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混凝土自密实标准

混凝土自密实标准

混凝土自密实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业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优点在于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等。

但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出现收缩和裂缝等问题,这不仅影响美观度,还可能导致强度下降和耐久性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密实混凝土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自密实标准,以便广大建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了解自密实混凝土的相关要求。

二、混凝土自密实定义混凝土自密实是指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自密实剂,使混凝土内部自动形成微观气泡,从而达到自行密实的效果。

自密实混凝土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裂缝等缺陷,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密实性。

三、混凝土自密实标准1.自密实剂的要求(1)自密实剂应为无毒、无味、无污染的物质,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2)自密实剂的掺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混凝土总重量的1%~4%。

(3)自密实剂的掺入应在混凝土拌合时进行,严禁在混凝土浇筑后加入。

2.混凝土的要求(1)混凝土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2)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自密实效果的达成。

(3)混凝土的拌合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不应小于2分钟。

3.施工要求(1)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不应超过2m。

(2)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和湿度,严禁在模板上加水,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自密实效果。

(3)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适当的振捣,使混凝土内部的气泡充分分散,从而提高自密实效果。

4.检测要求(1)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密实度应进行检测,一般采用水密性试验或气密性试验。

(2)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否则应及时进行调整。

四、总结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耐久性和密实性的建筑材料,其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有效地解决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和裂缝等问题。

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操作,以保证混凝土的自密实效果和质量。

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测试方法标准

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测试方法标准

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测试方法标准一、前言自密实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特定的成分,使其在浇筑后能够自行充填空隙,从而达到无需人工密实的效果。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对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测试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混凝土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二、密实性测试1.密实性的概念密实性是指混凝土中空隙的数量和尺寸。

密实性越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力学性能就越好。

因此,密实性是衡量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2.测试方法(1)试件制备试件应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制备,并保持充分的湿度,以确保试件的质量和性能。

(2)测试设备密实性测试采用压实度计进行测量,压实度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定期进行校准。

(3)测试步骤①将试件放置在压实度计的平面上,调整压实度计的高度,使其与试件接触。

②调节压实度计的压力,使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施加压力,然后记录下压力值。

③计算试件的密实度,即压力与试件面积的比值。

三、抗渗性测试1.抗渗性的概念抗渗性是指混凝土的抵抗渗透的能力。

混凝土中的空隙是导致渗透的主要原因。

因此,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可以有效提高其抗渗性能。

2.测试方法(1)试件制备试件应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制备,并保持充分的湿度,以确保试件的质量和性能。

(2)测试设备抗渗性测试采用负压膜法进行测量,负压膜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定期进行校准。

(3)测试步骤①将试件放置在密封容器中,将容器中的水位提高至试件的表面。

②在试件的表面涂上一层膜,以保证试件的表面光滑。

③在膜层上放置一块吸水性较好的材料,并使其与试件表面紧密贴合。

④在吸水材料上施加负压,并将负压逐渐增大,记录下试件表面的渗水量。

⑤计算试件的抗渗性能,即渗水量与试件表面积的比值。

四、耐久性测试1.耐久性的概念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和抗老化能力。

混凝土中的空隙、氯离子和二氧化碳等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测试方法(1)试件制备试件应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制备,并保持充分的湿度,以确保试件的质量和性能。

自密实混凝土实验报告

自密实混凝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的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二、实验材料1. 水泥:华润牌P·O42.5R水泥。

2. 粉煤灰:粒径0.125mm以下,含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160~240升(400~600kg/m3)。

3. 矿粉:粒径0.125mm以下,含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160~240升(400~600kg/m3)。

4. 砂:粒径介于0.125~4mm之间,含量应达到砂浆体积的38%以上。

5. 粗骨料:粒径D>4mm,含量一般为总体积的22~35%。

6. 减水剂:适量。

7.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三、实验设备1. 混凝土搅拌机。

2. 混凝土试模。

3. 砂浆流动度仪。

4. 压力试验机。

5. 水泥胶砂搅拌机。

四、实验方法1. 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按照体积法设计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水/粉料(粒径0.125mm以下的水泥、粉煤灰、矿粉、石粉等)的体积比在0.8~1.0范围,粉料(粒径0.125mm以下)含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160~240升(400~600kg/m3),砂含量应达到砂浆体积的38%以上,粗骨料含量一般为总体积的22~35%。

水/灰比按混凝土强度、耐久性选择确定,用水量不宜超过200kg/m3。

2. 混凝土制备:将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粗骨料按设计配合比准确称量,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饮用水,进行搅拌。

3. 坍落度测试:使用砂浆流动度仪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以评估其流动性。

4. 浇筑试验: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入试模中,观察其在重力作用下的填充性能。

5. 力学性能测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测试:实验测得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为260mm,扩展度为600mm,满足实验要求。

混凝土自密实化性能标准

混凝土自密实化性能标准

混凝土自密实化性能标准混凝土自密实化性能标准一、前言自密实化混凝土是一种能够自行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并形成致密结构的混凝土。

自密实化混凝土的应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等性能。

为了保证自密实化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本文将针对混凝土自密实化性能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标准概述混凝土自密实化性能标准主要包括混凝土的自密实化性能指标、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判定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三、自密实化性能指标混凝土的自密实化性能主要包括自密实化混凝土的密实度、自密实化速度和自密实化深度等指标。

1. 自密实化混凝土的密实度自密实化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混凝土自密实化后的密实程度,可以通过试验测定得出。

自密实化混凝土的密实度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通常要求密实度大于0.95。

2. 自密实化速度自密实化速度是指混凝土自密实化的速度,可以通过试验测定得出。

自密实化速度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通常要求自密实化速度大于10mm/h。

3. 自密实化深度自密实化深度是指混凝土自密实化的深度,可以通过试验测定得出。

自密实化深度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通常要求自密实化深度大于50mm。

四、试验方法混凝土自密实化性能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自密实化试验和密实度测定试验。

1. 自密实化试验自密实化试验是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自密实化剂,在试验室环境下模拟混凝土自密实化的过程,测定混凝土的自密实化速度和自密实化深度等指标。

自密实化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混凝土样品和自密实化剂。

(2)将自密实化剂加入混凝土中,充分搅拌。

(3)将混凝土样品放入试验设备中进行自密实化试验。

(4)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测量自密实化速度和自密实化深度等指标。

(5)根据试验结果判定混凝土的自密实化性能是否达标。

2. 密实度测定试验密实度测定试验是通过测定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判断混凝土的自密实化性能是否达标。

密实度测定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混凝土样品和测密仪。

(2)将测密仪放在混凝土表面,记录下混凝土的厚度。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与试验方法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Ⅰ. 坍落流动度测试方法1.应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尺寸不超过40mm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流动度试验方法。

2.仪器2.1 坍落度筒,采用《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规定的坍落度筒尺寸。

2.2 钢板,底板采用坚硬不吸水材料,最小边长为800mm的正方型,底板中央有圆形标记,更外围标记有直径为500mm的同心圆。

2.3 刮刀、铲、直尺、秒表3.步骤3.1 用湿布擦拭坍落度筒的内外表面和平板表面。

将坍落度筒放在水平放置的平板上。

3.2 按照方法A或者方法B向坍落度筒内填充试样。

方法A对应于实际建筑物不需要振捣的情况,方法B则对应于需要振捣的情况。

在方法A中,混凝土不需插捣或者震动,连续填充。

在方法B中,混凝土分三层填充,每层深度相同。

用捣棒先使每层水平,然后均匀插捣5次。

注意:(1)水平状态要保持在同一等级上。

(2)准备的试样盛于容器中,向坍落度筒内倒入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均匀分布。

3.3 应在2分钟内将混凝土填充到坍落度筒内。

3.4 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其与坍落度筒的上边缘水平,然后立刻垂直向上提起坍落度筒,提升速度稳定并不能有间断[6]。

当混凝土的流动停止以后,测量最大直径以及与其成直角方向的直径,取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坍流度。

测量只进行一次。

注意:(3)提升坍落度筒至300mm高度的时间应为2到3秒。

3.5 对于500mm流动时间,要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直到最大直径达到500mm所用的时间,使用秒表测量至0.1秒。

3.6 若要测量流动结束时间,就要用秒表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开始,直到流动停止所用的时间。

备注:当需要测量坍落度时,应测量混凝土中心的垂直下落高度,将其作为坍落度。

测量的坍落度精确至5mm。

4.结果对坍流度值(mm),成直角方向的两个直径值的测量应精确至1mm。

平均值精确至5mm。

备注:如果混凝土扩展流动的形状明显偏离圆形,其坍流度直径的差异达到50mm或者更大时,就需要从同一批次的混凝土中另外取样来重新进行测试。

自密实混凝土-百度百科

自密实混凝土-百度百科

中文名称:自密实混凝土英文名称:self-compacting concrete其他名称:高流态混凝土定义:既有高度流动度,又不离析,具有均匀性、稳定性,浇筑依靠自重流动,无需振捣而达到密实的混凝土。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水工建筑(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自密实混凝土(Self Compacting Conctete 或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 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

SCC的硬化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似,而新拌混凝土性能则与普通混凝土相差很大。

自密实混凝土的自密实性能主要包括流动性、抗离析性和填充性。

每种性能均可采用坍落扩展度试验、V漏斗试验(或T50试验)和U型箱试验等一种以上方法检测。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欧洲就已经开始使用轻微振动的混凝土,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SCC才在日本发展起来。

日本发展SCC的主要原因是解决熟练技术工人的减少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高之间的矛盾。

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将SCC第一次用于瑞典的交通网络民用工程上。

随后EC建立了一个多国合作SCC指导项目。

从此以后,整个欧洲的SCC 应用普遍增加。

EFCA技术委员会主席Dr. Bert Kilanowski在其《SCC在欧洲的实际地位(及将来发展)》文章中给出了SCC在欧洲预拌混凝土中的比重,并且估计不同国家的SCC在预制混凝土的比重分别是意大利大约30%,芬兰大约30%,西班牙25-30%;美国10-40%。

自密实混凝土被称为‘近几十年中混凝土建筑技术最具革命性的发展’,因为自密实混凝土拥有众多优点:· 保证混凝土良好地密实。

· 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不需要振捣,混凝土浇筑需要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需要工人数量减少。

混凝土自密实化技术标准

混凝土自密实化技术标准

混凝土自密实化技术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裂缝、气孔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混凝土自密实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制定混凝土自密实化技术标准,以便于广泛应用。

二、术语和定义2.1 自密实化:指混凝土在未加压的情况下,在水中自行填充孔隙,从而达到密实的效果。

2.2 自密实化剂:指一种能够在混凝土中形成微观溶胀反应,从而产生气泡,促进混凝土自密实化的化学物质。

2.3 开裂宽度:指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宽度。

2.4 气孔率:指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气孔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三、技术要求3.1 材料要求3.1.1 混凝土:应选择抗压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混凝土。

3.1.2 自密实化剂:应选择具有良好自密实化效果的自密实化剂,其添加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材料和使用要求进行确定。

例如,对于普通混凝土,添加量应控制在3%~5%之间。

3.2 设计要求3.2.1 混凝土配合比应合理,以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符合要求。

3.2.2 设计时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确定自密实化剂的添加量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3.3 施工要求3.3.1 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模板进行充分处理,确保模板表面光滑、无松散、无脱模剂等。

3.3.2 自密实化剂的添加应在混凝土搅拌前进行,添加后应充分搅拌,以确保自密实化剂均匀分布。

3.3.3 混凝土施工时应控制好施工速度和振捣强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压强度。

3.3.4 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4 检验要求3.4.1 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开裂宽度、气孔率等指标应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3.4.2 混凝土的自密实化效果应通过观察混凝土表面的气孔情况进行评估,自密实化效果应达到良好。

四、应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的自密实化施工,如房屋、桥梁、隧道、地下室等。

五、参考文献《混凝土自密实化技术规范》《混凝土技术规程》《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六、总结混凝土自密实化技术是一种有效地解决混凝土存在问题的技术,但其应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混凝土自密实标准做法

混凝土自密实标准做法

混凝土自密实标准做法混凝土自密实标准做法一、前言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密实技术作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自密实技术的基本原理、自密实的分类、自密实的标准和自密实的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混凝土自密实施工提供参考。

二、基本原理自密实技术是指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自密实剂,使混凝土中的气孔得到填充,从而达到增强混凝土密实性的目的。

自密实剂通常分为化学自密实剂和物理自密实剂两种。

其中,化学自密实剂是通过与混凝土中的水反应,产生气体,使混凝土中的气孔得到填充;物理自密实剂则是通过改变混凝土的表面张力,促使混凝土中的气泡向表面聚集,从而达到自密实的目的。

三、自密实的分类自密实技术按照加入自密实剂的方式,可以分为表面自密实、内部自密实和混合自密实三种。

1.表面自密实表面自密实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喷涂自密实剂,通过改变混凝土表面张力,促使混凝土中的气泡向表面聚集,达到自密实的目的。

表面自密实一般适用于混凝土表面的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表面的开裂和碱骨料反应等问题。

2.内部自密实内部自密实是指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加入自密实剂,通过混凝土内部的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使混凝土中的气孔得到填充,达到自密实的目的。

内部自密实一般适用于混凝土内部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能。

3.混合自密实混合自密实是指将表面自密实和内部自密实结合起来,通过混合使用表面自密实剂和内部自密实剂,达到更好的自密实效果。

混合自密实一般适用于对混凝土整体进行处理,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密实度和抗渗性能。

四、自密实的标准混凝土自密实标准主要包括自密实剂的选择、自密实剂的掺量和自密实效果三个方面。

1.自密实剂的选择自密实剂的选择应当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自密实剂应当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一定的自流性和分散性,能够与混凝土均匀混合;(2)与混凝土的反应产物具有较好的填充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保持自密实效果;(3)能够适应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密实混凝土标准Ⅰ. 坍落流动度测试方法1.应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尺寸不超过40mm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流动度试验方法。

2.仪器2.1 坍落度筒,采用《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98)规定的坍落度筒尺寸。

2.2 钢板,底板采用坚硬不吸水材料,最小边长为800mm的正方型,底板中央有圆形标记,更外围标记有直径为500mm的同心圆。

2.3 刮刀、铲、直尺、秒表3.步骤3.1 用湿布擦拭坍落度筒的内外表面和平板表面。

将坍落度筒放在水平放置的平板上。

3.2 按照方法A或者方法B向坍落度筒内填充试样。

方法A对应于实际建筑物不需要振捣的情况,方法B则对应于需要振捣的情况。

在方法A中,混凝土不需插捣或者震动,连续填充。

在方法B中,混凝土分三层填充,每层深度相同。

用捣棒先使每层水平,然后均匀插捣5次。

注意:(1)水平状态要保持在同一等级上。

(2)准备的试样盛于容器中,向坍落度筒内倒入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均匀分布。

3.3 应在2分钟内将混凝土填充到坍落度筒内。

3.4 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其与坍落度筒的上边缘水平,然后立刻垂直向上提起坍落度筒,提升速度稳定并不能有间断[6]。

当混凝土的流动停止以后,测量最大直径以及与其成直角方向的直径,取两个直径的平均值作为坍流度。

测量只进行一次。

注意:(3)提升坍落度筒至300mm高度的时间应为2到3秒。

3.5 对于500mm流动时间,要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直到最大直径达到500mm所用的时间,使用秒表测量至0.1秒。

3.6 若要测量流动结束时间,就要用秒表测量从提起坍落度筒开始,直到流动停止所用的时间。

备注:当需要测量坍落度时,应测量混凝土中心的垂直下落高度,将其作为坍落度。

测量的坍落度精确至5mm。

4.结果对坍流度值(mm),成直角方向的两个直径值的测量应精确至1mm。

平均值精确至5mm。

备注:如果混凝土扩展流动的形状明显偏离圆形,其坍流度直径的差异达到50mm或者更大时,就需要从同一批次的混凝土中另外取样来重新进行测试。

5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必需的项目:(1)时间(2)天气(3)气温(4)批次编号(5)最大粗集料粒径(6)混凝土温度(7)坍落流动度(8)500mm流动时间(9)停止流动时间(10)坍落度(11)是否观察到离析6 结果说明坍流度(SF)值越高,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填充模板的能力越好。

对于SCC,要求最低值为650mm。

对于特定数值的合理公差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一般可取±50mm。

T50时间是流动度的次要表征。

时间短表示流动性好。

应用于土木工程方面,建议T50时间可为3~7秒;房屋建筑方面应用时,可为2~5秒。

如果混凝土分离严重,则大多数粗集料停留在混凝土的中央位置,而灰浆或水泥砂浆分布于周边。

在混凝土分离较小的情况下,混凝土的边缘将会出现不包裹粗集料的灰浆。

如果上述现象没有发生,也不能确定混凝土不会出现分离,因为还有一个时间的影响因素,可能混凝土在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后会出现离析现象。

Ⅱ漏斗流过试验1.应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粒径小于等于25mm的自密实混凝土漏斗流出时间的测量。

2.仪器2.1 钢制漏斗,形状和尺寸见图1。

2.2 漏斗试验装置应该包括一个漏斗和一个支撑支架[2]。

2.3 漏斗卸料口应设置一个可以即时开放的水密性活门,顶部边缘要光滑以便用刮尺抹平。

2.4 除漏斗装置外,还需要准备一个装料容器(例如一个5升的塑料罐),卸料容器(大约12升),用于抹平上表面的刮尺,秒表[3]以及湿布。

注意:(1)漏斗的内表面要光滑平整。

容积应为10升。

(2)需要注意,支架要能够调整水平。

为了便于运输,可采用可拆卸式的支架。

(3)秒表应可测到1/10秒。

3.步骤3.1 将漏斗用水清洗,并垂直放好(顶部边缘保持水平)。

用湿布擦拭以保持漏斗内表面潮湿。

3.2 将卸料容器放置在卸料口下方,关闭活门[4]。

3.3 使用装料容器将混凝土试样轻轻倒入漏斗,直至达到漏斗的顶部边缘。

3.4 用刮尺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其与漏斗上口边缘在同一水平面[5]。

3.5 抹平之后,在10秒钟内打开活门,用秒表[7]测量混凝土完全流出漏斗所用的时间[6]。

得到的时间记做t0。

同时,还要观察和记录流动情况(在流动过程中混凝土是否有阻塞的倾向)。

3.6 当测完流出参数时,按照上述3.1至3.4的步骤将混凝土试样倒入漏斗,抹平然后静止5分钟,再测量流出时间,记做t。

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记录混凝土流动情况。

5注意:(4)在将混凝土填入漏斗中之前,要检查卸料活门是否可以完全打开。

(5)需要调整试样数量到恰好为10升。

(6)混凝土的粘性高将会造成对混凝土完全流出漏斗的时间的确定上存在困难。

因此,可以把从上面可以看到下料口的时间作为混凝土完全流出漏斗的时间。

流出时间的测量要精确至1/10秒或者更高。

(7)在5分钟内使用不同试样对流出时间进行两次甚至更多次的测量是比较合理的。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后面的测试之前要用水清洗漏斗。

即使可用于测试的试样数量是有限的,两次或者三次测试的平均值也可以有效的纠正取样偏差。

(8)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流出时间会有所延长。

抗分离性能低的混凝土,其两次测试的流出时间会存在很大差异。

可以通过这些测试在一定范围内判断混凝土离析的程度。

4.结果4.1 记录所测流出时间,精确至0.1秒。

4.2 记录流动情况(混凝土在流动过程中是否有阻塞倾向)。

5.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必须包括下列项目:(1)漏斗类型(2)混凝土配合比(3)混凝土温度(4)流过时间t0与t5(5)流动/阻塞情况6. 试验结果说明这个试验测量的是混凝土流动的容易程度:时间越短表明流动性越好。

对于SCC,流动时间为10秒被认为是适当的。

倒转的锥体形状限制了混凝土的流动,流动时间的延长可以给出一些关于拌和物对于阻塞的敏感性的暗示。

经过5分钟的沉淀之后,混凝土如出现离析,将表现为流动的不连续以及流动时间的延长。

Ⅲ. L型箱流动试验1.应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最大粗集料粒径为25mm的自密实混凝土在没有阻碍条件下的L型箱流动试验方法。

2.仪器2.1 标准L型箱流动测试装置应该是一套钢制设备,形状和尺寸见图1。

2.2 一套L型流动装置应该安装有一个滑门,以避免在加料时混凝土流出。

2.3 滑门的制造材料要能够保证滑门在装填混凝土或者提起时,不会产生变形或者损坏。

2.4 在槽的边缘设有刻度,以便于测量混凝土达到最大或者其它任意L流动距离[2]时的时间。

2.5 除了L型流动装置外,还要一个装料容器(比如说5升的塑料罐),用于抹平混凝土上表面的直尺,秒表,刻度尺和湿抹布。

注意:(1)如果混凝土流变性质和从本L型流动装置中得到的各个数值之间的关系明显提前,那就可能需要用到不同于图1所示尺寸的装置。

(2)所用的刻度尺要根据JIS B 7516的要求选择C类1级或者更高精度,可测量至1mm。

背面有胶带的刻度尺更加方便。

(3)秒表应该精确至1/10秒。

3.步骤3.1 将L型流动测试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上,用湿布擦拭装置的内表面。

3.2 关上滑门,用装料容器将试样倒入装置内,不需插捣或者震动。

3.3 用直尺抹平混凝土上表面,使之与装置的上部边缘对齐。

3.4 抹平之后,马上提起滑门。

3.5 用秒表测量混凝土到达200mm和400mm标记的时间。

3.6 当混凝土停止流动时,测量混凝土混凝土的最大流动局里。

3.7。

用刻度尺测量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即测量“H1”和“H2”的值。

注意:(4)试验前用水平仪确定水平。

(5)整个试验在5分钟内完成。

(6)在L型流动装置中,靠近平槽壁的混凝土的流动速度要小于中央部位混凝土的流动速度,这是混凝土与壁之间存在摩擦的缘故。

4.测试结果4.1 根据JIS Z 8401测量最大流动距离和下降高度,精确至1mm,误差5mm之内。

4.2 测量L200至L400流动所用的时间,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5.计算流动速度的计算采用下面的公式,结果取整数。

D=H2/H1这里D=混凝土阻塞率H1=混凝土流出端高度(mm)H2=混凝土流动末端高度(mm)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必须包括下列内容:(1)混凝土配合比(2)混凝土温度(3)最大流动距离(4)阻塞率(5)是否可观察到离析7. 试验结果说明如果混凝土可以像水一样自由流动,静止时它会保持水平,因此H2/H1=1。

所以说,试验测量值越接近,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

EU研究团体建议,可接受的最小值为0.8。

T20和T40也可以部分表征混凝土流动的难易程度。

粗集料在钢筋处的明显阻塞可通过观察得知。

Ⅳ. U型箱间隙通过能力测试方法(自密实能力测试方法)1. 应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使用U型箱装置测量最大粗集料尺寸不超过25mm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间隙通过能力的试验方法。

2. 仪器2.1 U型箱容器应该是以具有光滑表面的材料制成的硬度足够的容器,其形状和尺寸见图1。

2.2 U型箱容器被一块隔板分为A室和B室两个部分,在隔板底部设障碍以及滑门。

1。

2.3 滑门处安装有直径为13mm的钢筋,中心距为50mm,即设置净间距为35mm的隔栅。

2.4 一个装料容器(例如一个5升的塑料罐等),抹平上表面用的直尺、测量用刻度尺、秒表和湿抹布。

注意:(1)容器内表面要光滑以减小摩擦。

尽管任何具有光滑表面的材料都可以使用,还是推荐使用透明材料以便观察流动的状态。

(2)测量刻度尺测量精度要精确至1mm。

(3)秒表的精度要到1/10秒。

3. 步骤3.1 将U型箱容器垂直放置,顶部边缘水平。

3.2 用湿抹布擦拭装置内表面、滑门、隔板和障碍。

3.3 关闭滑门,将混凝土注入A室。

连续不断的注入混凝土直至A室顶部边缘,中间不需要振捣或者敲击。

3.4 用金属直尺或者泥刀刮走多余的试样,在1分钟内抹平混凝土表面。

3.5 快速打开滑门。

使混凝土通过障碍流入B室,直到混凝土停止流动。

3.6 测量B室内混凝土从底部到顶部的高度,精确至1mm,记做H1(mm)。

取三个点测量高度,一般取装置中心点和两个角。

3.7测量A室的混凝土高度(H2)。

4. 计算4.1 填充高度H=H1-H2。

5.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项目:(1)混凝土配合比(2)混凝土温度(3)填充高度H6. 试验结果说明如果混凝土可以像水那样自由流动,静止时将保持水平,因此H1-H2=0。

所以,试验值,即填充高度,越接近零,混凝土的流动和通过能力越好。

Ⅴ 填充箱试验 1 适用范围可用于测量最大集料尺寸为20mm 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填充能力,适用于实验室评价混凝土的填充性能。

2 仪器设备(1) 填充箱: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使用坚硬不透水、透明的材料,内面平坦光滑。

(2) 铲子、标尺、秒表图1 填密度箱3 步骤3.1 将试验装置水平放于坚硬地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