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八上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八上地理黄河长江知识点
长江、黄河知识点: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相对严重的地区;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是我国最长、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
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广,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湖泊减小—分洪蓄洪能力下降。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2、河口—桃花峪,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夏季多暴雨(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严重(人为原因),所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含沙量第一的河流。
3、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使下游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引发洪涝。
4、治理黄河的根本在黄土高原(中游河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一、知识讲解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水系特征和开发治理二、例题分析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地区是长江水能资源集中的区域,也分别是西电东送中线工程和南线工程的配套重点开发地区,试分析A、B两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共同原因。
(2)B地区是一个资源极丰富的地区,除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外,重要的资源还有________资源,此外__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__资源也相当丰富。
(3)从水系特征上分析,正常年份长江洪水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4)试分析“黄金水道”形成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两地区地处地势的阶梯交界处(分别是第一、二,第二、三阶梯之间),河流落差大;②两地区均有丰富的降水和发达的河流水系,流量大。
(2)旅游生物矿产(不分先后)(3)支流多,南北分布广;正常年份,受雨带移动的影响,长江南北支流及其上游的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洪峰。
(4)具有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冬季不结冰的水文条件,具有江阔水深的河道特征沿途是我国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货流量、人流量大解析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具有河流落差大和流量大两个条件,A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B地区位于长江三峡地区,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两处河流落差大且均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系发达,流量大。
正常年份长江水患较少,主要与其水系特征及雨季来洪时间正好错开有关。
“黄金水道”的形成条件主要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沿途经济水平有关。
三、跟踪训练下表为我国主要流域的数据资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与黄河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治理与开发。
本文将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一、长江与黄河的自然特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约 6300 千米,流域面积约 180 万平方千米。
其水量丰富,年径流量约 9600 亿立方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全长约 5464 千米,流域面积约 75 万平方千米。
黄河的水量相对较少,年径流量约 580 亿立方米。
其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二、治理方面的异同1、防洪治理长江的防洪治理重点在于中下游地区。
由于中下游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治理措施包括加固堤防、整治河道、修建分蓄洪区等。
同时,加强气象监测和洪水预报,提高防洪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黄河的防洪重点在下游。
由于“地上河”的存在,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治理措施主要有加固大堤、修建水利枢纽调蓄洪水、进行河道清淤等。
相同点:都注重加固堤防和修建水利枢纽,以提高防洪能力。
不同点:长江侧重于整治河道和分蓄洪区的建设,黄河则更注重解决“地上河”的问题。
2、水土流失治理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上游地区,特别是西南山区。
治理措施包括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
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等。
相同点:都通过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来减少水土流失。
不同点:治理的重点区域不同,长江在上游,黄河在中游。
3、水资源保护长江水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污水治理、推广节水技术、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等。
黄河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保护的重点是合理分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水污染治理。
河流水文特征+流域综合治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 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 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 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 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 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 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4)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 次整治,由截弯取直到梯级开发再到恢 复弯曲河道。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 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
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 、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 ,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 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 ,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 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 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 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完成下列2小题。
1. 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是( )。 A: 陡坡修筑梯田 B: 水资源利用不当 C: 工业规模扩大 D: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2. 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 施合理的有( )。
• (1)黄河各河段的水流特征 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平缓; 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2)易洪河段:下游.
•
பைடு நூலகம்
(3)措施: • 上游地区,修建水库 • 中游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 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 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

1、黄河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泥沙注入黄河,使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
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2、黄河特点各段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有“地上河”的美称3、黄河为舒适含沙量大?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夏季降水强度大。
使大量泥沙注入河水。
人为因素: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黄土层的裸露。
4、治理黄河上中游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些自然措施与自然环境特征有什么关系?上游着重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中游着重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下游着重清淤防洪。
上游流经我的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尤其是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蕴藏量大;中游流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的黄土高原区,加上长期以来乱砍滥伐、过度垦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综合治理;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积,地上河问题一方面有赖于中游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主动排沙清淤、加固防洪大堤也也很必要。
简记:(1)、上游:水能资源开发。
在阶梯处修建水电站(2)、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流失。
(3)、下游:排沙清淤,加固大堤,防止洪水泛滥。
5、黄河下游为什么成为地上河?由于中游黄土高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含沙量极大,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慢,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6、长江洪涝灾害止频繁,且愈演愈烈的原因:上中游植被破坏、中下游河道湖泊淤塞,人为围湖造田、湿地开发等7、长江多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3)围湖造田;(4)中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中游:重点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8、长江中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自然方面: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干流水流量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治理措施

湟水、洮水 汾河、渭河
华北
青藏、内蒙古、黄土高原 青藏、
云贵、
高原
平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 平原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上:落差大,多峡谷、水能 中:多弯曲,多支流、湖泊 上中下游的特征 中:水量增大,泥沙增多 下: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下:成为地上河
1、长江和黄河的干流都:
D
A、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青海和西藏
内蒙古
宁 山 西 陕 西 河南5400 千米, 我国第 二 长河。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
青、藏、川、云、渝、鄂、 经过省区: 湘、赣 、皖、苏、沪 (共11个) 青海 西藏 四川
渝 苏
湖北
安徽
沪
注入 东 海, 云南 全长 6300 千米, 我国第 一 大河。
B、含沙量很大,汛期很长
C、多支流、多湖泊
D、流经我国第一、二、三地势阶梯
2、“人在水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应该 A 位于: A、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B、长江下游
D、珠江下游
• 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据新华网报道:入冬以来,华北、黄淮、 江淮、江汉等地降水偏少,我国出现大范围干旱。 冀、晋、鲁、豫、皖、鄂、陕等地部分地区旱情 已达重旱或特旱。 • 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省份哪些是黄河流经的省级 行政区?哪些是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 材料二:河南开封附近是有名的“地上河”,河 床高出开封铁塔处13米。 • 1、黄河“地上河”主要分布在黄河的哪一段?其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黄河治理的关键是什么?针对“地上河”现象, 有何治理措施?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母亲河” 尽可能少发生洪害,变害为利?
加 固 堤 防
水 土 保 持
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5篇)

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5篇)第一篇:黄河长江特点及治理1、黄河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泥沙注入黄河,使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
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2、黄河特点各段特点: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有“地上河”的美称3、黄河为舒适含沙量大?自然因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夏季降水强度大。
使大量泥沙注入河水。
人为因素:人类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黄土层的裸露。
4、治理黄河上中游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些自然措施与自然环境特征有什么关系?上游着重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中游着重水土流失问题的综合治理,下游着重清淤防洪。
上游流经我的地势的一二级阶梯,尤其是在阶梯交界处,水能蕴藏量大;中游流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的黄土高原区,加上长期以来乱砍滥伐、过度垦植、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综合治理;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积,地上河问题一方面有赖于中游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主动排沙清淤、加固防洪大堤也也很必要。
简记:(1)、上游:水能资源开发。
在阶梯处修建水电站(2)、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流失。
(3)、下游:排沙清淤,加固大堤,防止洪水泛滥。
5、黄河下游为什么成为地上河?由于中游黄土高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含沙量极大,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慢,大量泥沙沉积。
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
6、长江洪涝灾害止频繁,且愈演愈烈的原因:上中游植被破坏、中下游河道湖泊淤塞,人为围湖造田、湿地开发等7、长江多洪涝灾害原因及措施(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3)围湖造田;(4)中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
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中游:重点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

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比较分析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大重要河流,它们拥有独特的水文特征。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几乎横贯了全国,而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
本文将对黄河与长江的水文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共同点。
首先,我们来看黄河。
黄河的特点之一是其水含沙量极高,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这是因为黄河流域土地贫瘠,极易产生沙尘暴,并将沙土带入河道。
因此,黄河的水色呈淤黄色,而且呈现出周期性的漂浮物沉积。
这种水质特点使得黄河的水利用价值相对较低,也给治理和利用黄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与之相比,长江的水文特征相对稳定。
长江的水含沙量较低,水色偏绿,水质相对较好。
这是因为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颗粒物较少。
长江无论是供水、农业灌溉还是航运都具有优势,也为周边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除了水质特征外,黄河与长江在水量方面也存在差异。
由于黄河下游地势平坦,水量较少,导致黄河在夏季水位下降,水流减缓。
而在冬季,由于降雪和融雪的影响,黄河流量一度增大,甚至会引发洪水。
相比之下,长江水量相对稳定,流量在年内变化较小,淡水资源相对充足。
这使得长江成为了重要的水系,为各种用水需求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黄河与长江的分布区域也导致了其水文特征上的差异。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西北干旱地区,再注入渤海。
这导致黄河的水流长度较长,流经多个陡峭的峡谷,河流弯曲,水流湍急。
而长江则流经华东地区,形成了宽阔平缓的河谷地带,河流更加稳定。
这些地理差异也为两河流域的治理和利用带来了不同的挑战。
综上所述,黄河与长江拥有各自独特的水文特征。
黄河水质淤黄,水含沙量高,水量变化大,而长江水质清澈,水量相对稳定。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两条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针对黄河的高水沙含量,需要采取河道整治、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等措施,以改善河水质量,保护河流生态。
而长江则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同时,黄河与长江也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
江 西
我国第 一 长河。
黄河发源于: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
经过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
陕、豫、鲁(共9个)
甘 青海
内蒙古
宁
肃陕 西
山
西 山东
河南
四川
注入 渤 海 全长 5400 千米, 我国第 二 长河。
黄河、长江共同经过的省区是:
青海和四川
西藏
甘
内蒙古
山
青海
宁
西
肃陕
山东
四川
西 河南 苏
上游 上游
河口
中游 下游
孟津
中游 下游
宜昌 湖口
河口
孟津
黄土高原
水力资源丰富
地上河
含沙量大
上游
河口
中游 下游
孟津
中游
下游
上游
宜昌 湖口
江阔水深,
峡谷多,落差大,
航运便利
水力资源丰富
河道弯曲,湖泊众多
黄河主要有哪些支流?
泾河
汾 河
渭河
长江主要有哪些支流?
雅
岷
砻
江
江
重庆
宜宾
上海
宜昌
武汉 湖口
洞庭湖
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黄的根本
下游: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下列四条河流中,有“地上河” 之称的是:
A. 海河
B. 淮河在该河的
A. 上游
B. 中游
C. 下游
D. 入海口
比较黄河和长江的概况
1、中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是 长江 ,素有 “黄金水道 ”的美誉。
2、长江上游有著名的葛洲坝 水利枢纽 和 三峡水利工程。 3、黄河呈“几 ”字形,中水游土流失 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 。
“地上河”
开发利用 主要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
发电、 灌溉、
发展灌溉农业,
航运(“黄金水道” )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
长江
黄河
开发 利用
主要 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问题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形成“地上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
❖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 一是夏季多暴雨,土质疏 原 ❖近年来人们不合理占用河道、 松,易被侵蚀; 因 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 二是历史上人为原因的植
考点8:理解长江和黄河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开发与 治理措施(b)
社七上P53黄河 P54长江
黄河————“几”字形
黄河
渤海
东海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
长江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
经过省区:青、藏、川、云、渝、鄂、 湘、赣 、皖、苏、沪 (共11个)
青海
西藏
四川
渝
苏
湖北 安徽
沪
注入 东 海, 全长 6300 千云米南,
4、治理黄河的根本是什么?
上、中、 上游 下游分 界处及 特点
中游
下游
长江
落差大、水能资源丰 富(主要的水利工程 有都江堰、葛洲坝、 长江三峡等)
黄河
水力资源丰富(著名的 有龙羊峡水电站)
水源丰富(灌溉农业区 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河道弯曲( “九曲回肠” ) 湖泊众多
水土流失严重
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湖北 安徽
沪
渝
云南
湖南
江 西
黄河、长江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
青藏高原
宁夏平原 (塞上江南)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横断山脉 云贵高原
四川盆 地
长江中下 游平原
黄河、长江如何分段?
峡谷多,落差大, 水力资源丰富
河道弯曲,湖泊众多
中游 下游
上游 宜昌 湖口
江阔水深, 航运便利
水力资源丰富
含沙量大
地上河
湘 江
鄱阳湖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有哪些?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长江:上游:禁止砍伐树木,兴建防护 林工程和水库 中下游: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固江 防大堤
治黄的关键: 治沙 治黄的根本 :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黄河:上游:禁止砍伐树木,兴建防护林和 水库
★中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加强
洪能力大大降低….
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治 首要任务是防洪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理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 治理黄河的根本是加强中游
措 施
疏木浚,植河树道造,林中上游禁止砍伐树黄引修黄建土灌水高溉库原,,地中加区游固的植黄水树河土造大保林堤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