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与预防——六种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以及解救方法

合集下载

常见食物中毒及食物中毒症状和预防急救处理

常见食物中毒及食物中毒症状和预防急救处理

充分煮熟
煮沸、炒熟、烤熟等。
个人卫生
餐前洗手,不接触生食,防范野味。
急救处理食物中毒的基本步骤
1. 稳定病情
将受害者移至安全地带,平 躺或半侧位。
2. 呼救
拨打急救电话或将患者送医 院治疗。
3. 处理排泄物
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 时,保护口、鼻、眼、耳, 避免二次污染。
食物中毒的急救技巧和注意事项
常见食物中毒及食物中毒 症状和预防急救处理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品中存在某些有害物质而引起人体中毒的现象,是一种 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常见食物中毒及其症状
沙门氏菌中毒
症状:腹泻、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
症状: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腹泻等。
毒蘑菇中毒
症状:呕吐、腹泻、头痛、眩晕、心悸等。
贻贝类食物中毒
症状:腹泻、胃痛、恶心、呕吐、头昏、四肢无 力等。
食,最常引起食物中毒。
2
毒素
自然毒素或由细菌、真菌、动物、植物产生的毒素。
3
传播途径
不洁卫生、交叉污染、野味、不合格食品、过期食品等。
常见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
生熟分开
生食和熟食的隔离。
新鲜食材
购买新鲜食材,不使用变质、变味的食材。
1 清淡饮食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软食为主。
2 多饮水
多喝水、淡盐水或米汤。
3 记录情况
记录患者情况,如排泄物、出现时间、症状、重要身体征等。
结论和总结
正确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如果出现食 物中毒症状,应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随着现代食品加工和运输的发展,食品中毒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

食品中毒是指吃下带有毒素或病原体的食物后出现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常见的食品中毒包括肠道感染、肝炎、脑炎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及处理方法。

一、细菌性中毒1.症状:腹泻、腹痛、呕吐、发热、乏力等。

严重者可能发生肠出血。

2.常见病因:细菌性中毒常由于细菌在食物中繁殖所致。

常见的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3.处理方法:对于轻症者,多饮水、清淡食物。

如果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以防脱水现象。

对于严重病例,应立即就医治疗。

二、霉菌中毒1.症状:霉菌中毒症状通常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同时还会出现明显的头痛、视力模糊等其他症状。

2.常见病因:霉菌中毒通常由于霉菌在食品中繁殖所致,常见的包括黄曲霉、赤霉等。

3.处理方法:对于轻症者,多饮水和清淡食物,勿过量进食强刺激性食物。

对于严重病例,应及时就医治疗。

三、化学中毒1.症状:化学中毒症状通常表现为喉咙痛、呕吐、腹泻等,同时还会有眩晕、头痛等症状。

2.常见病因:化学中毒通常因为食用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食品所致。

常见的有含有重金属的食品、含有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等。

3.处理方法:化学中毒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可以口服活性炭等解毒剂,同时需及时就医。

四、生物毒素中毒1.症状:生物毒素中毒症状通常表现为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严重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常见病因:生物毒素中毒通常由于食用有毒植物造成。

比如蘑菇、毒蕈等。

3.处理方法:对于轻症者,多饮水和清淡食物,勿再食用有毒食品。

对于严重病例,需及时就医治疗。

总之,食品中毒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问题。

预防食品中毒首先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合理保存食品,注意食品的清洗和煮熟程度,以及尽量选择正规的食品生产和销售渠道。

同时学会识别不同的食品中毒症状和处理方法,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以保障自身的生命健康。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

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5则范文第一篇: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六种常见食物中毒预防知识1、四季豆(又称芸豆、小刀豆、豆角等)和油豆角(也称东北油豆角)中毒致病物质:皂甙、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

中毒表现:四季豆、油豆角中毒一般为食用后1-4小时内发病,快的可在十几分钟之内发病。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胃烧灼感及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可伴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者有脱水, 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预防四季豆、油豆角中毒的方法简单,只要严格按照“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的工序,把四季豆、油豆角彻底煮熟焖透就可以了。

2、木薯中毒致病物质:氢氰酸。

中毒表现:发病潜伏期为0.5-12小时,一般在食后1至数小时内出现症状。

轻者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嗜睡或烦燥等,较重者呼吸急促,心悸,紫绀,抽搐等,严重者呼吸困难、昏迷、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等征。

预防控制措施: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有些地方的方法是水泡3~5天,每天换水1次),再加热煮熟,煮时将锅盖打开,使氢氰酸蒸发,弃汤,即可食用。

3、生豆浆中毒致病物质:皂素。

中毒表现:通常在食用0.5-1小时后即可发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在煮豆浆时,出现“假沸”后还应继续加热至100℃。

煮熟的豆浆没有泡沫,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钟左右,若豆浆量较大或较稠,加热时一定要不断地搅拌,使其受热均匀。

4、河豚鱼中毒致病物质:河豚毒素。

中毒表现:一般在10分钟-3小时内发病。

早期表现为手指和脚趾刺痛或麻痛,口唇、舌尖以及肢端感觉麻木,继而全身麻木,严重时出现运动神经麻痹,四肢瘫痪,失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呼吸麻痹;还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预防控制措施:河豚鱼中毒无特效解毒剂,重在预防,禁止供应和食用河豚鱼。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

食物中毒预防知识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或接触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症状。

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预防食物中毒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帮助您了解如何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1. 细菌感染:食物中常见的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洁的食材、不洁的厨具、不洁的人员接触等途径进入食物,引起食物中毒。

2. 病毒感染:食物中的病毒主要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常通过食物与污染的水源接触而传播,进而引起食物中毒。

3. 寄生虫感染:食物中的寄生虫主要包括弓形虫、包虫等。

这些寄生虫可以通过未煮熟的肉类或鱼类摄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4. 化学物质污染: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农田、水源等途径进入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1. 选择新鲜食材:购买食材时要选择新鲜、无异味、无变色的食材。

对于肉类和鱼类等易腐食材,要确保其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细菌滋生。

2. 注意食材的清洁与处理:在食材的清洗和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确保清洗干净。

对于生食食材,如生菜、生果等,要彻底清洗,避免细菌和寄生虫的污染。

3. 合理储存食物:食物的储存要注意分区分层,生肉、熟食、蔬菜等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冰箱的温度要保持在4-8摄氏度之间,避免细菌滋生。

4. 确保食物煮熟:食物的烹饪要彻底煮熟,特别是肉类和禽类食物。

煮熟的食物可以杀灭细菌和寄生虫,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5. 避免生食:尽量避免食用生食,如生蔬菜、生鱼片等。

生食食物可能存在细菌和寄生虫的污染,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6. 注意餐具卫生:使用餐具前要彻底清洗,避免细菌的传播。

餐具的储存要干燥通风,避免细菌滋生。

7. 饮用安全水源:饮用水要选择安全可靠的水源,避免食物和饮水的污染。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葡萄球菌为球菌科的一个属,本身是不耐热 的,一般加热60℃、经30分钟即可杀灭。其中金 黄色葡萄球菌的某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
肠毒素是一种可溶性蛋白质,耐热,一般的 烹调温度和时间不能破坏食物中的肠毒素。
(2)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我国多见于含淀粉丰富的食品,如剩饭、凉 糕、奶油糕点,也见牛奶及其制品。
(1)四季豆中的有害物质 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对消化道粘膜有强的 刺激性;另外,未成熟的四季豆可能含有凝血 素,具有凝血作用。 (2)四季豆中毒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另有头晕、头 痛、胸闷、出冷汗以及心慌,胃部烧灼感等。 潜伏期为数10分钟,一般不超过5小时,病程一 般为1~2天。
(3)预防四季豆中毒的主要措施
①不要吃变质、发硬、味苦的红薯和 霉变的红薯干。 ②储存红薯前,要将红薯表皮晒干。 低洼处的红薯或被水淹过的红薯,应尽早 食用,且不宜作种子。
(三) 天然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及其防治
有毒动植物中毒主要是误食或食入 加工中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引起的。 有毒动植物中毒季节性、地区性比 较明显,常呈独户或数户散发,偶然性 较大,发病率较高,潜伏期较短,死亡 率视有毒动植物的种类不同而异。
2.发芽马铃薯中毒及预防
(1)马铃薯中的有害物质 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毒素,叫龙葵素。 一般人吃进200毫克龙葵素即会引起中毒。 龙葵素对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能麻痹呼吸中枢,并能引 起脑水肿、充血。
(2)马铃薯中龙葵素中毒的症状
中毒潜伏期O.5~3小时, 患者先感咽喉不适或有烧灼感,唾液增多, 上腹部烧灼或疼痛。 其后出现胃肠炎症状,剧烈吐泻,可致脱 水、电解质紊乱和血压下降。 此外,可能有头晕、头痛、意识障碍,重 症可因心力衰竭、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食品中毒预防及应急处理

食品中毒预防及应急处理

食品中毒预防及应急处理一、一般性食物中毒中毒表现:进食后2-4小时内出现剧烈呕吐,可吐出胆汁和血性胃液,并有头痛、恶心、腹痛、腹泻等。

儿童发病较成年人多,且病情严重。

葡萄球中毒病程较短,一般1-3天全愈,很少死亡。

紧急处理:注意休息和多饮水,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对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应补充糖盐水或输液治瘵。

明显精神差、腹泻重的患者需要到医院治疗。

中毒预防:一般烹调温度不能破坏壤葡萄球菌肠毒素。

不要食用忠局部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过的食品,以及在较高温度下放置时间较长的熟肉、奶、蛋及其制品等。

常温下剩饭应放置在阴凉、通风条件下不要超过4个小时。

冰霜内存放的食品要及时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面对食品咳嗽、打喷嚏,饭前便后洗手。

二、蘑菇中毒通名为菌菇,是一类真菌,但不是真菌分类学中的一个自然类群。

大多蘑菇属担子菌纲,但也有属于囊菌纲的。

现已知约有3250种蘑菇。

菌茹的生长环境多种多样,几乎在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种类的菌茹。

草原和树林中菌茹生长较为集中。

毒蘑菇又称毒草,我国约有100种左右有毒的蘑菇,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

蘑菇中毒一年四季都有,以8、9月份最为多见。

毒性:各种毒蘑菇所含有的毒素种类不同。

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

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

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毒肽主要损害肝脏;毒伞肽引起肝肾损害;毒蝇作用类似;光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中毒表现:不同的毒草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胃肠炎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

恢复较快,以后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茹很多,如:红茹、乳茹、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芸伞、月光菌、环柄茹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伐蹒跚等。

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措施

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措施凡由于食用“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中毒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通称食物中毒。

但因暴饮暴食所引起的严重中毒,个别人吃了某种食品(如虾、蛋、牛奶)而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通过被污染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等,皆非食物中毒范围,而只有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食品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才属于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吃了含有大量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引起的。

我们每年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约占所有食物中毒时间的30—40%,人数约占整个中毒人数的60—90%。

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以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为代表的毒素型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表现为胃肠炎型为最多见。

预防沙门氏菌属中毒,首先要防止食品污染,采购人员要鉴别污染的肉类,不购买不卫生的食品;其次要控制细菌繁殖,熟肉制品要放在10℃以下和通风处贮存,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最后还要注意杀灭病原菌,加热使肉块深部温度达到80℃以上,并持续12分钟。

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为代表的毒素型中毒,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上腹剧痛,本病来势凶、病程短、恢复快、死亡少。

预防此类中毒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防止肉类、含奶糕点、冷饮食品及饭菜等受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感染;低温贮藏食品;及时加热以杀灭食品中的葡萄球菌,对于已产生肠毒素的产品,需以100℃高温持续两小时以上方能杀灭。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包括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霉素或霉变食品中毒,对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有:第一,毒覃中毒,即一些有毒的真菌植物引起的中毒。

预防的关键是识别毒覃,一般认为那些色彩鲜艳,覃盖有疣状物、斑点、裂沟、覃柄上有覃托和覃环,多生于腐物或粪肥上,有异味的覃是毒覃。

第二,亚硝酸盐中毒的预防,主要是勿吃存放过久或腐烂变质的蔬菜,腌菜时加盐量要足(20%以上),不要吃大量刚刚腌制的菜等。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发生在全球范围内,并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许多人对于食物中毒的成因和如何预防感到困惑,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会在不当处理或加工食品过程中引起污染。

摄入被这些细菌污染的食品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寄生虫传播:寄生虫也能导致食物中毒。

包括钩虫、弓形虫、蛔虫等寄生虫可以通过未经煮沸或充分加热处理的肉类和鱼类传播给人类。

这些寄生虫会在人体内引发胃肠道疾病和消化不良。

3. 食物处理不当:不正确的食物处理方法也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充分清洁,或者使用被污染的设备和容器,都有可能导致细菌或化学物质污染食品。

4. 化学物质污染:化学物质的存在也会导致食物中毒。

常见的化学物质包括农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等。

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这些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引发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

5. 食用变质食品:过期或发霉变质的食品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摄入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这包括过期肉类、蔬菜水果以及未被恰当保存和储存的罐头食品等。

二、预防措施1. 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食物中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在处理食物之前,务必彻底洗手,并确保用具、设备和工作场所的清洁。

2. 充分烹饪:适当的烹饪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寄生虫。

特别是肉类、禽类和鱼类等需要加热处理的食物,确保达到适宜的温度才能消灭病原体。

3. 食材选择:选购新鲜的食材,并避免使用已经变质、过期或有明显污染迹象的食品。

同时,在采购农产品时注意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

4. 储存和保存:合理储存和保存食品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将易腐食品放置在恰当温度下,避免交叉污染,尽早食用剩余食物或及时冷藏储存可降低细菌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物中毒与预防——六种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以及解救方法
食物引起中毒的原因及其症状每逢5月至10月,食物最易变质,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原因,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种。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菌种主要有以下六种:
1.肠炎孤菌食物中毒。

吃了被肠炎孤菌污染的鱼或贝类后,会引起食物中毒。

可在食用后5-24小时内发病,在10小时后发病为最多,一般在3天内能治愈。

2.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带菌的鸟、猪肉、鸡蛋等,未经煮烧,吃后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吃后10-24小时内发病,一般在1周内能治愈。

3.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大肠菌中约有20来种菌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发病后4-5日内症状可好转。

4.产气荚膜杆菌食物中毒。

受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肉、鱼、贝类等食品,虽经煮烧,但放置数小时后食用的话,也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5.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食用了被葡萄球菌污染的牛奶、白脱、奶酪、盒饭后,3小时左右发病。

6.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潜伏期平均1-2天,重病者可导致死亡。

含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物包括以下几类: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已达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外形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毒素的物质,如毒蕈;本身含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脉鱼、木薯;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如发芽土豆。

来自:/html/2009/swzdyyf_0917/1674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