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糖类的化学
第三章糖类

环状糊精 Cyclodextrin(CD)
又名沙丁格糊精(Schardinger Dextrin),由环状α-D-吡喃葡萄糖 苷构成。聚合度为6、7、8,分别成 为α、β、γ-环状糊精。
α-环状糊精
β-环状糊精
β-环状糊精
γ-环状糊精
(1)物理性质
❖ 自然界中的低聚糖的聚合度一般不超过6个糖单位,其中 主要是双糖和三糖。
❖ 低聚糖的糖基组成可以是同种的(均低聚糖:麦芽糖,异 麦芽糖,纤维二糖,海藻二糖),也可以是不同种的(杂 低聚糖:蔗糖、乳糖、乳酮糖和蜜二糖)。
❖ 低聚糖的糖基单位几乎全部都是己糖,除果糖为呋喃环结 构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均是吡喃环结构。
➢β-CD可提高不溶性药品的水溶性;β-CD可使异羟 洋地黄毒苷溶解度提高200倍,服后便于体内吸收, 提高生物利用率。
➢β-CD可降低冬眠灵,苯二氨杂草等药物副作用, 除去药物中的苦涩味。
➢β-CD可起免疫诱导剂的作用,抑制艾滋病毒的增 殖。
②农业
❖ β-CD可以调节植物激素,提高生物效应,能使果实 早熟,提高糖份,增加色素,产量成倍增长。 β-CD可提高对光和热易分解、易挥发农药的稳定性, 提高药用效果,减少农药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
❖ 生氰糖甙能够产生氢氰酸(HCN),植物中极少存在游离 的氢氰酸,只有在细胞破坏时,才会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产生 氢氰酸。
❖ 已报道75种,常见的由亚麻苦苷(linamarin),蜀黍苷 (dhurrin),百脉根苷(lotaustralin),巢菜苷 (vicianin,野豌豆苷、毒蚕豆苷),苦杏仁苷 (amygdalin)等。
❖ 醛类羰基非常活泼,容易受羟基氧原子亲核 进攻生成半缩醛。酮羰基也具有类似的反应。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章糖和苷类

最简单的糖,不能再被水解成更小的分子。
按苷类在植物体内存在的形式:原生苷、次生苷。
氰苷:是指具有α-羟基腈的苷。经酶水解生成的苷 (四)碳苷:是一类不通过苷键原子,苷元直接以碳原子与糖的端基碳连接而成的苷类。
酯苷:是苷元的羧基和糖的端基羟基脱水缩合而成。
酯苷:是苷元元的羧不基和糖稳的端定基羟,基脱立水缩即合而分成。解为醛(酮)和氢氰酸。
天然药物化学第三章糖和苷类
第一节 糖 类
概念: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 、聚合物的总称。
结构:碳水化合物 分布:糖类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 生物活性:香菇多糖、灵芝多糖具有抗肿瘤
活性,黄芪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糖的分类
糖
单糖 低聚糖 高聚糖
由最2简-9单个由的单10糖糖个,分以不子上能脱的再单被糖 水水解缩成分合更子而小脱成的水。分缩子合。而
醇苷
氧苷
酚苷
氰苷
酯苷
吲哚苷
醇苷:是由苷元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缩合而
成。
红景天苷
脱水缩合过程
酚苷:是由苷元酚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缩合而
成。
HOH 2C
OH
OO
HO
OH OH
天麻苷
脱水缩合过程
(四)碳苷:是一类不通过苷键原子,苷元直接以碳原子与糖的端基碳连接而成的苷类。
生物活性:香菇多糖、灵芝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黄芪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一)单糖
L-阿拉伯糖
HO
O
CH3 H,O H
OH OH
D-葡萄糖
O HO HO
OH
L-鼠李糖
(OH)CH2OH
D-果糖
(二)低聚糖(寡糖)
第三章 糖类和苷类

三、苷键的裂解
*酸催化水解 *碱催化水解
*酶催化水解
*氧化开裂反应
(一)酸催化水解 端基碳为缩醛结构对酸不稳定易裂解 试剂:稀酸(盐酸、硫酸、乙酸等) 溶剂:水或稀醇 产物:苷元和糖
3、凝胶色谱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而分离。 吸附剂:葡聚糖凝胶(LH20 ) 4、聚酰胺色谱 以氢键缔合产生吸附作用 “双重色谱”性能 5、多种色谱的配合 HPLC,离心薄层色谱,柱色谱等
The End
中 药 EtOH EtOH 提取物 减压回收 EtOH 浓缩物 石油醚提取 石油醚部分 (多为油脂) 残留物 Et2 O 或 CHCl3 提取
3. 系 统 溶 剂 提 取 法
Et2 O 或 CHCl3 提取物(苷元)
残留物 EtOAc 提取
EtOAc 提取液 (含单糖苷或含糖较少的苷)
残留物
n-BuOH 提取 n-BuOH 提取液(含糖较多的苷)
肝糖原(glycogan):与淀粉相似,分枝更甚, 遇碘不呈蓝色而呈红褐色。 甲壳素(chitin):似纤维素。 肝素:具有强抗凝血作用,用于防治血栓形成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是一种酸性粘
多糖,为动物皮肤中的天然成分,近年多用于护
肤霜基质。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糖类
一、单糖立体化学 二、糖的分类
O O
O
蔗糖 (非还原糖)
3. 多聚糖(polysaccharides, 多糖) 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基通过苷键连接而成。
聚合度:100以上至几千 性质:与单糖和寡糖不同,无甜味,非还原性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节 糖类 蛋白质 课件 鲁科版必修2

2023/5/17
生产计划部
第一页,共34页。
1.糖类
(1)糖的组成特征
糖类是由_C_、__H_、__O__三种元素组成的,且分子中 H、O 原子 个数比大多为 2∶1,故通常可用通式____C_n_(_H_2_O_来)m 表示糖类, 因此糖类又称为__碳__水__化__合__物_。
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动植物体内的主要能量物质,它是通过
缓慢氧化生成CO2 和水(有氧呼吸)或乙醇、乳酸等物质(无氧呼 吸)的方式来为人体提供能量;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继续水解。
第十九页,共34页。
例 3.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
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的时间后,取出袋内的液体,分 别与①碘水;②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③浓 HNO3(微热) 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B )。
c.用富含淀粉的农作物为原料酿酒,用富含纤维素的植物
秸秆为原料生产酒精。
第十五页,共34页。
2.常见有机物的检验鉴别
(1)检查有机物的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查,观察其是否能 溶于水。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
烷、甘油与油脂等。
(2)检查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
C.淀粉和纤维素
D.果糖和葡萄糖
第二十四页,共34页。
解析: 选项 物质名称 化学式 比较结果 结论 选项 物质名称 化学式
比较结果
A
淀粉
葡萄糖
(C6H10O5)n
C6H12O6
化学式不同不可选C源自淀粉纤维素(C6H10O5)n (C6H10O5)n
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
结论 答案:D
生物化学第三章 糖类

4. 作为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糖蛋白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分布极广的复合糖,它们的 糖链可能起着信息分子的作用,并因此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 称糖生物学。 四、旋光异构
1. 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或称异构(isomerism), 是指存在
第一节 通论
一、糖类的组成及化学本质 糖类物质主要是由碳、氢、氧组成,其分子式通常以 Cn(H2O)n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 21,刚好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例相同,过去误认为
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故有“碳水化合物”之称。
实际上,有些糖如鼠李糖(C6H12O5)和脱氧核糖 (C5H10O4)等,它们分子中氢、氧原子数之比并非2 1。而 一些非糖物质,如甲醛(CH2O)、乳酸(C3H6O3)和乙酸 (C2H4O2),它们分子中氢、氧原子数之比却都是2 1。因此
葡萄糖+乙酸酐→五乙酸酯
链醇
含5个羟基
直
葡萄糖+钠汞齐 →山梨醇(含六个羟基直链醇)
由此可知葡萄糖的链状结构是:
2. 葡萄糖的构型 一个碳原子和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时,形成两种 不同的空间排布,构成两类不同的构型。 单糖的构型是以甘油醛为基准进行比较而确定的。
D、L是指构型,“+”、“-”指旋光方向。D与“+”、 L与 “-”并无必然联系。D-葡萄糖和D-果糖旋光方向分别为 “+” 和“-”,而L-葡萄糖和L-果糖旋光方向却均为“-”。构型 与
(6)形成糖酯与糖醚
第三节 寡糖
寡糖是由2-2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类物质。
一、双糖 1. 麦芽糖
第3章糖类的化学

第3章糖类的化学5.解:设α-D-甘露糖的比例是a 则β的比例是1-a 则29.3×a+(-16.3)(1-a)=14.5a=67.5%1-a=32.5%α-D-甘露糖的比率是67.5%β-D-甘露糖的比率是32.5%6.解:数据不对7.(3)解:设蔗糖的总量为1,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比例=水解生成的果糖比例为x,则66.5×(1-x)+52.5×x+(-92)x=0 x=62.7%则有62.7%的蔗糖被水解8.解:(1)葡萄糖残基的相对分子量是162,则N残基=1×106/162=6173即1分子支链淀粉含有6173个葡萄糖残基(2)分支点残基占全部残基的11.8%,则N分支点=6173×11.8%=728(3)支链淀粉的糖苷键为α(1→4)糖苷键,分支处的糖苷键为α(1→6)糖苷键,即主链提供C6的-OH,支链提供C1的半缩醛羟基,则支链的末端为非还原端,由(2)可知分支点的残基数为728,则非还原末端的残基数=分支点的残基数+1=7299.解:一个葡萄糖的环状结构含5个-OH,即C1.2.3.4.6,其中C1为半缩醛羟基,具还原性。
m=32.4mg M=162g/mol n=32.4/162×1000=0.2×10-3mol=200μmol(1)支链淀粉经甲基化后水解的产物为:2,3,4,6-四甲基葡萄糖1,2,3,6-四甲基葡萄糖2,3,6-四甲基葡萄糖2,3-四甲基葡萄糖2,3,4,6-四甲基葡萄糖为支链末端,即非还原端的残基,其含量为10μmol,比分之点的残基数多1个,2,3-四甲基葡萄糖为分之点的残基,则2,3-四甲基葡萄糖的含量为10μmol(忽略一个残基);1,2,3,6-四甲基葡萄糖为还原端残基,只有1个;2,3,6-四甲基葡萄糖为链中的残基=200μmol-20μmol=180μmol(忽略主链首尾的2个残基)(2)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残基为分支点的残基,即2,3-四甲基葡萄糖加一个2,3,6-四甲基葡萄糖,即两个残基,则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残基的百分数是20μmol/200μmol=10%(3)总的残基数=1.2×106/162=7407由(1)问可知,分支点残基为2,3-四甲基葡萄糖为分之点的残基,其含量为10μmol,占总含量的1/20 则分支点残基数=7407×1/20=370第4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3.计算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酯的皂化值。
中药化学第三章 糖和苷类

和安定性与纤维素类似。甲壳素及脱乙酰甲壳素 应用非常广泛,可制成透析膜、超滤膜,用作药
物的载体,还可用于人造皮肤、人造血管等。
第二节 苷类化合物
一、概述
(一)定义 苷类(配糖体):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
一非糖物质(苷元、配基)通过糖的端基 碳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其连接的键为苷键。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一、糖和苷类的提取 (一)糖的提取
糖类一般用水和稀醇。抑制酶水解保持糖的原存形式。 加入无机盐或加热回流破坏酶。避免与酸接触。
P56页提取方法。 多糖为大分子极性化合物,多数采用不同温度的水和稀
碱液、稀醇。避免用酸提取。 可过滤或离心除去不溶物后,上清液加2~5倍量的乙醇
2. 多糖采用分级沉淀法
使不同分子量的多糖分步沉淀。
除蛋白:三氟三氯乙烷法和sevag法。即正丁醇-氯仿1: 4混合后与多糖水溶液振摇放置,使蛋白质变性。
凝胶柱层析 常用有DEAE-Sephadex
A-25或A-50。大分子先洗下。
电泳法:分离酸性多糖 超速离心法:根据分子量大小。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
授课教师: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强
目标要求
1. 糖类化合物
单糖(葡萄糖,鼠李糖);二糖(麦芽糖,蔗糖,芸 香糖);多糖的分类
糖的分离:常用的填料
2. 苷类化合物:
分类;不同苷键原子的代表化合物名称 不同苷键的水解难易情况
3. 检识 4. 苷的结构研究
糖与糖连接位置的确定—全甲基化—甲醇解 苷键构型的研究
(四)苷键的裂解
苷键的裂解反应是研究苷键和糖链结构的重 要反应。
常用的裂解方法有酸水解,碱水解,酶水解, 氧化开裂法。
糖的化学

第三章糖的化学第一节概述一、糖的命名糖类是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分子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
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过去误认为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实际上这一名称并不确切,如脱氧核糖、鼠李糖等糖类不符合通式,而甲醛、乙酸等虽符合这个通式但并不是糖。
只是“碳水化合物”沿用已久,一些较老的书仍采用。
我国将此类化合物统称为糖,而在英语中只将具有甜味的单糖和简单的寡糖称为糖(sugar)。
二、糖的分类根据分子的构成,糖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结合糖和衍生糖。
1.单糖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
葡萄糖,果糖都是常见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根据碳原子数目,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
2.寡糖寡糖由2-6个单糖分子构成,其中以双糖最普遍。
寡糖和单糖都可溶于水,多数有甜味。
3.多糖多糖由多个单糖聚合而成,又可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
同聚多糖由同一种单糖构成,杂聚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构成。
4.结合糖糖链与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构成的复合分子称为结合糖。
其中的糖链一般是杂聚寡糖或杂聚多糖。
如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
5.衍生糖由单糖衍生而来,如糖胺、糖醛酸等。
三、糖的分布与功能1.分布糖在生物界中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糖。
糖占植物干重的80%,微生物干重的10-30%,动物干重的2%。
糖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而动物则用蛋白质和脂类代替,所以行动更灵活,适应性强。
动物中只有昆虫等少数采用多糖构成外骨胳,其形体大小受到很大限制。
在人体中,糖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1)以糖原形式贮藏在肝和肌肉中。
糖原代谢速度很快,对维持血糖浓度衡定,满足机体对糖的需求有重要意义。
(2)以葡萄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它作为细胞的内环境条件之一,浓度相当衡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缩醛反应
α、 β异头体
规定:异头体的半缩醛羟基和分子末端-CH2OH基邻近不对称 碳原子的羟基在碳链同侧的称为α型,在异侧的称为β型。
吡喃葡萄糖与呋喃果糖
D-果糖的环状结构
β-D-吡喃果糖
β-D-呋喃果糖
Haworth透视式
在Fischer投影式中形成过长的氧桥是不合 理的。1926年Haworth提出透视式表达糖 的环状结构。
从Fischer式到Haworth式的转换
a.氧环上的碳原子 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将直链右侧的羟基 写在环的下方,左 边的羟基写在环的 上方; b.成环后的糖有 多余的C原子时, (即未成环C原 子),如直链环是 向右侧的,写在环 上面,反之写在环 下面。(酮糖的 C1例外) 。
单糖的构象
构象是指一个分子中,不断裂共价键,仅由键旋转所 产生的原子空间位置的改变。
多糖:
是由多个单糖分子(n>20)缩合而成的生物大分 子,是自然界中糖类化合物存在的主要形式。 其水解后可得到多分子的单糖。 同聚多糖或均一多糖——构成多糖的单糖分 子都相同,eg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若由不同单糖缩合而成的多糖——杂多糖或 不均一多糖,eg粘多糖,果酸,透明质酸等。
复合糖
由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如糖蛋白或蛋白聚糖;糖脂或脂多糖.
不同碳数醛糖的D-型异构体
不同碳数酮糖的D-型异构体
分子中含 n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具 有2n个旋光异构体。
差向异构体 ( Epimers )
两个单糖仅仅在一个手性碳原子上构型不同的,互称 为差向异构体 (epimers)。 D-葡萄糖与 D-甘露糖为 C-2差向异构。 D-葡萄糖与 D-半乳糖为 C-4差向异构。
2.命名: 一般采用习惯命名法
(1)、单糖用通俗命名法: ①用单糖的来源进行命名
G曾在葡萄中提取;F在水果中含量较为丰富。 ②根据C原子数量命名
eg C3丙糖, C4丁糖, C5戊糖, C6己糖等
甘油醛 二羟丙酮 赤藓糖 核糖 脱氧核糖 G、F
③如果C数相同,则根据单糖分子中的位置不同分为醛糖和酮糖。
CO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D-Fructose
最初糖类化合物用Cn(H2O)m通式表示,统称 为碳水化合物。
后发现有些糖类化合物,如鼠李糖(C6H12O5)、 脱氧核糖(C5H10O4)等不符合上述通式;再有 符合该通式的物质eg甲醛(CH2O)HCHO、醋 酸(C2H4O2、CH3COOH)从其理化性质看, 并不属于糖类,而且有些糖类化合物还含有N、 S、P等。因此将其定义为:糖是多羟基的醛或 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
二、糖的分类和命名 1.分类
单糖
寡糖
聚糖
多糖
复合糖
单Hale Waihona Puke :不能再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物质(多羟基醛 或多羟基酮)。
重要的的单糖为戊糖和已糖。eg、核糖、脱 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寡糖:
由2~10个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水解后得到相 应数目和种类的单糖分子。
最常见的寡糖为: 二糖:eg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三糖有棉仔糖,龙胆三糖等。
eg G和F都是C6己糖, G-己醛糖 , F-己酮糖
(2)、寡糖和多糖采用惯用名:
eg麦芽糖、半乳糖、淀粉等。
三、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1、作为生物能源
淀粉和糖原分别作为植物和动物的重要能源物质,在有机体内通 过分解代谢而释放生物能量,满足机体的需求。
2、作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等有机大分子生物合成的碳 源物质。
第三章 糖类化合物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单糖和双糖的结构与性质 难点:多糖的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糖类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广 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
糖类含量在植物中最为丰富,一般占植物体干 重的80%左右;在wsw中占菌体干重的10~ 30%;人和动物在2%以下,但个别组织含糖 丰富,eg肝脏贮存糖原占组织湿重的5%,人 乳糖的浓度达5~7%。核糖和脱氧核糖则存在 于一切生物的活细胞中。
3 、作为生物体的结构物质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细菌多糖是构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甲壳质是虾,蟹等动物硬壳组织的结构成分。
4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细胞识别,免疫活性等多种生理 活动功能。
eg构成血型决定因子,决定血型的特异性。
第二节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单糖的结构
D-/L-立体异构 单糖的环式结构 单糖构象
单糖衍生物 单糖的物理性质 单糖的化学性质
醛糖和酮糖
单糖含有一个羰基和多个羟基。根据羰基在碳 链上的位置可分为,醛糖(Aldoses) 和酮糖 (Ketoses)。
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 (Glyceraldehyde) 最简单的酮糖是二羟丙酮 (Dihydroxyacetone)
含有不同碳原子数的单糖都有其醛糖和酮糖形 式。
一、单糖的D-/L-立体结构
除了二羟丙酮以外的其他单糖都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对 称(手性)碳原子。
醛糖与酮糖的构型是由分子中离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 原子上的羟基方向来决定的。该羟基在Fischer投影 式右侧的称为D-型,在左侧的称为L-型。
D-葡萄糖与L-葡萄糖互为对映体(enantiomers)。一 对对映体,旋光方向相反,旋光度数、熔点、沸点等 都一样。
单糖的环状结构---Haworth式透视结构
单糖在水溶液中容易形成分子内的半缩醛或半缩酮。对于 六碳醛糖来说,C-1上的醛基和C-5上的羟基可以反应形 成具有六元吡喃环状结构的半缩醛。 C-1上的醛基也可以 与C-4上的羟基反应形成具有五元呋喃环状结构的半缩醛。
成环反应使C-1上形成一个半缩醛羟基,导致新的异构体 产生——异头体(anomers)。
一、糖的定义
定义:糖是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 物。
Eg.葡萄糖(G)和果糖(F)分别是多羟基醛和 多羟基酮
CHO
(CHOH)n
CH2OH
醛糖
CH2OH CO (CHOH)n -1 CH2OH
酮糖
HO C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D-Glucose
H H C OH
吡喃糖环和呋喃糖环并非平面环。吡喃糖环常采取椅 式(chair)和船式(boat)构象,其中椅式构象使扭张强 度减到最低因而较稳定。呋喃环则有信封式 (envelope)和扭曲式(twist)构象。