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筑设计
大庆高中城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图

创意型图书馆设计方案

创意型图书馆设计方案设计方案:1. 空中悬浮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为一个悬浮在空中的结构,类似于飞船,通过大型气球或者强力磁力悬浮在空中。
这样的设计既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又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而宁静的阅读环境。
2. 海底图书馆:将图书馆建在海底,无论是在海底山脉还是珊瑚礁旁边,都会为读者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透明的玻璃结构和充足的自然光线将带来宁静而舒适的环境,同时也能提供海洋生物和珍稀植物的观赏。
3. 迷宫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通过纵横交错的通道和房间,读者可以探索不同的书籍和知识领域。
每个房间都设有舒适的座位和阅读区,为读者提供独特而互动的阅读环境。
4. 绿色垂直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垂直的结构,外墙覆盖着绿色植物和垂直花园。
读者可以顺着垂直通道逐层上升,每一层都设有不同主题的书籍和阅读区,同时也能享受到绿色环境和自然光线的滋养。
5. 超级数字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为一个全数字化的空间,通过大型显示屏和虚拟现实技术,为读者创造一个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读者可以通过手势控制和虚拟导航来浏览和阅读书籍,同时也能参与虚拟交流和互动。
6. 未来地下图书馆:将图书馆建在地下,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创造一个未来感十足的阅读空间。
独特的地下建筑结构和光线设计,为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而专注的阅读环境,同时也能展示未来科技与文化交汇的力量。
7. 艺术主题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艺术主题的建筑,不同楼层和区域展示不同艺术形式和主题。
读者可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享受阅读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 古堡图书馆:将图书馆设计成一个类似古堡的建筑,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将给读者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感受。
内部设计兼顾美学和功能性,为读者提供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的阅读空间。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与空间规划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录
CONTENTS
• 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 图书馆空间规划原则 • 图书馆建筑风格与特色 • 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 • 图书馆的智能化与科技应用 •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历史演变
01
02
03
古代图书馆
灵活多变
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阅 读空间。
人文与科技融合
文化传承
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 要场所,建筑设计应体现 人文精神。
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 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
将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相 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优 质的阅读体验。
02 图书馆空间规划原则
数字化与虚拟化
数字化资源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电子书籍、期刊数据库等资源。
虚拟化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咨询、远程借阅、电子书下载等服务。
数字化设施
配备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设备,满足用户数字化阅读需求。
人性化与个性化服务
人性化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提供舒适的阅读和交流环境 。
个性化推荐
利用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 和定制服务。
整合各类在线学习资源,提供在线课程、讲座等学习服务 ,满足读者多元化学习需求。
06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与 挑战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01
绿色建筑材料
使用环保、低能耗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02
节能设计
优化建筑布局,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03
生态绿化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建筑作为文化和知识的载体,起到了存储和传播知识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图书馆建筑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一、空间规划1. 功能分区图书馆空间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区。
主要分区包括借阅区、阅览区、自习区、多媒体区、会议室等。
不同区域应有明确的划分,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 空间布局在空间布局上,应考虑连通性和便利性。
借阅区应位于进入图书馆后的显眼位置,方便读者查阅书籍。
阅览区应采取开敞式布局,确保舒适的阅读环境。
同时,要合理安排通道和楼梯,方便读者的行动和交流。
3. 自然光利用图书馆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在设计中应尽量增加天窗和大窗户,使光线能够渗透到室内。
这不仅能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还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二、建筑安全1. 疏散通道设计为了确保读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应直达出口,并有明显的标识,方便读者迅速撤离。
通道宽度应符合消防安全规定,以确保安全疏散。
2. 防火设计图书馆建筑应设置防火门和防火墙,以隔离火势蔓延。
同时,应安装灭火设备,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防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减少火灾的风险。
3. 安全监控系统为了保障读者和图书的安全,应在图书馆建筑内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设备和入侵报警系统,确保对图书馆内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记录。
三、环境友好1. 节能设计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采用节能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和照明,采用高效的绝缘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可持续建筑材料在图书馆建筑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可持续使用的建筑材料。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应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如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3. 绿色空间设计图书馆建筑周围的绿色空间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美化。
《图书馆建筑设计》课件

休闲区设计
休闲区是供读者休息 、交流和放松的场所 ,应提供多样化的设 施和服务。
休闲区应营造轻松、 愉悦的氛围,满足不 同读者的需求。
设计时应考虑咖啡厅 、休息室、阅读角等 设施的布局和适度 。
其他功能区设计
其他功能区包括行政管理区、技术服务区、报告厅等,根据图书馆的具体需求进行 设计。
设计时应考虑各功能区的独立性和相互联系,以及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窗户设计
窗户的大小、位置和形状 应与立面整体设计相协调 ,同时考虑采光和通风的 需求。
立面材料
选择与外观材料相协调的 立面材料,保持整体统一 性。
建筑风格与文化元素
地域特色
考虑当地的文化、气候、历史背景等元素,使图书馆建筑融入当 地环境。
文化元素
将图书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如采用具有象征意 义的符号或图案。
现代与传统元素的结合
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打造具 有时代感的图书馆建筑。
PART 05
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性与 绿色设计
可持续性设计理念
尊重自然
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尊 重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水 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
染。
节约资源
通过优化设计,减少建筑材料和 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适应气候变化
图书馆建筑应具备适应气候变化 的能力,采取适当的节能、隔热 、通风等措施,提高建筑的舒适
度和节能效果。
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
使用可再生材料
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 利用的建筑材料,如木质 、竹质等,减少对有限木 材的依赖。
高效节能技术
采用高效隔热、保温材料 ,以及节能型空调、照明 等设备,降低建筑能耗。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l总则1.0.1为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图书馆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研究图书馆及各类专门图书馆等的xx、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图书馆建筑必须满足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安全防护等功能要求,并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
1.0.4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结合图书馆的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适应现代化服务的要求,并力求造型美观,与环境协调。
1.0.5图书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0.2高等学校图书馆College Library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2.0.3科学研究图书馆Research Institutionl。
lbrary具有xx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2.0.4专门图书馆Sneciall。
lbrary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2.0.5普通阅览室General Reading Room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2.0.6特种阅览室SPecial Reading Room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
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
对建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2.0.7开架阅览室OPen Stack Reading Room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览室。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提纲:一、设计理念和目标二、空间规划和布局三、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四、材料和结构五、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一、设计理念和目标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应该满足教育机构教学、研究、文献资料管理等多种需求。
在设计方面需考虑到功能、美观、安全等的要求,同时结合大学文化与建筑特性进行设计。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的传承和创新。
二、空间规划和布局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应该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如舒适性、便利性、使用效率等方面,注重图书馆的分区和功能合理性。
合理利用建筑空间,使之能够连接其他校园建筑,同时提供视觉上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要求。
三、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是学校的代表性建筑,因此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造型需要符合当代建筑设计的审美标准,独树一帜,并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
同时,在立面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体现建筑所代表的文化特色。
四、材料和结构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建筑安全性都需要考虑使用的材料和结构的品质和耐久性。
引入高新技术,如智能控制、节能技术等新的技术,满足建筑能源节约和环保要求,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创造一个科技与环保有机结合的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建筑。
五、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建筑设计的绿色发展焦点在于环保理念的前沿性。
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建筑与自然的互动,体现绿色设计的理念。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推崇良好的生态理念,提高环保的意识,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案例:一、韩国汉阳大学图书馆:该图书馆在建造前考虑到了环境保护的因素,采用了双层玻璃窗、太阳能体系、以及节水系统等,独具特色。
二、上海中山大学图书馆:该图书馆在设计时将主立面朝海,营造了开放感,并能抵挡台风。
四层的设计采用主要的自然采光,增强建筑内部的明亮度,绿色设计更能够体现。
《图书馆建筑设计》PPT课件

• 关于艺术性与实验性: 超越建筑本身的功能价值
• 侧重与均衡:
平衡创造与实现的“适度”
• 设计要点:
功能
环境
技术
个性
民族、地域
3-2
肯尼迪图书馆
美国俄亥俄州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法国国家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
1.图书馆建筑发展概述 2.图书馆设计要求 3.图书馆建筑的造型设计
4.优秀学生作业展示
• 从这个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建筑,在规模上更超越 了以前的历史时代。“在平面布局上首先开始突破了房间的 固定分隔;并以大柱网、大空间适应了使用上调整互换的灵 活性;其次是开始采用了“藏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大量实 行开架借阅,促使传统式截然分隔的“三大空间”解体,基 本书库大大压缩或根本取消” 。以后经过遂步完善,形成了 “模数式图书馆”的设计模式。
• 采光和照明 • 通风和空调 • 噪声控制 • 防火 • 防紫外线
美国菲尼克斯中央图书馆
•图书馆东西两侧覆盖弧 形波纹状钢板,隔离强烈 的阳光; •南端阅览室采光玻璃表 面设计了无数格栅百叶窗, 可调控; •北端阅览室采光玻璃表 面安装呈一定角度排列的 帆形织物,用以控制反射 光线。 •顶层阅览室每个柱头顶 端开圆形天窗辅助采光 •利用生动多变的自然光 线营造宜人的气氛
• 15世纪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掀起产业革命;当时 活字印刷书籍的大量普及、图书馆藏书倍增、促使图书馆 正式向公众开放。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圆形屋顶下设中央大 厅的屋筑构造形式。在空间形式上依然比较单一。给人如 入知识宝殿的感觉。
2-2 • 19世纪中期,公立图书馆采用闭架管理,建筑按功能划分为
• 70年代后期,以读者为主,开架阅览、进库借阅。最大限度地缩短读者与 知识载体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课题绪论
1.4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埃及的亚 历山大图书馆 是为纪念古老 的亚历山大图 书馆而建立的, 老亚历山大图 书馆是古代社 会最大最重要 的图书馆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 1世纪被摧毁。 新的亚历山大 图书馆成立于 2002年。
一
课题绪论
1.4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我国: 中国殷商时期专门用以存放甲骨文献的窑穴,被认为是中 国图书馆、档案馆的萌芽。 两汉时专门收藏典籍的皇家藏书楼(如东观、石渠阁)的建 筑已初具规模。 其后著名的皇家藏书楼有隋代观文殿、唐代崇文馆、宋代 集贤馆、元代艺林库、清代七阁:“文渊”、“文津”、“文 源”、“文溯”、“文宗”、“文汇”、“文澜”阁等。
图文信息中心建筑设计
主要内容
一
二
课题绪论
规划布局
三
四 五 六
功能组织
空间设计 物理环境 造型设计
一、 课题绪论
一
课题绪论
1.1 概述
作为公共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图书馆是一个 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场 所。图书馆最初的任务就是搜集和保护人类文明的 载体,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衍、进步。随人类社会的 不断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图 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也在增多和扩大。
一
课题绪论
1.4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西方: 图书馆或档案馆最早出现在巴比伦、埃及和亚述,可追溯 到公元前第三世纪上半期。古埃及的图书馆通常设在神庙或 皇宫里,是神庙或皇宫建筑的一部分。公元前2 世纪的帕加 马图书馆由柱廊与神庙大殿相连。古希腊、罗马也已经有收 藏丰富的图书馆,如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
一
课题绪论
1.1 概述 (4)参考服务: 也可称咨询服务、情报服务,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读者搜集、 检索、揭示和传递信息的服务。 (5)视听服务: 编制声像型文献目录,推荐、出借、出租声像文献及器材, 举办放映会、报告会、讲座等各种交流活动。 (6)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服务: 大量图书馆都开设了电子阅览室或网络查询中心,以提供 大量数据资料。 (7)图书馆还可以为读者提供翻译服务、定题服务、科研成 果查新服务等。
一
课题绪论
1.4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十七至十八世纪是全欧普遍建立国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 的时代;这时,诺德(Gabriel Naude)关于学术图书馆的概 念──系統地展示所有记录下來的知识,向所有学者开放─ ─已经确立,开始向近代图书馆管理阶段过渡。
一
课题绪论
1.4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19世纪中期,图书馆往往由当地政府用公款开办,这是图 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如1854年法国国家图书馆扩建时, 将书库、阅览室、书籍加工3个空间完全分开,以出纳台联系 书库和阅览室,创建了影响一个世纪之久的藏、借、 阅三段 式空间布局形制。这种形式以后逐渐形成固定功能建筑模式。
1.1 概述
设计要求: 图书馆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集中紧 凑、功能分区明确,人流书流分开。 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和消 防疏散; 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少年阅览区 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室外活动场地; 馆区总平面应布置绿地、庭院,创造 优美的阅览环境;
一
课题绪论
1.1 概述 现代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1)阅览服务: 图书馆为读者在馆内阅览文献资料而开展的基本服务工作, 这也是图书馆的一大特点:拥有良好的环境,有适宜读者学 习、研究的良好的条件、宽敞的空间和安静的气氛,各种功 能各异、内容丰富新颖的文献资料。 (2)外借服务 : 将部分藏书借出馆外自由阅读的服务,使得读者可在规定 期限内自由按排阅读时间。 (3)复制服务: 通过静电复印、缩微复制手段提供文献资料,是外借、 阅览方式的补充和扩展。
一
课题绪论
天一阁
一
课题绪论 1.4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20世纪初,西方固定功能的图书馆建筑模式传入中国。由 于图书馆功能由以文献收藏为主转变为文献保存、传播和利用 并举,因而建筑内部空间相应形成了藏、借、阅、文献整理加 工4类空间,藏、借、阅三段式组合布局形制。建筑多采用砖石 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内部空间有很多不可移动的承重墙, 形成各功能空间位置及面积的固定,如1916年建造的清华学堂 图书馆、1931年建成的国立北平图书馆(现北京图书馆分馆)等。
一
课题绪论 1.4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在新世纪的信息时代,我国图书馆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等新型图书馆的出现和 讨论,成为现代图书馆的特点,同时图书馆建筑模式和管理方 式随之而改变。
一
课题绪论
1.5附录 常用术语
1公共图书馆 :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如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
区、县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 2高等学校图书馆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简称高校图书馆。 3科学研究图书馆: 具有馆藏专业性强,信息敏感程度高,采用开架的管理方式和广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服务手段的各类科学研 究院、所的图书馆,简称科研图书馆。 4专门图书馆 :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服务的图书馆,如音乐图书馆、美术图书馆、地质图书馆等。 5普通阅览室 :以书刊为主要信息载体供读者使用的阅览室,是图书馆中数量较多的一种阅览室。 6特种阅览室 :指“音像视听室”、“缩微阅览室”、“电子出版物阅览室”等。这类阅览室,读者须借助设备才能从载体中获取信息。对建 筑设计有特殊要求。 7开架阅览室 :藏书和阅览在同一空间中,允许读者自行取阅图书资料的阅览室。 8文献资料 :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包括书刊资料和非书刊资料等多种形式,一般统称文献资料,系图书馆馆藏信息载体的总称。 9非书资料 :非印刷型的非书本式的资料。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投影片、电影拷贝、缩微胶卷、图片、模型、智力玩具、机读磁盘、 磁带、光盘等。 10基本书库 :图书馆的主要藏书区,对全馆藏书起总枢纽、总调度作用,具有藏书量大,知识门类广的特点。基本书库的藏书内容范围、品种 和数量反映一个馆的性质、规模和为读者服务的能力,常作为划分图书馆规模的指标。 11辅助书库 :采用闭架管理时,图书馆中为读者服务的各种辅助性书库。如外借处、阅览室、参考室、研究室、分馆等部门所设置的书库。其 藏书具有现实性、参考性、针对性强和利用率高、流通量大的特点。 12特藏书库 :收藏珍善本图书、音像资料、电子出版物等重要文献资料、对保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库房。 13珍善本书库 :收藏经鉴定列为国家或地方级珍贵文献、对安全防范和保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库房。主要收藏刻本、写本、稿本、拓本、书画 等古籍与珍品,是特藏库的一种。 14磁带库:主要收藏录像带、录音带、机读磁盘、磁带和光盘等载体的库房。其存放库架和保存环境都有特殊要求。 15开架书库 :允许读者入库查找资料并就近阅览的书库。此种书库除正常的书架外,在采光良好的区域还设有少量阅览座(厢)供读者使用。 16密集书库 :以密集书架收藏文献资料的库房。此种库房的荷载可按实际荷载选用,多设置在建筑物的地面层。 17密集书架 :为提高收藏量而专门设计的一种书架。若干书架安装在固定轨道上,紧密排列没有行距,利用电动或手动的装置,可以使任何两 行紧密相邻的书架沿轨道分离,形成行距,便于提书。 18积层书架 :重叠组合而成的多层固定钢书架。附有小钢梯上下。其L层书架荷载经下层书架支柱传至楼、地面。上层书架之间的水平交通用 书架层解决。 19书架层 :书库内在两个结构层之间采用积层书架或多层书架时,划分每层书架的层面。由于该层面一般直接支承在书架k,多为钢板或钢筋 混凝土预制板,故又称甲板层或软层,以别于书库的结构层。 20行道:两排书架之间的距离,又称书架通道。其宽度与开架、闭架的管理方式有关。 21书库提升、传送设备 :在书库或密集藏书区为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传递速度而设于上、下楼层之间及水平传递图书(及索书条)的 设备。它可以是手动、电动或机械传动。 22典藏室 :一馆内部登记文献资料移动情况、统计全馆收藏量的专业部门。 23计算机信息检索:计算机信息检索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有效存储和快速查找的能力,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它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从 已存信息的集合中抽取出特定的信息,并具有插入、修改和删除某些信息的能力。图书或文献检索系统属于信息量较大而不常修改的二次性信 息检索系统。 24信息处理用房:满足图书馆信息技术服务功能的用房。它包括信息的显示、摄取、变换、传递、存储、识书馆的规模 一般认为:小型图书馆藏书量在50万册以下,中型图书 馆藏书量在50~150万册,大型图书馆藏书量在150万册以上。 公共图书馆读者座位设置数量:一般省级以上公共图书 馆读者座位数为500~1000座以上,市级图书馆读者座位为30 0~500座以上,区、县级图书馆读者座位一般为100~200座 以上。 本课题为小型公共图书馆设计。
一
课题绪论
文津阁 承德避暑山庄 商务印书馆版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
一
课题绪论
1.4图书馆建筑的发展
宋代以后,私人藏书楼建造日盛,如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和“嵩阳书 院”。明代范钦的天一阁、清代钱谦益的绛云楼、瞿镛的铁琴 铜剑楼等。 由于中国古代藏书楼以藏为主,仅供少数人使用,实行封闭 式管理,其建筑一般采用木构架结构,青砖砌墙,青瓦或琉璃 瓦盖项,多为2层或3层,并注重防火、防潮和防蛀。有些藏书 楼建筑力求均衡对称,有的组合为庭院式建筑群,院中开凿水 池以防火,并种植花草树木,环境清幽。皇家藏书楼除实用外, 多数比较富丽堂皇。
一
课题绪论
1.1 概述
西雅图中心图书馆 库哈斯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附录1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分析
一
课题绪论
人与知识载体的亲近关系
一
课题绪论
1.2图书馆的主要类型 (1)公共图书馆 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一整套使用空间和技术设备用 房,面向社会大众服务的各级图书馆,其特点是收藏学科广 泛,面对广大公众开放。 (2)专业图书馆 专业(研究)图书馆是指专门收藏某一学科或某一类文 献资料,为专业人员提供阅览和研究的图书馆。如:中科院、 社科院及各级行政机构所属各专业研究所图书馆等。 (3)学校图书馆 包括高等院校图书馆,各类专科学校图书馆,以及中小 学图书馆等。 除了按系统划分外,图书馆还根据藏书特点分为综合性 图书馆和专业性图书馆,而有的按读者,对象划分为儿童图 书馆、青年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少数民族图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