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经验谈

融人到课本知识 当中,就更能让学生感 受到平凡中 “ 美 ”也存在 ,而且并不复 杂 和难 以发 现 。 二、结合 课外知识 ,增加 “ 美” 的新 颖 性 和 趣 味性 在 “ 美 ”的 教 学 中 , 不 能 生搬 硬 套 , 随便地将课文 内容解释清楚就 当完事 , 必须加 强其新颖性和趣 味性 ,这样才 能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 成为课堂 的主体 ,并最大地激发学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自觉 性 ,有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学习兴趣和 自信心。如何增加新颖性 和趣 味 性 ? 我们 可 以有 意 识 地 多创 设 教 学情景 ,多和课外知识联系 ,以直观 、 形 象 、生 动 的情 景 来 吸 引 学 生 的注 意 , 让学生感到有认识价值 ,想了解它。如 七年级课文 《 新伙伴 》一课 中,我除讲 解 人 体 基 本 结构 和动 态 表 现外 ,我 首 先 加入了漫画元素 ,比如出示一些学生喜 爱的像 《 七龙珠 》、 《 喜羊羊与灰太郎》 等 漫 画人 物形 象 ,开 始 时学 生 根 本 不 知 道 漫 画是 速 写 的衍 生 物 , 通 过 结合 讲 解 , 学生很快就会认识到速写是画漫画的基 础 ,画好 速 写 就 可 以把 漫 画人 物 动 态 画 得更 好 , 从 而就 增 加 了学 习 速写 的 兴趣 , 自觉地在 日常生活中观察人在运动时身 体结构的变化 ,并积极练习。 三 、在 师 生 互 动 中 体 昧 “ 美 ”的 存在 课 堂 教 学 是 师 生 的 双 向 的共 同活 动,是整个教学过程 中最不容易控制 的 环 节 。在 课 堂教 学 中 ,我 们 一定 要 注 重 和学生的互动 , 不能光顾着说 自己的课 , 味地 向学 生 灌 输 自己 眼 中的 “ 美”, 忽视学生的情绪 ,而是要通过不断 的互 动 随时 了解学 生接受 知识 的情况 和程 度 。况 且 ,学 生 已具 备 一定 的审 美 能力 , 只 有 在一 个 平 等 、自由、愉 快 的 氛 围 中 , 他们才会畅所欲言,教师才能知道在他 们眼 中的 “ 美”是怎样的 ,才能更好的 分析 在他 们 的眼中 的美还要 多看 点什 么 、理解 点什么,这样学生就很 自然地 去 记 忆 和 重 新认 识 。况 且 “ 美 ”在 每 个 人 的审美观中都有不同 ,不能生硬 的给 它 一 个 定 义 或形 态 。在 课 本 的例 图 中 , 大多数都是专业性很强 ,很有代表性的 作 品,在专业 的人眼里它们很美 ,但在 学 生 的 眼 里 它不 一 定 很 美 ,所 以教 师 要 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注重和学生的 相互探讨 ,在讨论 中把知识传授 出去。 同时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的 年 龄 特点 、知 识水 平 等 情况 ,由浅入 深 , 从具象到抽象,在符合中学生 的知识水 平的情况下进行授课。在这样愉快 、平 和的气氛中 ,师生 的互动更有利于学生 对知识 的认同和体昧 “ 美 ”的存在 。 中学时代 是一个 充满认识 ,充满 想像的时代 ,不要让我们 的学生只有认 知没有想像 没有 “ 美”的感觉 ,就让他 们去发现美 、认识美吧 , 艺术源于生活 , 只要多留心身边 的事物 ,就 能发现它们 的“ 美”, 就能感受到 “ 美” 的无处不在。 对生活有了 “ 美”的感觉我们下一代才 会 有 学 习 的 动力 ,有 对未 来 美 好 生 活 的 追求 ,他们才有努力的方向。
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论文]
![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ede427a7fd5360cba1adb8e.png)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之一,而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是通过教师独特的个体劳动来实践的。
本文从教师、学生与教学三个角度分析了音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音乐教育教学艺术一、体现个性化教学风格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灵魂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教学活动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方法原则和教育目标等“规则”。
而这些“规则”又基于教师个人元素并通过、个体劳动施加于受教育者的。
由此,音乐教学因教师个体的多元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
音乐教学风格的培养既要着眼于言语表达、音容笑貌、神情举止的锤炼,更要着眼于与音乐专业特点相关联的范唱、指挥、伴奏等知识和技能的艺术表现。
比如,范唱,凭借教师天生丽质,利用美妙的歌喉,在那声情并茂的“下水”演示中感染学生,这对帮助感受歌曲艺术形象,理解歌曲内容、情感和风格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伴奏,作为歌唱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但有助于学生对演唱速度和音乐表现及音准的掌握,也有效地提高歌唱教学效果。
个性化语言,在启发诱导艺术体验中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充分调动感官神经,增强情感体验。
比如在《大海呀,故乡》导课时,笔者发挥女性教师特有的温柔和自己的艺术特长,利用肢体和有声语言,边模仿海鸥飞翔的动作边娓娓道来:“漫步沙滩,聆听海鸥鸣声之美妙,感受海风肆意的抚摩,声声海浪此起彼伏。
同学们,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像海鸥一样到大海上遨游一番吧!”随之,学生们便在美妙的旋律中“飞翔”起来,进而深切地感受到大海少女般的温柔恬美、壮小伙似的雄壮豪迈。
教学风格一旦形成,便相对的稳定和持久。
音乐教师要善于反思教学实践,动态审阅教学风格,努力形成高尚、健康的教学风格。
二、激发丰富的情感体验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艺术,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
因此,能引起人们心灵深处强烈的思想感情的奇妙音乐,其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其教育自然不能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和体验。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第一篇: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论文摘要: 音乐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好的课堂艺术,本文是我在几年中的音乐教育中所体会、观察而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
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共鸣,也希望能对音乐教育事业出一份绵力。
关键词: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素养在几年的音乐教育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是“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
“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
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
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切的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课堂语言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交流。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
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爱看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
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
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想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
可谓水道渠成。
音乐课的语言应该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用准确并有分寸的文学语言,创设和音乐作品的内涵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I 关键词】 音乐教 师 课 堂语言 艺术 文学语 言艺术 形体语 言艺术 【 图分 类号 】 C 42 中 【 献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编号 】1 3 0 ( 1 ) 4 1 —0 7 —8 9 2 0 —0 8 l 6 2 00 7 语 占是人 相 交流 的 最 重要 的 手段 。 外 ,体现 在 教 师 身 _ 是 课堂 语 言 的组 织 。 卜就 语 占艺术 的 L 的是 使这一 交流 达剑最 想 的 因此课 堂 语言组织 的文学 十 和 艺术件 就 得 ] 牛 状态 。 课堂语 言艺术 直接 关 系到课堂 教学 这 尤为 萤要 。一 常好 的 音乐课 , 师的 课雀 语 教 双 边活 动的效 果 音乐课 不同 f其他 文化 言‘ 该 紧扣 教学 『 容 。从激 发 学生 的 兴趣 , 应 人 J 课, 音乐教 师的课 堂 语言 艺术 也应有 其特 色。 剑 带 领学 生邀 游丁 音 乐的 海洋 , 该环 环紧 应 本 文拟就 乐 教师的 噪堂 语 占 艺术作 一 幸 扣 , 于 逻辑 ,引 人人胜 。 一堂 没 有 语言 组 些 J J 富 浅的探索 织 、 东 拉 扯 、 废 话 连 篇 、 语 无 伦 次 、 信 5 由缰的 音乐课 , 难以吸 引学生 , 是 难以激 发 起 学生 趣的 。没 有 晤言 组织 的音 乐课 堂教 1音乐教 师的文学语言 艺术 1 1 课堂 语言 要注重 文学色彩 . 学, 也将破坏 音乐 作品本 身的完整性 , 削弱其 虽然 语 言并不是 音乐课的主要 内容 , 但标 艺 术 魅 力 。 准 、准 确、生动 、组织有 序的语 言无疑 可以为 1 2 课 堂语言 的语速 、语调要 适中 . 堂 音乐课增 色不少 。 语 言所要表 达的 思想 感情 、塑造 的 人物 前先, 音乐教 师的课 堂语 言应 该是标准 、 性格 、烘 托的 艺术氛围很大程 度要 依靠语速 、 ‘ 流利 的普通 话。教 帅在范唱时 , 如果不能 做剑 语调 来表 现 。音乐作 品是 通过旋 律 、节奏 、和 语音标 准、字正 圆 , 不能准 f 就 朔诠释歌 曲或 声 、曲式、配器等 冈素来塑 造艺术形象的 。 乐 曲所要表达的思想 感情 , 其美 育的功 能也将 此 , 教帅的课 堂语言的 浯速 、语调也要 与这一 轻重一致 , 高低一致 , 使 言 大为削弱 , 至闹 出笑 话。记得 上 中时 , 甚 音 塑造 手法相一致 , 乐 课的 内容 就是 学歌 , “ 只是一 遍遍 的 教 氛 围与 音乐 氛 围相 瓦交 融 、 泞 然 一体 。 而 . 唱 , 不展示歌 词。一 次 卜 乐课学 保 黄 1 3 课堂语言 要富有 节奏感与韵律 感 并 音 . 音乐教 师的 课堂 语 言还 应 该富 j 节奏 感 河 , 忤乐 老帅是 个南方人 , 教唱起来 让我仃J 很 是 不解 , 又不敢提 问 , 却 直剑 上 了大学才 明白 与 韵律 感。 前面说 过 , 音乐是通 过旋律和 节奏 帅是 冈为发音不准 , “ 把 风在吼 ,5 叫, 黄 来 塑造艺术 形象的 , 因此 , 于音乐 课堂教学 用 河在咆哮 ……”中的 “ 乌”音发成 了 “ 妈”音 , 的课 堂语 言 , 其节奏 感是 常重要 的 , 奏感 节 能 成 了 “ 在叫” 学仃 不仅对 内客不理解 , 妈 。 J 而 把握得好 、应用得恰 如其分 , 使音乐作 品塑 更加丰满 。 且对歌 词仓. J 作者人加不 满。 由此可见 , 音乐教 造 的艺术形 象更加鲜 明 , 帅的 课堂语 言必须标 准、字 正 圆 , 才能很好 地诠释 作品的思想 内容 。 2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艺术 其次 , 课堂语 言应该准 确地 表达音 乐作品 要 上好音乐 课, 音乐教 师除了要有 美的文 的 创作意 图 。音乐作品作为一 种艺术 皓 占, 学 学 语言 , 还应 有恰剑 好处的形 体 语言 , 即在教 生对 其 解并不容 易 , 更谈 不 卜按 照艺 术规 律 学 过程 中肢体 动作 以及丰 富的 眼神 、 口型和 会给 音乐课带来 锦上添 进 行再 创作 。音乐 课 卜 师有 责任把 艺 术语 而 部表情等使 用得当 , 教 言以导 语或解 晚等形式 转换为 文学 语 言 , 日 而 . 花 的效果 。 教 师的 言语要准 确有分寸 , 让学生 在正确思想 2. 1肢体 动作语言 音 乐 课 上 教 f 肢 体 动 作是 必 不可 少 J 巾的 的 引 导下 展开 充分 想象 的空 间 。 如 :电} 剧 见 合 《 雪城 主题歌 曲里有一 句 ,我不知 道 , “ 我不知 的。 唱时 的指挥 是显而易见 的肢体语言。除 道, 哪个更 圆, 哪个更亮 ” 这就是艺 术语 言, , 想 此之外 , 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 赏一部作 品的过 教 想 , 不 知道 太阳 和 月亮 哪一 个更 圆 更亮 程 中 , 师都 不可避免地需要 用一些手势 或身 谁 以便 学生更直观 呢 。教师就应用 文学语 言把 它加以解说 , 让学 体的动作 来传达 作品的情感 , 阿拉小 生明 白它所表 达的 是 “ 哪一 个在 心中 占的分 更滦刻地理解作 品。例如 在学 习歌 曲 《 汗 》时 , 师几 个简单的新疆 舞 蹈动作 , 教 能使 量 更重 ”的意思 。 并 第三 , 堂语 言应 该是 生动 、 形象 和富 学 生很快随教 师走进欢快活泼 的歌 唱氛 围 , 课 肢体动 于感 染力。我们 知道 , 音乐 本身具有极 强的表 准 确掌握新疆 音乐 的主要节奏 。当然 , 现 力和感染 力。因此 , 师的课堂 语占也相应 作的运用一定要 得当 , 教 若是 过 于夸张 或不够准 地要 生动形象 、精辟凝炼 , 把音 乐作品中所蕴 确 , 达不 到预 期 目的 , 就 甚 适 得其 反 。 含 的 艺术 形象 活 灵 活现 地 展现 在学 生 眼 前 。 2 2 眼神 . “ 青是 心 灵的 窗 户”, 眼H 运用 眼神 与学生 教 帅的课堂 晤占还 就富有感染 力 , 这样才能激 是 发 学生 的想 象 力 , 学生 能 真正 地融 人 肯乐 交流 , 音乐 教师应该学会 的一 项本领 。当教 使 中, 受艺 术的感 染与熏 陶 , 接 提高 学生 的膏乐 师对音乐作 品理 深刻时 , 这部作 品的音乐情 欣赏能 力 , 达剑美 育的 目的 。 绪 应 该可从教 师 H 砷中流 露 出来 。当音 乐响 艮 或欢喜 , 或忧伤 , 或激 昂 , 或悲愤 , 教帅的 第 四 ,课堂 语 占还 应 该是 组织 有序 的 。 起 时 , 课 堂教 学 的组 织 , 了完整 有序 的教 学 环节 眼神 对引导学 生初 步认识 作 品起到 了一 种辅 除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郭洋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摘要:一堂完整的课无疑就是导入,过程,总结三部分,但是一堂精彩的课并非依靠结构分明所能达到的,在教学中最为直白的沟通是语言,所以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与其它各学科最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师生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关键字:音乐教学语言艺术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完美和统一的粘合剂,它是师生之间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
而音乐教学中,与其它各学科最有共性之处的就是语言表达,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师生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下面就谈一谈对音乐教学语言艺术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优美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必是必不可少1、课堂上的文学语言艺术虽然语言并不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但是标准、生动、组织有序的语言无疑可以为一堂优秀的音乐课增色不少。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普通话,如果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做不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准确的传递出歌曲的表达感情,更不能达到理想中的美育,甚至闹出笑话。
美的音色也是完美课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的普通话和美的音色结合,它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这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同时为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终身受益。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因此课堂语言组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完整的语言组织音乐课堂,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其艺术魅力。
2、课堂中语言的语速、语调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则语言是思想感情、塑造的人物性格、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靠语速、语调来表现,所以课堂中的语速就如音乐中的音乐f 、mf、mp、p等记号一样,而一堂课就如一首歌,没有一个失当的语速和语调那就会出现跑调,节奏混乱等等现象。
浅谈课堂语言的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开展教学活动重要工具,是教学中知识传递、信息反馈、情感交流的桥梁。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专业性、规范性、启发性、针对性等。
为了让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真情投入、形象描述、富有节奏、清晰准确、符合逻辑、方法多样、尊重科学、加强学习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特征艺术性正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用语和工作用语,属于专业语言。
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艺术。
教学语言艺术是现代教学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特征1、专业性。
教师语言实际是一种行业语言,是一般语言在教师行业中的变化形式,表达的任务主要是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专业知识。
学科不同,教学用语也不同,教学语言要力求体现本学科的特点。
2、规范性。
规范性的教学语言是实现教书育人功能的先决条件,课堂语言要符合语言学的规范。
其表现在:语言标准,词汇规范,符合约定俗成的要求和语法规则;在谴词造句上要精确、简炼,所有的字词句都应是学生能够领会的。
语音规范化还要用普通话教学,不用或尽量少用方言土语。
3、启发性。
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
教学语言要给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使学生处于“现有水平”和“未来水平”之间。
教师引而不发,留下悬念,会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它的好处很多,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爱因斯坦说:“能培养出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教学方式的启发性得以实现的途径有五点:①巧问,就教学内容的展开提出各种问题;②巧点,恰当的点拨;③巧停,在关键的地方故意停顿;④巧示,巧妙的暗示;⑤巧例,精当的举例。
4、针对性。
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语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语言更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的一种形式,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丰富和激活课堂教学,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让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一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的作用1 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中的一种师生平等的交际关系。
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师生的交际活动,是以语言为交流媒介的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教师生动艺术的教学语言是实现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主动的、愉悦的意境中接受教育的直接途径。
如今的课堂:老师亲切、生动的微笑已经代替过去不少“给学生好心,不给学生好脸”的威严、冷酷始终如一的面孔;“请回答”“请帮助老师……”“谢谢”“请坐”“对不起”等礼貌性语言已经代替了那些生硬、指令性的指使。
因此教师使用好教学语言,是师生关系融洽的润滑剂。
2 提高教学效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欣赏,学生会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更有激情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的熏陶下,会培养起较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乐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音乐课与其他任何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靠听觉来完成的,听觉是音乐感受中的基础条件,这种听觉依赖于音乐本身。
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
学生特别不喜欢教师语言哆嗦,音乐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中心明确、条理层次分明、难点重点突出。
1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简练音乐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即:普通话标准、表述不模棱两可、音乐术语表述正确等。
语言简练指在表述清楚的基础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提示、激趣、引导,切忌罗罗嗦嗦、重复性表达。
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
把 握 课 堂语 言 的简 洁 性 、 准 确 性
三、 恰 当地运 用肢体语 言艺术是课堂教学 中的又一重要手段 教 师是人类 的“ 工程 师” , 但更是一名优 秀的“ 演员” 。一堂课 的成功 和 失败 , 与我们教 师的一言一 行都有 着密切 的关 系。课 堂 中的一个 眼神 , 一 个 手势都会给 学生 以很多 的启 示和遐 想 , 这 一切 都是 教师肢 体语 言的作 用。如果 能恰 当、 适度 的运 用 , 一定 会使 我们 的音 乐课 堂更加 的精彩 !例
◆ ◆ ◆ ◆
谈 音 乐 教 师 的 课 堂 语 言 艺 术
◆周 宁
( 徐州 市十三 中学 )
【 摘要】 课 堂教学语言是教 学 内容成功 实施 的重要手段之一 , 是 教 学活动 中师 生之 间信 息传递的重要 工具 , 决定 着课 堂教 学的成败 。广
大的中小学生, 由于生理 年龄 的特 点, 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 言, 从 中获得 快 乐; 爱 听老师亲切温和 的话语 , 从 中得到 温馨 , 留下回味 ; 更 乐意见到老师优 美、 和谐 、 有动感的肢 体语 言 , 从 中得到启发。在 日常的教 学 中, 笔者从课 堂语言的 简洁性 、 生动性及优 美的肢 体语 言对
但 如果使 用自己丰 富的面部 表情 , 再偶 尔配 以适度 的手 势语言 ( 配 合旋律 进行指挥动作 ) , 则会达到“ 此时无声胜 有声” 的效果 , 也会成为学生在欣赏 中出现 问题得 以解决 的重要手段。同样在讲解 中国 民族音 乐作 品时 , 我们 不难发现 : 大部分 民乐作 品的音乐旋律都 蕴含着丰富 的感情 色彩。如琵 琶 独奏 曲《 大浪淘沙》: 旋律第一段深 沉苍劲 、 柔中带刚 ; 时起时伏 的音浪 , 抒 发 了压在作者心底的无 限感 慨之情 。而第三段 铿锵 有力的旋 律和 坚定地 节奏 , 表现 出坚强不屈 的气 质。在欣 赏这部 作品 时, 教 师任何 的表 情和动 作都会给学生带来提示和启发 , 而获得意想不 到的教学效果 。一 些掌握舞 蹈技巧的老师 , 在教授学生学 习带有舞 韵风格 的音 乐作品 时, 适时地 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题:谈音乐艺术教学中的语言美学校名称:兵营镇中心学校专业:音乐教师姓名:何欢时间:2015年6月30日目录:一、课堂导入语的艺术二、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三、教师体态语言的艺术摘要:音乐的美,不仅仅表现在乐曲的美和教师的口头语言美上,它还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
一名优秀的教师为使自己的课堂讲演语言更充满生命活力,一定会非常善于巧妙地借助语言艺术来表达授课内容和思想感情,以深化课堂教学的主题,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完美、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课堂语言,语言艺术引言: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发现美、欣赏美,进而去创造美。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
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使这一交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它有着来自韵律的流动美。
而音乐教师作为美的课堂的组织者也需要有美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魅力。
美的音乐可以表达美的语言,而美的音乐也需要美的语言的诠释与润泽。
但究竟如何在音乐课上恰当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也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关注的问题。
正文:教育教学语言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质,也是教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讲授法为主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更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学生可以挖掘出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捕捉到思维历程中闪现的火花,从而激起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愿望。
一般来说,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学生的形象思维,理性概括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师语言的机智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语言的观点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语言的材料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课堂语言要体现出艺术性,音调高低和强弱、语流快慢和间隔要与学生的心理节奏相适应,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切忌语言平淡、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出现打瞌睡、心不在焉等现象。
而音乐教师作为美的课堂的组织者也需要有美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魅力。
美的音乐可以表达美的语言,而美的音乐也需要美的语言的诠释与润泽。
一、课堂导入语的艺术音乐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它和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精妙的语言导入是引人入胜的引子,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还可以引导其更快地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中,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产生新奇感,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音乐环境音乐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良好的音乐环境对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音乐教学一般是教师在演奏,讲述,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不提问不思考,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利于学习音乐知识的基本技能。
教学氛围目前大多数的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严重忽略了文化课的培养,许多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课时都被相应的删减,学生的这些课程得不到相应的知识讲解,文化练习,对于这些课程的兴趣和爱好也无从谈起。
所以一定要注重每堂课导入环节的语言美,要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到美的享受。
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音乐课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1、故事导入法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让他们一本正经的看书朗读歌词,或者反复的跟老师朗读歌词,他们会觉得乏味,表现的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常常根据歌词的内容编成故事,在学习歌曲之前,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有声有色的讲,使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比如:教唱歌曲《小蚂蚁避雨》时,我先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好多小动物,它们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无忧无虑的在一起玩耍,有天,小蚂蚁正在外面找寻食物,忽然下起了大雨,它怎么办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听了歌曲你就会知道了。
这样很自然的就引发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新课了。
2、情境导入法这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的进入主题。
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非常能引人入胜的方法。
比如:在教歌曲《上学歌》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一个的动画,动画里一个小朋友背上书包去上学校,让学生直观的看懂了这一课的歌词内容,乘兴引入新课。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每节课后能成功的运用情景导入法,这要视教学内容而定。
再比如:在学习《森林多热闹》一课时,我在电视屏幕上出示了一幅小动物在森林开运动会彩图,图画上形象的展示了小动物开展体育运动、助威的场景。
通过创设这种与课题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感悟到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含义,自然而然的进行了思想渗透,并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随后我及时的抛出课题,引入新课。
三、猜谜语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方法。
由教师说谜面,学生猜谜底进入主题。
如在教歌曲《小燕子》时,我请学生猜一种春天的小动物“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向南去,春天来得早”。
孩子们靠者他们的经验和联想很快就答出是“燕子”;再如,我请学生猜一条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身穿一件绿裤褂,水里田里都有它,唱起歌来呱呱呱。
”同样他们能够齐声回答出是“青蛙”。
我马上鼓励他们:“你们说得太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我是一只小青蛙。
”于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儿歌就会在学生的欢快声中自然感受,轻松学唱了。
4、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有目的的让学生复习一些与新授内容相关的知识与歌曲,从而为新授课题服务,复习导入法一般运用得较少,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复习内容与新授内容有较大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比如:开始时,老师运用精炼的语言,将前四节内容融会贯通,指导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自然、连贯、环节紧凑。
导言可以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寻找了各种有趣的声音,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乐曲,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有汽车喇叭声……(学生接着回答还有风声、雨声等)那你们说大雨的声音是—(学生回答哗啦拉),小雨的声音是—(学生回答是淅沥沥)。
”从而引出了第一首歌曲《大雨和小雨》。
接下来老师继续启发学生:“老师还带同学们到奇妙的音乐厅里走一走,布娃娃为了欢迎同学们的到来,为大家高兴的弹起了琴,你们听是什么声?”学生回答是木琴声。
然后复习第二首歌曲《布娃娃弹琴》。
在音乐厅里,学生们不仅认识了多种乐器,还听到了他们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有钢琴声、小号声、长笛声、二胡声、鼓声等,随后教师趁机因势利导:“大鼓声是(咚咚),小鼓声是(嘭嘭),这是我们学的哪首歌曲?”学生在说出了歌名《小鼓手》后,配合律动表演完整演唱,就这样前几课的内容前部融汇在一起复习了一遍,教师在学生兴致正浓时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要继续去找一找自然中的万物这些有趣的声音,我们一起去农场里听一听小动物们的声音。
从而完成了新的一节课歌曲《在农场里》的音乐活动导入。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好课,导入至关重要。
经验告诉我们,音乐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就是: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采用合适的、精彩的、学生喜欢的导入法,再辅以教师讲课的艺术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让每一堂音乐课变得生动有趣,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并能感受到音乐和人生的美丽所在。
二、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善于提问是学习任何一门学问所必须具备的精神,提问是将问题更有意义的提出的关键,怎样才能使问题变的更有趣味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艺术了。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在如今学生越来越个性化的环境下对于教师而言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如何让一堂音乐课深入浅出,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艺术的价值,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问便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顾名思义,提问是指在提问就是对一样不了解的事物表示疑问。
简单来讲,它分为两种,一种是封闭式提问,即答案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只能在框架里选择回答的。
另外一种是开放式提问,即答案是多样的,是没有限制的,是没有框架的,可以让对方自由发挥的。
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相互交替并应用这两种提问方法,达到教育的目和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
”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提问是一门艺术。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善提问或不懂提问的艺术,往往出现了这样一些误区:比如,有些问题提的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思考价值;或者有些问题提的太抽象,导致学生不知所措或教室出现“一潭死水”,最后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教学情况的一种反馈方法。
教师掌握好提问艺术,有效地运用这一课堂教学中古老而常青的方法,与时俱进,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提问的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作用。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变相监督那些注重力不集中的学生。
通过提问,反馈教与学的信息,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促进教学双向互动。
既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
我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我个人认为,提问要面向学生全体,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提问是要深入浅出,提问要有价值。
比如:“这首音乐好听吗?”那么学生就只会根据老师的提问(暗示),顺着教师的思路机械地考虑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很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