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学生在解决问题一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这里放手让学生在探讨尝试解决0.48×0.6 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上面初步建立的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发现规律,及时总结。
同桌互相说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自主感悟,得出规律师:通过解决以上问题,你发现小数乘小数有什么规律吗?1、鼓励学生在同桌讨论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后,将讨论后总结出的计算方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这里可让多个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2、在学生纷纷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进一步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
师:你会用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计算0.483×0.06吗?生:(跃跃欲试)会!通过计算0.483×0.06 使学生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占位。
进一步完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4、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尝试练习,学生初步形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序练习,促进发展1、下面各题的计算不完整,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接着算下去吗?(试做教科书第7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计算过程和方法,集体订正。
(练习目的:正确判断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页第2题。
师:你能正确计算下面各题吗?先估一估计算结果可能是多少,然后再计算。
(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2题)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每道题错在哪里?注意区别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组织交流,探究新知1、计算,再把每题的积和第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4.9×0.01=5.8×1.2= 3.15×1.4=4.9×1 =5.8× 1 = 3.15× 1 =4.9×0.99=5.8×0.9= 3.15×0.6=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大?在什么情况下积比第一个因数小?明确:当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2.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教学素材。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4. 教学工具,如计算器、几何工具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数的认识与数的读法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1-100的数字,并掌握数的读法。
3. 练习读写1-100的数字。
4. 小组合作活动: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数字,用中文和英文写出来,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第二课:数的比较与排序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1-100的数字。
2. 引导学生学习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如使用大小符号、数轴等。
3. 练习比较和排序数字的活动,如小组竞赛、游戏等。
4.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比较和排序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课:数的加法与减法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
2. 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加法和减法,如使用竖式计算、数线等。
3. 练习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活动,如口算练习、填空题等。
4.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课:数的乘法与除法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数的加法和减法方法。
2. 引导学生学习数的乘法和除法,如使用竖式计算、列式计算等。
3. 练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活动,如口算练习、填空题等。
4.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五班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 使同学把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挨次,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育同学的迁移类推力量。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假设干张。
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0.25×0.4 0.067×0.1 0.1×0.08 0.85×0.4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挨次,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⑴ 让同学说说每道题的运算挨次;⑴ 得出: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挨次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挨次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⑴ 让同学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挨次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学问为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1、出例如6: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2、全班读题,找出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1)0.9×0.9×110 (2) 0.81×10+110=0.81×110 =8.1+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挨次是怎样的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留意什么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挨次。
五年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

五年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2. 二位数的认识与运算3. 三位数的认识与运算4. 四位数的认识与运算5.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和相关概念。
3. 结合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合作学习与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 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提供一些巩固和拓展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课堂互动和思维发展。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进行整体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3. 教师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实时评估。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数学(青岛版)上册》2. 教学课件和教具3. 练习册和作业本4. 学生参考书和辅导资料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一起看看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
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
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
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总数不变一样多不一样多3、小结,并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4、刚才有同学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们的平均数,现在老师再摆一组为8个,这时平均数又是多少呢?会吗?生:会。
(生自己完成)反馈(7+4+1+8)÷4=5比较归纳得出:总数÷份数= 平均数(三)应用数学教师课件出示列举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学生自己阅读这些信息1、国家旅游局关于2004年“十一”黄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1) 上海东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为130万元,北京故宫平均每天门票收入为200万元(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宫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在整数乘法中你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分别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求近似值。
先复习四舍五入,再计算12页第2题。
二、自主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
(教材14页第八题,第二竖行。
)自主练习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简算的`,重点提问:怎样观察算式的特征用什么样的运算定律这样算为什么简便2、教科书14页12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再订正。
3、教科书1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示意图,找出每个房间的长宽,再计算。
4、教科书14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再订正。
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教科书14页10题。
2、教科书15页15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用方程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掌握检验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3、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和检验的能力。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教学难点:找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出示主题图提出疑问: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讨论:算术法方程法师:我们可以用列方程解决应用题。
(二)讲授新课怎样用方程解决应用题呢?(三)重难点精讲教学例4出示主题图:有25只丹顶鹤,丹顶鹤比白鹭多9只,白鹭有多少只?讨论:(1)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白鹭与谁有关系呢?你能表示出来吗?(3)找出等量关系。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 ?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课题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一〕教学内容:例 1,自主练习1、2、3。
个性化修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场,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根底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稳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计算法那么,能够比拟熟练地进展小数乘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
2.能正确地进展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展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根底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 7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数与代数课时一:认识数字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掌握自然数的读法与书写规范。
教学内容:1. 自然数的认识- 了解自然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从1开始,没有上限;- 认识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2. 自然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研究自然数1-10的读法和书写规范,包括用数字和汉字表示;- 熟练掌握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提出问题:自然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 引入新概念- 向学生介绍自然数的概念,解释自然数从1开始,没有上限;-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3. 规范读写自然数- 让学生跟读1-10的自然数,并掌握其正确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练0的读法和书写规则。
4.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自然数的特点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自然数有哪些应用场景?教学重点:- 掌握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熟练掌握自然数1-10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数的用途和重要性;- 解答学生关于自然数应用场景的问题。
课时二:数的排序与比较教学目标:- 掌握自然数的排序和比较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比较能力。
教学内容:1. 数的排序方法- 了解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研究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数的比较方法- 研究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比较确定数的大小顺序。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1-10的自然数;- 提问: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掌握排序方法- 向学生介绍数的排序方法,包括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 练数的排序,培养学生的排序能力。
3. 研究比较方法- 研究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练比较不同数的大小关系。
4. 拓展应用- 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个数列,如何将其中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排序方法;- 熟练使用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理解统计表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课时安排
1.小数的乘法 7课时
2.平移与旋转 4课时
3.小数除法 11课时
4.简易方程 9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 13课时
6.因数与倍数 5课时
7.统计 4课时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目标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 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 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长江的壮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评价策略及方法
小组合作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 年级 上册数学第 一单元信息窗 1
教学内容
小数乘整数(1)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评价策略及方法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
青岛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 上册数学第 一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经历小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青岛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 上 册数学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的乘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小学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统计、总复习七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9.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 正确确定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2. 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较灵活的实际问题。
3. 对学生户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及任何一种测量方法的掌握要有一个反复。
4. 实践的过程。
5.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6. 如何找等量关系。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3人。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信息窗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2)58.6×10=586
教学重点
1.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 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4.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5. 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立“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
6. 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7.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8. 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课前准备
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
导学目标
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导学目标
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关注要点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去过三峡吗?老师也没去,但是老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三峡工程的资料和图片呢!想不想看看?(出示信息窗1)
3.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4.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长江的壮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2.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解决问题一:
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指导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用竖式计算,小组讨论。
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3.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
1)汇报展示,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58.6 586
× 6 ×6
7. 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和计算公式。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
8. 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等领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