
制作课件、视频、图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精炼回顾,温故知新
(三)积极引导,探究新知:
(四)总结巩固,拓展延伸
课前用【多媒体】播放《天堂》歌曲,提问:
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让学生讨论P86讨论题,说出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分类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图片,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增进知识认知。(也可查询信息库P87-88的内容)。
通过对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知识的学习,人类应该做些什么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大火,31位救火人员遇难,火灾确认为雷击火,火场面积约20公顷,4月7日,火场复燃……查阅资料,了解救火英雄相关资料,缅怀英雄,致敬英雄;分析四川凉山火灾原因和后果。
3、思考讨论当地球上只剩下人类的时候……
欣赏歌曲,同时思考歌曲所呈现出的画面。
同学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不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不是一样呢?如果不一样,那么与什么有关呢?
既然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小,那么能力大的是不是无限大呢?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多媒体】展示:播放视频,根据直观的视频有力的证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引导学生观察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85-86两则资料,并分析原因。
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且举手回答。
独立思考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创意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文化素养。
6.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家长协助监督,确保作业质量。
2.汇报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3.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设计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判断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选择题:设计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选择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实践中。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概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习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引入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功能1.展示草原美丽景色图片,播放《天堂》歌曲询问: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2.自古以来美丽的草原就是诗人歌颂的对象,你知道那些诗吗?3.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更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详和地存在吗?展示本节课题1.询问:美丽的草原上有我们很熟悉的牛羊,还有什么生物是你熟悉的?展示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

2.询问:这些生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你知道吗?欣赏歌曲放松心情,脑海中展现美丽的各式草原美景。

学生思考,朗诵某首诗。

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思考、情绪调动回答:鼠、兔、鹰、草……思考回答:食物链待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书写草原上食物链。

3.用食物链草→鼠→鹰引导学生明白鼠数量变化造成草原的不稳定,是草原生态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知道影响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因素。

【能力目标】1、收集和交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2、参与小组讨论,设计保护、改善生态系统的方案。

【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保护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教学难点】尝试分析资料,设计保护、改善生态系统的方案。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温故而知新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师出示食物链草→鹿→狼,如果草增多,对鹿有什么影响?若减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板书)。

环节二: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阅读课本73页最后一段及74页图,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1)指出1965、1970、1975、1980年驼鹿数量和狼的数量各是多少?从中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2)假设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鹿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3)如果驼鹿大量繁殖,它的数量会无限制的增加吗?这说明什么问题?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适度地改变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物种类的多少有关。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学会主动获取新知。

环节三: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请看这两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教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自己组所收集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实例。

(注:课前已经确定了每组的资料收集范围)。

一组: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实例。

二组: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实例。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阐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2.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和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引入:课件播放:《天堂》歌曲。

美妙的歌声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

想知道为什么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祥和地存在吗?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1.引导学生分析图,对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图显示了哪两种生物的关系?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代表什么?紫色曲线代表那种动物?绿色曲线代表哪种动物?2.认识完图形后,知道学生以一个时间段为代表来分析,1965-1980年之间狼和驼鹿的变化情况,讨论下列问题:【讨论】⑴1965年——1980年,这15年间驼鹿的数量和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规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狼和鹿的关系)(2分钟)⑵假设有一年(1980年),狼因病大量死亡,对鹿群会产生什么影响?⑶鹿群会一直增加下去吗?为什么?【过渡语】可见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当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其他成分如何变呢?3.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理解各种生物的数量始终维持在动态的平衡之中。

草鼠蛇⑴在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鼠的数量上升,一段时间后,蛇的数量会如何变化?草的数量会如何变化?⑵蛇的数量上升了,鼠的数量又会如何变?⑶鼠的数量下降了,草的数量如何变?⑷草的数量上升了,鼠的数量如何变?【归纳总结】1.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_______ 之中,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其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17.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17.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第十七章生态系统的稳定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5.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法相结合。

教学媒体学案、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情景创设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头曲一首欢快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了青青草原,青青草原的头号坏蛋是谁呀?你喜欢灰太狼吗?那我们将他赶跑吧!出示问题,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青青草原上没有狼,羊儿们会一直快乐的生活下去吗?如果草原上没有草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狼、羊、草都影响着青青草原的稳定。

除了它们草原上还有很多动物都是我们熟悉的。

出示课本图17-8 学生说出生物名称这些生物都能影响草原的稳定吗?问题: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的生物因素有哪些?如果一个草原上的生物有草、鼠和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数量上它们能相互制约吗?学生根据课本说出制约关系互动探究:尝试着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之间的关系。

①学生根据提示讨论、画图(友情提示:草、鼠、鹰在数量上有什么差异,在坐标图上的位置怎么分布?在已知草的数量曲线后,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如果直接问出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的生物因素有哪些?有点难度,通过分析青青草原的稳定,一步步分解,现在回答已经没有困难了。

画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

因此要分解降低难度,从课本的资料分析,学生能说出草、鼠、鹰的制约关系;再利用分组怎么确定鼠、鹰的数量曲线?可以分段考虑草数量的减少是因为什么?数量的增加又是因为什么?鹰的数量跟鼠的数量有什么关系?)②交流、展示小组派代表交流,并能说出画图的理由。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理信息、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行际进行问题分析并且学以致用的能力。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开发利用生态系统,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又是有限的,不可过度开发利用。

难点: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分析几种生态因素的关系。

教学准备:磁性(50*70)白板,红、绿、蓝三色磁铁若干;PPT课件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建议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人文引入:师:(配乐PPT图片)海阔鱼跃,天高鸟飞,徜徉林间,嬉戏于草地,在这些熟悉的生态系统图片中,我们欣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请问:这些和谐的生态系统是朝存夕改(例:今天是草原生态系统,明天就变成森林生态系统)呢,还是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生:可以较长一段时间保持稳定。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生: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师:生态系统为什么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它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个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方面的相关问题。

(板书课题)二、建立模型,体验分析:利用课件,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图片及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形成过程(flash),在课件展示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模型:如果我们把草原生态系统理想地假设成只有草、鼠、鹰三种生物,请同学们来做一个游戏,看一下同学们在游戏后会有什么体验和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单位:汉滨初中姓名:陈小玉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行际进行问题分析并且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的世界观。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运用多媒体课件,着力引导创新学生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结合情景,引以讨论.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过度开发利用。

难点:尝试用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手段] 现代媒体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新疆伊犁那拉提草原美丽景色图片,播放《天堂》歌曲。

询问: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学生欣赏歌曲放松心情,脑海中展现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美景。

2.对生态系统有关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并引出事例
思考:当雨量充沛时,草木十分茂盛,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田鼠的数量急剧增加。

请问,田鼠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为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之间是如何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的?
(2)尝试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和鼠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并随机抽取两名同学汇报
教师质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概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这样的一个关系,才使生态系统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

从而得出结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教师质疑:是不是所有的生态系统调节能力都一样呢?
学生讨论:池塘和草原哪个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强?
池塘生态系统池草原生态系统
如果蝌蚪(青蛙)大量死亡,对池塘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样吗?
教师引导用图形成对比帮助学生分析。

讨论后概括: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师生共同总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调节能力的
大小取决于其自身营养结构的的复杂程度。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注意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不应该随意捕杀生物。

三、现象剖析
图片展示:森林大火及厄尔尼诺现象
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过渡)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学生讨论分析
1、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是什么?
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大火、厄尔尼诺、洪水、地震、干旱、火山等。

2、你还知道哪些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件?说给大家听听。

(1)学生汇报搜集的相关生态环境遭到破环的实例。

(2)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相关图片及视屏,引起共鸣。

(3)为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你能做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每种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很难得到恢复。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因素的发生,同时更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素质,防止人类自身对环境的无知和恶意破坏。

五、课堂小练
1、在达到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内的生物数量将会()
A、逐渐增多
B、相对稳定
C、逐渐减少
D、稳定不变
2、在一条有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就会()
A、缓缓上升
B、仍保持相对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3、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A、草原
B、森林
C、池塘
D、北极苔原
4、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则()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⑥生态平衡不容易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六、作业布置
给你的家人写一封信,希望你及你的家人都能做一个环境卫士,热爱我们共同的家园──生物圈。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