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word版本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节黄河的治理Word版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节黄河的治理Word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三节《黄河的治理》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特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及其存在的忧患。

三、教学难点:黄河忧患的形成及治理的措施。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听一听:引出课题(1)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

(在课间10分钟)。

[播放此曲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课间调节心情;是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2)导入新课: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大家都耳熟能详,殊不知,李白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首先,黄河之水并不是天上来,奔流到海也不是不复回。

(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

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要来好好学习《黄河》之一部分内容。

[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知黄河颂黄河【师】: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概况。

(二)、读一读:了解黄河的概况。

1、读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诗中的“天上”和“海”各指什么?【生】:“天上”指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海”指黄河流入的海洋——渤海。

2、学生活动:读“图2.32,黄河流域水系”及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流经了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2)、黄河流经了哪些地形区?(3)、黄河的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生】:回答……【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最后注入渤海,全长5500米。

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沿途经过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大地形区。

几千年来,她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她的功劳将永远铭记历史史册。

《保卫黄河教案》word版

《保卫黄河教案》word版

《保卫黄河教案》word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2.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

2. 讨论黄河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教学步骤:1. 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3. 学生分享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4.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5.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提出建议和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基本情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黄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提出的建议措施。

第二章:黄河的历史与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址,如长城、秦始皇陵等。

2. 教师介绍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文明的起源、农业的发展等。

3. 学生分享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5. 学生讨论黄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重要地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黄河文化的感受和认识程度。

第三章:黄河的治理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了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教学内容:1. 黄河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

2. 黄河治理与保护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教学步骤: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治理与保护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关注。

2. 教师介绍黄河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如防止洪水、保护农田等。

3. 学生分享对黄河治理与保护的认识和看法。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已标注重点)资料

流域自然概况1.自然概况及特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m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流域面积79.5万km2(包括内流区 4.2万km2)。

与其他江河不同,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800mm~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约15.6万km2。

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黄河的突出特点是“水少沙多”,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m3,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小于长江、珠江、松花江。

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24 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含沙量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t(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kg/m3(1977年)。

黄河水、沙的来源地区不同,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及洛河、沁河地区,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

《保卫黄河教案》word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引发学生对黄河保护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黄河的概况:介绍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黄河保护的重要性:阐述黄河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

环保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黄河保护,自觉践行环保行动。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黄河的景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黄河保护的认识和看法。

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黄河保护的关注程度。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黄河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章:黄河的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2 教学内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介绍黄河流域存在的水土流失、污染等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阐述生态环境保护对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讨论并提出针对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

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看法。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现状,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2 教学内容黄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介绍黄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阐述水资源对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讨论并提出针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具体措施。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资料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资料

1 •自然概况及特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 4500m 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等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km 。

流域面积79.5万km 2 (包括内流区4.2万km 2)。

与其他江河不同, 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的 97% ;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河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地面之上,流域面积只占 3%。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西部属青藏高原,北邻沙漠戈壁,南靠长江流域,东部穿越黄淮海平原。

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466mm ,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最多的是流域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如秦岭、伏牛山及泰山一带年降水量达 800mm1000mm ;降水量最少的是流域北部的干旱地区,如宁蒙河套平原年降水量只有200mm 左右。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旱灾频繁,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遍及数省、连续多年流域自然概况黄河流41示童團古B .宁宁I£1□川山In jA\的严重旱灾,危害极大。

流域内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 2,其中年平均侵蚀模数大于5000t/km 2的面积约15.6万km2。

流域北部长城内外的风沙区风蚀强烈。

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使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阻碍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淤高下游河床,也是黄河下游水患严重而又难于治理的症结所在。

均水量593m 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 ;耕地亩均水量324 m 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

再加上邻近地区的供水需求,水资源更为紧张。

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t,平均含沙量35kg/m 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 亿t(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kg/m 3(1977年)。

黄河水、沙的来源地区不同,水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及洛河、沁河地区,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

当代音乐学视域中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研究word精品

当代音乐学视域中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研究word精品

当代音乐学视域中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西安音乐学院承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七届年会于2012年7月13日至15日举行,来自全国传统音乐学领域的220 余位专家、学者、年轻学子出席会议。

会议预设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音乐生态学研究、传统音乐研究的新视野、音乐与科技五个主题,并在代表提交论文过程中延伸出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戏曲音乐与戏曲艺术研究、当代民族音乐创作研究、古琴音乐文化研究、乐器改革研究及中外音乐交流等议题,呈现出多视阈、多层面、学科交叉、研究跨界的学科发展新气象。

三天会议议程同时分散在4 个会场,按不同主题分39 个单元,先后有145 位学者围绕以上议题提交论文并做发言。

这些发言者中,最年长者80 有余,最年轻者为本科在读三年级学生,况且有近半数为各院校在读的硕士、博士生,显示出学科队伍结构的较大跨度和丰富的层次性。

综观全部发言,其所涉猎的专题,以区域中的音乐文化问题、乐种个案研究问题为主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研究占据着较大比重,贴合了本次会议的预设主题,不乏新的突破。

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比较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法的综合使用。

概而述之,这些研究内容以西安鼓乐研究专题、黄河流域传统音乐生存状况及传承研究、乐律及乐种综合研究、音乐区域分布及文化关系研究为重。

一、西安鼓乐研究专题本届年会之召开地,无疑是西安鼓乐得以列为专题开展研讨的便利条件。

事实上,学界围绕西安鼓乐的研究既往多集中于鼓乐乐史、乐谱、乐器、音乐形态、曲词学等方面的考证上。

在本届年会上,以西安音乐学院教师为主体发表的论文显示出了东道主对本地传统乐种的一致关注与细致研究。

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突破,既有新的学术成果表述,还不乏新的研究理路展现。

冯亚兰《关于记译西安鼓乐俗字谱的研究一一准确合理科学地记译西安鼓乐俗字谱》,指出近年来西安鼓乐谱记译中,如何确保记译的乐谱要与艺师们韵曲或演奏的音响效果相符,如何确保记译的乐谱既要与传统乐学、律学理论相符,更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如民间乐社在演奏方面的实际问题,以将译谱工作做得更准确、合理。

(完整word版)黄河基础知识及习题(完整版)

(完整word版)黄河基础知识及习题(完整版)

黄委考试黄河基础知识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

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

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

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黄河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

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源头青海省,注入渤海,流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

黄河基本概况

黄河基本概况

黄河基本概况一、黄河流域概况(一)黄河的河道特征1、黄河源2、上游河道3、中游河道4、下游河道(二)黄河洪水1、上游地区暴雨洪水特征2、中游地区暴雨洪水特征3、下游洪水来源及特性(三)黄河泥沙1、泥沙来源及其特性2、河道泥沙输移二、河南黄河概况1、黄河河道2、堤防与险工3、黄河滩区三、河南黄河目前防洪存在的问题及近期对策1、堤防与河道2、二级悬河的成因3、滩区治理与安全建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我国的第二条万里巨川,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黄河流域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息活动,是我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上游草原辽阔,中下游有广大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大平原,是我国农牧业发展的基地。

沿河又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铝、铁等矿藏。

长期以来,黄河中下游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仍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黄河是世界上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善淤善徙,它既是我国华北大平原的塑造者,同时也给该地区的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中,黄河下游有记载的决溢达一千余次,并有多次大改道(26次)。

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之说。

以孟津为顶点,北到津沽,南至江淮的25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均有黄河洪水泛滥的痕迹,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自古以来,黄河的治理与国家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盛衰紧密相关。

为了驯服黄河,除害兴利,远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大禹治洪水、疏九河、平息水患的传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堤防、引水灌溉。

历代治河名人、治河专家和广大人民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治河典籍,为推动黄河的治理和治河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黄河失治,决溢频繁,虽然西方科学技术逐步引进我国,许多著名水利专家也曾提出不少有创建性的治河建议和主张,但由于受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一直未能改变黄河为害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水能:尤其是黄河的上游
灌溉水源: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不足。
黄河水,使一块块干涸的土地展现了生机。
旅游?!
母亲河的奉献——引黄灌溉
母亲河的奉献—— 塑造了肥沃的冲积平原
青铜峡
母 亲 河 的 奉 献 旅 游
——
壶口瀑布(冬)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荒漠化 3、黄河的忧患断流
合作探究
——分析各河段的忧患、原因、
为5%。
雨即占全年降水量的
1/5。
"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
古人称黄河是“一瓢水,半瓢泥”。
下游的忧患:
“地上河” 原因:
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Fra bibliotek严重,大量泥沙入河;下
游平原地区河道落
差小,排水不畅;
措施:
解冻迟,有凌汛。 河水泛滥 有凌汛。
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泄洪工程;治理
河套平原 宁 夏 平 原
山东境内
⑶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
①冬季结冰时:由于纬度高处先结 冰.纬度低处后结冰.浮冰向纬 度高处涌来.形成冰坝.河水上涨.
②春季融冰时:纬度高处后融化.纬度低处先融化.浮冰向 纬度涌来.形成冰坝.河水上涨.
宁夏、内蒙古段
山东段
炸开冰坝疏导河水
中游的忧患:
自然因素
土质疏松
4、根治黄河: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 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 道沉积。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加 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 黄的根本。
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
生物措施: 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牧 、还林,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
工程措施:修筑水平梯田,打坝淤地, 以减少入河泥沙。
中国第二长河—---黄河
1、概况
长度 全长5500千米
流量 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
仅为珠江的1/7
流域 面积
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
源头 试一试,我能行!
注入海洋 上中下游分界 主要支流 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 流经阶梯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渤海
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源头之——约古宗列曲
植被稀少
措施:
降水集中
退耕还林,还草; 人为因素
修筑梯田,兴修水利。 过度开发、
毁林毁草
合作探究——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分析黄河在流经中游黄土高原时含沙量会大量 增加的原因
黄土质地疏松,
多孔隙,遇水易 塌陷,极易被流 水冲蚀成沟谷。
历史上这里曾有 这里年降水量为 大片森林草原,由 500毫米~500毫米, 于滥垦乱伐等原因,其中70%以上集中在 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夏季,降水强度大, 目前森林覆盖率仅 多暴雨,往往一次暴
小浪底水库进行调水调沙时开闸放水的壮观场面
谈收获
•黄河概况 中国第二长河
源地、注入海洋
上中下游分界 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 主要支流
•黄河开发 治理
水能、灌溉
水患(地上河、凌 汛)、治理(治沙)
第一关—抢答
1.黄河是中国第几长河? 2.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是? 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是? 4.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5.被称为“地上河”的黄河河段是? 6.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7.黄河与长江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2)上中下游的划分
河口
上 游
中 游
下游
旧孟津
(3)黄河水系图
湟水 洮河
河口
渭河
旧孟津
(3)黄河流经的省区
◆ 黄河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的青、川、 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九省区。

青海
宁 夏

四川



西 山东 陕
西 河南
(5)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
“塞上江南”——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发挥防洪、发 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 种功能。
黄河调水调沙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黄河 干流,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 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水库总库容126.5亿m3,正 常蓄水位时枢纽最大泄流量17327 m3/s;工程主要由壤 土斜心墙堆石坝、泄洪排沙系统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工 程总投资3149500万元。
中国第二长河—---
穿 行 于 黄 土 高 原
蜿 蜒 在 四 川 若 尔 盖 草 原 上
宁夏黄河石林
天下黄河第一湾——太极湾
黄河口湿地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源流概况:
源头、流入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长度、 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划分
河流特征:
上游、中游、下游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重点)
开发利用 保护治理
道,死亡89万人,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
野变成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
黄河下游出 现了断流严重 影响两岸居民 的生产和生活。
黄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 少、蒸发量大,加上人口多,工农业用水多, 水费低廉浪费严重。
黄河的现代“病”
水污染、水浪费十分严重。
活动
黄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 明,但她也给人们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并成为中国 的一大忧患;假如你是水 利部长,那么,你怎样做 才能根治黄河呢?
第二关—选择
1.“跳进黄河洗不清”所反应的是黄河的哪
种水文特征 B
A.河水流量大 B.含沙量大
C. 汛期长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6)各段水文特征: 上游: 水量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 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 地平,地上河 河口 上 游 中 游 下游
旧孟津
上游景观
河道迂回曲折 两岸多湖泊沼泽 河水清浅而稳定
中游景观
壶口瀑布—"黄河奇观”
2、黄河的贡献
塑造平原 :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
者之一,并在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 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 原和河套平原。
治理措施
凌汛
污染
上游的忧患:
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措施: 造林种草,合理
放牧;修建水库,水 电站;及时疏通水道。
自然原因:降水 少,气候干旱
人为原因:过度 放牧、滥垦草地
黄河的凌汛:
⑴凌汛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较低纬度流向较高
纬度河段. ②冬季结冰的河流. ⑵黄河凌汛分布河段:
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 原.下游山东境内.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
“地上河”动画演 示
水河 面床

地面
资料
痛苦的记忆
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000
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
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
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
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