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画蛇添足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⑥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刘向《战国策》(注释)①祠(cí):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④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拿,举。
⑤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⑥安能:怎么能;哪能。
[1]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引酒而饮之。
(_____)A.拉,伸 B.退却 C.持,拿(2)蛇固无足。
(______)A.本,原来 B.结实,牢靠 C.坚定,不变动(3)终亡其酒。
(______)A.逃 B.失去 C.死[2]下面句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数人饮之不足B.一人饮之有余C.引酒且饮之D.一人之蛇成[3]下面关于故事“画蛇添足”的寓意概括不正确的是()A.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B.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C.凡做事,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头脑云完成,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D.自作聪明,总会把事情做好。
2. 阅读理解。
滥竽充数齐宣王①使人吹竽②,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③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④之,廪食以数百人⑤。
宣王死,湣王⑥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齐宣王:齐国的国君。
②竽(yú):古代的一种乐器。
⑧南郭处士:南郭先生。
④说:“悦”,喜欢、高兴。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语文版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语文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程门立雪杨时见①程颐于洛,时盖②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③,时与游酢侍立④不去。
颐既⑤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见:拜见。
②盖:大约。
③瞑坐:打瞌睡。
④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⑤既:已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颐偶瞑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与游酢侍立不去”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杨时与游酢在欣赏程家的雪景。
B.杨时与游酢想拜见程颐,又担心打扰程颐休息。
C.杨时与游酢没有经过程颐允许,不敢擅自离开。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与理解。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瞳子:瞳仁。
[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月下戏(____) A.戏弄 B.演戏 C.玩耍,游戏(2)不然(____) A.不错 B.不对 C.不像[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现代的话写一写。
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明亮呢?”徐孺子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杨氏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那么他的回答智慧在哪里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课内阅读(13分)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①这是齐王第三次侮辱晏子,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多于10个字)②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晏子的表现很出色。
他把“淮南”比作了__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橘”比作______________,把“枳”比作________________。
言下之意是说________________。
③晏子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官”。
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略2.《滥竽充数》是一篇,讲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我们学过的成语故事还有、。
【答案】寓言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刻舟求剑狐假虎威【解析】略3.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3%)梁国杨氏子(),甚()。
孔君平(),父不在,()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学生版一、语段阅读(共7题;共21分)阅读回答问题景阳冈(节选)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
”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
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恁地。
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
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②主人家:2.(1分)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句话是对武松的和的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5分)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阅读回答问题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①有知夜观者。
余昔焚修②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③,自是一段奇景。
顷焉④,风色陡寒,海门⑤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
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 。
信哉!注释:①鲜xiǎn:少。
②焚修:焚香修行。
③蟾光:月光。
④顷焉:不一会儿。
⑤海门:二山相对,扼钱塘江入海口,称之为“海门”。
4.(2分)短文选自明代文学家高濂的《四时幽赏录》,文中作者身处的地点是() A.舟中B.寺中C.山中D.军中5.(2分)你认为以下哪个小标题最贴合短文内容?()A.月夜盼潮B.月夜听潮C.月夜观潮D.月夜叹潮6.(2分)联系选文内容猜测,结尾句“信哉!”理解正确的一项()A.确实如此啊!B.真是诚信啊!C.赶紧写信啊!D.不能听信啊!7.(1分)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潮来了”的句子;这句采用了描写,让人感觉二、文言文阅读(共53题;共244分)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去⑥,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⑦,方⑧北面而持其驾⑨,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
②中道:半路。
③反::假字,同“返”,返回。
④焦:皱褶。
⑤申:通假字,同“伸”,拉直。
⑥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⑦大行(há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⑧方:正在,时间副词。
⑨驾:车。
[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曰:“吾用多。
”__________________(2)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故事,完成练习。
魏文侯与虞人(虞人:管理山泽打猎的小官)期(约定时间)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使人:叫人。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
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2. 阅读短文。
不能与不为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越过,跳过。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尊敬,敬重。
C.为不用明焉明:明亮。
D.天下可运于掌运:转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为长者折枝/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舍瑟而作D.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剖析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方来:将要来;②诣:到……去;③曷:同“何”,什么④得无:莫非习题:1.解释文段中加粗的词语。
习辞:____________ 何以:____________ 何坐:____________ 避席: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五年级语文必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01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02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03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0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一、课内阅读。
朝三暮四
狙公赋芧,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注释:
狙公:饲养猴子的人。
赋:给。
芧:橡实,橡子。
然则:古汉语虚词,“然”表示如此,“然则”是“如此,就”的意思。
悦:高兴。
问题:
1、用“|”画出停顿节奏。
2、“悦”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众狙皆悦的原因?
3、翻译课文。
4、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4个)
二、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改为反问句)
2、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
(改为双重否定句)
3、缝纫姑娘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我的时装展要
推迟了。
(改为双重否定句)
4、妈妈对小明说:“放学后,我来接你。
”(改为转述句)
5、母亲对我说:“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
”(改为转述
句)
6、王老师对小红说:“别泄气,我来辅导你复习功课。
”(改
为转述句)
7、小英对妈妈说:“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的。
”(改为转
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